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青枯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不同烟区健康烟草的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为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随机从福建龙岩、四川德昌、陕西汉中等地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采集30份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芽孢杆菌,以烟草青枯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芽孢杆菌,并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拮抗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拮抗芽孢杆菌的促生作用、定殖能力和抑菌活性。【结果】从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抗烟草青枯病菌活性较好的菌株LW-4,经鉴定其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LW-4菌悬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的防治效果为70.37%,其可定殖于烟草根际土壤,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LW-4对烟草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用饱和度为25%的硫酸铵获得的LW-4抑菌物质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37.82mm。【结论】菌株LW-4在烟草青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烟草黑胫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治烟草疫霉对烟草引起的病害,从不同烟田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42株根际细菌,经平板对峙初筛、细菌发酵液115℃处理后复筛得到10株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芽孢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可将其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3类。选取枯草芽孢杆菌GJ1、解淀粉芽孢杆菌GJ7和贝莱斯芽孢杆菌GJ11对各类芽孢杆菌进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分泌特性检测、烟草根际土壤、根和茎定殖能力检测以及田间试验,得出这3种芽孢杆菌均可分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均能在烟草根际土壤、根和茎中定殖,在根际土壤中定殖能力为GJ1GJ7GJ11,在根和茎中定殖能力均为GJ7GJ1GJ11。GJ1、GJ7、GJ11对烟草黑胫病田间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33.33%、80.00%、28.60%,初步确定拮抗芽孢杆菌田间防治效果取决于其在烟草内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烟叶钾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结合烟草凝集素的筛选方法从烟草根际筛选高效解钾菌株,并分别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估菌株对促进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效果。共筛选获得6株烟草根际解钾菌株,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LK26菌株具有较优良的促生长特性。盆栽试验表明LK26菌株可显著提高烟草叶片和根系重量,提高烟草根际土壤钾含量及烟叶钾含量。田间试验表明,与施加减钾肥20%、未接种菌液及施全肥、未接种菌液的烟草植株相比,接种LK26菌株的烟草植株其根际土壤钾含量分别提高27.71%和10.25%;其下叶、中叶和上叶钾含量分别提高17.80%和5.30%,40.59% 和24.48% 以及15.69% 和5.36%。该菌株是一株潜在的烟草用生物钾肥优良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烟草根际解磷解钾菌的筛选鉴定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植烟区土壤及烟草磷、钾缺乏问题,从长势较好的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解磷解钾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长势较好的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解磷解钾菌株YC4,其对无机磷、难溶性钾的溶解量分别达到286.33、17.90 mg/L。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的盆栽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比未接种该菌株处理(对照)提高了6.81%、4.72%;接种菌株处理烟草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和根尖总数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5.33%、55.96%、78.00%、28.30%,鲜质量约为对照的2倍,株高增幅达21.03%,干质量、SPAD值及植株的磷、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91.55%、14.03%、18.29%、29.57%。综上,该菌株可提高植烟区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促进烟草生长。  相似文献   

5.
根际解钾菌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前期从烟草根际筛选的4株烟草特异性解钾菌TK5、TK37、TK57和TK89菌株,考察这些菌株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解钾菌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TK89菌株效果最佳,接种TK89的烟草植株其上部叶鲜重、中部叶鲜重、下部叶鲜重、根系鲜重、上部叶干重、中部叶干重、下部叶干重、根系干重、叶片含钾量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较未施菌的烟草植株提高64.99%、27.16%、54.22%、54.70%、67.78%、27.56%、54.20%、50.81%、33.60%和15.79%,各项指标较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4株解钾菌对烟草根系生长及叶片含钾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解钾菌可促进烟草对土壤钾素营养的吸收,促进烟草生长,提高烟叶含钾量。  相似文献   

6.
