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模拟土壤不同磷水平,测定木蓝和胡枝子对高磷胁迫的生理生态特性、吸收固定能力的响应。结果表明,木蓝的净光合速率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且各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蒸腾速率也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中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而胞间CO2摩尔分数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质量浓度的变化对2种植物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可引起植物体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化;木蓝对土壤磷的消减程度和植物体内组织的磷质量分数都高于胡枝子,表明木蓝对土壤的吸收和利用能力高于胡枝子。土壤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还会引起植物体内组织磷分配与利用的变化。总体而言,木蓝对高磷土壤的适应与吸收利用能力高于胡枝子,更适宜作为先锋物种对磷矿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银合欢、台湾相思和胡枝子3个树种的种子在不同土壤种类上播种育苗,秋末进行根系结瘤量、植株生长量和生物量、固氮活性测定,结果3个树种对土壤性质和肥力状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长速度快,结瘤固氮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鸡眼草和美丽胡枝子对贫瘠土壤的生态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来自浙江省金衢盆地红壤坡耕地和严重侵蚀退化瘠薄地带的2种土壤,对鸡眼草和美丽胡枝子2种豆科植物进行盆栽实验,比较研究2种豆科植物对贫瘠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贫瘠土壤条件下,鸡眼草的地上干重,叶绿素含量、浓度氮、浓度磷均极显著高于美丽胡枝子;在正常土壤条件下除浓度磷外,其它理化性状鸡眼草也显著高于美丽胡枝子;在2种土壤条件下,鸡眼草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而美丽胡枝子差异极显著.说明,在贫瘠土壤中鸡眼草较美丽胡枝子具有更强的营养吸收能力,更耐贫瘠.  相似文献   

4.
以自然修复的矿区废弃地土壤为对照,从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相关性研究了人工修复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lata、杜英Elaeocarpus decipens混交林(修复地)对湘潭锰矿区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6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逐渐下降;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地,且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0~20 cm土层中蔗糖酶酶活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一季节修复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秋、冬季修复地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夏季差异不显著(P>0.05),而春季修复地显著低于对照地(P<0.05);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Mg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以脲酶活性最敏感,其次是过氧化氧酶活性.人工修复植被能明显提高锰矿区废弃地土壤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植物在废弃地和周边地区生境地的光合速率等相关生理指标的比较测定,研究了磷矿废弃地8种先锋植物(木蓝、多花胡枝子、盐肤木、荩草、狗尾草、牛尾蒿、五节芒、葛)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除牛尾蒿外生长在磷矿废弃地上的其它7种先锋物种的光合速率与生长在周边地区生境地的同种物种相比差异不显著,8种先锋植物的光饱和点在800~1 0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30~70μmol.m-2.s-1之间,但磷矿废弃地先锋物种的蒸腾速率则明显低于周边地区生境地的同种物种,说明这些物种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以及对磷矿废弃地环境的适应能力,磷矿废弃地环境对大多数先锋物种的光合作用没有抑制作用。这8种先锋物种是可以用于磷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的。  相似文献   

6.
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由于铅、锌等重金属含量较高,污染风险较大,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开发紫薇生态修复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生态环境的方法,研究紫薇对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的适应性,本试验选用“赤红紫叶”紫薇作为材料,开展不同栽植密度、栽植穴大小、起垄栽植、基肥类型、栽植地覆盖方式等栽培技术对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紫薇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铅锌矿矿区废弃地栽植紫薇的地径增长量随着栽植密度的下降而增大;不同栽植穴大小对紫薇生长有显著的影响,栽植穴越大,植株长势越好,生长量越高;不起垄栽植的紫薇生长量高于起垄的处理;不同基肥种类对促进紫薇生长的效果不同,混合基肥比单一基肥效果更好;不同覆盖物对紫薇生长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铅锌矿矿区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紫薇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7.
矾矿废弃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苍南矾矿废弃地的土壤基质特殊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渣废弃地土壤以砂土为主,通气透水性能好,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抗旱力弱,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低,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采用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胡枝子种-种源苗期生长和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枝子是优良的畜牧饲料树种,又是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从美国和国内河南、河北等地引进的胡枝子种子,在辽宁的铁岭和阜新章古台地区进行了种-种源苗期试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生长量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铁岭试验点,5#、13#、1#和3#种源,苗高遗传力为36.3%,遗传增益为10.8%;地径相应为80.0%和27.3%。章古台试验点,7#种源,苗高遗传力为26.7%,遗传增益为12.3%,但由于树干受冻害严重,尚待观察。2个地点综合分析检验结果,5#、3#1、3#属优良种源。同时,对选择的种源进行了生长节律分析,直接引种这些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显著的增产效益。美国短梗胡枝子是在辽宁有发展前途的优良树种,美国二色胡枝子虽然在章古台生长优良,但冻干害严重,而美国美丽胡枝子在辽宁生长不佳。  相似文献   

