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高脂肪的小金黄1号与3个高蛋白质的吉林省地方品种进行正反交,配制了6个组合。通过对各组合亲本、F_1 F_2代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在F_1代为负向优势,脂肪含量为正向优势;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细胞质效应是明显存在的;在F_2代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具有广泛的超亲现象,分布呈正态的连续性分布;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力为中等或较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亲子相关表明:在 F_1代和 F_2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与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eleny 沉淀值在 F_1代与高亲值、中亲值及低亲值的正样关均不显著,在 F_2代,与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_2对 F_1仅仅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F_3家系对 F_2单株除湿面筋含量外,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 沉淀值和干面筋含量在多数组合中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力因材料和方法而异。表现为中等偏上,其排列顺序为: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Zeleny 沉淀值。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 F_2分离群体和 F_3混合群体的遗传表现基本一致,呈连续性分布,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以偏低亲和近中亲分布为主,Zeleny 沉淀值以偏高亲和超高亲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以不同蛋白质含量的水稻品种进行了四个组合的正反交,测定其后代.F_2的蛋白质含量,呈近似常态分布的连续变异,它的平均值介于两亲之间而偏于某一方.F_2的方差与变异系数,全部组合都大于亲本,说明有可能获得大幅度变异的杂种群体.F_2群体的广义遗传力为39~78%.F_2与F_3上下代相关也是显著的(r=0.515;r=0.635).从这些结果得到稻米蛋白质含量是受多基因支配的启发.F_2的分布显示了有关遗传因子存在着优势效果.从遗传力与上下代相关情况看,早代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杂交亲本及其F_2、F_4、F_5、F_6、F_7五个世代的资料分析了F_2蛋白质含量与亲本以及其它世代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双亲蛋白质含量高,杂种二代蛋白质含量也高;(2)F_2蛋白质含量与F_4、F_5、F_6、F_7均呈显著正相关;(3)杂种后代蛋白质含量有逐代下降趋势,不同组合下降幅度不一样,蛋白质含量高的组合下降幅度大于蛋白质含量低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解决优质蛋白质玉米容重低、易感穗腐病的缺陷,大幅提高优质蛋白质玉米新种质的品质,采用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检测了回交转育的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的基因型,确定这些材料确实在o_2位点纯合,对纯合o_2o_2背景下玉米F_1代籽粒进行观察和测定容重,并测定F_2代籽粒产量、容重和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F_1代籽粒胚乳硬质度存在明显的母本效应;F_2代籽粒赖氨酸含量与F_2代籽粒容重呈不显著负相关;对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近等基因系家系穗行而言,籽粒产量和赖氨酸含量差异均较小,而籽粒容重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杂种优势类群杂交组合近等基因系家系内部F_2代籽粒容重和赖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杂交组合Q478×QC72的部分家系组合胚乳硬质度与赖氨酸含量达到了相对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豆高蛋白组合杂交F4代蛋白质含量与其亲本的相互关系。[方法]2005年以蛋白质含量高(45.00%以上)或产量高的8个大豆品种或品系为亲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进行杂交,2008年获得杂种F4代相关资料,分析杂种F4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相关关系。[结果]双亲蛋白质含量中值,尤其是母本蛋白质含量对F4代蛋白质含量仍有很大影响,呈正相关;高蛋白组合F4代蛋白质含量分离较大,蛋白质含量降低,低于双亲;F4代蛋白质含量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F4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熟期差异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若要提高大豆F4代蛋白质含量,应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作为母本;在F4代单株个体的选择上,为保证后代产量应选择大粒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利用10个亲本12个杂交组合的F_2代,分析了单株蛋白质产量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大豆F_2代单株蛋白质产量呈正态分布,各组合单株蛋白质产量的遗传力为41.5~62.7%,5%选择强度下的绝对遗传进度为2.12~3.31克,F_2代群体变异系数为38.35~59.73%,并存在大量超亲个体。 亲本对F_2代的平均值具有重要影响,高亲值和两亲本平均值与F_2代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因组合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新风  富健  孟凡刚  马巍  董岭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92-11493
[目的]探讨大豆高蛋白组合杂交R代蛋白质含量与其亲本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以蛋白质含量高或产量高的8个大豆品种或品系为亲本于2005年配置杂交组合,2007年获得杂种F3代,对其进行室内考种并测定蛋白质含量,分析杂种F1代蛋白质含量与其亲本的相关性。[结果]双亲蛋白质含量中值及母本蛋白质含量对F1代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呈正相关关系;高蛋白组合F3代蛋白质含量分离较大,蛋白质含量低于双亲和F2代;F1代蛋白质含量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F3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熟期差异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杂交后代选育高蛋白质含量的个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与亲本的关系。[方法]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结果]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5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5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高脂肪大豆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的关系。