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棕背?(Clethrionomys rufocanus)生物学指标上的差异,对两种鼠进行解剖,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性大林姬鼠和雄性棕背?在体长、前足长、尾长上均差异极显著(P<0.01),耳长差异显著(P<0.05),后足长差异不显著;雌...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黑线姬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对贵州省大方县2008—2020年捕获的270只黑线姬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不同性别形态特征的差异不显著,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形态特征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体重、胴体重和体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尾长、后足长、耳长在进入成年状态后,生长的速度缓慢或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3.
应用胴体重法鉴定黑线姬鼠种群年龄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探讨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种群年龄的鉴定方法,对贵州省余庆县捕获的180只黑线姬鼠(其中雌鼠73只,雄鼠107只),以胴体重为指标划分种群年龄,根据胴体重的频次分配,将黑线姬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确定了胴体重划分年龄组的标准为:幼年组(I),胴体重≤12.9g;亚成年组(Ⅱ),胴体重13.0~16.9g;成年I组(Ⅲ),胴体重17.0~20.9g;成年Ⅱ组(Ⅳ),胴体重21.0~25.9g;老年组(V),胴体重≥26.0g。不同年龄组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探讨了各年龄组胴体重与体重、体长、尾长的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采用胴体重法划分黑线姬鼠种群年龄是合理可行的,方法简便且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黑线姬鼠胴体重长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重与体长的比值作为胴体重长指标KWL',对贵州省余庆县2003~2004年捕获的326只黑线姬鼠(其中,雌鼠160只,雄鼠166只)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胴体重长指标在1.31~3.25,平均为2.09±0.38, 雌雄鼠胴体重长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胴体重长指标差异极显著,且随着种群内年龄的增长,胴体重长指标逐渐增加;不同生境胴体重长指标差异显著;不同月份之间胴体重长指标具有一定差异,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高峰期,其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最高,夏季较高,秋季较低,冬季最低.黑线姬鼠胴体重长指标与种群繁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黑线姬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季节、不同生境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对贵州省播州区2016—2022年捕获的1040只黑线姬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的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平均体重为(28.85±6.09)g,平均胴体重为(20.65±4.46)g,平均体长为(93.49±9.70)mm,平均尾长为(72.01±9.43)mm,平均后足长为(19.13±1.50)mm,平均耳高为(10.86±2.37)mm。不同性别形态特征的差异极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极显著,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增加,不同季节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旱作区各项形态指标均高于稻田区。  相似文献   

6.
采用PAGE方法对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血清中SOD、POD两种免疫酶的分布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建立SOD、POD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在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血清中SOD和POD均有表达,但两种鼠个体间的酶的分布和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森林害鼠防治及实验动物化等研究提供基础生化数据,采用PAGE对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消化系统中AMY、PRO、EST 3种主要消化酶和SOD的分布与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消化系统中AMY、PRO、EST和SOD均有表达,但在两种鼠之间及鼠的组织内和组织间酶的活性和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给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实验动物化及农林害鼠防治等研究提供基础生化数据,采用PAGE方法比较分析2种鼠消化系统中过氧化物酶的分布和活性并建立电泳谱图。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消化系统中过氧化物酶均有表达,同种个体间以及2种鼠间消化系统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分布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是否有显著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0只大林姬鼠和10只黑线姬鼠的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鼠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大林姬鼠的优势菌属为unidentified-Muribacul...  相似文献   

10.
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作为衡量动物对环境适应的生理指标和营养状况的综合指标,研究其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动物身体状况的优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2014—2020年贵州省余庆县旱地生境捕获的78只高山姬鼠的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山姬鼠平均肥满度为(2.91±0.46)g·cm-3,平均胴体重长指标为(1.85±0.35)g/cm,不同性别间高山姬鼠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无显著差异,但雌鼠妊娠会造成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的增加;种群年龄组成与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季节变化会造成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的变化,肥满度随季节的变化不会产生显著差异,但胴体重长指标随季节的变化会产生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均随年度的变化有所变化,但两者间的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1.
