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市从2003年以来棉花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6.67万hm^2以上。且生产推广的品种大部分为转基因品种。可天津市从来没有审定过转基因棉花品种,且存在育种单位以非转基因品种名义拿转基因品种参试的情况。为了保证棉种的供应,加大品种监管,保证品种的真实性,天津市在2007年开始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了转基因株率测定。经测定为转基因的棉花品种通过审定前必须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本文着重介绍了天津市审定通过的第一批棉花转基因品种的来源、试验和栽培措施等情况,加大对天津市审定通过转基因棉花品种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晋棉44(原品系2001pb-3)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育成。2005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届七次会议审定通过,命名为晋棉44(晋审棉2005009)。该品种获得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准予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省推广种植,并获得我国农业部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  相似文献   

3.
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技术 ,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概述了选育的转Bt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及转基因抗病虫棉的优系材料 ;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特征特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望了转基因棉花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监测表明种植抗虫转基因棉花对生态环境有利,经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农业部1997年首次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棉花商业化种植。此后,我国科学家对不同棉区大面积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6年是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5周年,5年来,中国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今后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和生物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一)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之间的关系生物技  相似文献   

6.
<正>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Bt和CpTI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经过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国家转基因安全性评价,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这是我国首批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67-67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已取得丰硕成果,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仅转基因抗虫棉就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通过商品化生产审批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55个,累计推广1亿多亩,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50亿元;每667m。增收节支150元左右;每年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00-3000万kg,相当于我国化学杀虫剂年生产量的7.5%左右,困扰我国棉花生产的棉铃虫问题已成为历史;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培育,使国产抗虫棉的市场份额由1998年的5%发展到2005年的70%以上。国产抗虫棉在与国际抗虫棉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与山东省夏津金秋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品种,2001年通过国家转基因安全性评估,2002年元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这是我国首批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标志着我国抗虫棉育种达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简化申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安全评价中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重要性和申请法规依据,详细介绍了安全证书分类申请的方法,以便为转基因抗虫棉研发单位申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提供指导,并针对公告更迭造成的续申请规定衔接不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转基因农作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转基因技术创新、规模化转化和生物技术育种体系。通过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可以了解中国生物技术育种的整体科技水平。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了杀虫成蛋白基因CrylA的人工合成。在1994年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植株,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研制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该文综述了棉花转基因技术方法,系统地论述了转基因在棉花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境以及高产优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棉花产业相关问题,并概述了转基因抗虫棉育种成就及潜力。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该文综述了棉花转基因技术方法,系统地论述了转基因在棉花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境以及高产优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棉花产业相关问题,并概述了转基因抗虫棉育种成就及潜力。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虫棉是人工合成的Bt杀虫基因转育到普通棉花上,从而使棉花产生抗虫性能。全球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生产始于1996年,1997年全球种植还不到100万公顷,2000年已发展到400—500万公顷。全球棉花面积的20%为转基因棉花,其中,美国2001年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已达到棉田的74%,澳大利亚占30%,同时在墨西哥、埃及、印度等国家也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针对全省棉花生产上棉铃虫和黄萎病这两大难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转基因棉花抗虫、抗病育种攻关研究,经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抗虫短季棉三大系列十几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虫棉发展现状及产业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基因抗虫棉是人工合成的Bt杀虫基因转育到普通棉花上,从而使棉花产生抗虫性能。全球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生产始于1996年.1997年全球种植还不到100万hm^2,2000年已发展到400~500万hm^2。全球棉花面积的20%为转基因棉花,其中,美国2001年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已达到棉田的74%,澳大利亚占30%,同时在墨西哥、埃及、  相似文献   

16.
1997~2009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我国最早审定的双价抗虫棉品种SGK321、兼抗盲蝽象品种晋棉-26、特早熟品种石早1号、抗枯黄萎病品种石抗126。提出了选择具有较好一般配合力的亲本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关键所在,应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育种目标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棉花产业的需求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浅析研发单位内部管理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研发单位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源头和第一责任人,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论述了我国法规赋予研发单位的监管职责和发达国家研发单位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做法,并提出了加强研发单位内部管理的对策,如加强分级分类的经常性培训、建立健全转基因生物内部安全管理规范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08,(3):4-6
<正>绿色和平组织认定这是一个转基因品种,育种人坚称这是普通稻种,是鉴定结果错误还是有人说了谎?出于对食品安全问题考虑,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上市的态度十分慎重。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于2004年启动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的审批程序,但至今并没有批准任何一例转基因水稻作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抗虫棉是指植株体内含有人工合成的抗虫基因的棉花 ,换句话说 ,就是植株自身具有杀虫作用的棉花。根据所含抗虫基因的类型 ,转基因抗虫棉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只含有一种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叫单价抗虫棉 ,另一种是同时含有Bt和CpTI两种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叫双价抗虫棉。由于Bt和CpTI杀虫机理不同 ,所以与单价抗虫棉相比 ,双价抗虫棉抗虫谱广泛 ,而且不易丧失抗性 ,可以延长在生产上的使用年限。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美国抗虫棉品种均为单价抗虫棉 ,我国的抗虫棉品种既有单价的 ,也有双价的。1 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简介1 987…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棉优质高效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以其具有对棉铃虫幼虫较好的抗性,被广大棉农所接受,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另外,现阶段我国棉花育种单位增多,培育抗虫棉品种速度快,类型多,品种更换速度快。为适应抗虫棉生产的发展,满足抗虫棉棉种市场对优质良种的需求,我们探索出抗虫棉优质高效繁殖技术,自2000年示范推广以来,至2003年,累计制种3000hm^2,种子田内围铃率69.2%,霜前花率8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