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再加上侵蚀力强的水力和抗蚀力弱的母质和土壤,使福建省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大。另一方面,丰富的水热资源则为生态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作者从福建省实际出发,提出以水土流失作为主导因子,根据一定的分区原则将全省划分为五大生态修复类型区,同时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与水土流失因子、坡度等自然因子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子进行叠加运算,分析各区的特点,并根据各区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方向和采取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各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特点和经济发展方向,结合近年来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实施情况,提出了生态修复的不同模式和分区治理对策.这些治理对策将有助于全国各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及实施.可实行分类指导,减少水土流失,加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把年降水量和干燥度作为判断生态自然恢复难易程度和生态恢复分区的基本依据 ,将全国划分为 4个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一级类型区 ;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 ,根据水土流失、地貌、土壤等情况 ,在一级类型区中可划分若干个二级类型区。根据各类型区的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退化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现状,结合对生态修复的理解,从理念、方法、原理、重点、关键、目标、适宜区域和实质等方面阐述生态修复的内涵。在综合分析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成因与驱动因子的基础上,归纳出造成水土流失的5种生态退化类型,揭示不同生态退化类型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不同生态退化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5.
江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江西省的迫切需要。为了探索和实践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安远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为例,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监测内容、方法以及提交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依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特点在确定该修复工程监测内容的同时,确定了监测的重点,如土壤侵蚀环境因子状况监测的重点项目为土壤和植被,水土流失状况监测的重点是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等。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特殊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生态修复的潜力及驱动因子,不同尺度生态修复的布局,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标准,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生态水文过程、植被演替、生物多样性、农村经济的影响等的综合评价与预测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建瓯市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施中存在缺乏统筹协调、区域划分不明确、资金不足等问题。应结合当地实际,按地貌特征与土地使用现状等因素实行生态修复分区,按各区特点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因地施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治理成果。在把生态修复工程列入政府建设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各级政府可出台扶持政策,保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达到加快防治水土流失的进程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长治市城市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长治市城市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调查分析认为,自然因素虽然为土壤侵蚀提供了潜在可能性,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则是触发和加剧城市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根据城市地域经构、景观特点及人为的生活活动,将长治市城区划分为五大类型区,即城市中心区、城市交通区、旅游风景区,城市开发区和工矿企业区。针对各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其中包括有行政管理措施和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西藏美曲藏布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冻融侵蚀、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分布范围广、危害重、治理难度大。根据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水土保持类型区,即流域上游高原预防保护区、流域中游河谷生态修复区、流域下游宽谷盆地综合治理区,并针对各分区特点分别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布置,以期为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为西藏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地理位置、地貌、侵蚀类型、修复方式为命名,进行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的划分,提出针对性方案,确定适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同区域的小流域因自然、经济特征以及生态功能的差异,使得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目标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所不同。在分析北京市山区功能定位、水土流失和农村水污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区域产业发展、生态破坏状况及其成因分析,将北京市山区划分为重要水源保护区、农地水土保持区、山地景观保育区等3种治理类型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提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脆弱,具有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严重等特点。在对影响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划分为6个立地类型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潜力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了黄土高原实施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从生态脆弱性、植被生产潜力、气候资源潜力、粮食农产品自给潜力等方面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潜力 ,进而提出了实施生态修复的对策 :首先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和侵害 ,充分利用生态自我恢复能力 ,提高植被覆盖度 ,同时加强相应的配套措施 ,植被恢复才能稳定长久。注重自然修复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人工促进生态修复 ,缩短修复周期。充分考虑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性、多样性 ,根据各类型水土流失及生态退化区的具体特点 ,因地制宜地确定修复措施。水土保持科研院所应加强生态修复的基础研究工作 ,为大面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是制定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和措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1)提出地貌类型、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作为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和分区;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等级,并确定其区域分布格局;3)将伏牛山区的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划分为2个大区(一级区)、4个亚区(二级区)和15个类型区(三级区)。研究结果可为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因地制宜,分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意义重大.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做了进一步研究.从增强地方编制及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的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以县为单位界定了4个一级生态修复类型区和13个二级生态修复类型区的边界,绘出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图,阐述了各类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6.
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分区配置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不同,生态经济需求不同,适宜配置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亦不同。据此提出了全国8个一级水土流失类型区41个二级类型区适宜配置的181种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及其配置要点,以期为开展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福建省近2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福建省具有的良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从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存在的矛盾点、尚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和已治理的水土流失现状等分析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推进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刍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监测内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分析生态修复的生态学原理,总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方法、特点及其监测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内容设计的原则和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包括反映生态修复工程状况和反映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等两个方面,这些指标包涵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范围内生态系统的主要组分及其变化速率、修复工程类型及其数量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状况等。  相似文献   

19.
沂蒙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等级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河流域沂蒙山区为例,基于生态修复的内涵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概念的界定,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选取海拔、土地利用类型、地面坡度3个因子为基本指标,选取土壤侵蚀强度因子为辅助指标,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构建了由27种组合类型组成的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等级区域单元体系,将研究区的生态修复适宜性划分为适宜、暂不适宜、不适宜3个等级。进行生态修复适宜性分区,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一级区、4个二级区和13个类型区,并结合遥感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绘制了生态修复适宜性类型区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性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和水土流失现状,选择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蓄水保水、防风固沙、防灾减灾以及农田防护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功能均处于中等重要以上;其中极重要地区比例最大,占全区面积的80.03%;中等重要地区较少,占全区面积的19.97%.最后根据6个单因子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利用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叠加功能,确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的基本界线,将黄土高原划分为9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提出黄土高原各区的生态保护方向,促使自然生态系统更有效地支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