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湖南省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湖南省现行5对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收蚁24 h疏毛率调查、人工饲料育3龄起蚕体重变异系数分析,证实湖南省现有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稚蚕发育整齐度存在本质的遗传差异.试验表明,在湖南省现行品种中也有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强、发育整齐度高的品种资源.通过对家蚕品种种质资源的比较、筛选,能培育出在生产上适用的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2.
C01是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作检测物,从家蚕种质资源中国系统中筛选得到的摄食性优良的品种。用对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无摄食性的中国系统1015与C01杂交,对F1、F2和BC1世代蚁蚕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检测,分析C01对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C01对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摄食性为隐性遗传,并且由常染色体基因支配。卡平方(X2,chi-square)测定结果显示,广食性品种C01对不含桑叶粉人工饲料摄食性遗传除了受1个隐性主基因控制外,同时还有修饰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现代蚕业人工饲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将母种经过人工饲料适应性驯化10代以上后进行S菁松×S皓月、SZ9601×929406正反交,对一代杂交种进行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饲养试验,调查蚕体质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母种经过人工饲料适应性驯化的杂交种,眠蚕体质量显著提高,对饲料的摄食性增强; S菁松×S皓月的虫蛹生命率提高,但茧质降低,而SZ9601×929406变化相反;母种驯化对杂交种丝质无显著影响。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不同,这为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12个家蚕品种(菁松A、菁松B、皓月A、皓月B、秋丰A、秋丰F、白玉B、白玉C、芙蓉、湘晖、932和7532,代号为201~212)对1~2龄人工饲料育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为人工饲料适应性好的家蚕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蚕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要求,研究12个家蚕品种对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24 h疏毛率、龄期经过、生命力和茧质等的差异,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龄人工饲料育12个家蚕品种的摄食性均较好,24 h疏毛率均达97%以上,其中212、203、209、210和208均>99.50%;1龄、2龄、3龄、4龄、5龄和全龄发育经过分别为120.0~120.5 h、98.0~121.5 h、98.0~113.5 h、118.0~136.5 h、152.0~176.0 h和607.0~631.5 h,其中206全龄发育经过最长,为631.5 h, 203和205最短,均为607.0 h;幼虫生命率、死笼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分别为72.96%~98.78%、1.14%~27.15%和68.78%~96.23%,204...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家蚕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茧质。[方法]以鲁17、92为供试品种,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采用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2种饲育方法,调查各处理的茧质。[结果]鲁17、92具有较好的人工饲料适应性,其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茧质明显优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采用人工饲料养蚕受影响较大的是雄蚕,雌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好。[结论]日系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明显优于中系品种。  相似文献   

6.
家蚕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华  徐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26-4327
综述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研究中家蚕摄食性、饲料配方、家蚕食性遗传方式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不同家蚕品种对低成本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解决人工饲料育配套家蚕品种问题 ,采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研制的含桑绿枝粉低成本人工饲料 ,对国内 2 5对杂交种、2 1个中系原种及 2 0个日系原种进行了疏毛率及稚蚕饲育成绩等项调查 ,结果表明 ,杂交种及日系原种总体上对低成本人工饲料有良好的摄食性 ,从中选择适宜品种 ,结合配套饲育技术措施 ,已在大规模农村中试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生物的遗传性状(表现型)是受基因控制和环境影响的。