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老排优树单亲子代苗期多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米老排12个家系优树单亲子代苗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生物量(地上、地下、全苗)等7个性状研究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生物量、苗高、地径、鲜叶重、主茎重、主根重、侧根重等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而主根长、大于5cm I级侧根数与全苗生物量及各种性状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属独立遗传。通过对各性状的等级划分、QI值评价和全苗生物量的LSR检验,初步筛选出4个优良家系,做为今后种子园营建及组培、扦插快繁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秃杉苗高、地径、主根长等7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其结果是苗高与主根长、全苗鲜质量、针叶数;地径与全苗鲜质量、主根长的相关程度极高;而苗高与侧根数、地径与侧根数和针叶数相关性较小。苗高和地径与主根长相关程度虽然较高,但不易操作。而针叶数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程度也较高。因此,苗木分级的主要指标定为苗高、地径和针叶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接种Pt菌剂及施用3号ABT生根粉,进行马尖相思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Pt菌剂和3号ABT生根粉都对马尖相思苗木生长及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用Pt菌剂处理后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地上部分质量、地下部分质量、全质量及一级侧根长分别较对照有提高。用3号ABT生根粉处理后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地上部分质量、地下部分质量、全质量及一级侧根长分别较对照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比常规育苗,对比Pt菌剂应用于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um)育苗的效果。通过调查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Ⅰ级侧根数、Ⅰ级侧根长、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二者苗木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Pt菌剂培育黄樟苗木,苗木多项质量指标得到提高,苗木高径比未失衡,反而促进了苗高和地径的协调生长。与对照比较,极显著的缩短主根长度,缩短55.39%,苗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提高39.08%;地径、Ⅰ级侧根数、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42.11%、183.33%、32.29%、131.58%;Ⅰ级侧根长差异不显著,但也提高3.59%。  相似文献   

5.
对杉木120个优良家系子代苗期的苗高、分枝数、根系发育、生物量等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在苗高、分枝数、侧枝盘数、侧根数,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地下干重、全株干重等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侧根数、侧根长、主根长、全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等性状差异不显著。苗高、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侧根数、地下干重等性状有较高单株遗传率,受较强的加性遗传效应所控制,其他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苗木冻害率与纬度间中度负向相关,来自南部家系易受冻害,北部家系有较高抗寒性,其他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因此遗传改良作苗期选择时,除了注意苗高和地径生长外,应把苗木侧根的发育情况视为选择的指标之一。在良种推广应用上,须考虑到家系抗寒力的适应地域。  相似文献   

6.
开展5种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生长量、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对火焰树小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各处理间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量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均是3/5遮渣+/5针叶剧末+1/5牛粪的混合基质,其它配方的育苗基质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鲜质的响应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育苗方式条件下晚松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差异,选择江西省3个不同种源的晚松,采取露地直播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播种,对一年生晚松苗期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露地直播的晚松地径和冠幅显著大于容器苗,但其苗高相对更小,苗高和地径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冠幅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苗高种源间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极显著差异,地径和冠幅差异规律一致,均达显著水平;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显著多于容器苗,主根长和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且长度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一级侧根数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容器苗差异不显著,露地苗的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显著性差异;同种育苗方式,种源间的主根长均无显著差异;露地直播的晚松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的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容器育苗,各生物量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露地苗的各部分生物量种源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容器苗差异均不显著;一年生的晚松,除了苗高容器育苗较露地直播高,其他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均以露地直播方式较好,露地直播对晚松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效果更显著。峡江种源晚松的各生长指标以及各生物量均大于安福和泰和种源,可选为优良种源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株法,观测1 a生与2 a生Larreatridentata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并通过地径建立根系生长状况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L.tridentata根系庞大,主根长,侧根发达,根型利于对水分的吸收,具有典型沙漠植物的根系特征;地径与主要根参数(总根长、根总断面积、根干重)有极显著的指数函数相关关系,可用地径建立预测根系生长的模型。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有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且随着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成幂函数递增。  相似文献   