短小芽孢杆菌BX-4抗生素标记及定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短小芽孢杆菌BX-4在作物根际的定殖及防病效果,通过浓度梯度法用氨苄青霉素对其进行了抗性标记,并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在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规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突变体菌株BX-4'能够耐受浓度为200 μg·mL-1的氨苄青霉素,并且具有耐药和遗传双重稳定性;应用试验显示该突变体菌株能成功在番茄根际定殖.接种20 d后根际土壤中存活数量达到最高值1.34x108cfu·g-1干土,以后逐渐下降,到50 d时趋于稳定;筛选的突变体菌株对番茄青枯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达37.9%~50.9%.短小芽孢杆菌BX-4在作物根部的定殖规律为揭示其生防机理及应用该菌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植物病害生防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定殖情况是影响其发挥生防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核桃炭疽病菌引起的核桃炭疽病对云南省核桃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已成为该省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前期,通过对大理州漾濞县光明村核桃根际土壤生防菌的筛选工作,获得了具有重要生防潜力的钩状木霉YB-4-15和枯草芽孢杆菌yb33。为了推广上述生防菌株,需首先明确上述菌株在核桃根际土中的定殖情况。  方法  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钩状木霉孢子悬浮液对无菌的核桃根际土壤进行处理,采用定期测定根际土壤中上述生防菌的定殖量。  结果  通过长达一个月的定殖试验,发现钩状木霉在土壤中定殖后的最大量为5 × 104 cfu/g,最小为2 × 104 cfu/g;同时,利用抗利福平枯草芽孢杆菌yb33-Rif在无菌土壤中定殖的最大量为1.08 × 108 cfu/g,最小为7.07 × 106 cfu/g,而在核桃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明显低于无菌土,其最大量为7.53 × 106 cfu/g,最小为1.03 × 106 cfu/g。利用上述生防菌钩状木霉YB-4-15孢子和枯草芽孢杆菌yb33菌体浇灌在核桃、桂花、香樟以及石楠等不同根际土壤试验,发现二者在核桃根际土壤中定殖良好。  结论  该研究为这两株生防菌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定殖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筛选、定殖和防效评价,为开发高效、稳定、持久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健康花椒根际土中的芽孢杆菌,利用点菌法和打孔法2次筛选拮抗效果最佳的芽孢杆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对1年生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用链霉素标记拮抗芽孢杆菌,并检测该菌在花椒根际及根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以此为基础,运用灌根法对花椒根腐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在分离获得的20株芽孢杆菌中,编号为B3的菌株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6.0mm,高温处理后仍具有活性,初步确定其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B3菌株发酵液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B3发酵液原液至稀释200倍以下防治效果显著。定殖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病原菌存在与否,抗300μg/mL链霉素的突变菌株均能在根际土壤和根内定殖,但根际土菌量大于根内,且早于根内达到峰值,随接种时间延长,定殖量下降并维持稳定。田间试验中,突变菌株B3无论预防还是治疗试验,均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并优于原始菌株和化学农药双效灵。【结论】菌株B3能在花椒根际和根内很好地定殖、排挤病原物,具有对花椒根腐病进行生物防治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具有高效解磷解钾能力、适宜作为菌肥生产菌的根际促生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以稀释培养法针对性地筛选具有解无机磷、解钾能力的根际促生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比较其解磷解钾效果,筛选出无拮抗的菌株并发酵菌液作为菌肥应用。结果表明:多个细菌菌株中,b6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解无机磷活性较强,b7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taginosus)解钾活性较强。复合菌肥在实验室盆栽条件下对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促生效果显著,但其肥效与化肥仍有差距,可搭配减量化肥施用,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的定殖能力及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植株根际土壤分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515-126"对玉米纹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解该菌株的具体防治效果,本试验利用该菌株的抗利福平突变菌株,分别测定了其在玉米植株的根际土壤、根表和玉米叶鞘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根际土壤、根表有很好地定殖力,在叶鞘的定殖力较差,在灭菌土中的定殖力要强于大田里的定殖力;施入该菌株60 d后,根际土壤的菌量在大田土中下降92.8%,在灭菌土中上升15%;在45 d后,根系的菌量在大田土中下降68.9%,在灭菌土中为初始菌量的4.46倍;在40 d后,叶鞘的菌量在大田土中下降达99.95%,在灭菌土壤中下降达99.91%。该菌株在田间对玉米纹枯有一定防治效果,相对防效达到49.37%,低于井冈霉素(60.76%)。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和稳定该菌的生防效果,制定科学的防治技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蜀葵-胶质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土壤镉污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胶质芽孢杆菌对蜀葵修复土壤Cd污染能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蜀葵为供试植物,研究了25 mg·kg^-1Cd胁迫下施用3、6、9 g·kg^-1的胶质芽孢杆菌对蜀葵生物量、Cd积累量、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mg·kg^-1Cd胁迫下,施用6 g·kg^-1胶质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蜀葵根、茎生物量(P<0.05),总生物量相比单一Cd处理提高了33.6%~73.2%;施用3、6、9 g·kg^-1的胶质芽孢杆菌,蜀葵整株Cd积累量是单一Cd处理的1.64、2.89、1.69倍,蜀葵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上升4.8%、13.1%和8.5%。