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对河北省的耕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2000-2008年河北省各市县的耕地利用效益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间,河北省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而社会效益则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河北省耕地利用各效益值的空间差异很大,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北部唐山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周围。研究成果对于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耕地利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度,建立了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玉门市2002—2012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从2002年的55.74增加到2012年的88.89,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的状态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升级到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2)土地利用各效益的协调度值从0.68降为0.20,协调度由比较协调状态变化为不协调状态。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状态是良好的,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玉门市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效益的发展方式在土地利用中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安全与农业安全密切相关。北京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受水资源约束,农业规模不断缩小,却又突显了农业安全问题。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进行双重评价,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北京农业安全水平不断下降,水资源的生态安全水平则呈波动上升趋势;农业安全的压力和状态呈下降趋势,但农业安全的响应水平却稳中有升;水资源生态安全的压力与状态呈现同步波动起伏,而水资源生态安全的响应能力却总体上升。为提高北京市水资源的生态安全水平和农业安全水平,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用水总量外,还要开源节流,加大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污水处理再利用;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减少化肥、农药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4.
河北太行山区农业系统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对比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了评价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涵括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5个层次,共计31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河北太行山区1995—2003年农业系统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区近10年来农业总系统的协调度在2000年以前是上升的趋势,系统的发展从不协调逐步走向协调;但2000年后,系统协调度不断下降,到2003年协调等级下降到4级,为低度失调状况。系统协调度的下降,表明该区系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减弱,这将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近年来的耕地生态安全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对2个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福建生态省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中,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协调发展模型确定2个系统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2004—2015年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值总体较高,且在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后有进一步提升,此期间经济一直呈快速稳定发展;(2)2004—2015年福建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历经最初的不协调到后来的高度协调,协调发展状况从最初的失调发展逐渐进入中期的初级协调发展和中级协调发展,最终达到高度协调发展状态。为确保耕地生态安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持续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加大耕地生态安全建设力度,注重土地整治的质量,扶持农业生产,宣传生态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针对黑土区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以典型黑土区长春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黑土区特有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釆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及阻力度模型对长春市2005—2014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以及阻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长春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了“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的变化过程,呈波动下降的状态;(2)长春市耕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上升状态,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呈下降状态;(3)从单项阻力指标变化趋势上看,草地覆盖率、自然灾害受灾指数、农业财政支出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负荷等指标阻力度上升幅度较大;(4)长春市下辖县市耕地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方面,2005年长春市地区均处于安全和较安全状态;2008年安全区分布范围向长春市西部缩小,敏感区向长春市东部扩展;2011年除双阳区之外,长春市其他地区均处于安全状态。因此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注重水土保持和化肥农药的科学利用,保护黑土区的耕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对济南市历城区农用地在1995-2008年间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采用熵值法计算分析历城区统计年鉴资料(2000-2009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95-1998年)和实地调查资料的有关数据,利用GIS、SPSS等相关软件,结合协调系数,研究1995-2008年间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的集约值和协调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集约值较高,发展态势良好;农用地集约利用协调系数较高,生产协调性较好。通过对农用地集约利用中的投入方面、产出方面、土地利用方面、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在研究期内,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较快,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在下降,说明农用地投入的科学合理性明显增强;农用地的产出效益在逐年上升,但北部平原地区高于南部山区;可持续发展状况方面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耕地在北部平原地区较少;协调系数在研究后期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完善各地区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笔者以集中连片耕地大省黑龙江省为研究区,构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及障碍度模型对黑龙江省2007—2016年的耕地安全状况及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6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波动状态;(2)通过对准则层分值及趋势进行分析,发现生态安全分值有较大波动的下降,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凸显;(3)以障碍度模型对2007—2016年研究区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发现生态安全指标因子的障碍度在中后期愈发凸显,问题集中在农耕化学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基于此,控制化学生产资料投入,实行有效轮耕、休耕制度和农业生产补偿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正确认识干旱区绿洲城市化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对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阿克苏市为研究对象,以阿克苏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1990、2000、2010、2014 年4 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数据为基础,研究阿克苏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回归模型和协调度分析法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与协调性。近26 年(1989—2014 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市的城市化水平处于“增长—下降—增长”的波动性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0.36%,其中2001 年后的增长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而引起;耕地面积也处于“增长—下降—增长”态势,其中2004 年前后耕地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耕地资源被划归于阿拉尔市,2007 年后回升的原因是阿克苏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增加;耕地资源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1989—2003 表现为正相关,2004—2014 年表现为负相关。它们之间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出基本协调和不协调的更迭式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评估退耕还林效益是工程持续推进的重要依据。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和关中平原2000-2015年退耕还林现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乘综合法,从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政策响应三方面定量分析陕北和关中退耕还林综合效益。陕北和关中的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走势基本一致,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从2008年开始效益值为正,2000—2005年效益值连年上升,2006年略微下降,之后效益增长显著。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分别为0.2669和0.2008。退耕成果逐渐显现,开始享受退耕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小流域水沙污协同治理协调状况,以颍河源区小流域为例,构建了水源管理、泥沙与水土流失治理、面源污染防治3个子系统的协同治理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2006、2009、2012、2015、2018年之间的协同效应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水沙污系统内各指标对耦合系统的作用差异显著;3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使得耦合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数呈现出“下降—上升—缓慢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耦合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2009、2015年有所降低外,基本上呈缓慢上升态势;耦合度除2006、2009年低于0.8外,其他年份均在0.8以上,说明这3个子系统的耦合水平较高,使得耦合系统的协调程度由中级缓慢上升到高级再到优质,有利于其生态清洁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减少人为水土流失,提高水质达标率、污水处理率,将有利于增加该流域水沙污协同治理的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反映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从多方面挖掘影响河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了河南省2004—2013年的耕地及与耕地有关的数据,提取16项指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综合分析河南省历年来的耕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然后利用线性回归对截至2020年的河南省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压力指数10年来变化幅度最大,升降不定,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分值10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河南省耕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在近10年内稳定在0.6~0.8分之间,受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影响较大,耕地资源利用态势良好。预测结果显示截止到2020年,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且2020年综合分值较2013年上涨了0.14,达到较高的可持续利用水准。  相似文献   

13.
