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建兴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298-301
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是全国四级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联系着省级系统和县级系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对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全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体系,实现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办公和规划数据的互联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用MAPGIS7.0、Visual Basic 6.0和 SQL Server 2000作为系统开发工具,采用集成二次开发方法,以客户机/服务器(C/S)作为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开发了系统的数据库和系统的功能模块。本研究对推动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地管理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笔者主要探索基于MapGIS平台下,如何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建立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运用系统分析与流程图法,系统阐述了数据库建立的总体思路、目标、技术路线,解决了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规划要素层添加,建立了数据库区文件、线文件以及点文件的属性结构,提出了属性数据的输入方法,并着重对图斑面积量算方法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在MapGIS软件平台下,运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可以建立规划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规划的实施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文章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影响规划实施评价的因素包括对土地利用的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效益、实施措施、社会影响评价等7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评价模型,其中因素权重的确定采用特尔菲(Delphi)法。在对重庆市城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数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规划实施评价的结果分为A(P≥85),B(70相似文献   

4.
山区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迫切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的信息技术,不仅为土地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而且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持续发展。基于GIS处理空间数据的强大功效,结合河北省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的具体特点,该文从电子生态地图的制作、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等方面探讨了GIS在河北省太行山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行为主体决策机制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体构成多元化,用地需求、用地动机呈现多样化,土地利用规划行为更加复杂。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较少从土地利用行为角度分析,在规划中缺乏对土地使用者的用地心理、用地动机、用地偏好、土地利用行为决策特征的了解,对土地使用者转换土地用途的行为机理不清楚,从而导致规划缺乏行为管理的针对性和激励机制。拟在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主体行为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的行为决策、行为组织和行为控制,从理论角度对基于行为主体决策机制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国内PSR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改进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及障碍因素诊断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对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的基于改进PSR模型的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吻合。(2)2001—2010年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综合指数由0.2510上升到0.7027,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等级由“不健康”逐步转变为“亚健康状态”。(3)阻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改善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系统响应和系统状态方面,主要因子包括建设用地比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长率、人均建设用地、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4)提高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必须依据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结果,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西南丘陵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的客观反映,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对西南丘陵地区县域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通过采用构建土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聚类指标体系表进行赋值并对数据进行聚类指标标准化处理,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功能对江津区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结合分区结果及兼顾区域连续性以及江津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将该区域分为3类:北部城镇高度发达区、中部发展潜力区、南部农林生态区。根据各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出了各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法是研究西南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分区的有效方法,该研究是土地利用分区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基于MapGIS和AutoCAD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apGIS和AutoCAD各具特点,各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领域。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中,灵活运用这2个软件可以准确提取数据信息、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提高规划设计效率并最终实现数据共享,这对不断提高土地整理技术以及保持耕地总量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从MapGIS与土地利用规划、AutoCAD与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入手,分析了实现两者数据共享所需解决的坐标转换和数据共享的问题,并以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分析了MapGIS和AutoCAD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并完成了该项目的土地利用图和土地利用结构表。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工程分析法,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评估的指标体系,旨在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规划实施效益评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评估等建立规划后评估体系,全面分析和掌握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和效益情况,确认规划的合理性,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揭示青崖寨自然保护区村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为保护区村域科学管护提供参考案例,本文以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大会庄村为例,在Agisoft PhotoScan Professional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基于三维电子沙盘,通过参与式访谈的方法,研究村民视角下记忆中的1995、2006、2016年大会庄村历史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通过对大会庄村3个时期景观类型面积的计算,在1995—2016年期间林地、建筑用地、水域景观类型分别增加8.00、1.79、1.95 hm2;耕地、草地、未利用地景观类型分别减少9.81、0.37、1.56 hm2。(2)在景观水平上,大会庄村景观连接度下降,但整体内部结构连接紧密,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单一性降低,景观多样性得到恢复。