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研究表明:满足自家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是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且随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在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在增强;较小规模粮作经营户有动态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而较大规模粮作经营户则有动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较大规模的粮作经营户更易于实现规模化经营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内在动力从事粮作经营;在现行粮食政策下,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效应有限,因而亟需采取优化粮食政策目标、强化粮食政策手段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粮食政策传导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DCVE及其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构建分布式协同虚拟学习环境,为网络教学中的学习者增强感知性和交互性,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实现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方法 在探讨了分布式协同虚拟学习环境架构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将Agent技术与DCVLE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设计一个具有开放式标准架构的分布式虚拟学习环境系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结果给出了基于Agent技术的分布式协同虚拟学习环境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案,并对系统中两个主要构成模块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研究,其中着重探讨了协作Agent的组织架构及Agent的一般结构.结论 将Agent技术应用在DCVLE中为解决分布式虚拟学习环境中智能人机及人人交互提供了新的方法,从而增强了虚拟学习环境的智能性和协同性,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可重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基于Agent的人工金融市场,试图从交易者个人异质行为演化的角度研究金融市场非线性特征的形成。市场中,Agent依赖个人行为特征,如:情绪、记忆长度等,来同时考虑基本面信息与价格趋势,针对当前市场状态,基于经验认知权衡二者后形成价格预期与交易行为。权重的自适应性更新揭示了个人行为的演化,其通过遗传算法与生成函数进化预测规则来实现。模拟实验表明,在做市商的价格生成机制下,当市场由自信的基本面分析者、技术分析者和自适应性理性交易者组成时,人工金融市场呈现出与真实市场相似的非线性特征——尖峰、厚尾,波动聚集性,长期记忆性以及混沌特征。这为探究导致市场产生非线性特征的行为因素提供了一个计算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储层沉积相分析的复杂地质模型,将多Agent技术和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技术引入到储层沉积相分析中,在地质储层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储层沉积相分析模型.对面向Agent混合智能的Gaia方法论进行了研究,具体步骤分为收集需求信息、分析阶段、框架设计阶段、详细的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逐步完善沉积相分析的模型建立.并在此方法论的基础上设计了沉积相分析的Agent模型、角色模型、技巧模型、知识模型和组织模型、交互模型.最后,构建了一个基于多Agent储层沉积相分析社会模型的原型系统,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模拟模型架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农作物空间格局是农业土地系统中景观功能层面的核心特征之一,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较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更为频繁,但并不易于监测与分析。本文拟提出一个基于农户(Agent)作物选择行为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模型(CroPaDy)的构建方案。【方法】参考Agent农业土地变化模型的建模思路,按照 “ODD标准化建模程序”和“一般性的模型计算化设计框架”进行模型的概念化设计与计算化设计。【结果】概念化设计方面,将模型设计成一个闭合的环路(驱动因素分析—决策过程分析—行为结果分析)。其中,驱动因素分析影响农户决策的内/外部因素,而非传统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模型模拟步长为一年,状态变量每年更新,并将行为结果作为反馈从而更新内/外部影响因素,由此体现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的动态过程。计算化设计方面,将模型设计成3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子模块,分别是:Agent生成模块、Agent简化与分类模块以及Agent决策分析模块。模型计算化设计过程应用蒙特卡洛以及效用函数等常见方法,此外,尝试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Agent进行分类与简化。【结论】经检验,CroPaDy模型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能够用以表达特定区域内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职业道德行为是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 一、职业道德行为 理解职业道德行为的含义,首先需要理解以下几点: (一)行为区别于动作 动作是本能的动作,如饥了吃、渴了喝等.而行为是人自主自觉的行为,是意志行为,是讲求动机的.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资电商方兴未艾。了解农户对在线购买农资的意愿、选择与评价,分析影响其行为的因素,是释放农村电子商务数字红利的重要一环。有鉴于此,本文依据Nicosia模型的分析范式,融入社会创新理论,利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京市、苏州市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购买渠道迁徙的全过程行为,探究其在线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购买农资的渠道迁徙行为主要包括"动机—行为—评价"三个过程。68.53%的农户知道可以在线购买农资,其中有167位农户的购买动机进一步转化为购买行为,质量、品牌和价格分别为农户网购农资时最看重的方面。受教育程度、离线商家送货上门和离线商家技术指导3个变量对农户在线购买动机转化为购买行动具有阻碍作用;性别、家庭收入、品牌丰富偏好、社交效应、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传、从众效应与价格敏感协同效应共7个变量则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提出增加农村电子商务政策推广深度,注重社交效应对农户行为选择的影响,增强农户在线消费体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智能化是在物联网传感数据实时驱动下,由知识模型和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计算提供智能决策,从而实现植物与环境、植物与人、植物与植物之间互联互通、全程感知与实时反馈的智能化过程,探讨了智能植物的概念、内涵、技术体系及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植物系统构建方法。