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泉  蔡教明  余政军  张印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22,(2):170-175,188
介绍了武陵山区5种有代表性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稻+鲤鱼、稻+田螺、稻+鳖、稻+小龙虾、稻+鲟鱼),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武陵山区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迫切性展开讨论,最后探讨了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对该地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解决稻米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基础上保证粮食正常生产,探索一条污染区内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在总结浏阳市"湘莲+"种植经验基础上,对湖南省益阳市、常德市、岳阳市、长沙市的20多个"莲+小龙虾"基地进行考察,总结形成了适合湖南省的"莲+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分析了"莲+小龙虾"模式的综合效益,阐述了该模式的技术流程,讨论了该模式的特点,以期为湖南省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为湖南省农田生态种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辰溪县稻鱼综合种养投入产出情况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不同稻渔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稻+鱼""稻+小龙虾"和"稻+鱼+鸭"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相对于单一水稻栽培,每公顷的利润均超过22500元,分别为33000、128100、38760元,且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辰溪县稻鱼综合种养的进一步发展应以"稻+鱼""稻+小龙虾"和"稻+鱼+鸭"模式为主导,兼顾其他各种模式,进行产业化开发,以带动辰溪县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山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具有稻虾互利共生,投入少、效益高和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等优势;介绍了水稻与小龙虾种养技术,涉及到稻田选择、品种选用、种植方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开挖虾沟、种植水草、防逃设施、虾苗放养、捕捞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地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江苏沿海稻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稻田套养小龙虾种养模式试验攻关与示范,并组装现有技术,制定江苏沿海地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稻田选择与改造、放养前准备、虾苗放养、生产管理、水稻栽培、小龙虾起捕等一系列种养管理措施,旨在为江苏沿海稻作区及我国其他相近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苏苏北稻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稻田套养小龙虾种养模式试验攻关与示范,并组装现有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改造、放养前准备、虾苗放养、生产管理、水稻栽培、小龙虾起捕等一系列种养管理措施,旨在为江苏苏北稻作区及我国其他相近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印  黄璜  龚向胜  王忍 《作物研究》2019,(5):507-509
以烟草育苗大棚为例,从大棚改造及放苗前准备、虾苗放养、饲养管理、常见病害防治、水质调控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阐述该技术,为小龙虾大棚养殖、育苗大棚闲置期综合利用以及稻田生态种养相关配套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草-鹅"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稻-草-鹅”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分别对水稻、黑麦草、朗德鹅的种养技术进行了总结.同时还对此复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此种养模式对少地、劳动力富裕的欠发达山区来说,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综合种养主要是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通过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收入来增收。在泰州,主要示范应用技术模式为稻田养鸭、稻田养鱼和稻田养小龙虾,相比单纯种稻,这3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61.7%、215.2%和255.5%。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也增加了农户养殖生产成本和风险,建议各地应根据生产实际选择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在南昌恒湖农场的水稻田里,农户每天都忙着取地笼、收小龙虾。日前,江西省"虾稻高效种养模式研究与示范"现场观摩会上,专家们对这一充分挖掘土地潜能,将低洼水浸田作为试点发展"虾稻连作"的新型种养模式赞叹不已。"虾稻连作"是江西省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高效种植"项目研究内容之一。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11.
博Ⅱ优270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于1993年用博ⅡA与恢复系玉270配制而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05年起,博Ⅱ优270先后在漳州市的漳浦、龙海等十个县试种,一般栽培水平下单产可达7500 kg.hm-2,表现出优质、高产和稳产的特点,适合漳州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从粳稻的比较优势看豫南“籼改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粳稻的品种特性和豫南稻麦耕作制度,在豫南种植粳稻相对于种植籼稻有产量高、品质优、茬口好三大优势。粳稻品种产量水平比籼稻高70 kg/667 m2左右,麦茬粳稻比麦茬籼稻高100 kg/667 m2以上;粳米适口性好,价格比籼米高30%~50%。种植粳稻技术上要求推迟播种,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麦茬稻秧龄过长导致的减产,适应机械插秧、抛秧和小麦套种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水稻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推动豫南稻麦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本文对豫南地区"籼改粳"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江淮流域"籼改粳"的核心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稻虾鳅绿色高效种养模式能够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是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后农业生态系统重建的典范模式.从田间工程改造、清沟消毒、施用基肥、投放有益生物、水稻品种选择、水稻栽培管理、放养苗种、饵料投喂、日常田间管理、水稻和水产品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稻虾鳅种养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赣东北地区光热充足,非常适宜发展再生稻。为明确合理的促芽肥施用时期和留茬高度,本研究于2011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设置了不同的促芽肥用量(170 N kg/hm2和125 N kg/hm2以及不施肥)、收割方式和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为60 cm和30 cm),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再生稻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再生芽萌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促芽肥相比,施促芽肥的再生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幅为48.9%和36.9%;其再生稻的每丛穗数、每穗粒数也显著提高。与机械收割相比,人工收割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其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比机械收割分别增加7.7%、27.9%和11.6%。在人工收割方式下,留高茬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明显高于留低茬处理。这说明,在赣东北地区,要保障再生稻高产,施促芽肥170 N kg/hm2、人工收割、留高茬是较好的再生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2不同栽插密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2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穴)/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移栽密度的研究表明在密植、稀植和超稀植处理中,产量随密度减小而增加,外观品质变好,但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下降.移栽密度相同,移栽方式不同时,方形移栽方式有增产的趋势,但不利于提高米质;双行移栽方式有利于提高米质;长方形移栽方式米质趋于中间.  相似文献   

19.
水稻强化栽培适宜密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稀植有利于水稻个体生长优势的发挥。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分蘖数、成穗率提高,单穗总粒数增加,纹枯病减轻。不同栽植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单产有明显的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现高产。单产以每公顷栽植12万丛(穴)为最高,达10050kg/hm2,分别比7.5万丛/hm2、21万丛/hm2、25.5万丛/hm2增产11%、11%和19.4%,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