25 mg·kg^-1Cd胁迫下施用胶质芽孢杆菌后,蜀葵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随施用浓度增加而升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脱氢酶活性在施用3 g·kg^-1和6 g·kg^-1胶质芽孢杆菌下活性显著增强(P<0.05);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施用胶质芽孢杆菌浓度上升而持续减弱且变化显著(P<0.05)。研究表明,25 mg·kg^-1Cd处理下施用6 g·kg^-1胶质芽孢杆菌可有效提高蜀葵修复土壤Cd污染的能力,蜀葵-胶质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土壤Cd污染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从水稻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较强解钾能力的细菌,同时研究其与丛枝菌根真菌复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筛选微生物钾肥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解钾菌,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验证解钾菌在缺钾条件下对水稻的促生效果。共分离获得5株解钾菌,其中JK4的解钾圈最大,可溶性指数达3.37。经鉴定,JK4为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JK4处理后水稻的籽粒和秸秆的全钾含量分别提高0.15 g·kg-1和5.70 g·kg-1,土壤中有效钾含量提高64.6 mg·kg-1。但JK4与具有促磷效果的丛枝菌根真菌复配后,其促生效果显著受到抑制,说明两者间存在竞争关系。以上研究将为菌株JK4开发为生物菌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硅酸盐细菌能分解铝硅酸盐类矿物中的钾、磷、硅等元素,直接供植物生长利用。采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技术对硅酸盐细菌进行诱变,然后经有氮培养基初筛、缺钾培养基复筛,获得解钾能力强的硅酸盐细菌S-05突变株,扫描电镜观察菌株的形态。进行盆栽试验,研究S-05菌株对水稻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发酵液50倍稀释处理组速效钾含量最高,比原菌株处理组(CK1)和空白对照组(CK2)分别提高55.79%和260.84%。  相似文献   

14.
以质粒pMarA转入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生亚种B9601-Y2菌株,获得了卡那霉素抗性标记遗传稳定的菌株Y2-pMarA。采用浇灌法、拌种法和浸根法接种大白菜,并用浇灌法接种烟草,观察菌株在大白菜和烟草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结果表明:通过10μg/mL卡那霉素的LB平板和PCR方法,证明标记菌株Y2-pMarA均能在植株根际、根表和根内定殖。在播种时浇灌大白菜37d后,在自然土处理中根际土、根表土和根内菌量分别为浇灌7d后菌量的94.31%、95.00%和84.75%,在灭菌土中则分别为75.26%、84.92%和177.74%;在拌种处理大白菜时,自然土处理中根际土、根表土和根内菌量分别为拌种7d后菌量的94.44%、95.27%和61.06%,在灭菌土处理中则分别为75.64%、90.91%和69.06%;在浸根10min后移栽,标记菌株能在大白菜根际土壤中扩散和进入根内;至移栽后33d,自然土处理中根际土、根表土和根内菌株定殖密度分别为6.28×105、9.54×105和4.69×103 cfu/g;灭菌土处理中则分别为6.97×105、1.12×106和1.02×104 cfu/g。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及运动性、生物膜形成等相关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结晶紫染色法、运动性平板法等研究不同pH条件对菌株的生长速度、趋化性、生物膜形成、涌动性及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适合生长和定殖的pH值范围为pH5~10,其中最适pH为7~8,且在pH为7~8的环境中,菌株有较好的涌动性运动能力。解淀粉芽孢杆菌TR2在pH7的中性环境中向不同pH环境的趋向中,向pH 8的趋向最为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TR2在pH8~9形成良好复杂的生物膜,在pH8的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好于其他处理。【结论】中性或弱碱性土壤更利于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的生长与定殖,为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烟草根际溶磷解钾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山东潍坊烟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根际溶磷解钾细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分析该类细菌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山东潍坊烟田土壤样品分离得到34个细菌分离物。以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和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指示菌,筛选出对2种病原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13株。(2)测定发现8株菌株具有良好的溶磷能力,菌株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最高为241mg/L。5株菌株具有解钾能力,菌株培养液中速效钾含量最高为13.95 mg/L。5株菌株具有产IAA能力,最高IAA产量为104.71μg/mL。(3)菌株H1-2、3183可明显促进烟草生长,其浇灌后的烟草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均高于对照。(4)经16S r D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得出,菌株3183和1441为贝莱思茅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H1-2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ea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G2-7和D2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p.)。  相似文献   

17.