荥阳市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荥阳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其城镇化水平和耕地资源变化情况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妥善处理荥阳市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荥阳市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和协调度分析法,分别对荥阳市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情况的相关性以及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荥阳市的城镇化水平在0.253~0.470数值范围之间,总体趋势在不断提高,耕地总面积数值范围在4.073×104~4.593×104 hm2,总体趋势在逐年减少;荥阳市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的相关性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56;城镇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状况呈现一定的阶段性,整体表现出“基本调和→不协调→调和和基本协调→勉强调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模型,然后运用均方差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格尔木市盆地地区的2000、2005、2010年3个不同时期土地生态安全分值,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生态安全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0年的0.3740上升到2010年的0.5899,基本靠近良好状态。其中2000—2005年上升比较平缓,而2005—2010年上升强度比较大。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3倍。  相似文献   

15.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区域尺度,以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为生态系统健康度的表征,选取21个评价指标,构建3个层次指标体系,在专家群咨询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借鉴生态系统医学理论划分健康等级,根据客观赋值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极差法对参评指标进行标准量化,并建立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以山东省垦利县生态系统为例,从时间纵向上判断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走势。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3年,垦利县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由0.3664缓慢上升至0.7951,2003年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状态,表明垦利县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逐渐加强,部分指标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16.
吕铮  高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168-173
为了测度国土整治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效益,指导后续项目的开展,以重庆市忠县天子村为例,选取经济、社会和景观生态效益等24个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天子村国土整治整村推进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其隶属度为0.3626;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其对应隶属度为0.3903;社会效益评价结果为"好",其对应隶属度为0.3420;景观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其对应隶属度为0.3370。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显著,综合效益较好,但应该重视土地整理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衡量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角度构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效益,动态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前大兴区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较高,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增长最快,其次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由于土地利用效益受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实施内部挖潜,集约用地促使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采用功效系数和协调度模型,能有效揭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整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有利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脆弱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秀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252-256
为了进一步分析生态脆弱区农地集约利用变化对区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综合研究方法定量表征农业投入、产出、产投比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处于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利用能值分析的计算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实施生态退耕后的2001-2008年耕地劳动力和农资投入、产出、产投比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农资投入呈波动上升趋势;单位面积产出大幅度波动,而产投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投比的波动方向受劳动力投入、农资投入和降水量的制约明显。研究结果显示,生态退耕后,单纯注重增加农资投入、扩大种植面积,而忽视高素质劳动力的投入以及因地制宜利用气候条件,可能是耕地产投比波动下降的原因;同时,研究区农资投入强度的增加,使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9.
宁夏盐池县基于熵值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量度盐池县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从而为盐池县农业生产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应用熵值法进行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计算各指标权重,并以盐池县1990-2005年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盐池县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各指标权重前4项为灌溉指数、劳均产粮、粮食单产、粮食安全系数;耕地利用对整个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最大,最低为耕地利用效益;盐池县的耕地集约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耕地持续状况、耕地利用效益增长空间较大;影响盐池县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单因子障碍是复种指数和人均耕地,影响盐池县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分类障碍是耕地利用强度。耕地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耕地利用效益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客观因素决定的耕地利用程度影响主观耕地投入强度的积极性,共同影响耕地利用效益,最终形成耕地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关系和互馈机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对2006—2015年兰州市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以及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化和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总体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超前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状态由中度失调逐渐转为优质协调,逐步趋于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2个系统之间互相关联,土地集约利用中的产出效益对城市化的影响最为明显,而社会城市化和生态城市化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在未来发展中,应发挥土地集约利用对城市化的反推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协调性,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