应用胴体重指标鉴定贵州省褐家鼠的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贵州省农区主要害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对2002~2009年贵州省余庆、息烽、三都、关岭、大方5个县捕获的441只褐家鼠(雌鼠201只,雄鼠240只)胴体重统计分析表明,褐家鼠平均胴体重为(69.16±30.45)g,雌、雄鼠之间胴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胴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繁殖状况,本研究将褐家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并制定了各年龄组胴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40.0 g),亚成年组(Ⅱ)(40.1~80.0 g),成年Ⅰ组(Ⅲ)(80.1~120.0 g),成年Ⅱ组(Ⅳ)(120.1~160.0 g),老年组(Ⅴ)(160.0 g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组胴体重、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胴体重与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参与种群繁殖的主要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平均怀孕率为51.39%,平均睾丸下降率为93.51%,平均繁殖指数为2.583 9。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180日龄开封斗鸡为实验材料,对8只鸡(4公、4母)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开封斗鸡公、母鸡间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龙骨长差异极显著(P0.01),体斜长、胸宽、胫长差异显著(P0.05);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斗鸡胸肌重差异显著(P0.05),胸肌重与胸肌率以及翅重与翅膀率公母之间差异显著(P0.05);腹脂重与腹脂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以野生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为试验材料,对其消化系统各段长等指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林姬鼠的消化道总长为(458.13±24.50)mm,是体长的(4.49±0.30)倍。其中,小肠占消化管总长的62.19%±0.98%,为体长的2.77±0.20倍,大肠占消化管总长的23.45%±0.80%,为体长的1.05±0.05倍。与各段消化道相比,大林姬鼠的小肠最发达,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大林姬鼠的消化道总长与体长不相关,与体质量相关,体质量(y)与消化道总长(x)的相关方程为y=0.06x+0.07。  相似文献   

14.
黑线姬鼠不同胴体重种群繁殖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余庆县2002~2007年1143只黑线姬鼠胴体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胴体重最低4.13g,最高34.58g,平均胴体重为(19.06&#177;5.34)g,其个体胴体重主要分布在12.01~24.00g,占总鼠数的75.40%,是活动能力较强的个体。黑线姬鼠怀孕鼠最低胴体重为13.82g,睾丸下降鼠最低胴体重为13.41g,胴体重达13.0g以上时开始繁殖,随着胴体重的增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胴体重达17.0g以上时,种群繁殖力迅速增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分别达26.83%、62.50%,接近雌鼠总怀孕率24.76%和雄鼠总睾丸下降率64.56%,繁殖指数达0.5921,接近总繁殖指数0.5755。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雌鼠怀孕率、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群体,因此,其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Si)与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Ac)种间杂交的受精、孵化和幼体发育规律,对中间球海胆和紫海胆进行种间杂交,检测了不同水温和精子种类对海胆受精卵卵径、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并对自繁和杂交海胆幼体发育时间和体长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受精前中间球海胆卵径(86.64μm±4.21μm)极显著小于紫海胆(95.62μm±3.80μm)(P0.01);在21℃和24℃下,自交组Si♀×Si♂受精卵卵径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杂交组Si♀×Ac♂(P0.05或P0.01),而杂交组Ac♀×Si♂和自交组Ac♀×Ac♂受精卵卵径则不受水温(24℃和26℃)的影响;相同温度下,种间杂交受精率均极显著低于自繁受精率(P0.01),Si♀×Si♂组(或Si♀×Ac♂组)受精率在21℃和24℃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杂交组Ac♀×Si♂在26℃下的受精率极显著高于24℃下(分别为38.91%±8.25%和0.79%±1.11%)(P0.01);杂交组Si♀×Ac♂在21℃下的孵化率(87.96%±4.18%)极显著低于自交组Si♀×Si♂(99.64%±0.81%)(P0.01),而在24℃下,这两组海胆均不能孵化,杂交组Ac♀×Si♂在24℃下的孵化率(9.32%±4.33%)极显著低于自交组Ac♀×Ac♂(100%)(P0.01),而在26℃下则不能孵化;Ac♀×Ac♂组和Ac♀×Si♂组在24℃下经5 d即可发育至八腕幼体,Si♀×Ac♂组在21℃下经9 d发育至八腕幼体,Si♀×Si♂在21℃下经12 d发育至八腕幼体。