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量分析了锦江河野生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和框架特征,为黄颡鱼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锦江河黄颡鱼的背鳍为Ⅰ-6~9;臀鳍为19~22;腹鳍为6~8;胸鳍为Ⅰ-6~8,平均全长是体长的1.19倍,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和肠长的4.21、3.86、7.22、1.57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2.19、6.23、2.34倍,体高是体宽的1.09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36倍,肥满度系数K=1.82±0.29,其体长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表示,体长与肠长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鱼类传统形态学和现代框架特征以及鱼类繁殖性能分析方法,研究乌原鲤(Procypris merus Lin)的表型结构及繁殖能力特征。结果表明,乌原鲤侧线鳞41~45、侧线上鳞7~9、侧线下鳞5~7、背鳍鳍条15~18、背鳍鳍棘ⅳ、胸鳍鳍条17~20、胸鳍鳍棘ⅰ、腹鳍鳍条9、腹鳍鳍棘ⅰ~ⅱ、臀鳍鳍条5~7、臀鳍鳍棘ⅲ、围尾柄鳞16~18、背鳍前鳞14~18;体长是体高的2.6~3.2倍、头长的3.6~4.2倍、尾柄长的5.3~6.0倍、尾柄高的7.1~7.9倍,头长是吻长的2.1~3.2倍、眼径的3.0~4.7倍、眼间距的1.9~3.0倍、尾柄长的1.3~1.9倍、尾柄高的1.7~2.1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1~1.4倍;5~8龄乌原鲤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49 774粒卵,绝对繁殖力和卵巢质量有随着体质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性腺成熟系数18.5、体长相对繁殖力139.9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43.9粒/g、净体质量相对繁殖力53.4粒/g,均随着其体质量和体长增大而降低。乌原鲤繁殖力较低,为每年一次性产卵鱼类,人工繁殖应遵循乌原鲤的繁殖习性,充分利用其繁殖力,为乌原鲤自然资源增殖与保护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一般2龄鱼即性成熟,少数1冬龄即性成熟.雌鱼较雄鱼生长速度慢,个体较同龄雄性小,雌鱼怀卵量体重50克左右的个体约为2000~3000粒,60~70克的个体约3000~5000粒,100克左右的个体约7000粒左右,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在4~7月间,水温20~30℃,亲鱼有挖巢产卵习性,产卵后雄鱼守巢护卵,卵略呈黄色、粘性沉性卵.吸水后卵径2毫米左右,在水温25℃左右经2~3天,孵化出苗.  相似文献   

4.
李宁 《新农村》2006,(11):17-17
1·生活习性黄颡鱼,俗称黄骨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2·苗种培育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3·成鱼养殖(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  相似文献   

5.
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雌性二倍体鲤鲫杂交分别与雄性鲤鱼和雄性鲫鱼回交,获得了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回交鲤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31~38;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 cm;体长为头长的(3.25±0.15)倍,为尾柄长(6.14±0.89)倍;头长为眼径的(4.76±0.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6±0.16)倍。回交鲫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27~36;下咽齿1行,4/4;口须1对;肠长24~62cm;体长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结果表明,鲤鲫杂交与鲤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与鲫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鲫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该文以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黑斑原鮡为研究对象,选取86尾体重在0.065~0.25 kg的雌鱼,15尾平均体重在0.30 kg的雄鱼,雌鱼采用胸鳍注射的方式注射催产药物。结果显示,雌鱼人工授精尾数为59尾,受精卵总重量为897.5 g,总卵量为57 440粒,平均怀卵量为1 194粒,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相关。平均催产率为69%,平均受精率为73.5%,黑斑原鮡受精卵孵化水温为13~14℃,溶氧量6.0~7.2 mg/L,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 592~2 916℃·h。这一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对黑斑原鮡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测量了兴凯刺鳑鲏成体的体长、体高、头高、头长、头宽、吻长、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等17个形态学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结果显示,兴凯刺鳑鲏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体长差异不显著,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眼后头长、眼径、尾鳍长和背鳍基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而体高、尾柄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性间其它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兴凯刺鳑鲏的怀卵数量与体重和体高呈显著的正相关。雌性主要通过个体体重的增长以及腹腔体积(体高)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性选择、生育力选择、生态环境和食物营养状况影响兴凯刺鳑鲏两性异形的进化。  相似文献   

