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左燕 《中国饲料》2022,1(10):141-144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产品往往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和销路,在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维持国民经济稳定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型饲料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运营规模有限,不具备大企业的运转能力和金融能力,因此,其经常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区块链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分析传统供应链融资在中小饲料企业中的问题和创新策略,对中小型饲料企业如何解决融资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区块链|中小型饲料企业|金融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侯铭海  孙盛智  夏凡 《中国饲料》2023,1(8):150-153
电子商务协同式供应链的建设推动了饲料企业的发展。饲料企业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以区块链、大数据、云储存等现代技术为依托,积极进行供应链创新,以此实现高效低耗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饲料企业电子商务协同式供应链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试图探讨饲料企业电子商务协同式供应链创新的策略,以期指导饲料企业供应链建设。  相似文献   

3.
翟玲 《中国饲料》2021,1(7):143-146
近些年来,饲料行业的发展处于上升趋势,其产量和销售额不断扩大,对企业的物流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作为饲料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区块链技术是信息发展的前沿技术,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饲料企业物流效率,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饲料企业物流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优势,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饲料企业物流体系的构建策略,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实现长期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饲料企业| 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4.
宋慧涛  潘美玲 《中国饲料》2022,1(14):147-150
当前,中国饲料企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在面对国内外竞争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下,饲料企业需整合、发展、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在饲料产业供应链整体发展中,下游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饲料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饲料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仔细剖析了饲料企业供应链中的融资问题,研究了饲料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意义,并根据行业和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饲料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几种发展模式。 [关键词]饲料企业|产业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文辉  王璨 《中国饲料》2021,1(12):97-100
金融资金短缺问题成为限制企业乃至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饲料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我国饲料行业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在进行信贷资金申请时资金筹措难度大、成本高、信用等级过低,金融资金短缺影响了我国饲料行业的转型步伐。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供应链金融与饲料企业相结合,通过建立包含信息、物流、资金及供应商、生产企业、销售商、用户的供应链网络,并为其提供融资、信贷相关金融服务,切实提升饲料企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能力,为其提供流动资金。本文以饲料企业为研究对象,充分概述当前饲料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积极意义,并对饲料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模式及运行机制进行总结,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结合行业特点,提出饲料企业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建议,为我国饲料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饲料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宋慧涛 《中国饲料》2023,(14):90-93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饲料企业供应链的发展是保证企业运营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发现,金融创新视角下饲料企业供应链发展存在资金需求量大、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信用评级低、技术缺乏创新和竞争压力等问题,所以文章提出建立资金链管理体系、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技术创新投入,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鑫  夏凡  荣新艳 《中国饲料》2023,1(2):157-160
当前饲料产业电子商务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产品营销同质化问题严重,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存在真实性问题。在饲料产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为饲料买家提供智能化产品推荐服务,为饲料企业提供智能化采购与营销服务,并建立智能化饲料供应链体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未来饲料产业电子商务将由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由替代重复劳动向智能决策转变,由单点优化向电子商务整体升级转变,结合区块链技术建立可溯源的饲料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检测解决饲料产品电商经营信用度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海昕  米亚平 《中国饲料》2023,1(2):153-156
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与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对饲料产品质量溯源,能够实现“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全过程的数据追溯,有效提升饲料产业的生产规范化水平。本文分析了区块链技术特点及饲料质量溯源体系构建意义,深入挖掘当前行业构建“区块链+饲料”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信息链、功能链和监管链3个主要路径推动“区块链+饲料”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构建,从而提升各个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追溯全过程的协同化,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降低饲料产品质量风险。  相似文献   

9.
张天俊 《中国饲料》2022,1(18):147-150
随着我国饲料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饲料企业发展期间的资金需求相应增加,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顺势而生,逐渐提高了饲料企业质量与效率。本文首先介绍饲料企业供应链网络物流金融模式及特点,以饲料企业为例,探究影响供应链网络物流金融融资可获得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提升饲料企业供应链网络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应用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进而提高饲料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模式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饲料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信息公开、透明、防篡改、可追溯、共享等特征,与乳制品供应链的溯源需求存在多重耦合。为追溯乳制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借鉴区块链在食品质量安全中的成功实践,构建出基于联盟区块链的乳制品供应链溯源体系框架,并对其运行模式和优化重点进行分析,为乳制品行业、消费者和政府监管部门营造一个公开透明、安全可靠的可追溯性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前,传统的农业养殖模式与比较发达的饲料工业产生了较大的反差,导致养殖户在购买和使用饲料产品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养殖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饲料行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当前畜禽养殖行业持续低迷,而鱼粉等原料行情却一直高位运行,致使大多数饲料企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检测布鲁氏菌病的可行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布鲁氏菌的检测通常由细菌学和免疫学试验作出诊断。传统的细菌学诊断技术虽然可靠 ,但是很费时而且处理培养物必须相当谨慎且极易传染给人。其他试验如补体结合试验 ( CF)和 ELISA虽然已经开始普及 ,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不仅方便、高效 ,而且特异性很强 ,甚至可以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接种动物。我单位在配备了 PCR试验相关仪器设备后 ,进行了 PCR检测布鲁氏菌可行性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引物设计 首先从 NCBI基因数据库网站查找 Brucella abortus 1 6S ribosomal基因序列 ,约1 43…  相似文献   

