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H.264/AVC视频流的完整性认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脆弱水印的认证算法.根据公钥密钥,提取I帧的特征信息生成认证码,并以水印的形式嵌入到P,B帧的运动矢量中.在视频认证时,只需要部分解码视频流,并不需要原视频作参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较小的码率变化和视频失真,并能有效地对I,P和B帧进行完整性认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视频监控系统中,复杂环境引起摄像机抖动,造成运动目标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灰度投影稳像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对每帧图像进行分区,利用分区灰度投影算法对图像各分区的运动矢量进行准确提取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抖动判断,并对抖动帧进行运动补偿.然后利用高斯混合背景建模算法进行运动目标提取.最后对目标提取结果进行形态学处理,以进一步提高目标提取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较好地消除了场景中运动目标对运动矢量计算的干扰,实现了在摄像机抖动视频场景中的运动目标的准确检测和提取,大大降低了抖动视频目标检测的虚警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响应变量随机缺失下的线性回归模型,在模型误差为混合序列的情形下,获得了回归参数估计的强相合性,推广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作物水模型常规多元线性回归以及稳健回归的建立方法.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曙光试验站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资料,利用MATLAB中提供的稳健回归方法建立了Minhas型作物水模型,并与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稳健回归的方法比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水模型的回归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灰色灾变预测原理,构建了基于GM(1,1)与线性回归的组合模型.对于具有数据跳变日期点的预测问题,用GM(1,1)模型;对非跳变日期点用线性回归预测.对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克服了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的缺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H.264标准的运动矢量预测方法,利用H.264标准中的灵活宏块排序(Flexible macroblock ordering,FMO)工具实现了矩形条带组的组构,并就矩形条带组对视频编码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构的矩形条带对视频数据的编码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模糊线性回归在割离井公式反演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应用,为水文地质参数的反演提供新的途径。【方法】根据简化的割离井法井流函数,模糊化经典线性回归的参数,建立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模糊线性回归模型,将模糊线性回归的方法引入到割离井法反演水文地质参数中,计算得到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水文地质参数范围,并通过实例计算进行了验证。【结果】实例计算表明,所建立的模糊线性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行性。在不同的置信水平下,参数计算结果的范围虽然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均很微小,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论】模糊线性回归模型应用于割离井法反演水文地质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实现准确的农田土壤墒情预测,以茶园不同深度的土壤墒情为对象,对不同的监测采样间隔下的多种茶园土壤墒情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经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时段初始湿度、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和降雨量7种影响因子,对土壤墒情分别建立了多元二次回归、BP神经网络和LSTM深度学习模型.研究了10、30、60、90、120 min等不同监测采样间隔下土壤墒情的预测精度,同时对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LSTM深度学习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399%,在3种模型中最小.多元二次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而增大,BP神经网络与LSTM深度学习模型在采样间隔为30 min时预测误差最小,平均相对误差<0.5%.研究认为,最合适的监测采样间隔为30 min,且LSTM深度学习模型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土壤墒情预测.【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土壤墒情监测采样间隔的设定和建模方法的运用提供依据,对土壤墒情预测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归模型拟合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定量关系是植被生物量反演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环境卫星遥感数据和同步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试验区,比较MLRM(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SCRM(一元曲线回归模型)反演植被生物量的能力,并估算研究区植被生物量,生成研究区生物量分布图.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MLRM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反演精度和预测能力.其模型显著性检验为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9791,模型拟合精度达到29.8 g/m2,其模型预测结果系统误差为49.9g/m2,均方根误差为67.2 g/m2,预测决定系数为0.8742,比传统的一元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估算研究区域2010年8月湿生植被生物量约为6.849199 t/hm2,相对误差为4.73%.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树高线性估测模型的多生长指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俊贤 《北京农业》2011,(3):116-117,119
树高是林木的主要生长指标之一,也是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林木树高生长往往可以反映其所在林地的质量。利用40株福建柏样木调查数据,基于以胸径为自变量的福建柏树高一元线性估测模型,引入枝下高与冠幅指标,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二者的估测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相同的建模数据拟合的福建柏树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高0.0309,剩余标准差S低0.0612,估测精度高0.0047,说明引入同样对树高具有显著影响的枝下高和冠幅2个生长指标后,单独以胸径为自变量的福建柏树高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了优化,估测结果的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运动估计方法应用到样品视频编码时存在无效搜索点冗余搜索、有效搜索点遗漏的问题,提出基于边界约束的非对称运动估计方法。首先,在原有预定搜索范围的基础上,采用定点统计运动参量的方法对科学仪器的样品视频运动性能进行测试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视频运动范围设定边界,减少运动搜索点数;然后提出了基于边界约束的非对称搜索模型,依据样品视频的运动特征,优化搜索算法。来自电子探针和电子显微镜的不同样品视频编码实验表明,与多方向搜索算法(MDS)比较,所提方法的运动估计时间缩短了约33%,编码性能保持甚至超过了多方向搜索算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监控系统的视频图像压缩基础上,提出了给予人脸对象分割的视频压缩。首先利用运动信息分割出入体轮廓,并综合运用人体的特征与形态数学的方法成功地分离出入脸大致区域;然后采用基于改进统计彩色信息模型方法,精确分割出入脸区域,去掉了不相关的冗余信息;最后提出了利用图像小波变换结合差分链码技术描述了人脸对象,并实现了高效的视频压缩。本文提出的视频压缩算法在同等压缩效率下,与MPEG-2算法相比提高了图像PSNR近3dB,而且经过本算法处理的视频序列,可以方便地用于人脸检测,为基于内容的检测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端到端视频单播结构中,结合实时传输协议RTP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发送端的流媒体拥塞控制系统,并提出一种自适应速率控制算法来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保证视频流的实时传输,并能提高多媒体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北京市顺义电视台(顺广传媒网),在WEB视频流媒体点播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探讨在广电行业节目生产过程中,使用流媒体技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5.
假设股票价格遵循指数O-U过程,利用随机分析中的鞅方法,得到了具有随机波动率的欧式期权的定价公式,推广了B-S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评价水稻暂黄病的预测因子。6月下旬至7月下旬黑尾叶蝉发生量是测报的关键因素;冬春日均温、4日份日均温和上一年黑尾叶蝉发生量是测报的主要因子。根据后3个因子分别在春播期、5月初做出长期、中期预测;在8月初则可根据4个因子做出短期预测。本文揭示了多地区多年资料的综合分析途径,评价了通径分析在病害测报中的应用,提出了积年流行、间歇性暴发病害的测报变量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粮食产量预测精度差和波动大的问题,结合灰色系统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灰色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南宁市的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灰色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单一的灰色系统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8.
灰色线性回归在冬小麦产量长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德祥  孙惠合  汪顺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337-11338
针对农作物产量序列既有线性趋势又有大幅波动的情况,用直线回归残差分离原始序列,构建灰色线性回归组合预测模型。对宿州冬小麦产量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克服了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的缺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SIP的IP可视电话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该可视电话利用SIP以及相关的SDP、RTP等开放性协议,完成了通讯双方实时的语音和视频信息的交互。既可以应用到即时通讯方面,也可以作为视频会议实现的基础。在一个开源的SIP协议栈oSIP的基础上,讨论了SIP可视电话的总体结构及各个组成模块,并详细地阐述了各个组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结果表明,该可视电话完成了设计所要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