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一口面积为2.1亩的土池中,放养2万尾4~5 cm的马口鱼鱼种,经过近10个月养殖,商品鱼平均规格达到31.2 g/尾,养殖成活率为75.4%,亩产224.40 kg,商品鱼销售价格为80元/kg,亩产值达17952元,亩利润达8810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养殖试验是为了示范在中国南京地区利用豆粕型全植物蛋白饲料从大规格鱼种养殖奥尼罗非鱼商品鱼而进行的.试验鱼放养在3口2.5亩(0.17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罗非鱼900尾/亩,并搭配放养鲢鱼100尾/亩(即罗非鱼135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7天饲养,罗非鱼从大约19克/尾长至平均363克/尾.养殖至可收获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红罗非鱼271千克/亩(4062千克/公顷)和白鲢54千克/亩(815千克/公顷).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58∶1.由于杂交罗非鱼在3口池塘中过度繁殖,其鱼产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正常情况.由于疏忽而被放养入试验鱼池的鳙鱼与罗非鱼产生了争食,也使罗非鱼的养殖产量低于正常.由于过度繁殖问题,杂交罗非鱼没有达到500克的目标商品规格.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养殖场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鱼种质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综合养殖效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迎春水产养殖合作社2019年利用1口面积为0.533 hm2的池塘,进行了加州鲈与黄颡鱼套养试验,共收获加州鲈8126 kg,黄颡鱼825 kg,加州鲈平均规格525 g/尾,黄颡鱼平均规格240 g/尾,获毛收入34.5665万元,养殖利润12.0417万元。试验证明,加州鲈与黄颡鱼套养技术饲料系数低,发病率低,养殖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粗唇(鱼危)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1.8-2.2 cm/尾的粗唇(鱼危)苗种,放养密度15-45尾/m~2,经驯化投喂饲料粗蛋白42%的人工配合饲料,经120 d养殖期,粗唇觥平均规格为126-213尾/kg。  相似文献   

5.
赤眼鳟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35 g/尾的1冬龄赤眼鳟鱼种,放养密度15 000尾/hm2,混养部分鲢、鳙、黄颡鱼鱼种和青虾,投喂粗蛋白含量30%~32%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 d养殖,赤眼鳟平均规格达0.41 kg/尾,平均单产5 839 kg/hm2,平均养殖净利润34 586元/hm2.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进行的淡水白鲳养殖试验,示范了利用豆粕型全植物蛋白饲料从大规格鱼种养殖淡水白鲳商品鱼的生长性能.试验鱼放养在3口4亩(0.27公顷)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淡水白鲳800尾/亩,并搭配放养鲢鱼100尾/亩(即淡水白鲳120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54天饲养,淡水白鲳从大约149克/尾长至平均628克/尾.平均毛产量为淡水白鲳496千克/亩(7440千克/公顷)和白鲢108千克/亩(1620千克/公顷).平均成活率分别为淡水白鲳98.7%和白鲢100%.养殖所用的大豆最大化饲料,含粗蛋白32%和脂类6%,且用大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用该饲料养殖淡水白鲳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12∶1.不摄食人工饲料的白鲢作为养殖的服务性鱼类,提供了额外的鱼产量,增加了养殖的经济收益.养殖的平均净收入为人民币1809元/亩(3285美元/公顷).平均的投资回报率为59.9%.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大豆最大化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模式,淡水白鲳在本试验中展示出了优异的生长表现和高效饲料转化效率.生产出的淡水白鲳规格一致、色彩鲜艳且体型匀称.养殖试验示范出的淡水白鲳短的养殖周期表明在中国温带地区的一个生产季节内可以生产两茬淡水白鲳.  相似文献   

7.
花(鱼骨)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水荣 《淡水渔业》2005,35(2):53-54
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网箱养殖花鱼骨商品鱼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水库利用 5m×5m×2. 5m的网箱, 放养规格为 56~60尾 /500g的花鱼骨冬片鱼种, 放养密度在 500~600尾 /m2, 经分养后养殖密度在 80尾/m2左右, 投喂含粗蛋白 40% ~42%的膨化沉性配合饲料, 经一周年养殖, 花鱼骨平均规格 213. 2g/尾, 平均成活率 86. 8%, 平均单产 16. 2kg/m2, 平均饲料系数 1. 34, 单位平均净收入为 226. 8元 /m2。  相似文献   

8.
应用46个直径8m的圈桶进行光唇鱼养殖试验。每个圈桶放养全长6~7 cm的光唇鱼鱼种12000尾。投喂含粗蛋白43%~48%的全价配合饲料,经326d养殖,商品鱼平均规格38.2g,平均存活率91.5%,平均饲料系数2.2,平均产量8.39kg/m3,平均产值922.9元/m3,平均利润505.47元,投入产出比1:2.21。  相似文献   

9.
为调整上海郊区的水产养殖结构,开发水产新品种,提升养殖效益,2021年在上海市郊某合作社开展了墨瑞鳕(Maccullochella peelii)大棚水泥池养殖试验。试验采用2口大棚水泥池,投放经标粗培育的平均体质量为150 g/尾的墨瑞鳕大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25尾/m2,全程投喂粗蛋白质质量分数43%的海水鱼膨化饲料。经过13个月养殖,共收获墨瑞鳕商品鱼9 576 kg(单位产量13.3 kg/m3,平均规格696.2 g/尾),饲料系数为1.58,单位产值为1 030元/m3。墨瑞鳕大棚水泥池养殖试验成功,对水产养殖结构调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15日至9月14日在山东省东平县城关镇渔场进行了投喂配合饲料池塘养殖乌鳢试验。每667m~2放乌鳢鱼种2750尾,平均规格156g/尾,经过3个月的饲养,每667m~2获商品鱼1848kg,平均规格0.87kg/尾,每667m~2效益3914元。  相似文献   

