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玉米根茬还田对玉米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干重的垂直分布趋势:地上为20%以上,在0~20cm土层内为50%以上,在21~40cm土层内为10%以上,在41~60cm土层内为7%左右,在61~80cm土层内为5%左右,在81cm以下土层内为4%左右。玉米根茬还田在配施化肥的条件下,尤其是配施N肥,玉米根重明显增加;不配施化肥则有降低玉米根干重的趋势,这与调节土壤的碳氮比有关。从百分比分布看,根茬还田使玉米地上及0~40cm土层内的根系比重增加,N肥也能增加玉米地上及0~40cm土层内的根系比重,而P、K肥使40cm以下土层内的根系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监测红壤旱地剖面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了根系生长与利用深层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作物在不同土层出现凋萎含水量的时间为:耕层0-20cm7天;中层20-40cm17g天,下层40-60cm40天;旱地底土经施用复合肥,栏肥、钾肥、硼砂和石灰石粉,棉花单株根长比不施肥处理增长。根系干重增加12.3-21.9%,20cm以下测根数增加28.7-38.1%;在边疆干旱20天中增加吸取30-5  相似文献   

3.
玉米根茬还田与玉米根系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根茬还田后,玉米植株20cm以外范围的地上及0~40cm深的土体内玉米根系数量增加显著,0~20cm的40cm以下各土体根系数量有所降低。增施磷酸二铵和硫酸钾,40cm以下各土体根系数量增加。增施氮肥,10~20cm的地上及0~40cm深的各土体内根系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炼山后不同更新方式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研究天然阔叶林砍伐后炼山,不同更新方式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2年后与原始林地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相比都对土壤养分有影响,尤其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速效磷都下降,速效钾却增加,人工更新比天然更新对保持土壤肥力作用更大.随着更新时间的增长土壤养分逐年下降,特别在0~20cm土层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点与大气降水及林分的蒸散量紧密相关,阔叶林地土壤水分动态比针叶林地变化较缓和,变化幅度较小;同一林地不同土壤层次水分动态特点与一次降水时接收到的净雨水量及森林植物根系在各层中的耗水量密切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内,0~20cm和20~40cm土层水分变化较为剧烈.而40~60cm和60~80cm土层水分变化较为缓和。植物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密度与对应土层的耗水量的相关关系只有在土壤水分条件充足时才比较明显,当土壤水分条件较为干燥时,植物根系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则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6.
深松保护耕作法试验结果表明,选 用以深松耕作和深松基础上的夏闲期残茬覆盖,可提高土壤保墒蓄水效果,以深松覆盖效果是最佳,其中20~50cm土层保墒3.55~15.72mm.0~200cm蓄水18.4mm,两年小麦平均增产26.0%。主要原因是麦苗长势强壮,生物学产量等指标增幅较大,成以穗重增加最高,显著高于机翻法。深松深度以30cm为宜,辅之以残茬覆盖,蓄水保墒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主要农业土壤有机肥料对土壤钾素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处主要农业区四个类型土壤上,采集了常年施有机肥和常年不施有机肥地块的0-20cm和20-40cm两层土壤样本,分析测定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78个样本平均测试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明显增加了两层土壤中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耕层土壤速效钾增加量为40.7mg/kg,缓效钾为247.4mg/kg。20-40cm土层中速效钾增加量为14.7mg/kg,缓效钾为179.9mg/kg。两层土壤共只累钾素42  相似文献   

8.
杉木套种三年桐模式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5年生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模式的土壤肥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套种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0~20cm土层渗透系数比杉木纯林增加1.95mm/min;套种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0~20cm土层有机质比杉木纯林增加0.61%.这说明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林分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晴天实测资料,对沟麦和畦麦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麦与畦麦相比较,①沟麦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率上层(60~80cm)减小7%~14%,下层(0~40cm)增加3%左右;②动力速度增加15%~31%,湍流交换系数增加3%~14%,里查逊数减小13%~63%;③CO2通量增加9%~16%,0~20cm土层的土壤湿度增加02%~2%。  相似文献   

10.
玉米高产稳产土壤条件分析及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产稳产土壤与高产不稳产土壤相比,速效养分含量并不高,主要是物理性状好,即0~40cm土层砂性中,粘粒少,2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容重低,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在高产稳产土壤条件下,玉米产量高,根系发达,衰老慢,特别是20~40cm土层根量大,寿命长,对生育后期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施用大量优质农肥、进行土壤深松,具有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咸水灌溉及改良剂对土壤全盐量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5因素多水平组合设计,利用4~5g/L微咸水进行灌溉,模拟1~20年灌溉微咸水的土壤全盐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5cm表层土壤全盐量明显高于其它各层,均在0.200%以上;5~20cm,20~40cm根层土壤全盐量最低;40~60cm土壤全盐量介于表层和根层之间。沸石作为石灰性土壤盐碱改良剂效果最好,比对照全盐量降低0.011~0.070个百分点。磷灰石效果最差,土壤全盐量比对照高近1倍。  相似文献   

12.
蔬菜保护地土壤硝酸盐积累及盐分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天津市部分区县菜田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大棚内0~20cm、20~40cm土壤NO-3含量与全盐量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露地0~20cm土壤两者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20~40cm土壤的相关性极差。从定点观测的结果可以看出,春季露地表层土壤(0~3cm)的全盐量明显高于大棚土壤,其它土层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对土壤全氮及全磷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全生育期玉米露地平作、半膜平作、全膜平作及全膜双垄沟播处理下0~200cm土层全氮与全磷的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8月玉米全膜处理下40~60 cm土层氮吸收最强,全生育期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对110 cm以下土层氮影响最大;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生育期20~40 cm处全磷含量下降幅度为0.255 ...  相似文献   