8.
对体重200~300 g的三倍体全雌性滇池高背鲫进行人工催产试验,雄鱼选择体重180 g左右的云南光唇鱼和100 g左右的短须裂腹鱼,利用雄鱼精液刺激滇池高背鲫卵子,观察受精卵雌核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雌鱼注射500 IU/kg鱼体重的HCG(水温14℃左右),15~18 h后可进行人工催产,平均催产率93%。受精卵胚体呈青绿色,比重大于水,黏性强,平均卵径1.8 mm;受精卵经历胚盘隆起期、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肌节出现期、眼囊期、尾牙期、尾泡期等16个阶段、23个时序。水温12.5~14.2℃条件下历时10 493 min出膜,初孵仔鱼全长6.1 mm。滇池高背鲫受精率81%,孵化率77%。  相似文献   

9.
养殖光唇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新昌县人工育成的光唇鱼为试养对象,研究了2010世代(4~15月龄)及2009世代(16~27月龄)光唇鱼的雌雄间生长差异、生长特性及体型变化等。结果表明:雌雄鱼在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2010世代及2009世代光唇鱼的生长速度均为雌鱼明显快于雄鱼。2010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0.268+4.932Hb(r=0.9568)、Lt=0.236+9.014D(r=0.9941)、W=8×10-3Lt3.087(r=0.9921);2009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1.255+4.726Hb(r=0.9613)、Lt=1.364+8.281D(r=0.9534)、W=7×10-3Lt3.179(r=0.9623);2010世代光唇鱼4-8月间生长速度较快,2009世代光唇鱼6-8月的繁殖季节生长速度较慢;雌雄鱼体型上存在差异,2010世代及2009世代光唇鱼的全长/体高、全长/体宽、体高/体宽、全长/头长、头高/体高及尾柄长/尾柄高6个指标各月间差异极显著,全长/头高各月间差异不显著。研究亮点:光唇鱼为浙江省土著溪流性鱼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相关其生长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养殖光唇鱼周年生长的研究,发现光唇鱼雌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鱼,可能适合单雌养殖;并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下光唇鱼生长的比较,发现网箱养殖方式可能更适合该鱼的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影响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其人工选育提供重要的技术参数.[方法]随机选取45、65和110日龄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池塘养殖的卵形鲳鲹群体,共383尾,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头高、吻长、眼径、眼后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45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709~0.854,关联度排序为:体长>全长>体高>头长>眼后头长>尾柄高>头高>眼径>尾柄长>吻长;65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788~0.904,关联度排序为:体长>全长>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高>尾柄长>眼后头长>吻长>眼径;110日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674~0.826,关联度排序为:体长>体高>全长>头长>眼后头长>尾柄高>头高>眼径>吻长>尾柄长.各生长阶段卵形鲳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相关性最高的前3个形态性状均为体长、全长和体高.[结论]在不同生长阶段卵形鲳鲹的各形态性状中,以体长与体质量的关联度最高,全长和体高次之,因此生产中宜将体长和体高作为间接选育卵形鲳鲹体质量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刺鲃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刺鲃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鲃的可数性状比较稳定。体长与体重的回归关系式为W=0.0279L^2.919。肠长为体长的2.3倍,食性为偏肉食的杂食性,主要摄食螺、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雌鱼的性成熟年龄为3龄,绝对怀卵量为35928-46589粒/尾,分批产卵类型,卵为弱粘性卵,产卵期为5-6月份。雄鱼的性成熟年龄为2龄。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嘎牙子)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适于各种养殖方式,既可单养,也可套养;既适合于池塘养殖.也适合网箱养殖.近年人工养殖逐渐兴起。黄颡鱼属杂食性底栖生活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生活水温为0.38℃.摄食水温5~37℃.最佳生长温度18~28℃.要求水体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短体副鳅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9尾雌性短体副鳅为试材,对其中161尾进行年龄鉴定;考察该鱼的绝对生殖力(F)(以第4期卵粒数量表示)和F与其体长(L)、净体重(W)、年龄的关系,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与L和年龄的关系,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与W的关系,并对该鱼的卵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短体副鳅的F为102~574粒,F/L为1.887~9.111粒;F与L和W呈直线相关,线性方程分别为F=7.5462L-181.96和F=34.096W+140.74;161尾雌鱼中,1龄鱼42尾,2龄鱼59尾,3龄鱼52尾,4龄鱼7尾,5龄鱼1尾;F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F/L随年龄增大而减小;F/L与L的方程为F/L=0.0484L+1.5920,F/W与W的关系为F/W=-6.8869W+98.647;卵径分布只出现1个高峰,且峰值卵径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短体副鳅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4.
<正>鳡鱼俗称黄钻、黄颊鱼、竿鱼,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一、池塘要求池塘面积为0.33~2公顷、水深为1.5~2米,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方便,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二、放养1.苗种养殖以鳡鱼养殖为主,为调节水质,可搭养少量鲢鱼、鳙鱼。放养密度依池塘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该鱼具有食性杂、抗病害、耐低氧、肉质好、生长快、产量高、易捕捞等优点,是有发展前景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该鱼在池塘养殖中身披银鳞,尾呈黑色,胸鳍、腹鳍、臀鳍呈红色,腹部呈白色,四色相衬,柔和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一、生物学特征 淡水白鲳体呈卵圆形,侧扁;头部较小,口中位,吻较钝;正尾型,分叉较深;体高是体长的 2倍,体厚的 6 5倍。背鳍尾柄基点处有一脂鳍。 淡水白鲳生活在水的中上层,能耐低氧,喜群栖,不相互残食,可高密度养殖。为杂食性鱼类,可食各种水生植物和池…  相似文献   

