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马铃薯会-2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会-2叶片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同步,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现蕾期和终花期间出现峰值;块茎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块茎干物质主要在盛花期至茎叶枯萎期形成,该期也是块茎养分积累的主要时期;终花期以前,干物质及养分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终花期以后,主要分配在块茎中;会-2对氮(N)、磷(P2O5)、钾(K2O)的吸收比例为1∶0.140∶1.919;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N2.756kg,P2O50.310kg,K2O4.256kg。  相似文献   

2.
研究马铃薯会-2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会-2叶片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同步,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现蕾期和终花期间出现峰值;块茎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块茎干物质主要在盛花期至茎叶枯萎期形成,该期也是块茎养分积累的主要时期;终花期以前,干物质及养分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终花期以后,主要分配在块茎中;会-2对氮(N)、磷(P2O2)、钾(K2O)的吸收比例为1:0.140:1.919;生产500 kg块茎,需吸收N 2.756 kg,P2O5 0.310 kg,K2O 4.256 kg.  相似文献   

3.
以移栽3年的人工栽培白鲜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内白鲜全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研究白鲜对氮、磷、钾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通化地区,生长季内氮、磷、钾的吸收量N∶P2O5∶K2O=7.8∶1.0∶5.8。5月初至7月上旬白鲜对氮、磷、钾吸收量均呈上升趋势,钾在7月6日,氮在7月21日达全年吸收量高峰;氮、钾在峰值后吸收量下降,而磷在9月4日达全年吸收量高峰。三元素的吸收量,枯萎期均高于萌动期。建议生产中,可春季整地和7月上旬前追肥。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高磷钾土壤不同施肥水平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中养分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番茄植株和果实中氮和钾的吸收量增加,叶、茎、果实中钾的吸收量明显高于氮、磷的吸收量;每1 hm~2N、P_2O_5、K_2O的追肥量为277.5、83.25、416.3 kg时,番茄产量较高,品质最好,且养分投入量低,土壤中盐分和养分累积相对较低,但磷、钾吸收量偏高,因此在该施肥方案基础上增施氮肥,降低磷、钾肥的施用量更利于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5.
氮素对大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方品种金乡白皮蒜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的影响,以及在适宜施氮量的条件下,大蒜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情况。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kg大蒜需从土壤中吸收氮8.5kg、磷1.4kg、钾5.2kg。从播种到鳞芽花芽分化期(180d),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相对较低,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30.7%、36.8%和46.1%;从鳞芽花芽分化期到收获(52d),蒜薹伸长、鳞茎膨大,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迅速增加,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69.3%、63.2%和53.9%,到收获前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达到高峰。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氮素用量为240kg·hm-2,大蒜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为0.710、0.114和0.434g·株-1,吸收比例为1∶0.16∶0.61。  相似文献   

6.
西瓜施肥“六忌”一忌单施大量氮肥:据试验,西瓜座瓜前,以氮为主,座瓜后对钾的吸收量剧增;瓜的退毛阶段吸收氮、钾量基本相等,瓜的膨大阶段吸收量达到高峰,瓜的成熟阶段氮、钾吸收量明显减少,磷的吸收量相对增加。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幼苗期应为3.8;1:...  相似文献   