14.
粮田改种蔬菜对水稻土土壤结构与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省江都市马凌村良种场多年粮田(对照)和粮田改种蔬菜20年以上田块,研究粮改蔬对0~60 cm土层团聚体、土壤容重、孔隙度、固液气三相比和有机质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蔬菜种植减少了0~20 cm土层中0.250~1.000 mm和0.053~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数量,却增加了〈0.053 mm微团聚体的数量;增加了20~60 cm土层中0.053~0.250 mm小团聚体的数量,降低了〈0.053 mm微团聚体的数量。长期蔬菜种植使0~20 cm耕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21.0%、气孔度显著增加29.6%,20~40 cm土层气孔度显著降低了42.3%,固、液相所占比例在0~20 cm土层降低但在20~40 cm土层增加。两种利用方式下,0~20 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分别占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58.9%和63.3%,长期蔬菜种植下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了20.8%。粮改蔬多年耕种可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却减少了耕层土壤有机碳固储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核桃生长地不同土层N、P、K的含量和规律。[方法]取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土样,测定其中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1~8年的核桃园地中,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依次下降的趋势,上层土(0~20 cm)(中层土(21~40 cm)(下层土(41~60 cm),中层土速效N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4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P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5~8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6年和8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K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7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1年园地中层土速效N和速效P含量最高,分别为76.3 mg/kg和103.21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含量最高,速效P含量最低,分别为149.0 mg/kg和6.34 mg/kg;6年园地上层土速效N含量最低,为58.5 mg/k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8.5 mg/kg。[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结果表明 ,在整个果树生长期内 ,覆盖可明显增加各土层中细菌的数量 ,0~ 2 0 土层中 ,年平均细菌数量 ,增加 82 1 2 % ;2 0~ 40 土层中增加 2 33 6 9% ,40~ 6 0 土层中增加 1 4 4 80 %。不同土层细菌数量年变化曲线 ,无论覆盖与对照 ,均呈单峰曲线变化 ,高峰出现在 8月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几种退耕还林地土壤固存碳氮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10a和30a的柠条、刺槐、油松及侧柏林地0~60cm不同土层有机碳、氮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比坡耕地,退耕还林10a后,仅侧柏与油松林地各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和密度显著提升。退耕还林30a与10a相比,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增幅表现为侧柏>油松>刺槐>柠条,总体0~60cm土层碳固存速率分别达到1.06、0.71、0.43、0.36mgC·hm-2·a-1;氮固存速率以刺槐最高,达到0.051mgN·hm-·2a-1,其他还林地固存氮速率接近,为0.014~0.026mgN·hm-·2a-1。30a还林有机碳的增加主要来自0~20cm土层,平均贡献达51.9%,而全氮增加除刺槐林地外,主要来自40~60cm土层,平均贡献达42.5%。各还林地C/N仅在0~20cm表层均有显著提高,但有机碳与氮均表现出显著的回归相关性。综上,长期退耕还林地能够固存碳氮,且以侧柏林地提升有机碳库较佳,而刺槐林地提升氮库较好。  相似文献   

18.
白浆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及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白浆土的改良,对白浆土不同层次间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的白浆层(20~40cm)土壤含水量低,分别比耕层(0~20cm)和淀积层(40~60cm)低18.67%和24.13%;土壤不同层次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在土壤不同层次间分布趋势是耕层>白浆层>淀积层,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通过3 a的杉木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树高、胸径和蓄积量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a试验后,最佳处理为A处理(6孔袋控处理),树高(8.46 m)、胸径(8.96 cm)和蓄积量(98.16 m~3·hm~(-2)),分别比CK提高5.75%、降低0.56%、提高19.13%,分别比B(8孔袋控处理)、C(10孔袋控处理)、D(传统处理)处理的提高0.24%~5.75%、2.63%~5.78%和17.75%~18.71%。0~20 cm和20~40 cm的土层土壤pH值均以A处理最高(4.6),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B处理最高(37.77 g·kg~(-1)),A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B处理相差不大,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A处理最高(25.75 g·kg~(-1))。施肥3 a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以A处理最高。各处理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降低,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含量均比试验前增加。相比常规施肥,袋控施肥对提高杉木早期生长量和林地土壤肥力上的效果较好,其中又以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物炭对灌耕风沙土改良效果。【方法】以灌耕风沙土为供试土壤,小麦秸秆炭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炭(CK);(2)67.5 t/hm2生物炭;(3)112.5 t/hm2生物炭;(4)225.0 t/hm2生物炭。玉米生长后期测定产量,采集土壤分析相关养分指标。【结果】0~20 cm和20~4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施用小麦秸秆炭对灌耕风沙土土壤pH值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相比,施用小麦秸秆炭能够显著增加灌耕风沙土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在0~2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14.5%~29.6%,、48.9%~89.5%、28.7%~93.5%、6.9%~31.3%。在20~4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38.1%~56.0%、24.9%~40.1%、30.8%~68.1%、15.6%~45.2%。施用小麦秸秆炭处理能够明显增加玉米产量,增产了28.7%~49.2%。【结论】施用小麦秸秆炭能够提高灌耕风沙土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