9.
煤矸石废弃地生态恢复植物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煤矸石山12种耐受植物进行成长和生理适应性研究,通过隶属函数对其生长性状和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木本植物中胡枝子、臭椿和紫杆柳对煤矸石立地条件的适应性强,可作为先锋物种用于煤矸石山植被恢复。为了增加生态恢复中引入物种的多样性,木本植物火炬树、紫叶小檗、金银花和小叶锦鸡儿也可以在植物修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伊春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和大兴安岭根河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在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物候期、生长状况及嫩枝叶产量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确定适宜在伊春地区生长的胡枝子种源。结果表明:伊春胡枝子和根河胡枝子种子千粒重分别为7.881g、8.290g;发芽率分别为40.32%和32.58%;物候期基本一致;在苗高方面,2种源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地径方面差异不显著;从嫩枝叶产量上看2种源差异不显著,伊春胡枝子嫩枝叶产量为8022.5kg/hm2,比根河胡枝子嫩枝叶产量高23.53%,从总体考虑还是伊眷种源胡枝子适宜在伊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桃金娘科伞房属4个树种或亚种在广东省德庆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0年生时,4个树种或亚种生长量最大的是斑皮柠檬桉,其次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柠檬桉和斑皮桉,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026、0.1748、0.1634和0.0526 m3;与8年生时比较,4个树种或亚种在10年生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材积增长均在15%以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Ⅰ内,柠檬桉和大叶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源间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树高和单株材积无显著差异;在试验组Ⅱ,斑皮柠檬桉和斑皮桉的3个生长性状在树种或亚种、种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单株材积高于对照为选择目标,选出柠檬桉3个种源4个家系,斑皮柠檬桉4个种源11个家系,大叶斑皮桉2个种源3个家系,共计9个种源18个家系,分别占参试种源和家系总数的50%和19.4%。  相似文献   

13.
对巨桉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等的遗传分析表明 ,巨桉家系间在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生长差异 ,各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胸径是构成巨桉单株材积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细叶桉家系早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4个种源100个家系的细叶桉家系试验的结果表明:主要性状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的差异,昆士兰州的13659,16558,15826,13544号种源的家系最好,其次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13398种源的家系,最差的最新南威尔士13308和13319种源的家系。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东部地区桉树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东部进行的桉树11个树种79个种源试验,5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来自印度尼西亚Mt.mandiri的尾叶桉12895种源是所有参试树种/种源中表现最好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为13.82m、12.54cm和128.34m3。同一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也极显著,最佳种源的每公顷材积与最差种源相比,尾叶桉为8.46:1,细叶桉5.86:1,赤桉5.32:1和巨桉3.04:1。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原产地纬度显著负相关,尾叶桉种源与原产地海拔高极显著负相关。本文提出了适合海南岛东部地区生长的树种和种源。  相似文献   

16.
对11年生短枝木麻黄41个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这种变异与种源所在的地理位置关系不十分密切;仅分布在南半球的种源,其树高生长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源高生长在苗期与11年生的生长关系不紧密,而树高、胸径在其他各生长期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之间呈高度正相关。采用综合权重分析法,初步筛选出8个优良种源:广东湛江、18154(菲律宾)、18014(印度)、18157(马来西亚)、18153(巴布亚新几内亚)、18158(马来西亚)、18298(泰国)、18118(越南),这些种源均好于本地种源,可在闽南地区推广应用,为生产提供良种。  相似文献   

17.
杉木干基萌芽能力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两片杉木子代林伐桩和杉木无性系采穗圃萌条数量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杉木子代林伐桩萌条数量在产地间、产地内家系间及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有中等以上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在37%~39%之间;产地的遗传方差分量与产地内家系间的相近。伐桩萌条数量与基径粗度的关系随伐桩年龄的变化而表现不一;不同砍伐季节伐桩萌条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杉木无性系采穗圃无性系间有效萌条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的萌芽能力有较高的重复力。  相似文献   

18.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19.
Growth rhythm, including growth initiation, growth cessation, growth period, and growth rate for Betula pendula were observed on two full‐sib trials of reciprocal recurrent selection and polycro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characters of growth rhythm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families and mating patterns. The variations of the characters of growth rhythm are more strongly under genetic control than those of growth r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most characters of growth rhythm and growth rate are high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20.
女贞种子和幼苗对模拟酸雨的反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将女贞种子和1年生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观测和分析其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女贞种子发芽率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但pH2.0和pH3.5的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显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pH2.0的模拟酸雨条件下,女贞幼苗叶片表现明显的受害症状,叶绿素含量下降,细胞透性增加,叶汁液酸化,从而使幼苗生长严重受阻。在pH3.5的处理下幼苗没有表现明显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但生长量呈现下降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