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凌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农业科技创新、科教体制改革、产学研结合等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经过六年的实践与探索,基本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杨凌农业科技模式推广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杨凌农业科技模式推广类型较多,其中“政府+企业(公司)+科教(单位、人员)+农户”的模式较为适合农村实际需要。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参与者各方均以法人资格承担义务和责任,并发挥各自的不同作用,但都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农户实施的运作机制。用利益机制把企业、专家和…  相似文献   

2.
引领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领域内创业是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快速、持续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之举.以蕉岭县大豆产业项目为例,考察“政府(妇联)+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创业模式对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创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行为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而“生产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生产力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生活宽裕”的关键在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中“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经营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基础.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中,有多种组织形式,其中"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的组织形式,在实践中比较成功,也比较符合我国农村实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我国今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升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是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开展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升“公司+农户”的关系稳定性,“公司+农户”良好的关系质量能够提升“公司+农户”的关系稳定性,“公司+农户”的关系质量在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公司+农户”关系稳定性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农业企业有意履行社会责任能够直接或通过提高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质量间接提高企业与农户的关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次所调研的几个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和村民们,迫切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好的运作模式,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导、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要求按公司化农村模式建设“农村公司化、农业企业化、农民市民化”“三化”标准的新农村。村民们高声大喊地说:“要是能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和政府就真正为我们农民谋得了永久的幸福,我们将世世代代感谢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最为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能使农民以最低的交易成本进入市场,同时获得与农业企业相对平等的谈判地位,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自身利益。本文通过杭州市所前镇茶果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运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市场化经营的基本方式,也是解决我国“大国小农”农村经营体制落后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以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构建“公司+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体系+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模式以及积极实施政府推进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战略等具体的对策措施,旨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9.
张传恩  文太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58-255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农村的发展,劳动力是农村发展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回归创业是实现农村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政策向农村的倾斜,劳动力回归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性,要真正实现这种回归,必须要有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通过劳动力回归创业,实现“农户企业化”,进而发展乡镇经济,实现城市与农村人口的双向流动,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司+农户”.是当前城市带动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一种最为有效而且是农民普遍接受的模式.很多地方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就在很多农民受益后.欢迎城市企业下乡的大好形势下.却有极少数企业打着“公司+农户”的幌子.明曰与农户联合经营帮助农户增收.实则是损害农户的利益。一是高价向农户推销农作物种子,甚至是劣质种子。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局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迫切要求。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化"、"边缘化"、"形式化"、"空心化"的"四化"困局。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民实际需要、与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等四方面相结合,不断拓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是破解困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新型农民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强调重视农村教育,为新型农民培育搭建培训平台,是农业院校图书馆拓展服务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在具体分析了昌吉州农区育肥户的家门口销售、活畜交易市场销售和屠宰销售三种传统肉羊销售模式后,从育肥户需支付的交易成本、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所获利润大小三个方面对各种销售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现阶段昌吉州农区育肥户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下利益缺失严重,不仅需支付一定的交易成本,而且都承担了大的销售风险,获利小而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近年来,迭拉特旗紧紧抓住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等有利契机,依托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坚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主,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瑞航  高正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66-12467
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主体、基本要素和内在动力3个方面论证了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首先,新型农民深刻了解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动机强烈,是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主体。其次,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基本要素:新型农民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十分密切,明显具有不可分性;新型农民对其他要素的替代性较强,在一定限度内,新型农民能够突破资金"瓶颈"和政策限制,促进农村迅速发展;新型农民流动性较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之间发生空间流动或职业转换,这就突破了要素地域上的限制;我国农民数量众多,而且通过培育,很多传统农民完全可以嬗变为新型农民,这就突破了要素数量上的限制,能够保证新农村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要素供给。再次,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他们长期生活于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农民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深刻了解农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浓厚、动机强烈、能力较强;既热情关注新农村建设,又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西积极发展数字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经验基础,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阐述了广西地区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数字农业的现实意义,并从科技、互联网、文化三大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当地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夏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农业发展现状、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情况、农业生产条件等现状的分析,发现夏县农业发展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先进技术普及率低、农业产业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并根据对上述问题的理解,提出夏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相应对策,即健全机制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充分运用"互联网+"、加大农业环保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山东省农村文化调查问卷为依据,分析总结了农村文化供给的四种模式,即大众传媒供给、文化事业供给、文化产业供给、农民自助供给,指出了农村文化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即供不应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总量滞后于农民文化需求的发展;供非所需,非农民偏好的文化供给越位,农民偏好的文化供给缺位,并提出了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等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现有农村文化供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村民自治条件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当首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恕和基本要求,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健全农村工作新格局,加强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自身建设,充分发展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健全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王太春  段韦  左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84-10386,10441
民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广大农民居住生活的大事,更是农村面貌的外观体现。抓住震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可以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建设经济适用、样式美观、民居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民居。陇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对该地区民居风格、民居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对陇南地区新民居建设中构建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甘肃陇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条件和现有民房结构、功能、建筑布局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现有民居的样式与结构进行探讨,并对陇南地区民居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进行研究,重视民居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赋予新农村民居建设以新的文化内涵,提出该地区建设符合民俗且经济、美观的民居建筑模式的建议。为陇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