16.
双须骨舌鱼形态特征与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试验鱼的观察、测量、解剖和拍照,得到如下结果:双须骨舌鱼为侧扁体型;口上位,口裂〖JP2〗大;侧线发达,侧线鳞数35~36;鳍式分别为D43-46,P7,V6,A50-54,C12;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部长的5.34倍、5.23倍、97.62倍和1.82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95倍、6.04倍和2.96倍,体高是体宽的 2.05倍;无雌雄异型现象。胃发达呈U型,幽门盲囊短且粗;鳔1室,与体腔等长且位于体腔上部紧贴脊椎骨。雌、雄性双须骨舌鱼性腺均为单侧性腺,成熟雌鱼所含卵粒数较少,但卵径较大。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双须骨舌鱼的染色体数目为2n = 56,核型公式为2n=2sm+26st+28t,NF=58,未见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为黄唇鱼人工池塘养殖和繁育提供参考,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种质资源。【方法】以人工繁育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0 +龄幼鱼为研究对象,1 年内定期测量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参数,分析其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周年生长规律。【结果】黄唇鱼幼鱼平均体长 4.56(±0.54) cm、 平 均 体 质 量 10.63(±0.91) g, 经 365 d 的 养 殖 试 验, 个 体 生 长 为 平 均 体 长 30.22(±4.32) cm、 平均体质量 1 085.73(±328.55)g,体长增长 562.16%,日均增长 0.07 cm,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 0.08%/d~1.08%/d,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 7.83%~14.31%;体质量增加 10 117.06%,日均增长 2.95 g,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 0.68%/d~2.77%/d,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 8.53%~33.37% 之间;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大于体长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肥满度周年变化范围为 2.21%~11.18%。黄唇鱼幼鱼周年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m=0.3783L2.2363 (R2=0.9705,b=2.2363 < 3),呈负异速生长;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LT=1.1918L+0.2809(R2=0.9986),全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T=-0.0002t2+0.159t+4.6652(R2=0.9791),体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0.0002t2+0.1294t+3.7988(R2=0.9865),体质量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0.0076t2+0.0618t+28.915(R2=0.9956)。【结论】在人工池塘养殖 1 年,黄唇鱼幼鱼生长良好,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8.
长臀鮠,又称骨鱼、牯鱼,属鲇形目,长臀鮠科,长臀鮠属。长臀鮠系珠江水系特产鱼类,俗称马脸骨鱼或白脸骨鱼。长臀鮠肉嫩味鲜,脂肪含量高,是当地的名贵鱼类。数十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致使资源量明显减少。近年来,该鱼被逐步驯化,可以进行池塘养殖和增殖了。1.生活习性长臀鮠为亚热带河溪底层鱼类,喜清澈流水环境。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喜在水流缓慢的河口、深潭中活动,冬季在靠岩石或有乱石的深水处越冬。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常栖息于水体底层。性情较温驯,有集群活动的习性,易捕捞。其生存温度为0~38℃,最适生长温度为15~30℃,正常生长要求水的…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俗名嗄牙子、嗄鱼、黄鳍鱼,黄姑等。在东北分布较广,特别是嫩江流域及附属的湖泊和水库中广泛分布。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江河、湖泊、水库、沟渠等水域中都能生存。它喜栖息于静水缓流中,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水底层,夜间则游到上层觅食。生存水温0~38℃,较耐低氧。黄颡鱼是一种广谱的肉食性的中小型鱼类。天然水域中,一般1冬龄鱼体重15~40g,2冬龄体重100g以上。在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繁殖习性 青虾雌雄异体,主要区别是性成熟的雄虾第二步足比雌虾的强大,一般为体长的1.5倍。青虾的产卵季节为4~9月,高峰期为6~7月,产卵水温在18℃以上。青虾交配后,24小时内即可产卵,一般抱卵量在1000~2500粒。青虾的卵为椭圆形,产出的卵成团附着在雌虾具有刚毛的腹足上,通过游泳足的不断摆动,提供良好的氧气条件,促进虾卵的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