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锋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386-386
围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落实,从尊重和保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坚持保护耕地的政策,处理好建设与吃饭、建设与保护资源环境、建设与保护农民权益的关系等方面详细讨论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保护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必要性,详细论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缺失情况,包括经济方面的缺失和社会权利方面的缺失,从农民社会地位低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明晰两方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和法律意识、明确产权主体、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房屋流转在现实生活中日趋频繁,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问题进一步凸显。笔者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围绕加强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开展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创新探索3个命题,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汇总,揭示了相关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国内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研究的方向与重点。研究提出加强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应当强化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主体、开展农村土地房屋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农村土地房屋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房屋资产评估服务体系、培育农村土地房屋资产市场。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三农"工作的核心要件。随着全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拓宽农业产业化发展渠道的有效路径,在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立足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就其统筹发展对策进行梳理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秦文佳  江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433-437
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新的阶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在对河南若干地区进行选择区域性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研究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流转手续不健全、流转形式单一、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对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强化流转规范化管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若干对策,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土地法制的健全,在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农民权益上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对本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房屋资产属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土地房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农民的宝贵财富。本文围绕农村土地房屋的基本属性:主体化、资产化和市场化,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和总结了学术界对我国农村土地房屋资产属性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土地房屋资产化、主体化和市场化,受到经济学家高度关注,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农村土地房屋主体化、资产化和市场化取得新的进展;(3)我国农村土地房屋主体化、资产化和市场化任重道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推进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了解农村基层干部土地产权意愿,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建议和改革方向。 研究方法:参与式快速农村评估。研究结果:农村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成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集体所有权权能不完善;耕地撂荒和土地细碎化严重,土地承包期太长。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建立农户退出机制,赋予所有者完整的所有权权能,建立动态化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户分享发展成果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旭锋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301-305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受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等要素条件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西部不少市县在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快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就在于总结、梳理西部各省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成就、经验和做法,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或模式,探讨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为了解决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的问题,以河北省藁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河北省藁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的现状的基础上,从数量、布局、所占比重等方面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城镇规模偏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双重用地问题突出、城市化水平低、产业发展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是阻碍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的重要因素,并从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深化改革、加强土地管理、集约利用土地的城镇化道路等方面提出相应优化藁城市城乡用地结构,推进建设用地整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农村集体土地用益物权保护、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资产化3个关键问题,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和总结了学术界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的需求和走向。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农村集体土地用益物权保护研究的价值取向是强化农民的土地用益物权;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资产化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State-owne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has evolved and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but use system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has lagged far behind, so the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has been split with a result that use effi ciency of land resources is poor and collective land property rights of peasants are damag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and also the causes, modern land property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re applied to study dynamical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to construct the unifi 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system of China, and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guarantee policies,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maxim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健全,是发展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造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的目标,也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制不够健全,存在着缺乏市场流转中介组织,缺乏土地的定级及价格评估机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身的法律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达到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红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36-140
为深入剖析和总结中国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和治理经验,探索系统推进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本研究运用数据、规范和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性缺失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从公共性生产逻辑的视角,提出在协调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公共利益、集体经济的共同利益和农民的财产权益”基础上,建构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为基础,以数字化治理技术创新为保障,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为支撑,以城乡要素市场双向流动建设为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为此,本研究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性目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系统地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的完善,并加强对其改革效果的公共性评估。  相似文献   

14.
李治  安岩  侯丽薇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6):157-164
为了系统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必然性、内涵特征、动因机制、模式路径、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理论成果,推动相关研究的成熟和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总结了相关研究关于中国农村土地资产市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的内涵特征和动因机制,介绍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路径,指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研究集中于内涵与模式以及问题与对策等方面,主要是基于农村产业融合案例采用实地调研、经验总结、定性分析等方法,而对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深层次分析研究并不多见;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微观行为主体:深入分析农户、企业、中介组织、政府的融合行为特征及其原因,探索建立农户、企业、中介组织等融合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5.
渝东北地区作为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该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将更加有效地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渝东北地区丰都、忠县、垫江、梁平、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展开实地调研,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文献资料等方法,解析了该地区“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种土地集约利用创新模式,以及产权管理模糊、规划管理薄弱等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个方面论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土地价值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农村土地借助土地流转与整治平台被不断盘活,而土地流转与整治过程诱发的农村土地价值转移和转化,促使农村土地价值体系构建成为目前土地利用决策和耕地保护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耕地价值和宅基地价值两个层面,论述了农村土地价值构成体系与估算方法。研究表明:(1)耕地价值体系框架已成型,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等物质价值和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馈赠价值等精神价值。但由于对土地价值认知的不足,通常重经济价值、轻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而忽略发展权价值与精神价值;(2)宅基地价值体系尚不清晰,从产权价值和资源价值来看,其亦可分为承载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权价值;(3)从估算方法来看,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在耕地价值估算中应用较为成熟,但宅基地价值估算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定性探讨。为此,农村土地价值体系重构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产权和土地利用形式上的特殊性,进一步挖掘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内涵,而农村土地价值测算中应显化土地发展权价值,并借鉴农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研究成果,创新宅基地价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农地产权制度多样性的理论和历史,正确认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模型和历史分析表明,农地产权制度的多样性是农民生产组织自觉追求制度利润的结果。农地产权制度的多样性有利于农地产权的制度竞争,有利于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地产权制度的政策选择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在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不但要发挥其增加制度收益的积极作用,如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城乡人力资源互动机制,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而且要约束其增加制度成本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