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杨萎蔫叶片萃取物对蛾类成虫诱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二氯甲烷萃取,提取黑杨萎蔫叶片中的挥发性诱虫活性物质。田间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萃取液对小地老虎、甜菜夜蛾、灰双纹螟成虫具有较高的诱集活性,且诱集活性随萃取液剂量的增大而提高,诱蛾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地点不同而变化,诱集到的蛾类以雌性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蛾氏四姐妹"(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一旦光顾菜园以后,将会无偿游园、随意品味、暴食蔬菜、毁坏菜园、无理掠夺菜农的劳动果实,是不受菜农欢迎的四大有害生物。它们虽然都是"蛾氏家族",有很多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性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率,完善其田间应用技术,开展了不同甜菜夜蛾诱芯、诱捕器悬挂高度以及风向对甜菜夜蛾诱集效果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诱芯以美国MSTR Technologies Inc. 生产的硅橡胶塞型诱芯(两种组份、二枚合用)为最佳,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以离地50cm为宜;设置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诱集量最大,其拟合程度可达81.08%。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生物食诱剂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020年进行了棉铃虫生物食诱剂在花生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生物食诱剂添加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利用圆盘诱捕器投放田间,对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甜菜夜蛾、金龟子、银纹夜蛾等害虫均能进行诱杀,投放后15 d叶片被害率较常规防治减少2.59个百分点,投放后25 d叶片被害率较常规防治减少3.6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今年7月份以来,一直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十分有利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发生。斜纹夜蛾的寄主植物多达99个科290多种,在蔬菜上主要危害甘蓝、白菜、花椰菜、大豆、花生、芋等作物。甜菜夜蛾寄主范围亦很广,主要危害茄子、黄瓜、豇豆、花椰菜等35科108属170余种植物。根据通州区植保站诱测灯下及性诱剂系统观测,今年第四代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于8月14日出现高峰,当日灯下斜纹夜蛾蛾量为84头,预计8月下旬进入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发生时间比常年提早710天,发生量高于往年,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希望各地对此引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近期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在15~35℃范围内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室内毒力的温度效应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范围内,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均呈极明显的正温度效应。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对甜菜夜蛾毒力分别增  相似文献   

7.
旨在寻求适合繁殖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种群的中间寄主。笔者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卵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卵为中间寄主,编制稻螟赤眼蜂的种群生命表,分析比较生殖参数,评价其对2 种中间寄主的适合性。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的净生殖力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与平均世代历期T 分别为6.12、0.1996、1.2210、9.0728,在甜菜夜蛾卵上的上述各项参数分别为10.58、0.2573、1.2934、9.1678。稻螟赤眼蜂在甜菜夜蛾卵上各项生殖参数都要高于在小菜蛾卵上的表现。甜菜夜蛾卵较小菜蛾卵更适合用作稻螟赤眼蜂繁殖的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8.
甜菜连作土壤对甜菜幼苗生长影响及其化感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甜菜化感物质成分,减轻甜菜连作带来的副作用,设置休闲土、连作一年的重茬土2个处理组,探究不同土壤对甜菜幼苗发芽率、染病率以及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初步筛选了2种土壤中差异显著(P<0.05)的化合物。结果表明:与休闲土相比,重茬土种植的甜菜幼苗发芽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是幼苗感染立枯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且达到显著水平。在株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方面,休闲土种植和重茬土种植差异显著,但茎粗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质谱联用技术,得出15种疑似的甜菜化感物质。甜菜连作土壤中的化感物质成分会对甜菜幼苗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筛选和鉴定疑似化感物质成分,对缓解甜菜连作障碍、提高甜菜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诱虫灯和小菜蛾性诱剂逐日诱集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坝上农牧交错带趋光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农林牧趋光性昆虫共有269种,分属9目,42科。初步明确了该区趋光性昆虫种群动态可分为零星出现、连续少量出现、连续大量出现、短期大爆发4种类型,以及害虫优势种群(网锥额野螟、小菜蛾、杨逸色夜蛾、小地老虎、旋幽夜蛾、短扇舟蛾)的动态规律,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害虫预测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应和 《贵州茶叶》2003,31(4):12-14,19
在贵州黔南州都匀茶场研究了荼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荼毛虫性信息引诱剂以A3型效果最好,依次为A4、A2、A1、64d内(第一代为21d,第二代为43d)共诱到8906头,第一代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52头,最高可诱到45头,第二代平均每盆每晚可诱到2.82头,最高可诱到38头,诱捕区内茶毛虫的寄生率增加了22.22%,大面积使用区内毛茶虫幼虫数量减少了60.05%,即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蛾效果非常明显,可作为茶园害虫防治、保护天敌,用于茶树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测报和防治苹小卷叶蛾,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观察苹果苹小卷叶蛾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陕西省礼泉县苹果苹小卷叶蛾1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每年各代成虫发生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有世代重叠现象;在苹果树高度为1.0~2.0 m范围内的不同位置,通过性诱剂诱集到的成虫数量存在一些差异,其中在苹果树离地1.5 m处分布的成虫数量最多,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性诱剂对苹小卷叶蛾成虫进行诱杀时,可根据实际操作方便及效果最大化的原则,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苹果树离地接近1.5 m高度的位置,以便获得更好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4:00—8:00时段,其中在4:00—6: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  相似文献   

