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夏秋蚕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3,31(2):40-42
说起饲养夏秋蚕,广大蚕农会自然想到,夏秋蚕不好养,蚕病多,蚕茧产量低。夏秋蚕为什么不好养?其原因是:夏秋蚕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严重,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留存病原多,易爆发蚕病。造成夏秋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农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2.
影响蚕茧产量高产的原因固然众多,但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几年,我县蚕病发生有所抬头,单产有所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由蚕病损失的蚕茧可占10%左右,有的农户损失较为惨重,1990年秋季我在梅溪乡梅溪六社调查,该社蚕农叶南国秋季养蚕0.8张,由于蚕病损失只收5公斤蚕茧,该院子8户蚕农养蚕6.5张,大量发生蚕病,最后收了82.5斤茧子,低于全县平均单产水平,因此,如何控制蚕病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  相似文献   

3.
王玉云 《蚕桑通报》2009,40(4):60-61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现桑蚕发育不齐的现象,有的发育开差达一个龄期。射阳县重点蚕区,养蚕发育不齐的现象极为普遍,部分蚕农误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它给蚕桑生产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因素,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蚕儿发育不齐增加了养蚕作业的难度,如不采取措施,还会导致蚕儿后期发病,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6,26(4):47-47,53
蚕茧生产中发生的小蚕是指群体中发育特别缓慢、体躯显著瘦小的个体。我市近年来蚕茧生产中小蚕发生情况有增加的趋势,由于小蚕体质弱,在与大批混合饲育时,蚕儿发育不齐,易于感染蚕病,影响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收益,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现就其主要原因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邳州市中晚秋蚕蚕病发生严重,蚕茧产量偏低。近3年,中晚秋蚕蚕茧单产不超过30kg/张,有的蚕农甚至颗粒无收,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根据笔者十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我市中晚秋蚕低产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通盐地区秋茧产量不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光银  张明 《江苏蚕业》2010,32(1):20-22
江苏省南通、盐城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总量占全省的80%,蚕茧单产、茧质和技术服务都居全国领先水平。然而,近几年来,通、盐地区与全国其它蚕茧主产区相比优势有所缩小,与过去相比,两秋蚕茧产量、质量和效益有所下降。根据笔者调查,部分蚕农中秋蚕张单产只有20kg左右,晚秋蚕张单产只有15kg左右,少数蚕农甚至绝收,而且上茧率不高,死茏茧偏多,干壳量偏低,个别蚕农贴本养蚕。为有效提高蚕农经济收入,保护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现就通、盐地区秋蚕产量不稳的原因作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中秋蚕不结茧发生率在海盐县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全县中秋蚕受不结茧蚕的影响,从1999年的26.1kg/盒,到2003年的26.61kg/盒,产量一直较低。2004年中秋蚕饲养蚕种45798.25盒,收购蚕茧1350t,盒种收茧29.47kg,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各乡镇生产情况看,5龄以前生长发育都较正常,但上蔟以后各乡镇不同程度地发生熟蚕上山后不结茧的现象,个别村发生面相当广,超过50%,严重的蚕农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当地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为此,笔者根据生产调查情况,对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8.
养蚕工序复杂、花工多、技术要求高。多年来,广东省蚕桑科技工作者和蚕农,根据蚕的不同龄期的不同生理特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出新的养蚕技术,达到了既能节约养蚕劳力和成本,又能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目的,不断提高养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顾光银 《蚕桑通报》2007,38(4):49-50
蚕的上蔟.是养蚕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蔟技术是否合理.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十分关键,生产上常被蚕农所忽视。近年来,我市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方格蔟.坚决淘汰草笼和塑料折蔟,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和规范方格蔟使用技术,动员蚕农把好上蔟技术关,蚕茧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将我市方格蔟使用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夏蚕稳产高产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铜梁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采用桑树冬季重剪,春、夏、秋、晚秋四季养蚕的布局,夏季养蚕量占全年发种量20﹪以上。夏季气温高,桑树生长发育快,养夏蚕是一年多次养蚕、提高桑树蚕室蚕具利用率、增加蚕茧产量、增加蚕农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夏蚕生长发育快,龄期经过时间短,节约加温材料和劳动力,降低养蚕生产成本。但是,夏蚕饲养时期,也是一年中蚕茧单产最不稳定的季节,高的单产达到40kg 以上,低的单产仅在25kg 左右。