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性电解水对鸡蛋表面的清洗灭菌效果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寻求一种高效、安全、无污染的禽蛋清洗消毒剂,采用无隔膜电解装置电解稀盐酸溶液制备中性电解水(pH值6.0~7.5)考查不同有效氯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中性电解水对鸡蛋人工接种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鸡蛋表面的初始菌落数对数为6.19~6.26 log10 (cfu/g))和大肠杆菌O157:H7(鸡蛋表面的初始菌落数对数为6.12~6.19 log10 (cfu/g))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中性电解水对2种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其杀菌效果随着有效氯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温度对中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影响不显著。对菌悬液的杀菌试验表明:当中性电解水有效氯质量浓度为1.5 mg/L时,可以在20℃下3 min内完全杀灭鸡白痢沙门氏菌(初始含菌数的对数为 8.12 log10 (cfu/mL));质量浓度为2 mg/L时,可以100%杀灭大肠杆菌O157:H7(初始含菌数的对数为7.78 log10 (cfu/mL))。当中性电解水清洗消毒被人工污染的鸡蛋表面时,有效氯质量浓度为12 mg/L、处理3 min可将鸡蛋表面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全部杀灭,大肠杆菌O157:H7菌落数对数降低到1.0 log10 (cfu/g) 以下,且处理废液中没有残存菌,无二次污染问题。因此,中性电解水可以代替化学杀菌剂应用于鸡蛋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2.
微酸性电解水对污染轮胎表面的模拟消毒优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降低鸡场肠病原体疫病传播风险和兽药残留,通过响应面中和设计法,该试验评估了微酸性电解水(p H值5.85~6.53)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污染轮胎的消毒效果,并探讨了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及有效氯浓度3个因素对微酸性电解水消毒效果的影响及相互作用规律,同时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并对消毒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皆对消毒效果有显著影响(p0.0001),且各因素影响大小为有效氯浓度消毒时间清洗时间;模型决定系数和调整决定系数分别为0.984和0.969,验证试验中,试验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7;消毒时间5 min、清洗时间4 min、有效氯浓度140 mg/L时,可以达到1.38 log10 cfu/cm2的杀菌数。该研究为微酸性电解水消毒提供了参考,并证明了微酸性电解水在畜牧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蛋种鸡场中性电解水带鸡喷雾消毒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养殖场的定期消毒是工程防疫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文针对强酸性电解水(高氧化还原电位水)的低pH值 (<2.7)、腐蚀性大、制造成本高、不适合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等问题,试验研究了中性电解水(pH 6.5~8.5)与常用消毒剂(速洁和聚维酮碘等)对蛋种鸡场的带鸡喷雾消毒效果。考察了不同有效氯浓度、风机停开时间(作用时间)和喷嘴直径下中性电解水对鸡舍空气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作用时间下,中性电解水带鸡喷雾消毒效果均优于含过氧乙酸/双氧水的速洁消毒剂和聚维酮碘,且消毒效果随着有效氯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较小的喷嘴直径(50 μm)带鸡喷雾消毒,可以提高有效氯利用率,对空气的杀菌率高。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60 mg/L及以上的中性电解水带鸡消毒,喷雾结束后风机停开5 min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因此,中性电解水可以用于种鸡舍带鸡消毒,对发展无害化绿色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微酸性电解水储藏和杀菌过程中有效氯衰减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 SAEW)在储藏及杀菌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将SAEW置于25、30、35、40、50℃环境温度下,测定其主要理化特性参数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有效氯质量浓度(ACC)随储藏时间(0~12 d)的变化,同时也测定了SAEW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杀菌过程中ACC的变化规律。SAEW的pH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ORP和ACC则减小,且储藏温度越高,各理化特性参数的变化幅度越大;在SAEW对大肠杆菌的杀菌过程中,ACC值不断降低。同时对储藏过程及杀菌过程中的有效氯衰减建立动力学模型,拟合后决定系数均达0.90以上。