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MSC.PatranNastran软件平台上建立了CNC8312A高速凸轮轴磨床主轴在支承约束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对其结构进行了动态分析与优化并得到了主轴的最优结构模型,应用LMS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优化前后的主轴进行了模态测试与分析.实验表明,测试得到的主轴动态特性和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得到的主轴动态特性是一致的,优化后的主轴1阶固有频率明显提高,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高速磨床主轴结构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高速、超高速磨床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主轴速度高、切削力大、进给速度快、砂轮旋转速度高,其危害性极大。本文根据机械安全设计的方法,针对影响高速、超高速磨床安全的各个子系统的危险情况和风险,探讨高速磨床的安全设计总体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为寻求建立适合于高速、超高速磨削工况下的风险评价体系和寻找出最优的风险评价数学模型探路,为高速加工机床的机械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森林航迹规划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实际最优航迹的获得存在较大影响.本文利用非概率方法对飞行条件、爬升下降、机动性能等不确定因素进行量化并建立无人机不确定航迹规划模型,通过描述不确定性参数,采用区间差分进化算法对林用无人机航迹优化进行求解.在区间差分进化算法框架中,区间概率模型用于评估不确定性优化问题的区间约束,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不确定分析的计算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不确定性气动设计优化方法,其中代理模型主要用于简化不确定分析计算过程.运用拉丁方试验设计和Krig-ing建立了代理模型,用随机参数来表示尺寸误差和飞行条件的变化.基于代理模型,以蒙特卡洛模拟法作为不确定分析方法,求解气动性能的均值和方差.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气动稳健优化问题的表达式,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以某翼型的优化问题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最优解对不确定性的敏感度大大减小,同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仍然能满足设计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多态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在一定假设条件下, 建立了一类固废管理问题的区间模糊优化模型. 提出了区间大小关系可能度算子的公理化定义,并基于这种可能度算子的方法, 对给定的权重系数和置信水平, 推导了原模型的确定型等价类, 从而把区间模糊优化问题转化为普通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将所建立的模型和求解方法用于解决一个实际固废管理问题, 结果证实了该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区间灰数决策是不确定性决策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针对三参数区间灰数决策问题,借助信息熵理论,建立了三参数区间灰数距离熵模型;证明了三参数区间灰数与灰距离熵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参数区间灰数多属性决策的赋权方法;最后,结合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排污口最优处理规划,引入水质模型运行参数的区间值,建立两组费用函数和约束方程,求解模型后,建立费用和水质约束的隶属函数,并采用模糊判决,最后对南淝河水质系统进行模糊决策分析.应用不确定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对合肥市南淝河进行水污染控制的不确定模糊规划,得出各排放口治污系数和污水处理费用的区间优化解,其结果具有弹性且精度较高,可为南淝河水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应用结构动力学和现代控制理论,把风力发电机组低速轴考虑为柔性轴,把高速轴考虑为刚性轴,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主轴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对其仿真分析,确定了抑制主轴系统振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势必增加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诸多不确定性,实现新能源并网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建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合理优化模型;提供其稳定运行的电压极限区间和系统合理的"承载容量",因此,提出将区间优化算法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运行参数的优化。以光伏发电并网节点电源容量为目标函数,配电网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特性作为约束条件,建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区间优化的非线性模型;利用区间可能度和区间序关系实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确定性模型转化,实现光伏并网节点电压波动最小和全网有功损耗最小为两层嵌套的区间优化函数,以光伏发电并网注入有功容量和并网节点电压的区间边界函数作为约束条件,将光伏发电系统的有功功率不等式约束和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调节问题结合建立多节点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优化模型,实现鲁棒性的最优求解。利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算例仿真,光伏单点接入末端的分叉支路,对配电网末端节点电压提升效果最好;系统末端节点电压提升3.3%~11.8%,末端节点电压下边界优化区间[9.8277,9.8367],实现节点电压下边界由-5%精确至-1.72%;多节点光伏接入并网系统,其有功功率损耗优化区间[131.6576,143.4365],比较光伏接入前降低63.8%~66.8%;首端功率优化区间[30.446,354.59],实现首端有功功率最大调峰354.59k W,为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可靠性运行提供保证。该方法具备高精度求解和快速收敛的特点,适用于改善农村配电网末端电压过低的状况,同时该光伏并网的区间优化方法提供了光伏并网配置方案,为未来电力系统配电网重构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苦荞麦非热脱壳机试验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的熟化脱壳工艺中热处理造成苦荞麦营养损失严重的问题,基于对苦荞麦结构特性和现存脱壳机缺点的分析,提出苦荞麦动态调压磨削非热脱壳方法,并研制了脱壳机。该机具有脱壳室压力动态调整机构。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了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分别建立了脱壳率和整仁率与各因素的回归模型。采用多指标优化,确定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磨削间隙2.6mm,磨削气囊压强22.3kPa,揉搓间隙4.0mm,揉搓气囊压强5.1kPa,主轴转速470r/min。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整仁率为31.8%,脱壳率为88.1%。脱壳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脱壳室压力动态调整机构不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