要想夺取夏蚕单张产茧量、实现稳产高产,需要根据夏季气候、叶质及病虫害等特点,抓住关键因素,因势利导,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尽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方可实现。对此,笔者对铜梁县夏蚕稳产高产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少蚕区蚕病发生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收入.为此,东台市推行“蚕药统一配供”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蚕药质量,规范了蚕药的销售和使用,有利于蚕病防控,稳定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蚕农栽桑养蚕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范建奇 《中国蚕业》2004,25(3):45-46
目前农村养蚕生产千家万户,由于种种原因养蚕中农药中毒时有发生,尤为秋蚕期往往发生大面积中毒,造成蚕茧严重歉收,甚至颗粒无收,极大地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如何避免蚕期农药中毒的发生及做好中毒后的挽救工作,是生产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朱洪才 《中国蚕业》2004,25(4):47-48
随着养蚕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控制蚕病的发生.因此,分析蚕病发生的原因、研究常见蚕病的防治对策,是获取蚕茧优质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体会和当前生产实际情况的分析,就常见蚕病的发生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蚕茧优质高产是广大蚕农和技术部门的共同追求.近几年,东台市的富安、唐洋、许河、富东等乡镇的部分蚕农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在平时养蚕过程中正常添食药物的情况下,试着在给将熟蚕添食蜕皮激素时,混合添食氯霉素、灭蚕蝇,以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笔者有针对性地指导几户蚕农加以运用并注意试验结果,分析认为此做法对现行品种苏5×苏6、菁松×皓月的茧质和产量均有提高即在大蚕5龄将熟期(2%~5%见熟)混合添食氯霉素、灭蚕蝇、蜕皮激素,结果发现上车茧率、好蛹率分别比对照区上升6%和8%,蝇蛆茧、不结茧蚕头数明显下降,这项措施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经济收入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15.
1 蚕病多发的原因 1.1 预防为主的意识不强 有相当一部分蚕农对蚕的生理特性不了解,主观上没有“防病在先”的意识,不会主动切断病源物;忽视蚕室蚕具和蚕座、蚕体的消毒,蚕期中的蚕体保护措施不力,导致病源污染引起蚕病暴发,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省春秋蚕期(特别是晚秋季节)气候条件较温和,比较适宜高丝量蚕品种的饲养。为了充分发挥我省各蚕区的生产潜力,提高我省蚕茧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蚕农养蚕的生产积极性和效益,改变目前我省春秋蚕期生产品种结构比较单一的局  相似文献   

17.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0,20(2):63-64
蚕种的集体催青和小蚕共育,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实行小蚕共育不仅能节省蚕室、蚕具及升温等设备,减少蚕用物资消耗,解决蚕农养小蚕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技术力量,有利于统一技术要求,加强技术处理,贯彻科学养蚕技术措施,使蚕儿体质强健,为养好大蚕打下良好基础。小蚕共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和质量,关系到蚕农养蚕收入的提高,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搞好小蚕共育应抓好有关技术环节。l 狠抓蚕前消毒,确保蚕作安全 共育室及蚕具应在充分打扫、清洗、暴晒的基础上,进行化学药剂消毒。第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养蚕模式在广西已逐步推广并取代传统养蚕模式。通过试验调查现代养蚕模式和传统养蚕模式在蚕种催青、小蚕期、大蚕期、熟蚕上蔟、采茧、蚕房和蚕用物资投入等方面的成本和效益,并对两种养蚕模式进行效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养蚕模式对比传统养蚕模式,在节省劳力、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收益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存在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受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抓家蚕防毒保安 促蚕茧优质稳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基地,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407hm2,养蚕农户7.5万户,2009年全市饲养蚕种48万张,生产蚕茧1.98万t,农民养蚕收入5亿元。近年来,由于农药市场管理难度大,农药流通领域缺失监管机制,因农药质量而发生农药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同时由于部分农户用药不规范,农业治虫与蚕作安全时有冲突,家蚕农药中毒事故频频发生,蚕茧产量、质量不稳,蚕农积极性严重受挫。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20.
保全蚕头就能提高蚕茧单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是四川蚕茧单张产茧量一直徘徊在20公斤左右,张种蚕卵2.5万粒,到上蔟营茧时怎么会只有一万多头蚕,甚至不到一万头蚕了呢?又如何保全蚕头减少损失?相当多的蚕农及少数蚕桑辅导员的确知之甚少.正因为张种蚕头不足,单张产茧量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地影响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因此,从养蚕技术角度讲,保全蚕头就成了提高蚕茧单产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有利于调动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要保全蚕头就必须找出蚕头减少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