12.
新型高效引诱剂实仓诱捕储粮害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特定的组分,利用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几种主要储粮害虫的信息素成分进行混合,利用多孔淀粉进行包埋,制成的一种高效引诱剂。分别在山东省鲁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广东省中山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对这种高效引诱剂进行了实仓的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在山东鲁北库不仅可以有效预测到储粮书虱的发生,与传统的扦插取样检测相比,其诱捕的数量和实际发生程度一致;且可以预测出害虫发生的部位。在广东省中山市储备粮管理公司的实仓结果表明,与TraceR○翼型诱捕器及其配方的诱芯的诱捕效果相比,该引诱剂和自制诱捕器结合对储粮书虱具有显著的诱杀效果,最高每天诱捕到的数量为6500头书虱,并且发现诱捕器放在西北角和西南角时诱捕书虱的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石河子地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的调整和气候的变化,引起棉铃虫发生规律的改变。通过3年定点、定量、定时用杀虫灯、杨枝把、性诱剂诱集,以及喷雾法进行化学药剂田间药效比较,研究了棉铃虫在石河子的发生规律,比较了3种诱集技术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筛选了适宜本地大田使用的药剂,为当地棉铃虫及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石河子地区,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在5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一代成虫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为6月22日—7月2日,二代成虫羽化期在7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7月22日—8月3日。通过3种诱集法比较,越冬代性诱剂监测、1代成虫用性诱剂监测用杨枝把防治,2代成虫用杨枝把监测,杨枝把和灯光诱集防治效果更好。田间化学药剂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美除及NPV等生物制剂对棉铃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性诱剂能有效诱杀小菜蛾的成虫,减轻其发生为害,并降低农药用量。通过大田实验,对6种小菜蛾性诱剂品种的诱捕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30d内,诱芯A、B、F的日平均诱蛾量相近,极显著高于诱芯C、E、D,它们在诱蛾灵敏度和最高单日诱捕量方面的差异亦然。但在不同时段内,其诱捕性能表现各异。在1-10d内,诱芯A显著高于B、F,诱芯E、C 显著高于诱芯D;11-20d内,诱芯A和诱芯B的诱捕量相近,诱芯F的诱捕量较低,诱芯E高于C、D;21-30d内,诱芯A、B、F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B的略高于A、F。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丘陵区大豆食心虫种群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新瑞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268-271
为了明确牡丹江地区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试验于2010—2012年利用性诱剂诱捕法在田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始见期在7月末,高峰期在8月初至8月中旬,结束于8月末,发生期历时1个月左右;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动态与日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适量的降水会造成空气湿度大,这有利于蛾量的增加,而强降水的出现不利于食心虫的化蛹和成虫出土;在牡丹江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1~24℃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适温,而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成虫的发生。说明温度与降水量均为影响大豆食心虫发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和防治效果,为烟田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在烤烟生长季节设置诱捕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改进型和自制塑料瓶诱捕器处理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并分析了斜纹夜蛾在烤烟田间发生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当地烤烟生长期内有2 次迁飞高峰期;随着诱捕器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的诱蛾量增加,单诱捕器的诱蛾量减少,虫口减退率提高,最高可达89.19%;改进型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的诱捕效率,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蛾量为173.67 头,比常规诱捕器多57.34 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容积为4500 mL自制诱捕器诱蛾效果最好,平均诱蛾量达82.33 头/个。对于广东烟区大面积推广时,推荐使用改进型诱捕器,烟田以放置7.5 个/hm2诱捕器为宜,并且鼓励烟农采用4500 mL废弃塑料瓶自制诱捕器。利用性诱技术可有效控制烟草斜纹夜蛾,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可将其纳入烟草斜纹夜蛾的绿色防治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性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二化螟性诱剂田间应用中的相关技术问题,为二化螟性信息素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采用2种市售二化螟诱芯,比较了诱捕器的类型、颜色及悬挂高度对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科院动物所二化螟诱芯B引诱效果较好,粘胶板式(三角板)和水盆式2种类型诱捕器的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诱捕器颜色对引诱效果有较大影响,其中白色效果优于绿色、蓝色、黄色、黑色、红色、棕色;三角板诱捕器悬挂在1.4m和1.2m处的效果优于1.0m和0.8m。田间应用时建议选用中科院动物所二化螟诱芯B,采用白色三角板诱捕器,悬挂高度以1.2~1.4m为宜。  相似文献   

18.
水稻颖花突变体是开展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研究的重要材料,在水稻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发现一个水稻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暂命名为fon6(floral organ number).首先对突变体的花器官性状进行鉴定,然后利用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该突变体的特征为浆片颖壳化,内外稃和雌蕊增多,雄蕊减少并外露,雌...  相似文献   

19.
控制花器官发育的ABCDE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典的ABC模型有效地解释了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可以广泛地解释因同源异型基因的突变而引起的植物花器官变异。随后,大量花器官特征基因及蛋白特性的研究完善了ABC模型,形成了目前广为接受的ABCDE模型。最近提出的四聚体模型解释了花器官发育基因的蛋白互作原理。这些模型构成了花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d variation in floral morphology among 36 accessions of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 We found wide, continuous inter-accession variation in 15 traits 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floral organs and the stigma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anthers of long stamens. A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15 floral traits also showed wide variation among accessions.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is variation was accounted for by lengths of stamens and the petal tube. In addition, the phenotypic stabilities with respect to the macro-environment (as affected by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the micro-environment (among the flowers within a plant) differed between traits. Correlation analyses using all trait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genetic linkages or pleiotropies among floral organ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floral morphologies varied greatly among radish accessions and they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macro- and micro-environm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ral morphology and pollination efficiency, we compared the number of pollen grains deposited on the stigmas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insect pollinators using three accessions with very different floral morphology. Because an accession with a higher stigma position than anthers might avoid self-pollination and an accession with a large stigma size received more pollen grains, floral morphology may affect pollination efficiency. Because the effect of pollination efficiency on seed production is well know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adish floral morphology affects seed production through its effect on pollin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