9.
铁橡栎和乌桕是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以咖啡壳、甘蔗渣、草碳、森林土等为原料配制成4种育苗基质,开展铁橡栎和乌桕育苗对比试验,通过测定2个树种苗高、地径、主根长、根幅、一级侧根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共7个性状指标,分析不同育苗基质对其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2个树种苗木质量的影响不同,不同树种适应不同的育苗基质。铁橡栎苗木的7个性状指标中,除苗高无显著差异和主根长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5个性状指标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乌桕除一级侧根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6个性状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育苗基质苗木生长的差异是树种生长特性、苗期生长规律及基质理化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铁橡栎苗期主要以扩展根系、增强根系吸收功能为主,乌桕苗期主要是通过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来扩展其光合面积,从而促进地下部分的生长。基于单一性状指标的表现及7个苗木生长指标隶属函数值计算结果,以有机废弃物咖啡壳、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配制的1#、2#育苗基质可用作铁橡栎的育苗基质,1#育苗基质也可满足乌桕苗木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开展5种配方基质对多花含笑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处理均是处理C,即2/4遮渣+1/4阔叶锯末+1/4牛粪。5种处理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试验表明,配比得当的混合基质可弥补单一基质的不足,使容器育苗的优越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育苗基质配方对山桂花小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种不同基质对山桂花小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基质对山桂花小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和全株鲜重生长表现较好的基质配方均为1/3的阔叶锯末+1/3蔗渣+1/3的羊粪,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和全株鲜重生长表现较差的基质配方均为1/3阔叶树种锯末+2/3黄心土,较对照差,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2.
对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幼苗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翁幼苗的株高、地径生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了水翁幼苗株高与地径的生长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其生长进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根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生长重心逐渐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叶面积比与叶根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地径与主根长、单株总叶面积等形态指标以及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单株总生物量等生物量指标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92,P0.01);根冠比与株高、地径、单株总叶面积、主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7,P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滇润楠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开展不同切根强度和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ABT)浸泡处理对滇润楠苗木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对滇润楠进行春季切根处理能有效提高苗木质量。切除主根长度的1/2能显著提高苗木Ⅰ级侧根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其苗高、地径、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全株干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ABT处理能使苗木主根和侧根生长加快,苗木生物量与对照差异显著,特别是苗高、地上部分鲜质量及全株干质量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开展南方红豆杉3种不同遮荫度(遮荫度为50%的黑色遮荫网、遮荫度为85%的黑色遮荫网和不遮荫即对照)对3.6月龄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侧枝数、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地下部分主根长和地下部分主根径8个生长指标的影响试验,经比较分析、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度为50%的黑色遮荫网对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侧枝数、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全株生长量、地下部分主根长和地下部分主根径的生长均较好,适宜在南方红豆杉幼树培育中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通过筛选的2个木麻黄抗逆无性系与当地生长较好的惠2无性系进行水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不大,方差分析均未达显著水平。从遗传参数来看,3个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均为中等,分别为0.486和0.557,方差分量也不大,分别为66.06%、69.27%,苗高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其值为14.23%,而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其值为18.22%,利用苗高和地径指标对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进行比较,不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2)不同无性系在侧根数、主根长、总干质量/总鲜质量等指标上均未达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不大,仅为25.26%、13.70%、9.28%;但在地下部分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指标上达极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较大,达46.42%。从苗木根系性状和生物量的遗传变异分析,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没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咖啡壳、甘蔗渣、草碳、蛭石、珍珠岩、森林土等为基质原料配制成4种育苗基质,开展棠梨(Pyrus pashia)育苗对比试验,通过苗高、地径、主根长、根幅、一级侧根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共7个性状指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苗木各项生长指标有不同影响,适宜的基质能有效促进苗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累积,对根系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苗高对于基质更为敏感。基于单一性状指标的表现及7个苗木生长指标隶属函数值计算结果,以有机废弃物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配制的T2基质最适宜用作棠梨的育苗基质,而以咖啡壳为主要原料配制的T1基质也可满足其苗木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1年生橿子栎(Quercus baroni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槲栎(Quercus aliena Bl.)和欧洲山毛榉(Fagus sylvatica)营养钵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分析对比其各项生长指标以及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山西省南部地区,相同的生长环境及育苗措施下,5种壳斗科树种的幼苗在部分生长指标上表现出差异性。其中,山毛榉1年生幼苗苗高、侧根重、1级侧根长、2级侧根数、2级侧根长表现最好;槲栎地径指标表现最好;栓皮栎地下生物量、主根重、根冠比指标表现最好;而辽东栎、橿子栎各项生长指标表现均一般。  相似文献   

18.
以1年生石山木莲实生容器苗为实验材料,研究5种高度级下苗木形态特征与生物量分配关系。结果表明,(1)幼苗根重比、根冠比随苗木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地径、高/径比、地上鲜质量和干质量、单株干质量、地上和地下含水率、整株含水率、主根径和根长、根幅面积及苗木质量指数随苗木高度增加整体上呈递增趋势,一级侧根数变化不明显;(2)建立DHSBI_(地上)、SBI_(地下)和SBI的最优预估三次方程,依次为SBI地上(R2=0.680)SBI地下(R2=0.674)SBI(R2=0.546);(3)石山木莲苗木质量指数除与苗高外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单株生物量除根冠比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1);(4)苗高和地径可作为生产实践中石山木莲苗木质量快速评价和分级的最优指标。  相似文献   

19.
米老排优树单亲子代苗期生长变异分析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建上杭白砂国有林场选出12个米老排优树所培育的苗木为材料,研究其子代苗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2个米老排优树单亲子代苗木生长表现优良,优树胸径、树高、材积三者间和地径与苗高之间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子代苗期各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地径、苗高、主根长、大于5cm侧根数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家系遗传力较高;以地径显著大于优树混合种为主要依据,采用多重比较初选9、7、3、6、8、5、4等7个优良家系,其平均地径、苗高分别达0.87cm、1.21m,遗传增益达4.9%、12.8%,比母树林良种提高了33.8%、101.6%。所选的7个优树可作为优良家系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对杉木120 个优良家系子代苗期15 个主要性状( 包括苗高、分枝数、根系发育、生物量等) 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并对各性状进行了单株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侧根数、地下干重等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并有较高的单株遗传力( 均达0-4 以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