针对植物智能行为复杂异构性,将Multi-Agent技术应用于植物的生长计算和行为模拟,从面向服务的智能植物农业应用出发,综合分析了植物的自治性、反应性、社会性和主动性等智能属性、概念和内涵,构建了多智能体智能植物系统。多智能体智能植物系统的内核由感知器Agent、数据处理Agent、知识模型Agent、智能计算Agent以及虚拟交互Agent构成,并详细描述了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模型,在多Agent系统中,植物能够感知其所处的环境上下文,自主地决策其行为。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植物系统,并以果树修剪虚拟培训智能服务为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交互性强、智能程度高、体验效果好,以期为智能植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虾类养殖过程受水质、饲料投放量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生态自适应系统。依据虾类生态结构及行为特征,将影响虾类生态的主要对象(因素)分别设计为Agent模型,建立各类Agent的结构、功能、通信方式和行为规则;按照各类Agent的相互影响关系构成虾类养殖的多Agent系统(multi agent system,MAS);设定相应的参数,以时间推进为演化动力对该系统进行演化仿真。通过对系统的演化仿真,得出了虾群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优化养殖过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Agent系统(MAS)来研究人工养殖过程是可行的,为人工养殖系统的研究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层次结构,主要由监控中心Agent、评估分析Agent、信息收集Agent等组成.并对该系统模型最底层的基于网络Agent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基于网络的Agent有数据报捕获模块、协议解析模块、规则分析模块、检测分析模块等组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界对农村政策的研究是从多个维度展开的,如农村政策文本、县乡村关系与体制以及村庄社会性质等,但大多数研究倾向于对农村政策文本进行多视角的解读。本文从县乡村关系和村庄社会性质两个维度对转型期农村政策的实施机制进行了探索,认识到中央政策之所以在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实施结果,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区域村庄社会性质的不同,并把这一维度放在县乡村关系的框架中加以认识,从而从社会基础和体制约束两个维度揭示了转型期农村政策的实施机制。以此为切入点,对县乡村三级组织运作的真实图景和转型期村庄社会性质展开研究,可为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different debates about approaches for paths out of poverty, considering several views, from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policies to more general or systemic considerations.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broad outline of those debates and to serve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analyzing paths out of poverty. It discusses in sequence, the more microeconomic approach of 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polici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then it moves to broader issu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nd their links to the persistence or reduction of poverty;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topic of institutions, related to how policy decisions are made and enforced in societies at the previous three levels. Finally, the concluding section argues that a successful program to eliminate poverty must integrate all levels of individual policies, macroeconomic program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good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hopes to contribute to that crucial work.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1978-2018年国家部门颁布的365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演进特征,并对政策文件的行政规制型、经济激励型和技术支持型措施进行重点剖析.[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量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文本内容.[结果]在1992年之前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实施数量明显偏少,1...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化肥减量政策的适用性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梳理和分析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代表性国家(地区)化肥减量政策的具体做法、实施效果和适用条件,以期发现化肥减量政策在环境取向制定时的共同规律和一般条件,从而为中国化肥减量政策的制定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各个国家(地区)的化肥减量政策各有优缺点且适用条件不同,其中欧盟的命令控制型政策适用于涉及农户少、农业种植类型或农场类型同一的情况,美国的经济激励型政策适用于涉及农户较多、农产品市场体制比较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灵敏的情况,日本的公众参与型政策适用于相关农业团体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因此,中国在制定化肥减量政策时,应对各国的政策手段取长补短、综合选择;为此,应从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着手,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促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通过化散为整确保环境标准的有效执行、通过协同带动和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从而保证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等化肥减量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几种(海藻糖、蔗糖、山梨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硫脲、明胶、L-精氨酸、抗坏血酸)保护剂,为口蹄疫抗原保护剂配方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用三因素、三水平、双重复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了对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保护效果最好的I(4#)保护剂配方,以加保护剂A(已申请专利)的病毒为对照,比较其在不同条件下的TCID50和146s抗原的含量。