Bs-0728菌株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文研究了Bs-0728对6个苹果再植病菌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胚根接种法和盆栽试验测试了Bs-0728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对苹果和海棠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在苹果根际定殖的能力。结果表明,3%Bs-0728发酵液对6个供试病原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2.58%~100%,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44.33%~60.80%。胚根接种法测试结果表明,Bs-0728处理使胚根生长较病菌接种对照分别提高了12.9%~112.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Bs-0728发酵液灌根施用对海棠生长的促进作用最高可达为62.30%,显著优于浸种处理的22.95%。对利福平标记的Bs-0728菌株在苹果树根围土壤的定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Bs-0728能成功定殖于苹果根围土壤至少120d。本研究明确了Bs-0728菌株发酵液对苹果再植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苹果树再植病害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烟草栽培土壤因子对烟草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方法]检测山东日照和临沂烟区烟草根际土样理化性质,分析各土壤因子与烟草AM真菌定殖率、孢子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日照和临沂烟草土样均含有土著AM真菌孢子;AM真菌孢子数与定殖率呈现非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的碱解氮与有机质含量对烟草AM真菌定殖率具有负相关性,有效磷、速效钾、pH和蔗糖酶活性则具有正相关性。随着速效磷、速效钾以及碱解氮含量的增加,AM真菌孢子数降低,而适量的有机质有利于提高土壤AM真菌孢子数。[结论]影响烟草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对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株番茄枯萎病生防菌的鉴定、定殖与盆栽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多年种植的大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拮抗番茄枯萎病菌的细菌S-13,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定殖能力和防治效果.[方法]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菌株种属,利用该菌株的耐受300μg/mL抗利福平的突变菌株,采用盆栽试验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拮抗菌S-13突变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定殖能力以及对其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结果]S-13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U323369.1)的近似种.盆栽试验表明:灌根组和喷施组在45 d内对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100;和93;.拮抗菌接种后7、25和45 d的分离培养表明: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到第45 d达1.6×105 cfu/g根际土壤和6.6×104 cfu/g鲜根重,但在茎和叶中的定殖并不稳定,到45 d时只在灌根组的叶中检测到有生长为4×102 cfu/g鲜叶重.同时DGGE分析表明S-13在分离土壤是优势菌之一,在接种的第25 d土壤中细菌多样性降低,但在45 d检测时对土壤中细菌的影响逐渐减小,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拮抗细菌存在的、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结论]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能够抑制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及扩散,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初步解析脂肽类抗生素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9601-Y2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敲除B9601-Y2中的杆菌霉素D合成基因,获得了敲除突变体Y2ΔbmyA;通过平板离体对峙实验比较观察了Y2ΔbmyA对尖孢镰刀菌拮抗能力的变化,并动态监测了其在玉米根系组织及根际环境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Y2ΔbmyA对平板尖孢镰刀菌的拮抗能力较B9601-Y2减弱了83.53%;Y2ΔbmyA在根际土壤环境中的定殖量较B9601-Y2减少了42.25%,在根系组织内的定殖量较B9601-Y2减少了16.88%。上述结果证明杆菌霉素D合成基因对B9601-Y2菌株的抑菌和定殖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