(3)驱动因素中自然因素并不是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唯一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和政策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证明基于三维电子沙盘的参与式访谈对村域历史景观格局的复原有指导作用,可有效解决与村民直接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支撑规划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引领和示范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带动了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随着国家级示范园区建设范围进一步扩大,承担示范园区建设的地区,需要对本地区的资源和主导产业进行规划,掌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科技保障水平、科技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3个方面所包括的指标,总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支撑规划中存在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支撑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告通过对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规划内容系统梳理,构架起研究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基础分析框架,以期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区水土环境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脱硫废弃物施用+平整土地+深松耕+水盐调控+平衡施肥+耐盐作物种植”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模式在惠农核心试验示范区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经过两年的改良,示范区地下水位下降了50 cm左右,土壤总盐及有害盐分离子含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油葵出苗率和产量显著提高,出苗率为70%以上,平均产量为1534.3 kg/hm2,示范区水土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表明以脱硫废弃物施用为切入点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模式对轻度碱化盐荒地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以黑河流域2000年和张掖市2007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数据集的矢量数据、2014年Landsat 8 OLI_TIRS 8月份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影像为数据源,以Arc GIS10.1、ENVI 4.8和IDRISI 17.00为计算平台,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2014年甘州区LUCC解译数据作对比分析,其Kappa系数为87.87%,表明预测与现实一致性较佳。最后对202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分类进行模拟和预测。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2000—2021年间甘州区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未利用地面积呈现较快的减少趋势;林地和水域呈现缓慢地增长趋势;草地面积变化较小。简要分析了其变化原因主要归因于政策、社会经济、人口和科学技术几方面。对202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管理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举措和落实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抓手。研究围绕建立和落实用途管制制度的目标提出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整体框架、层次与组成、功能与内容,以期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空间规划体系、发达国家的空间规划体系、我国“多规合一”的试点成果和围绕落实用途管制制度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框架等。[结果]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的空间规划体系存在众多问题,但可以通过构建更为科学的空间规划体系予以解决。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成熟做法和吸取我国“多规合一”试点取得的经验。围绕落实用途管制制度构建“全国——省级——地级——县级”四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规划组成的空间规划体系,每一级的规划是基于落实用途管制制度且对应于该级政府事权和相关部门事权的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域性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基础性规划,是划定“用途区”的规划;“专项规划”是落实用途管制制度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部门性规划,是“用途区”的保护和开发的规划。[结论]研究坚持“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和“宏观、中观、微观,远期、近期,刚性、弹性”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构建了基于落实用途管制制度的空间规划体系思路和整体框架、层次与组成、功能与内容,这将为国国内空间规划体系和落实用途管制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规划指标体系是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核心内容。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规划和评判规划,采用了层次分类法列出了与现代农业发展特征有关的八大类规划指标,并构建了示范区现代农业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同时提出了计算和预测规划指标的基本方法。最后将指标预测值与选取的农业现代水平衡量参考值进行对比,可以大致判定示范区各阶段现代农业所处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随时把握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和方向,不断推动区域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GIS技术,在分析松花江流域1950年代至2015年6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分型动态基础上,结果表明:①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农田、林地、草地和沼泽地,林地、草地和沼泽地呈减小趋势,沙地和盐碱地呈增加趋势,且动态度最大。②松花江流域分型维数65年来逐渐逼近临界值1.50,结构稳定度下降。流域内农田、林地、河流、居民地和盐碱地的稳定性较好,而流域自然植被类型草地、湖泊、沙地和沼泽地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农田、林地、河流、居民地、盐碱地和沼泽地等呈下降的趋势,草地、湖泊和沙地等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展示悠久的中国农业生态智慧,推动“生态智慧—生态实践—生态文明”的融合共生,通过对历史典籍资料和传统农业实践的文献分析和归纳演绎,总结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及其规划思维。研究表明:因天时、就地利、重人和体现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整体生态观念、时间循环思维和要素统筹思想是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规划思维外在表现。在今日城乡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中要树立整体思维,通过生命共同体视角下的空间分配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通过控制线划定为未来的空间布局打下基础;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通过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战略性留白实现城乡发展的增值。在土地和人口要素统筹中,倡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管古代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是小尺度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实践活动,但对于理解和推进今日的规划实践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的县级市——新民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需创新理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实行动态监测,建立完善土地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土地管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保持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19.
田水松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04-508
研究目的:为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提出管理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思想的含义、三个特征及辩证关系。研究结论:管理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思想是指导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行之有效的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