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了近几年各地高产攻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前人对高产根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灌浆、产量构成以及其他生理生态指标的研究。提出了高产攻关应加强生理生态指标的深入研究,以利于高产攻关田重演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几年各地高产攻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前人对高产根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灌浆、产量构成以及其他生理生态指标的研究。提出了高产攻关应加强生理生态指标的深入研究,以利于高产攻关田重演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2007年黑龙江农垦水稻高产攻关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农垦水稻高产攻关出现了小面积折合稻谷产量超过14.7t/hm2的高产典型。从品种、土壤、栽培技术和气候条件等方面,采取与其它地区高产典型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寒地气候条件下出现这种高产典型的原因。分析了产量构成各项指标的特点及高产攻关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综合栽培技术应该是高产攻关研究的要点。提高我国水稻单产,不仅要重视生产技术创新,还要重视生产机制创新。黑龙江农垦总局大面积水稻获得高产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农业部组织实施的全国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中,山东省莒县农业局以选用多抗、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为基础,综合利用集成配套增产技术.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创新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全县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该县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田.以667m^2平均725.7kg的产量.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山东省农业厅水稻高产创建专家组的验收.超额完成了国家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产量指标要求。创出了鲁东南地区夏播粳稻高产的新纪录。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农垦水稻高产攻关出现了小面积折合稻谷产量超过14.7t/hm^2的高产典型。从品种、土壤、栽培技术和气候条件等方面,采取与其它地区高产典型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寒地气候条件下出现这种高产典型的原因。分析了产量构成各项指标的特点及高产攻关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综合栽培技术应该是高产攻关研究的要点。提高我国水稻单产,不仅要重视生产技术创新,还要重视生产机制创新。黑龙江农垦总局大面积水稻获得高产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相似文献   

6.
早稻超级稻中早22持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研究了早稻超级稻中早22持续高产栽培技术。在早稻持续高产指标、高产环境指标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油菜作绿肥,培肥地力;适期早播,延长基本营养生长期;厢畦栽培,控水增氧,增强根系活力”等高产栽培新观点,实现了早稻700kg/667m^2的预期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7.
玉米高产施肥的依据、计算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朴 《玉米科学》1998,6(2):069-071
作者通过十余年对淮北砂姜黑土区以高产施肥为中心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主要从土壤供肥特点、玉米需肥特点、玉米对肥料的利用率以及对不同肥料的反应规律等方面阐述了玉米高产施肥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简便易行的计算模式,拟定了不同产量指标的高产施肥方案,并扼要地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要点,以供有关的研究者和生产者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小麦玉米双季产量22500kg/hm2以上的配套技术,分析了小麦玉米双高产栽培投入、产出和净收益,统计了检验项目实施以来的土壤肥力变化。证明在高产创建活动带动下,科学指导,增加投入,小麦玉米双高产一定能实现。指出因地制宜,合理选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一定能实现高产高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豆育种中高产株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合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大豆育种实践经验,通过对大豆育种中与高产相关的性状,杂交后代株行田间选择的理想株型,高产育种的产量构成和高产大豆品种类型分析,结合高产大豆生态型的变化,探讨并提出了高产育种、时期选择、株行选择、株系选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系指玉米适期早播,选用晚熟品种,晚期收获,采用综合的促熟高产措施,而实现高产稳收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经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较常规玉米栽培法增产31.8%~74.9%。高产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充分利用当地热量、光能资源和晚熟品种内涵的增产潜力,大大提高光能利用率,而且具有抗御旱害、冷害、涝害的功能作用,为实现玉米高产稳收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应衡南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稻品种,引进16个近几年通过湖南省或者国家审定的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隆两优1377、隆两优1988、Y两优900、Y两优1998、隆两优97、荃优华占、隆两优1319、隆两优黄莉占、两优688、隆两优华占等品种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可作为中稻品种在衡南县大面积推广种植;Y两优9918、梦两优黄莉占可适当引进种植;湘两优1号、C两优华占和Y两优696作中稻栽培生育期较短,产量较低,不建议在衡南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两优616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61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与自育恢复系福恢616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两优616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建阳等地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两优6206是利用两系不育系丰6S与优质恢复系R206配组育成的籼型晚稻新品种,具有生长势强、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米质优、产量高等特点。2015年在江苏盐城黄海农场开展父母本同时机插制种技术研究,通过肥水管理,花期镜检和调整,父母本花期相遇和异交结实都较好,制种平均单产3.55 t/hm2。本文介绍了两优6206的亲本特征特性及机插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本地表现最好的三系杂交稻Ⅱ优58和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两组合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功能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剑叶在后期不同阶段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后期干物质的转运与分配。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后期虽具有叶绿素功能期较长和光合速率较稳定等优势,但在中肥条件下,仍表现库大源小,干物质转运欠畅,源库流关系欠协调,因而结实率较低,谷粒充实度较低,限制了其增产潜力的发挥。两系杂交稻的超高产栽培,必须以高产土壤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Y两优900是利用籼粳亚远缘杂种优势育成的超级稻中籼品种。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总结其在建瓯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Y两优900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504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籼型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以自育三系保持系65B(丰8B/早籼M057)为父本,经5年8代选择育成的优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分蘖力强、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较高、配合力强等特性,2013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利用504S所配制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5078和两优5077具有优质、高产、抗逆的特点,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Y两优7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Y58S与B163杂交选育而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等特点。介绍了Y两优7号在大田县示范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指导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两优688在长汀作中稻—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杂交稻两优688在长汀县作为中稻—再生稻栽培,具有抽穗整齐、再生力强、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可作为再生稻推广品种。总结了两优688在长汀作中稻—再生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Y两优5867系用Y58S与恢复系R674配组而成的两系高产优质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引进Y两优5867在尤溪县新阳镇龙益村作烟后稻示范片种植,田间表现米质优,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熟期适中,群体结构合理,穗大粒多,较抗叶穗瘟、细条病,后期转色好。适宜在新阳镇低海拔稻区作烟后稻、连作晚稻种植。介绍Y两优5867在新阳镇作烟后稻示范片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两优H108系用K12S×H108选育而成的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建阳区作中稻种植。总结了2016—2018年两优H108在建阳的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