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苦草属中有五六个品种,我国已发现三个品种。现仅着重介绍其中优良品种的亚洲苦草:它是典型的沉水草本植物,具有纤细匍匐枝;叶基生,多为细带形,叶薄,叶长短可视水的深浅而定,长达2米左右,叶宽0.5~1厘米,顶端为钝形,有明显的疏细齿,中下部全缘,纵脉三或五条,有许多小横脉。雌雄异株,雄佛焰苞呈卵状圆锥形,长6~10毫米,花序柄长1~8厘米,着生于植株的叶腋中,苞内有数个微小雄花,萼片三裂,雄蕊一枚,成熟时佛焰苞开裂,雄花脱出佛焰苞而飘浮于水面,借助水流的媒介,使花粉到达雌花的柱头;雌花无柄,单生于管状的佛焰苞内,苞长2~8毫米…  相似文献   

2.
对大叶藻不同生长状态的生殖枝进行离体培养,探究室内暂养大叶藻离体生殖枝获取成熟种子的可行性,观察并描述了大叶藻离体生殖枝的开花、传粉、种子成熟、种子萌发、幼苗发育的动态过程以及大叶藻生殖枝、成熟种子、胚的解剖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大叶藻生殖枝的结构对海水环境是高度适应的;花柱的形态变化是大叶藻开花过程的显著特点;大叶藻种子胚的结构较特殊,“U”型子叶包裹胚根、胚芽、胚轴,这导致了其特有的萌发过程;为了不错失种子收集良机,在不了解某地区大叶藻物候特性时,提前采收生殖枝并进行室内培养,是一种获取大叶藻种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e)的花葶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为了探究人为刺激对其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同时为了保护和恢复高原湖泊特有雌雄异株的珍稀沉水植物,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采用海菜花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不同部位形态特征作为对比,选取植株的整体叶面积、叶柄、叶片数、花葶总数、长度、佛焰苞内花朵数目、佛焰苞基座大小指标,在种植密度和摘叶留葶处理的人为干扰作用下,比较这些指标在雌雄植株间的差异情况,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检测其差异的显著性,为人工高效种植、生产优质海菜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营养生长方面来说,在2种人为因素影响下,雄株无论整体还是单片叶面积水平均与雌株有显著相关关系,而叶片数量、叶柄与植株性别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从生殖生长的角度上来说,佛焰苞内花朵数目与性别有显著相关关系,雌株佛焰苞内花朵数小于等于7朵,雄株则大于等于10朵;雄株能够在花期内保持最大花葶数以保证同花期内的雌株受粉,雌株的花葶虽然数量较少,但质量更好,经人为摘叶后质量更佳,佛焰苞更大,随性别分化明显,而花葶长度可以在种植密度不同时,成为对比鉴定其性别特征的辅助手段。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首选种植雌株且一定程度上合理的密植,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坛紫菜秋季采苗。紫菜苗种培育到9月上旬开始成熟,成熟好的苗种,贝壳表面颜色由原来鲜紫色转变为略带土黄色或棕褐色,在阳光下斜看壳面,可见到一层棕褐色“绒毛”,此时若将贝壳下海吊挂一夜,让苗种在海水中受到刺激,就能集中、大量的放散出另一种种子一壳孢子。若这时大海水温已稳定在28℃以下,就可进行第二次采苗(秋季采苗)。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2011年3月对鼠尾藻池塘秋冬季栽培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选择池塘水温、光强、盐度和pH,研究其对鼠尾藻1年苗、两年苗在不同水层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1)40~60cm水层鼠尾藻生长最好;其次是80~100cm水层;0~20cm水层生长最慢;2)1年苗、2年苗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未发现生殖托。其中部分两年苗藻体生长出1~2cm左右次生分枝,而1年苗均未发现次生分枝;1年苗于11月中旬开始生长出气囊,两年苗于试验开始时就有气囊,12月中旬鼠尾藻气囊开始腐烂脱落,至翌年1月上旬池塘水温降至0℃以下,池塘水体表层出现结冰现象,此时鼠尾藻气囊已大部分脱落,同时有腐烂脱落现象,藻体缩短、变瘦,湿重降低,体色呈黑褐色。2月下旬随着水温的逐渐回升,鼠尾藻又有生长现象,体长及湿重均有增长,至3月上旬发现气囊。3)鼠尾藻两年苗生长情况比1年苗略好,其同一时期测量的藻体平均体长和单株藻体平均湿重均比1年苗大,鼠尾藻两年苗S值(S=单株藻体平均湿重(g)/藻体平均体长(cm))大于1年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移植2年后的大叶藻(Zosteramarina L.)的形态、生长和繁殖情况进行4个季度的观察和测量,发现在春季(3月和4月)和初夏(6月)大叶藻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而其他季节相对较高;根在冬季(12月和1月)和初春(3月)最发达;叶及叶鞘长度,叶宽和每株成体的生物量都在夏季达到最高值,而在秋季降到最低值;单株大叶藻叶生产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也分别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大叶藻侧生苗在冬季的萌发率最高,而夏季未观测到有侧生苗萌出。