对某一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其遗传变异和环境条件影响的相互关系,预测其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从而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不同的家蚕品种的叶丝转化率的遗传性状如何,饲料效率有无显著性的差异,这对在家蚕选育过程中的早期世代进行预测能否选育出叶丝转化率高的品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适应性优良的家蚕品种,对15个家蚕资源种(中系品种5个,日系品种10个)进行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筛选试验,调查各品种饲育区收蚁48h的疏毛率、96h和192h的起蚕率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死笼率和虫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5个家蚕品种饲料育中,疏毛率较高的品种是RCA、872A和D-2,在78.70%~89.97%;96h起蚕率较高的品种是RCA、D-2和秋白,为65.2%~88.65%,192h起蚕率较高的是RCA、秋白和D-2,为60.88%~88.21%;综合评分排前5位的品种依次为RCA、D-2、秋白、皓月和872A;无论中系还是日系,不同品种的桑叶育(CK)与饲料育间的发育经过差异不大;饲料育全茧量较高的品种是871B、873和限2,茧层量较高的品种是871B、限2和873,死笼率以734、H72和873较低,分别为0.52%,0.38%和0;虫蛹率以限2、826和7532较低。中系种RCA、202黄,日系种D-2、秋白、734、H72和限2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适应性优良的家蚕品种,对15个家蚕资源种(中系品种5个,日系品种10个)进行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筛选试验,调查各品种饲育区收蚁48h的疏毛率、96h和192h的起蚕率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死笼率和虫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5个家蚕品种饲料育中,疏毛率较高的品种是RCA、872A和D-2,在78.70%~89.97%;96h起蚕率较高的品种是RCA、D-2和秋白,为65.2%~88.65%,192h起蚕率较高的是RCA、秋白和D-2,为60.88%~88.21%;综合评分排前5位的品种依次为RCA、D-2、秋白、皓月和872A;无论中系还是日系,不同品种的桑叶育(CK)与饲料育间的发育经过差异不大;饲料育全茧量较高的品种是871B、873和限2,茧层量较高的品种是871B、限2和873,死笼率以734、H72和873较低,分别为0.52%,0.38%和0;虫蛹率以限2、826和7532较低。中系种RCA、202黄,日系种D-2、秋白、734、H72和限2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用32个蚕品种杂交形式供试,比较了新老2种稚蚕人工饲料配方的疏毛率;结果表明新配方的24 h疏毛率普遍优于老配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24 h疏毛率,老配方中只有6个蚕品种超过了98%,新配方中有21个蚕品种超过了98%,增加了15个蚕品种型式,新配方明显扩大了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检验和小蚕共育的适用蚕品种范围.从不同龄期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养蚕成绩和茧丝成绩看,用人工饲料进行小蚕共育基本可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共育到2龄后再改喂桑叶或分蚕出售给农民较好.  相似文献   

12.
比较四种成分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其饲料成本、疏毛率、蚕体生长发育及防腐性能均有明显 的差异。用豆腐渣、乙醇处理豆饼粉、甲醇处理豆饼粉及未处理豆粉配制成人工饲料饲养小蚕,收蚁后 48 h的疏毛率分别为68.2%,84.7%,95.4%和80.9%,结果表明以乙醇和甲醇浸提处理后的豆饼粉配 制人工饲料,蚕的疏毛率和生长发育速度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以甲醇处理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杂交桑品种养蚕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桑优62号、粤桑11号和特优2号3个杂交桑品种进行了养蚕效果比较试验,从不同品种对蚕的各龄期发育经过、蚕的体质、结茧成绩、茧质成绩和丝质表现看,桂桑优62号是较好的小蚕专用桑树品种,而且还是可全龄使用的优良杂交桑品种.粤桑11号和特优2号用于大蚕用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方三眠蚕对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三眠蚕品种“202”同时与四眠蚕品种781、丰1等杂交,通过对其后代各项性状的表现及眠性遗传显隐性研究,检测贵州地方三眠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分析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的遗传强势性。结果,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为显性遗传。研究为贵州实用三眠蚕品种的选育准备了基础材料,同时为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遗传改良,育成实用三眠蚕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家蚕雄性品种引进试验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进的 4个雄蚕品种进行了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参试雄蚕品种的幼虫历期与现行普通种差异不明显 ,雄蚕品种的雄蚕率均达 98%以上 ,雄蚕品种的上茧率比现行品种高 1 .1~ 4.0个百分点 ,收茧量、担桑产值和张种产值分别比现行品种高 8.42 %~ 1 9.81 %、6 .0 1 %~ 40 .5 5 %和 2 5 .73%~ 40 .5 4% ,雄蚕茧的茧层量、茧层率和干壳重均明显高于现行品种。根据雄蚕产业的独特性 ,分析了江西实施雄蚕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红麻雄性不育株的发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的。但现行蚕品种缺乏平衡致死系的性别控制基因 ,不能人为控制性别。本文通过一个生物实例 ,介绍一个把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的性别控制基因导入现行品种的方法 ,使现行品种也具有性别控制能力 ,达到生产上专养雄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桑叶粉和大豆粉为主要原料的人工饲料中,桑叶粉的含量在35%~55%之间为宜,大豆粉含量不宜低于30%;桑叶粉与大豆粉的质量对人工饲料质量均有很大影响;饲育稚蚕,春叶与秋叶均可,若要饲育壮蚕,则春叶成绩明显优于秋叶;经乙醇浸提大豆粉可明显提高疏毛率,但2龄后最好改为普通大豆粉饲料;人工饲料育的中系蚕个体的壮蚕饲育成绩优于日系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