7.
以日光温室促早栽培的‘贝达’砧木嫁接的‘87-1’葡萄为试材,2016—2018年,在萌芽、始花、末花、种子发育、果实转色、果实成熟和落叶等关键时期进行整株取样,分析测定植株各矿质元素的含量,计算年生长周期中各生育阶段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分配比率、需求比例、吸收速率和需求量,探明设施促早栽培条件下葡萄植株对矿质营养的需求特性,为设施葡萄肥料高效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设施葡萄萌芽–始花阶段对各养分的吸收量较大,吸收分配比率为10%左右,其中氮、磷、钾、硼、铜和锰超过14%,钾更是高达21.1%;本阶段对各养分的吸收速率中等。始花–末花阶段对各养分的吸收量最小,但吸收分配比率也达10%左右,氮和钼分别为13.0%和15.3%;本阶段对各养分的吸收速率较大。末花至果实转色阶段虽不是所有养分吸收的最大需求期,但吸收分配比率基本超过20%;本阶段对氮、钾和硼的吸收量在各生育阶段中最高,吸收分配比率分别为30.1%、35.0%和34.9%;对镁、铁、锰、锌、铜和钼的吸收量居第2位,吸收分配比率分别为23.2%、27.1%、23.1%、21.6%、19.9%和30.3%;对磷和钙的吸收量居第3位,吸收分配比率分别为18.9%和20.6%;本阶段对各养分的吸收速率较大。果实转色至采收阶段,对磷、钙和钼的吸收分配比率较大,分别为24.6%、21.9%和25.5%;氮、铁、锰和锌次之,分别为18.8%、17.2%、16.0%和18.4%;钾、镁、硼和铜最小,分别为14.3%、15.5%、15.6%和14.7%;本阶段对各养分的吸收速率较大。果实采收至落叶阶段,对大多数养分的吸收量在各生育阶段中占比最高,对磷、钙、镁、铜、铁、锰、钼和锌的吸收分配比率高达33.8%、37.5%、42.6%、41.1%、33.9%、35.0%、33.8%和38.7%,仅氮、钾和硼略低,但吸收量在各生育阶段中也高居第2位和第3位,吸收分配比率达18%以上;本阶段对各养分的吸收速率较低。(2)设施葡萄植株对钙的需求量最大,分别是钾的1.34倍、氮的1.35倍、磷的3.29倍和镁的5.95倍。综上,各养分的吸收贯穿设施葡萄的整个年生长周期,吸收分配比率和吸收速率因生育阶段不同而异;鲜食葡萄不仅是钾质作物,更是钙质作物。  相似文献   

8.
刮老乌慈姑养分吸收和分配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里下河地区种植的刮老乌慈姑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 000 kg鲜慈姑,N、P2O5和K2O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11.21 kg、7.67 kg和18.34 kg,吸收比例大约为3∶2∶5;氮、磷、钾肥的施肥吸收率分别为25.19%、18.07%和69.23%。刮老乌慈姑氮素的关键供给期为茎叶生长期、球茎膨大期和衰老成熟期,3个阶段的氮素吸收比例为6∶2∶2;磷、钾元素的关键供给期为茎叶生长期和球茎膨大期,2个时期的吸收比例为7∶3。因此依据慈姑养分吸收规律,移栽前要足施有机肥和氮、磷、钾三元素,移栽后60 d需补充氮素、120 d需补充氮、磷、钾三元素,145 d需补充氮素,以满足刮老乌慈姑的需肥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有髯鸢尾“常春黄”为试材,研究其生育期内各主要器官中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利用与转移规律,探讨其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积累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干物质积累呈“S”型单峰曲线变化,最大值出现在8月30日的秋花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9.86 g/株;氮、磷、钾养分积累在各器官中差别较大,但总养分积累均呈现K>N>P的规律,且秋花期养分积累明显高于春花期;相关性分析表明,“常春黄”干物质积累与N、P、K养分积累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氮磷钾养分在“常春黄”生育期总积累比例为1.0∶0.29∶14.8.  相似文献   

10.
在不灭菌的土壤中,研究了不同马铃薯接种不同菌根对马铃薯养分吸收以及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的影响,接种菌根,几乎所有处理花期植株氮磷钾含量都高于对照,马铃薯成熟期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总的趋势增加,速效钾全部增加,但不同组合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天紫22号”糯玉米为试材,于2009年夏季北京市郊农业园区蔬菜温室休闲期,模拟不同降雨条件,研究其对填闲作物糯玉米产量、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降雨条件下,D-2和F-2处理鲜糯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3.4 t/hm2和13.3 t/hm2,产量差异不显著;F-2处理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低于D-2处理,说明大量降水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D-2处理各土层的根长密度和根系干重均高于F-2处理,说明适当干旱有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施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和增施硼肥对青花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至花球膨大期,青花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大,整个生长期对钾的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主要分配在叶片中,现蕾后逐渐向花球转移,从现蕾到采收时,叶片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降低了19.6%、10%和9.0%,花球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提高了23.1%、15.9%和11.1%。不施氮、磷、钾肥显著降低了花球产量、维生素C含量和成品率,增施硼肥处理的花球成品率较氮磷钾肥处理提高了4.8%,不施氮肥和钾硫肥(K2SO4)显著降低了花球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青花菜产量与植株内氮、钾积累量显著正相关,成品率与植株内磷营养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浅谈板栗的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施肥是板栗栽培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板栗产量、改善板栗品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根据板栗的需肥特性,合理施肥板栗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吸收时期各不相同。氮的吸收量大且时间长,从芽萌动开始至果实采收前都在持续吸收,其中又以果实迅速膨大期的吸收量最多,采收后才逐渐减少。磷的吸收从开花后至采收前都较稳定,但吸收量少,吸收时间也比氮钾短,磷是促进花芽分化、果实发育、种子  相似文献   