[结果]通过方差分析4#保护剂保存病毒测得TCID50极显著的高于1、3、5、6、7、8号,显著高于2、9。将4#保护剂加入被保存的病毒抗原中,分别于4℃下保存90、120、150 d,其logTCID50分别为5.3、5.0和4.5,而加保护剂A(已申请专利)的对照病毒则为5.0、4.5和4.3;在37℃下保存40、50和60 h,其logT-CID50分别为4.5、2.5和1.0;而加保护剂A的对照病毒则为3.5、1.5和0.5,为了进一步验证保护剂对FMDV抗原的保护性能,进行了FMDV146s抗原含量的测定。分别于4℃下保存150 d,37℃下保存40 h,测得结果分别为0.796、0.462μg/ml,而加保护剂A的对照病毒则为0.602、0.307μg/ml。[结论]该复合配方保护剂I(4#)对FMDV有效抗原的保护作用优于保护剂A,尤其是病毒保护剂对提高FMDV的冷冻保存时间和耐热效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手工搜集的1978—2018年中国政府颁布的206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文本,从政策发布年度、政策发布主体、政策发布形式、政策作用对象、政策工具及政策效力6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在数量上呈整体持续上升态势;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经历了探索起步(1978—1989年)、初步形成(1990—2004年)、快速发展(2005—2013年)和全面推进(2014年以后)4个阶段的演进;政策发布主体的行政级别较高且呈现多元化特征,政策联合决策程度高,但政策之间统筹性和协调性较低;政策绝大多数以通知、意见等形式发出,缺乏权威性和规范性;政策的着力点主要在原生态保护层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不够;命令控制型政策是政府最为偏好的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经济激励型、信息公开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政策整体效力的提升主要由政策发布数量驱动,政策反馈不足、政策措施较少和政策目标量化程度低是导致政策平均效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对代表性科研机构的开放科学政策进行文本分析,有助于为中国科研机构制定总体性开放科学政策,自下而上推进开放科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国外科研机构发布的12份开放科学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揭示政策工具使用偏好和政策内容关注重点,提炼科研机构开放科学政策中的关键要素,提出使用政策工具制定机构层面开放科学政策的优化策略,最后结合国外政策内容和制定经验提出对中国科研机构制定开放科学政策的启示。[结果/结论]科研机构开放科学政策工具的使用应优化组合配置、加强内部均衡性、充分利用差异性。科研机构在制定和实施开放科学政策时,需融入国际潮流,保障政策前瞻性;优化组织结构,统筹推进开放科学;明确政策的核心要素,抓住关键问题;以及保障经费的持续投入并适时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大规模耕地抛荒,通过政策手段有效约束和引导农户行为,是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关键。2016年原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改革后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涉及耕地数量保护、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等多个方面,可对耕地抛荒产生一定影响。为评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视角,构建了农户耕地抛荒的行为解释模型。模型包括(拟)退出农业生产的农户(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入方两类行为主体,以及是否退出农业生产和耕地处置两个决策节点。基于该模型采用情景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在不同决策节点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政策实施可能对耕地抛荒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不会影响农户是否退出农业生产的决策,但会对耕地流转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体来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遏制耕地抛荒。  相似文献   

19.
以手工搜集的2010—2020年中国政府颁布的76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刻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绝大多数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出,反映出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处于由点及面有序推进的进程中;2)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制定的部门逐年增多,形成了多部门共同推进改革的局面;3)不同阶段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内容聚焦点各不相同,政策演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形成阶段(2010—2016年)主要聚焦于以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深化阶段(2017—2020年)主要聚焦于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从而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致富;4)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体系在清查集体财产、核定集体资金、身份确认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地方政府的保费补贴政策是否有效降低了农产品市场的风险?本文基于农业政策保险背景,以武汉市为例,运用GARCH模型,分析武汉市实行蔬菜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后大宗蔬菜品种价格波动变化,探讨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蔬菜保险政策实施后,大宗蔬菜20类蔬菜品种有14类蔬菜品种价格波动程度明显减缓,意味着武汉市蔬菜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缓解了武汉市大部分蔬菜品种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地方性农业保险的实施,不仅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利益,还可以稳定蔬菜市场,降低蔬菜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武汉市推行蔬菜保险有效性的经验证据,可拓展地方性农业保险政策作用与功能研究的边界,更为缓解其它类型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提供了参考借鉴。湖北省省级层面并没有统一的蔬菜保险保费补贴措施,为稳定湖北省蔬菜生产,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开展蔬菜政策性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