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SAEW的理化特性参数有明显影响,且储藏过程与杀菌过程中的有效氯衰减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研究结果为SAEW在农业、食品、医疗及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性氧化电解水对卷心菜的杀菌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酸性氧化电解水作为一种高效杀菌剂,但因其低pH值,所以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氯气污染、对金属材料有一定腐蚀性,影响其在农业和食品领域中应用。中性氧化电解水的pH值接近中性,可以克服以上缺点。该文考察了有效氯浓度相近的中性氧化电解水、84消毒液、H2O2和NaClO对卷心菜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NEOW具有高效的杀菌作用,杀菌效果优于84消毒液、H2O2和NaClO,当NEOW有效氯含量为24.52 mg/L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率为95.81%,杀灭对数值为1.38;当有效氯含量为63.42 mg/L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率为98.92%,杀灭对数值为1.97。另外,研究了中性氧化电解水杀菌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有效氯含量会提高杀菌效果,但有效氯含量过高时,杀菌效率反而降低,原因在于有效氯增高时,氧化电解水pH值增加,有效氯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在有效氯含量较高时,氧化电解水pH值的改变对杀菌效果影响不大;但当有效氯含量较低时,pH值越高,杀菌效果越差。此外,还考察了杀菌时间对杀菌效果的影响,杀菌时间增加有利于提高杀菌效率。该试验研究为中性氧化电解水的食品杀菌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还通过其杀菌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揭示了其杀菌机理,提出了最优的杀菌条件。  相似文献   

6.
微酸性电解水对虾仁的杀菌效果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仁表面杀菌效果及其动力学规律,选取料液比1:4、1:10、1:20,将虾仁分别浸洗杀菌2、5、10 min,对杀菌过程中虾仁表面及SAEW残存液中总菌落数,与有效氯质量浓度(available chlorine concentration,ACC)的变化进行测定,建立ACC衰减与微生物减灭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颜色、硬度、pH值,及水分横向弛豫行为分析,探讨SAEW杀菌处理对虾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AEW对虾仁表面大肠杆菌有较强杀菌效果,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作用量的增大,SAEW的杀菌效力不断增强,处理5 min时,随着料液比的增加,虾仁表面菌落数从最初的6.6 l(CFU/mL),依次降到5.0、4.7、4.4 lg(CFU/mL),料液比为1:20时,静置浸洗10 min后,虾仁表面菌落数由最初的6.6 lg(CFU/mL)降至3.9 lg(CFU/mL);同时SAEW浸洗液中残存菌落数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作用量的增大,而不断减少,在处理2、5和10 min时,SAEW中的残存菌落数分别为4.18、3.47、2.78 lg(CFU/mL),处理时间为5 min时,随料液比的增加,SAEW中的残存菌落数分别为3.47、2.78、2.65 lg(CFU/mL);同时SAEW中ACC的消耗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变大,杀菌处理5、10 min时,ACC质量浓度从初始的20.53 mg/L分别降至7.79、10.97 mg/L。动力学分析表明:SAEW在杀灭虾仁表面大肠杆菌的过程中,ACC的衰减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拟合后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而微生物的减灭遵循更为复杂的动力学模型;此外经过SAEW杀菌处理的虾仁,其颜色、pH值、硬度、以及水分的横向弛豫行为,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基本没有显著性变化。相关结果能为SAEW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有助于SAEW杀菌技术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清洗杀菌可提高樱桃番茄的食用安全和商业价值,使得樱桃番茄外观口味俱佳、保存期更长、好果质量分数更高,该研究以宁夏樱桃番茄为试验对象,利用多槽自动输送式蔬菜清洗机和次氯酸杀菌消毒制备设备进行清洗和杀菌,通过清洗杀菌试验的测试结果来确定合理的清洗和杀菌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清洗机清洗樱桃番茄单槽喂入量最大值为15kg;清洗用时170s即可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洗净质量分数可达99.3%;杀菌水有效氯浓度为100μg/mL,消毒时间为85s,可使樱桃番茄表面菌落总数降低1.128个对数值;用有效氯质量100μg/mL次氯酸杀菌水清洗后的果实,在10℃的冷库环境保存下,18d后好果质量分数仍能达到77%。本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化生产中樱桃番茄清洗杀菌工艺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禽粪便农田施用量的增加,畜禽粪便中磷流失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采用取样分析和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猪粪和鸡粪中磷在水、0.5mol·L^-1NaHCO3和土体中的释放运移特点。