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栽培管理措施、产量及效益比较和机械插秧增产机理等方面介绍了宁远县丘陵山区水稻机械育插秧示范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适宜在丘陵山区推广的水稻机械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了搞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工作、开展试验研究和推广示范等加快丘陵山区水稻机械插秧推广速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2008年以来,息县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购机补贴、育秧盘补贴、机插作业补贴、奖励扶持、示范带动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大推广力度,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得到长足发展。(一)机械数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省2007年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水稻机插秧的优势,根据水稻机械育插秧推广项目试验示范,总结制约云南省水稻机插秧发展的相关因素,针对目前云南省水稻机插秧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芒市风平镇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情况及成效,指出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因素,针对存在问题和困难,从加强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加强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嵩明县地处滇中腹地,昆明市北部。全境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土壤主要有红棕壤土、红壤土和红壤性水稻土。在2008~2010年连续3年的市、部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示范实践经验,逐渐掌握了一套适合我县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现结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项目的实施过程谈谈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认识,为我县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探析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现状,为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参考。阐述了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存在现有水稻品种对机械化插秧的适应性差、育秧与取土难、播种量大、缓苗期长、育秧分户经营、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插秧机短缺及插秧机成本高等问题,并从农机农艺融合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2009,(9):36-37
根据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点》,各地总结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机械育、插秧技术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当地机插秧的技术到位率和生产水平。技术本土化基本完成,绝大多数省份已探索出适合本地的育插秧机械化技术。2009年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在水稻产区示范推广全面启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水稻机插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道路狭窄、农机产品价格较高、农民素质不高和操作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推进机插秧运营市场机制和发展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新型农民等措施,对加快山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示范效果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福建省建宁县2013年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械插秧的示范情况,比较分析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械育插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澄江县在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总结出适合澄江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操作技术规程;培养了机械化育、插秧科技人员及育、插秧机操作人员,积累了机械化育插秧经验,为今后深入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贺捷  舒时富  廖禺  李艳大  陈立才  叶春  潘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95-9997,10006
概述了以江西为典型南方丘陵山区地理地貌特征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状况,分析了耕、种、管、收4个主要环节上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存在的问题,对制约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农村劳动力、农田基础建设、农机装备技术、政策引导等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促进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5年在湘北提引灌区开展双季优质稻"减氮增苗"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结果表明:"减氮增苗"的杂交早稻、常规早稻平均产量分别比常规模式增加7.9%、6.3%;"减氮增苗"的杂交晚稻、优质常规晚稻平均产量分别比常规模式增加6.2%、4.9%,增产效果明显,且优质常规稻在"减氮增苗"技术下的增产效果与杂交稻差异不明显。综合其他因素考虑,认为优质常规稻的"减氮增苗"应是今后重点推广的丰产增效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状况和稻作发展的基本特点,以节水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南方丘陵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综合效益评价的16项评价指标.并以国家"863"项目推广示范的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水旱轮作双季稻模式、稻油轮作模式3种节水稻作模式和当地常规双季稻模式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节水稻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均优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以稻油轮作模式综合效益最高.因此,在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双季稻区适当发展稻油轮作节水稻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该评价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稻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单季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百亩连片的示范,示范结果表明:实施机械化育插秧栽培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每667m2水稻产量比人工栽插增加7.19%,纯收入增加154.68元。并总结了机械化育插秧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兴宁市双季超级稻生产的实践,对其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进行简单的总结,包括结合双季超级稻品种的特性适时与适密抛(插)秧、节水灌溉、使用超级稻专用肥、病虫害防治等,并分析了该技术示范推广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地带,由于环境复杂,茶园翻耕作业一直是茶园生产机械化中的重难点问题。结合丘陵山区茶园机械化生产情况,分析茶园中耕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丘陵山区茶园中耕机械化的研究新动态。  相似文献   

17.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相似文献   

18.
麻育秧膜是一种用于水稻机插盘育秧的新型膜材料,大量的应用实践表明在机插育秧盘底面垫铺麻育秧膜可显著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秧苗素质,然而其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检测分析了麻育秧膜的微观形态特征,通过直接测定秧盘底面氧浓度,结合模拟演示方法,探索了在水稻机插育秧盘底面垫铺麻育秧膜对盘底氧供应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盘底垫铺麻育秧膜可迅速补偿盘底面氧气消耗,外界氧气进入盘底小孔后,依赖麻育秧膜进行微孔扩散,转移到整个育秧膜面并与底层根系表面直接接触,最终显著增加可直接接触到氧气的根系数量,进而增加根系摄氧,从而达到类似于增氧栽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晚籼新品种玉丰占百亩连片中试示范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丰占是玉林市农科所利用香引一号作母本、八桂香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晚籼稻新品种,2007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年晚造在广西北流市民安镇才旺村进行玉丰占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项目采用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小苗规范移栽,强化低位分蘖;平衡施肥,适时追肥;合理用水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玉丰占平均产量达9.03t/hm^2,比对照七桂占增产23.4%,示范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育苗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水稻的高产丰收,采用苯板隔寒、稻壳隔寒与常规育苗3种育苗方式对晚熟品种松粳9号进行育苗试验,研究隔寒增温对水稻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苗床隔寒增温早播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促进植株提前成熟15d左右,争抢有效积温200℃左右,产量增加13.3%~19.5%,充分发挥了水稻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成为寒地稻作区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