11.
对唇和花进行了网箱养殖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蓄水池内搭建网箱,分别放养平均规格38.7g/尾和39.1g/尾的Ⅰ冬龄唇和花冬片鱼种,放养密度0.98kg/m2,投喂饲料粗蛋白38%~40%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d养殖期,唇平均规格达到226.8g/尾、花平均规格219.8g/尾;试验结果经两样本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t=2.23>t0.05=2.02,唇与花的体重增长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七彩神仙鱼工厂化养殖技术,在水温28~30℃的室内水泥池中开展了七彩神仙鱼养殖试验,放养的幼鱼全长1.5~2.0 cm,放养密度为200尾/m3。经过约120 d养殖,试验鱼全长达9.0~10.0 cm,达到商品规格。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每年可养殖3茬,平均成活率达87.8%,平均单位水体产出达175.6尾/m3。工厂化养殖系统可全年生产运转,水质相对稳定,单位水体养殖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郊进行了示范养殖试验,旨在对利用豆粕型饲料生产大于2.5千克商品规格草鱼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作出评价。试验将2龄草鱼种放养在三口5亩(0.33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 16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草鱼24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用豆粕型饲料养殖146天,草鱼从平均775克/尾长至平均2777 克/尾,平均饲料系数为1.74:1。养殖的平均毛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探索了地塘培育鱖鱼1龄鱼种过程中鱼池准备、饵料鱼配套、病害防治等一整套养殖技术措施。经过3个月试验,鱖鱼规格从3厘米/尾达到100克/尾,成活率64.4%。  相似文献   

15.
探索池塘培育倒刺鲃当年鱼种养殖过程中的池塘准备、水质管理、饲料鱼配套、鱼病防治等一整套鱼种培育技术措施,经176 d试验,鱼种规格从2.5~3㎝/尾达到8~12㎝/尾,成活率87%。  相似文献   

16.
在故县水库90个规格为12m×4m×4m的网箱中进行鲟鱼成鱼网箱规模化养殖试验,取得成功。5月中旬投放鲟鱼种,平均规格125g/尾,投放密度41/m2,养殖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0月中旬至12月份完成生产、销售。试验共生产鲟鱼成鱼15.56万尾,105.8吨,平均产量245kg/m2,平均规格0.68kg/尾,成活率88.4%;共投喂饲料166吨,饲料系数1.98,平均利润154.7/m2元,投入产出比为1.29:1。  相似文献   

17.
浅水池塘培育大规格黄颡鱼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黄颡鱼市价走势按规格大小相差很多 ,10 0g/尾以下者 ,每公斤约 16元 ;15 0~ 2 0 0g/尾者 ,每公斤 2 6~ 32元。可见 ,养殖大规格黄颡鱼已成为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要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以培育大规格鱼种为契机。为此 ,在旱情严重条件下 ,我们利用缺水浅池进行了大规格黄颡鱼种培育试验。 2 0 0 1年 10月 2 6日测产 ,亩产鱼种2 0 6kg ,平均培育规格 5 6g/尾 ,最大个体 6 6g/尾。1 试验材料1 1 试验池。利用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一口面积 1 5亩的鱼池 ,砂礓土质 ,底泥 2 0cm ,鱼苗放养时水深仅有 4 0cm。1 2 鱼苗。…  相似文献   

18.
为了示范利用大豆最大化全植物蛋白饲料进行草鱼从鱼种至成鱼的养殖性能,在中国广州地区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试验将杂交罗非鱼种放养在3口4.7亩(0.31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8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4天饲养,杂交罗非鱼从79g/尾长至平均497g/尾。达到商品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杂交罗非鱼390kg/亩(5851 kg/公顷)和白鲢32kg/亩(476 kg/公顷)。估算的杂交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63:1。养殖的低鱼产量和差饲料转化率是源于3口鱼池中罗非鱼的自然繁殖,这表明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雄性率较低。由于罗非鱼的过度繁殖问题,在其达到6 00 g商品规格之前结束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19.
长吻鮠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网箱培育长吻鮠冬片鱼种,应用5 m×5 m×3.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3~4 cm/尾的长吻鮠夏花鱼种,放养密度56~79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6%的配合饲料,经7个月养殖,长吻鮠鱼种平均规格达165g/尾,成活率82.5%,单产9 kg/m2,饲料系数1.26,投入产出比1∶2.04;2006年网箱养殖长吻鮠商品鱼,应用5 m×5 m×4.5 m的网箱,放养规格为133 g/尾左右的长吻鮠冬片鱼种,放养密度32~50尾/m2,投喂粗蛋白为42%~43%的配合饲料,经6个半月时间的养殖期,养成个体规格在0.5kg/尾以上的长吻鮠商品鱼比例达86%以上,成活率82.6%~87.0%,饲料系数1.38,单产22.83~26.24 kg/m2,投入产出比1∶1.59。  相似文献   

20.
网箱规格3 m×3 m×2.5 m,实行二级放养,投放规格为10~12 g/尾的鱼种1.2万尾。经152 d养殖,平均规格3.0 kg/尾,大的个体达到5.0 kg/尾以上,小的个体也在1.0 kg/尾。共生产商品鱼19 798kg,平均单产37.6 kg/m2,平均成活率55%,平均饵料系数3;投入产出比1∶1.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