结果表明,猪粪经H2O和NaHCO3连续提取后,H2O提取液中无机磷(P)i占猪粪全磷(TP)的21.58%,NaHCO3提取液中Pi占猪粪TP的28.92%;鸡粪经H2O和NaHCO3连续提取后,H2O提取液中Pi占鸡粪TP的18.09%,NaHCO3提取液中Pi占鸡粪TP的17.88%;施用猪粪和鸡粪处理土柱淋溶液中水溶性总磷(TDP)、水溶性无机磷(DRP)和水溶性有机磷(DOP)浓度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猪粪处理磷释放速率比施用鸡粪处理快;大量施用猪粪和鸡粪后,0~30cm土体中土壤全磷(TP)和0~60cm土体中土壤速效磷(Olsen-P)的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微酸性电解水为畜牧业初步应用的环保消毒剂,为精确喷雾以减少残留,先利用称重法测量它在不同孔径及压力下的雾滴沉积量,研究该沉积量对杀菌效果影响,确定对衣物表面消毒最佳单位沉积量。随后对比不同雾滴粒径对衣物表面细菌的杀灭效果,以确定喷雾消毒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压强及喷头下,雾滴沉积量具显著性差异(P0.05)。且呈中间密集、两端稀疏特征;随压强及孔径增大,两端呈先升后降趋势。微酸性电解水(pH值6.15~6.35,有效氯浓度135 mg/L)对衣物表面消毒最佳沉积量为1.49×10~(-2)g/cm~2。大雾滴(80~90μm)杀菌率在同时间下显著高于小雾滴(P0.05),但其空间分布均匀性显著(P0.05)低于小雾滴(≤30μm)。雾滴粒径及沉积量对微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具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热碱或热酸循环冲洗是奶牛场挤奶系统原位清洗(clean-in-place,CIP)的关键步骤,所采用的商业清洗剂多呈强碱性或强酸性,长期使用会腐蚀挤奶系统,且产生的废水处理困难。该试验研究了碱性电解水(清洗时间为8 min、温度为70.3℃、pH值为12)和微酸性电解水(清洗时间为9.9 min、温度为37.8℃、有效氯浓度(available chlorine concentration,ACC)为60 mg/L)对100 L立式储奶罐的实际清洗效果,测试了一碱一酸、两碱一酸和三碱一酸的不同模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以验证作为节能环保型清洗消毒剂的电解水对奶罐的清洗效果,并探索适宜的清洗模式。与传统的商业清洗剂的清洗效果对比表明,碱性电解水和微酸性电解水均可应用于储奶罐的清洗消毒,综合考虑对细菌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的清除效果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推荐在储奶罐中采用一碱一酸的电解水清洗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农业的局限性,探讨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的精准农业的生产模式,阐述了ZigBee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对系统的硬件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软件流程。运用该系统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土壤对养分离子吸附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谭勇  张炎  李磐  文启凯 《土壤通报》2006,37(3):465-469
针对土壤本身对养分离子具有吸附固定特性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运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吸附试验研究新疆两种土壤对养分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棕漠土对P、Zn、Cu的吸附固定能力比潮土强,两种土壤对K、B和Mn吸附固定差异不显著,棕漠土的养分限制因子是N>P>Mn>B,潮土的养分限制因子是N>Mn>P>K,因此施肥时考虑到土壤对养分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流域径流演变情势及其对生态治理的响应,可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生态治理提供重要指导。该文依据北洛河上游1964—2014年逐日平均流量和年降水量资料,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双滑动平均法(MASH)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径流过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对5组30个径流指标及其改变度进行了评估,对径流演变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年径流呈现减少趋势,且以1979年和2002年为界可划分为基准期、水土保持治理期和生态恢复影响期;汛期流量下降较非汛期明显,减少幅度为35.6%;生态治理影响下径流指标整体水文改变度为74.35%,属于高度改变;5组30个径流指标中发生高度改变的指标占比增加,其中年极端流量组变化度最大,为94.77%。人类活动使得流域河川径流显著减少且波动性减弱,而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措施是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土地整治通过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再组织和再优化影响生境斑块之间物质流、能量流的循环过程,从而改变区域生境质量和分布格局。