14.
以课题组筛选的有机基质配方(稻壳、玉米芯、菇渣体积比为5∶2∶3)栽培番茄,分析番茄整个生育期基质养分释放动态、番茄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及番茄植株对养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的释放规律基本一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波动不大;钾元素含量急剧下降,坐果期下降最为明显.基质养分释放氮最大,为819.3 mg/kg;磷最低,为364.5mg/kg.番茄吸收钾最多,为7.54g/株;吸收磷最少,仅1.25 g/株.最适宜番茄生长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24∶1.45.  相似文献   

15.
核桃树的养分积累、分布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合理实施果园养分管理的前提,以核桃为研究对象,对核桃树体各部位营养元素的累积、分布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当年新生生物量主要由叶片和果实构成。成龄核桃树当年氮素吸收量主要在叶片和果仁中积累,分别占年吸收氮量的41%和49%;磷素主要分布在果仁中.占年吸收磷量的56%,其次为叶片;钾素主要在核桃果皮中积累,占钾素总吸收量的66%。核桃年纯养分吸收量为907g,氮磷钾比例为1:0.2:1。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核桃开花后随叶片生长逐渐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配方施肥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及番茄整个生育期氮、磷、钾吸收规律,在延庆区春大棚进行了番茄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667 m~2施用量分别为12.40、5.28、16.68 kg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3 535 kg),且品质较优。不同施肥处理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对干物质积累和氮的养分吸收值差异不大,优化施肥处理的磷、钾养分吸收值明显高于传统和空白处理。番茄对氮、磷、钾的吸收值都较高,且贯穿于整个生育期;从吸收总量看,吸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相似文献   

17.
《果农之友》2010,(7):46-46
<正>七月份是晚熟梨果实迅速膨大期,追肥有助于果实膨大,提高一、二等级果实的比例,还可调节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对养分的竞争,减少大小年现象。肥料以氮、磷、钾复合肥  相似文献   

18.
越瓜的矿质营养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越瓜植株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钙和镁矿质养分的吸收动态和果实发育过程中氮、磷和钾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6,(7):40-42
在春播设施栽培条件下,探索‘亭林雪瓜’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结果表明,‘亭林雪瓜’对氮、磷、钾的分配,坐果期前主要用于叶的发育,其次是茎的生长,坐果后逐渐转向果实的发育。‘亭林雪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钾略多于氮,磷最少。开花坐果期氮、磷、钾的的吸收总量为每株6.12 g,吸收比例为1∶0.15∶0.84;果实成熟期氮、磷、钾吸收总量为每株23.53 g,吸收比例为1∶0.21∶1.32。因此,生产中不应单一使用氮磷钾比为1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20.
1 秋施基肥 设施栽培的桃树 ,开花结果早 ,对营养需求质量较高 ,反应敏感 ,若营养不足 ,树势明显衰弱 ,果品质量下降。桃树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 4∶13~ 16 ,因此在施肥时要根据总吸收量的比值作为施肥量的参考。设施栽培桃树因北方 12月份开始增温 ,2月上中旬开花展叶 ,所以基肥必须在扣棚前施入 ,最好在9月中旬至 10月上旬施入。此时施肥作业方便 ,根系处在生长高峰 ,断根容易愈合 ,促发新根 ,因土壤温度较高 ,肥料易腐熟分解 ,矿质化程度高 ,分解快 ,根系可直接吸收 ,促进花芽形成 ,增加树体贮藏养分 ,提高树体抗逆性 ,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