研究表明,杂交组Si♀×Ac♂适宜在24℃下受精,21℃下孵化,而杂交组Ac♀×Si♂则适宜在26℃下受精,24℃下孵化,杂交组Ac♀×Si♂可能更具备高温耐受能力,可作为耐高温品种培育的重点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黑线姬鼠是贵州省农田区优势鼠种,为了解其肥满度变化情况,给种群数量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播州区2016—2022年农区鼠情监测捕获的1 054只黑线姬鼠标本肥满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平均肥满度为(3.58±0.75)g/cm3;不同性别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极显著,不同年度黑线姬鼠肥满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下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显著,不同年龄组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极显著;稻田区黑线姬鼠肥满度高于旱地作物区黑线姬鼠肥满度,但差异不显著。同时,通过比较我国其他地区黑线姬鼠平均肥满度和贵州省主要鼠类平均肥满度可知,不同鼠种的肥满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应用胴体重指标鉴定黄胸鼠的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贵州省农区主要害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对2002—2009年贵州省余庆、三都、息烽、关岭4个县捕获的186只黄胸鼠(雌鼠105只,雄鼠81只)胴体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胸鼠平均胴体重为(72.86±32.80)g,雌、雄鼠之间胴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胴体重的频次分配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将黄胸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制定了各年龄组的胴体重划分标准:幼年组(Ⅰ),胴体重小于或等于30.0g;亚成年组(Ⅱ),30.1~60.0g;成年Ⅰ组(Ⅲ),60.1~90.0g;成年Ⅱ组(Ⅳ),90.1~120.0g;老年组(Ⅴ),120.0g以上。不同年龄组胴体重、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种群年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洞庭湖区域,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主要栖息在山区和丘陵区的林地,山边农田与农房也有少量栖息.社鼠体型中等,体重最大的仅100 g左右,尾长大于或等于体长.雌雄体之间的外形体尺指标基本一致,不存在性二型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胴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均有显著增长,其中,胴体重、体长和尾长随体重增加一直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趋势,而成年后的耳长与后足长增长缓慢,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择43周龄连城白鸭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连城白鸭公鸭和母鸭的体重、屠宰性能、体尺指标,并分析所测定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3周龄连城白鸭的平均体重为1.304 kg,公鸭1.261 kg,母鸭1.348 kg,母鸭体重极显著高于公鸭(P0.01);公鸭的半潜水长、龙骨长、胸深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胸宽显著高于母鸭(P0.05),公鸭的髋骨宽、胫围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屠体重、活重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公鸭的全净膛重、腿肌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公鸭的胸肌重显著高于母鸭(P0.05);试验所测体尺指标有8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有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负相关;屠宰性能有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连城白鸭的7个体尺指标与8个屠宰性能指标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P0.01)正相关,半潜水长、龙骨长与屠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髋骨宽、胫围与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耐饥性,于夏、秋两季分别用12只各分成无水无粮、无水有粮、有水无粮3组,观察耐饥情况。结果表明,夏季组12只大林姬鼠平均耐饥时间为112.00±55.02 h,其中无水无粮、有水无粮、无水有粮条件平均耐饥时间分别为103.00±56.27、83.00±27.14、149.75±63.82 h;秋季组12只大林姬鼠平均耐饥时间为100.25±34.51 h,其中无水无粮、有水无粮、无水有粮条件平均耐饥时间分别为88.25±47.23、92.75±23.31、119.75±28.62 h。无水无粮和无水有粮条件下,夏季比秋季耐饥性强,而有水无粮条件下,秋季比夏季耐饥性强。说明大林姬鼠的耐饥性较强,在夏季和秋季有一定差异,且耐饥时间与体重减少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