[方法]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结果]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5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5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高脂肪大豆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蛋白大豆杂交F_2代与亲本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或品系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杂种F2代相关资料,从而分析杂种F2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双亲蛋白质含量差异大,F2代蛋白质含量变异程度也大;双亲蛋白质含量高,F2代蛋白质含量高;F2代蛋白质含量与母本及双亲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F2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熟期差异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35个美国小麦品种×中国小麦品种组合的 F_1及其亲本,和2个组合的 F_2群体,研究了普通小麦一些籽粒品质性状及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F_1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与其双亲相应性状的中亲值和低亲值均呈显著正相关;F_1的 SDS 沉淀值与双亲该性状的中亲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高亲值和低亲值无显著相关;(2)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性状呈显著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单株蛋白质产量与产量性状呈显著的正相关,SDS 沉淀值与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湿、干面筋含量相关不显著。SDS 沉淀值及单粒蛋白质重量可作为杂种后代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表现为较简单的数量遗传,F_2平均值与父母本以及F_2代单株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衍生后代相关均达极显著。在F_2代优质性状水平入选的基础上,F_3代以后再测重其它育种目标的选择,有利于优中选优,提高育种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大豆农艺、品质性状在杂种 F_3~F_5世代的遗传变异与互变异。产量、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等9个性状在上级选择单位间(如 F_2衍生后裔间)的变异大于该级单位内下级单位间(如同—F_2不同 F_3衍生后裔间)的变异,其趋势与理论期望一致。早代各级选择单位内都有一定遗传变异可资利用。由世代间相关估计的遗传力,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生育期、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等性状甚高,适于早代严格选择;产量、单株荚数、倒伏性等性状略低,早代选择压力不宜过强。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利用蛋白质含量低×中、中×高的二组不完全双列杂交的F_1资料,分析了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F_1代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部分杂种优势,高蛋白含量呈部分显性。细胞质效应在组合间表现不同,有的组合达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高×高的组合的杂种优势较强。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10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10×10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组合,对其10个亲本及90个F1当代子粒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及其杂交当代各自之间子粒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自交系1,2,3子粒蛋白质含量高,均达140.00 g.kg-1以上,而10号自交系子粒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仅97.15 g.kg-1;在90个杂交组合中,1×2,1×4,1×9,1×10子粒粗蛋白含量均达150.00 g.kg-1以上,2×7,3×4,3×6,3×9等组合子粒粗蛋白含量均达147.00 g.kg-1以上,而10×2,10×4子粒粗蛋白含量分别仅有85.00和83.16 g.kg-1,说明亲本的遗传背景对杂交当代子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而且正反交对F1当代子粒蛋白质含量的效应也不同,母本的效应平均高出父本19.13 g.kg-1.杂交当代子粒蛋白质含量表现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在90个不同的单交组合中,54.4%的组合蛋白质含量超过中亲值,其中24.4%的组合超过高亲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用19个亲本配制的6个组合,研究了 F_2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并分析了后代与亲本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组合 F_2代的蛋白质含量都呈正态分离;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后代有广泛的变异,超亲现象普遍,遗传力高,早期世代选择效果好;MP 与 F_2显著正相关,在亲本和中亲值相似的条件下,遗传丰度大的组合后代遗传变异广泛。  相似文献   

18.
线辣椒成熟果色黄色性状遗传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线辣椒黄色突变体H0809为母本材料,野生型XHB(红色)及红色高代自交系CP1211-1、CP12332-5、CP1235-11、 CP1245-6、CP1256-10、CP1271-3为父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不同组合F_1代及F_2代分离群体的果实颜色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F_1代群体辣椒果实颜色均为红色,说明辣椒果实红色对黄色为显性, F_2代分离群体红色和黄色单株数量符合孟德尔3∶1的分离比例,表明线辣椒成熟果色黄色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黄色线辣椒H0809为红色野生型XHB的隐形突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1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1代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含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含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更重要一些,应重视蛋白质高配合力亲本的鉴定应用,并计算了蛋白质含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同时对蛋白质数量改良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4个大麦品种的正反交试验的亲本、杂种F1和6个组合的杂种F2为材料,研究了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部分杂交组合的杂种F1子粒蛋白质含量存在正反交差异,即这些杂交组合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其中6个正反交组合中,有2个差异显著.各杂种F2群体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分布图表明大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属数量性状,由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同时还受到环境和细胞质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