该文以大安市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整治前(2008年)、整治中(2011年)、整治后(2014年),耕地、草地和盐碱地均为项目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土地整治后,大量的盐碱地和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面积由整治前的14.43%上升到71.19%;3)土地整治中,项目区的生境质量得分由整治前的0.194下降到0.189,整治后又上升到0.214;4)土地整治工程改善了项目区的生境质量,但整治完成后生境质量改善效果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在整治完成3~4 a时,生境质量仅比整治前提高了0.06左右,整治完成4 a之后,生境质量开始逐渐好转。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陆面水文过程模拟是解决全球环境恶化与气候异常的最好方法,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对陆面过程的涵义、模式的发展、陆面过程中水文参数的描述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陆面水文过程研究中存在的尺度匹配误差、数据共享矛盾、参数不确定性等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在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政策的实施,退耕必将对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产生重大影响。对退耕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模拟研究,可为退耕政策的合理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定位于黄土沟壑丘陵区的安塞研究区,在RS和GIS支持下,采用USLE,模拟研究了不同退耕方案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2001年土地利用的遥感解译图和GIS计算分析基础上设计了8种不同的退耕方案,模拟结果显示,各种退耕方案对土壤侵蚀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强度及强度以上侵蚀区,退耕后研究区已没有发生剧烈侵蚀的区域,强度和极强度侵蚀明显减少;土壤侵蚀量的减少主要发生在≥25°退耕和≥15°退耕,≥25°退耕还草和还林分别使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19.9%和23.2%,≥15°退耕还草和还林分别使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36.6%和42.6%。≥8°退耕方案和全部退耕方案与≥15°退耕方案相比,水保效益并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农膜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论述了我国残膜污染的原因、现状及残膜给环境和农业带来的危害 ,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大豆氮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大豆新大豆1号和黑农40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新大豆1号的增产作用不明显,但对黑农40有较好的增产作用;花期黑农40和新大豆1号上、中、下层叶片氮含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黑农40叶片氮含量与施氮量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相关,但新大豆1号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施氮对新大豆1号的生物固氮抑制程度高于黑农40,使新大豆1号生物固氮降低36. 3% ~85.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人工造林对于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合理造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1983与2013年的土壤养分数据作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物元模型对1983和2013年内的土壤数据进行养分分级,并进一步描述了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5种类型土壤的有机质与全氮在造林30a后呈上升趋势;磷与钾呈逐渐减少趋势。造林后,土壤养分等级普遍呈增加趋势。[结论]造林使土壤有机质增加,合理的人工林结构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黄土高原陕西区坡耕地上的主要农作物,为了研究小麦根系整个生长期内在坡耕地上随土层和坡度的分布规律,以陕西杨凌农耕地种植的小麦根系为研究对象,在小麦5个生长期,采用挖土块法调查研究了5个坡度的坡耕地上0—20 cm层内冬小麦根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小麦根系各生长期的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径与坡耕地土层深度和坡度变化都有一定的关系。(2)小麦的根重密度在0—5 cm层最大,随土层深度减小。根重密度随生长期逐渐增大,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当坡度为10°时,生物量最大。(3)根长密度在0—5 cm的最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拔节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根长密度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当坡度为15°时达到最大值。(4)小麦平均根径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拔节期达到最大值,随生长期逐渐减小。当坡度为10°时,根系平均直径达到最大值。(5)SPSS处理结果显示根重密度、根长密度、根径与土层深度有线性相关的关系。各根系指标与坡度和生长期也有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