结果显示,光照影响大叶藻叶绿素的含量;水温对移植大叶藻的形态、生长和无性繁殖产生显著影响,夏季高水温对大叶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冬季低水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胶南地区刺参养殖池中常见的一种对刺参危害较大的刚毛藻品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对其繁殖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刺参室外池塘养殖期敌害藻类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藻是曲褶刚毛藻(Cladophora flexuosa)。4月中旬,当池塘水温从13.5 ℃逐渐升高时开始出现;5月水温20 ℃左右时达到繁殖高峰,生物量达500 g·m-2;6月池塘水温升高至25 ℃后开始衰亡;7月水温达28 ℃后腐烂消亡。在刚毛藻繁殖初期应提高水位或及时清除池塘底部的刚毛藻,以防其大量生长,死亡后败坏水质,造成刺参死亡。  相似文献   

8.
1978年8月28日,从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圣托马斯(Santo Tomas)藻场,采到成熟的巨藻孢子叶数十片,另有幼藻48棵。将孢子叶和幼藻运到恩塞纳达(Ensenada),并在当天晚上采孢子,获得一批胚孢子和配子体。将其中30棵幼藻和配子体,分两批用低温水运的方法,从恩塞纳达启运,分别经9天与8天运到青岛,幼藻和配子体全部成活。运抵青岛后,将幼藻移植在浮筏上和海底浮绳上培养至1979年的7月,体长达11米以上。配子体置于室内培养,培养液用消毒、过滤后的海水,并添加营养盐:N 4 ppm,P 0.4 ppm,Fe 0.04 ppm以及一些海泥浸出液。培养水温为7—13℃。培养用海水每隔3天更换一次。光照强度为500—2000米烛,以8L/16D 为一光照周期。配子体于室内培养13天,配子体性细胞成熟,71天后,幼孢子体个体长度一般为0.1—0.5厘米,大者1.0厘米。将这些幼孢子体移到海上用浮筏培育。在浮筏上培育60天后,藻体长度已达10厘米左右。在直径0.5厘米、长度12米的红棕绳上,共培育出巨藻幼苗10万余棵。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态实验方法研究温度、盐度、底质、饵料及与不同生物混养对体质量1.11~1.19 g的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螠成活和生长的影响。单环刺螠幼螠饲养在50 cm×40 cm×35 cm的塑料箱中,每箱15个,加入5 L盐度25的海水,底质为40目沙,投喂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海参开口料混合饵料(2 mg/个幼螠),水温控制在10℃、15℃、20℃、25℃和30℃。盐度实验中,水温为20℃,盐度为15、20、25、30和35,其余同上。底质实验中,设无底质、泥、泥沙、天然海沙、40目和60目沙6个处理组,盐度25,水温20℃,混合投喂藻粉,其余同上。饵料实验设置螺旋藻粉(投喂量为6 mg/个幼螠)、混合藻液(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按投喂量各3m L/个幼螠)、螺旋藻粉+混合藻液(螺旋藻粉投喂量为3 mg/个幼螠,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按投喂量各1.5 m L/个幼螠)、混合藻液+海参开口料(海参开口料投喂量为3 mg/个幼螠,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按投喂量各1.5 m L/个幼螠)、混合藻粉(螺旋藻粉+鼠尾藻粉+海参开口料3种饵料投喂量均为2 mg/个幼螠)共5个饵料处理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钝缀锦蛤(Tapes conspers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肥满度、胚胎和幼虫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钝缀锦蛤性腺发育以1年为1个周期,性腺发育过程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繁殖期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繁殖盛期为3月、10月和11月(水温20.3~24.6℃),分批产卵。8月肥满度最高,为33.43%;4月最低,为18.31%。钝缀锦蛤卵径为70~80μm;在水温24~26℃、盐度28~32条件下,受精卵经16 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初孵D形幼虫大小为90~110μm,浮游幼虫经7~8 d培育进入附着变态期,此时壳长为210~230μm,再经4~5 d发育变态为稚贝。本研究为钝缀锦蛤的人工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