13.
有报道说,投资银行高盛开始介入中国的养猪业。高盛为什么要养猪?因为我们中园人不养猪了。更严重的问题是,养猪的民营企业讲,在去年、前年他们所面临的环境急速恶化,包括饲料价格上涨、猪瘟,因此他就不想养了,他把应该买小猪的钱拿去炒股,结果后继无猪。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支链氨基酸(BCAA)的生理功能,同时阐述了BCAA之间及其与其他氨基酸之间的关系,并重点介绍了BCAA在泌乳母猪中的营养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支链淀粉酶对生长鸡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链淀粉广泛存在于玉米、稻米、小麦、甘薯等饲料原料中.约占淀粉总量的70%。80%。支链淀粉酶是一类专一分解淀粉中α-1.6糖苷键的酶.在饲料中应用报道很少。本文选用茁霉多糖型支链淀粉酶4000IU/g的产品,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0g/t、200g/t.观察对生长鸡增重的影响。结果发现,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9.4%(P〈0.01)和11.7%(P〈0.01),两试验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Shade is a mechanism to reduce heat load providing cattle with an environment supportive of their welfare needs. Although heat stress has been extensively reviewed, researched, and addressed in dairy production systems, it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same manner in the beef cattle supply chain. Like all animals, beef cattle are susceptible to heat stress if they are unable to dissipate heat during times of elevated ambient temperature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impact heat stress susceptibility in beef cattle throughout the different supply chain sectors, many of which relate to the production system, that is, availability of shade, microclimate of environment, and nutrition management. The results from studies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shade on production and welfare are difficult to compare due to variation in structural desig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used, height, shape, and area of shade provided. Additionally, depending on operation location, shade may or may not be beneficial during all times of the year, which can influence the decision to make shade a permanent part of management systems. Shade has been shown to lessen the physiologic response of cattle to heat stress. Shaded cattle exhibit lower respiration rates, body temperatures, and panting scores compared with unshaded cattle in weather that increases the risk of heat stress. Results from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provision of shade indicate that cattle seek shade in hot weather. The impact of shade on behavioral patterns is inconsistent in the current body of research, with some studies indicating that shade provision impacts behavior and other studies reporting no difference between shaded and unshaded groups.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across feedlot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shaded cattle had increased ADG, improved feed efficiency, HCW, and dressing percentage when compared with cattle without shade. Despite the documented benefits of shade, current industry statistics, although severely limited in scope, indicate low shade implementation rates in feedlots and data in other supply chain sectors do not exist. Industry guidelines and third-party on-farm certification programs articulate the critical need for protection from extreme weather but are not consistent in providing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nd requirements. Future efforts should include: updated economic analyses of cost vs. benefit of shade implementation, exploration of producer perspectives and needs relative to shade, consideration of shade impacts in the cow–calf and slaughter plant segments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integration of indicators of affective (mental) state and preference in research studies to enhance the holistic assessment of cattle welfare.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环境下饲料产业供应链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娟娟 《中国饲料》2021,1(5):135-138
近十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股新兴的经济力量,在我国经济和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饲料产业的供应链受电子商务的影响,协同效应大为增加。本文试图分别分析电子商务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饲料产业供应链协同的促进作用。同时,根据当前各行业的经验以及理论分析,提出五种通过电子商务可以达成的饲料行业供应链协同的模型,包括以需求为导向的驱动协同,以供需商为导向的组织协同,以营商环境为导向的政策协同,以资金效率为导向的供应链金融协同和以风险共担为导向的供应链利益分配协同。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近年来,从微生物或动植物中提取分离具有抗氧化、改善内分泌或激素样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蛋白短肽已成为当今饲料营养界研究的热点。AB01富安宝、抗菌肽、生长激素等生物活性肽均成功地应用于畜禽生产。目前国内市场的肽类饲料制品多为进口产品,如DPS(肠膜蛋白粉)、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