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辰光  王荟  毕玉芬 《草地学报》2015,23(6):1214-1219
我国缺乏适宜在南方高温地区生长的优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研究紫花苜蓿耐热性具有重要意义。多胺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密切相关。本试验以高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赛迪10’、低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和适应云南干热河谷的‘德钦’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研究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在胁迫温度35℃/30℃(白天/夜晚)条件下105天内的变化,分析多胺与紫花苜蓿耐热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腐胺和精胺含量在高温胁迫下先升后降,期间低秋眠级品种的腐胺和精胺含量较高,高秋眠级品种的精胺含量开始下降的时间比低秋眠级品种早大约21天;紫花苜蓿的亚精胺含量在高温胁迫下变化有所不同,高秋眠级品种的亚精胺含量会有所增加,而低秋眠级品种则显著下降,累计增长率分别为16.81%和-26.21%。‘德钦’紫花苜蓿与‘阿尔冈金’同为低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但在高温胁迫下其多胺含量的变化却与高秋眠级品种‘赛迪10’一致。高温胁迫下德钦紫花苜蓿的耐热性可能与较高的亚精胺含量和较低的腐胺和精胺含量有关,是其能在干热河谷生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硅添加对缓解植物的高温胁迫具有重要作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优质豆科牧草在高温胁迫下会严重减产,因此研究硅添加对高温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对于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在两种温度条件(常温20℃/25℃,高温35℃/40℃)以及两个硅浓度水平(0和2 mmol·L-1)条件下对紫花苜蓿进行栽培处理,从抗氧化系统和叶片超微结构等方面研究了硅缓解紫花苜蓿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株高、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含量、叶片光系统Ⅱ实际光合效率和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合效率受高温影响显著下降(P <0.05),添加硅显著提高了这些参数。相反的是,高温胁迫使紫花苜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抗氧化特性显著提高,添加硅进一步显著提高了高温下的SOD和CAT活性,但显著降低了相对电导率(P <0.05)。另外,高温胁迫使叶片的细胞膜和叶绿体类囊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质体小球增多,而添加硅的叶片细胞形态完整,叶绿体类囊体形态较好,只有...  相似文献   

3.
2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闽北红壤山地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22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从种子发芽率、株高、茎叶比、鲜干比、鲜草产量、越夏能力、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可在闽北红壤山地有选择地进行种植,其中以WL525HQ、维多利亚、WL414表现最为突出,鲜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等皆较高,品质优良,越夏能力强,有较大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种子萌发期紫花苜蓿秋眠级与耐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在25和35℃条件下,对14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进行萌发试验,以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和发芽势为指标,结合协方差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对各紫花苜蓿品种萌发期耐热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有影响,高秋眠级品种赛迪10的耐热最强,其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14个参试品种中最高,分别为67.78、66.70、0.98g、99.33%和92.89%;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4个品种萌发期耐热性可划分为3类,耐热性较强的品种为标秆、WL903、1075、三得利、赛迪10和赛阔,耐热性较弱的品种为Power、猎人河和阿尔冈金,其余品种耐热性一般;在种子萌发阶段,高秋眠级类型的紫花苜蓿品种表现较强的耐热性,低秋眠级类型的品种耐热性较弱。种子活力指数可作为评价紫花苜蓿萌发期耐热性强弱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应用隶属函数法评价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探究38℃/35℃(昼/夜)高温胁迫对其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热性,筛选耐热性较强及热敏感性紫花苜蓿品种.结果 表明:在高温胁迫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丙二醛(MDA)含量均大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升高.WL-319HQ,WL-656HQ和WL-3543个紫花苜蓿品种耐热性较高,WL-712,三德利和维多利亚3个紫花苜蓿品种对高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不同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下进行紫花苜蓿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金皇后、皇冠、阿尔冈金等苜蓿品种适宜在沙壤质的土壤中种植,应在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的我市山前地区推广;中苜一号耐盐碱性较其他品种均强,适于我市中低度盐碱地种植;准格尔、敖汉苜蓿适宜在我市气候偏冷的后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下紫花苜蓿品种胞质蛋白质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胞质蛋白质的影响,以35/30℃(白天/夜间)为高温,25/20℃(白天/夜间)为对照,以光化学效率为高温胁迫耐受力的指标,比较阿尔冈金(Algonguin)、赛迪10(Sardi 10)和德钦(Deqin)3个紫花苜蓿品种胞质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阿尔冈金的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最快,赛迪10下降最慢;阿尔冈金是热敏型,赛迪10是耐热型,德钦的耐热性中等.在胁迫第28d,赛迪10的胞质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而德钦和阿尔冈金的胞质蛋白质含量下降发生在胁迫第21d.3个品种的55kDa和32kDa胞质蛋白质在高温胁迫下均发生降解,阿尔冈金降解最为严重.3个品种在高温胁迫下表达25kDa、22kDa和18kDa胞质蛋白质的程度不同,其中25kDa和22kDa在赛迪10中表达量较其他两个品种大.此外,德钦紫花苜蓿在高温胁迫下具有特异的20kDa胞质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抗热性鉴定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因其营养丰富被广泛栽培,已成为草食家畜和奶牛养殖业的重要饲草,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改良草,在我国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高温是影响紫花苜蓿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发现高温胁迫致使植物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上的响应。在河南省,由于夏季高温的胁迫,致使紫花苜蓿夏眠,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结合植物自身的调节机制,从植物形态及抗氧化系统综合阐述了高温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抗热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旨为其抗热性鉴定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选取6个紫花苜蓿品种,将其种植在2个生长培养箱内,2个培养箱温度(白天/黑暗)分别设置为25/20℃和35/30℃,测定其产量、株高、叶部特征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紫花苜蓿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产量降低54%;单叶片叶面积缩小至常温的1/4,但叶片厚度增加了54%。综合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高温是生产中紫花苜蓿夏季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紫花苜蓿对高温非常敏感,但会通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变化来适应高温的胁迫。  相似文献   

10.
李佳奇  刘晓静  运向凯  韩颜隆 《草地学报》2021,29(11):2505-2512
为确定北方寒冷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适宜的秋播时间及适种品种,本研究选取4个紫花苜蓿品种,通过对其在不同温度(-5℃,-10℃)及播种后不同生长时间(45,60和75 d)下的生长特性及抗寒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牧801"的根重、根体积显著高于其它紫花苜蓿品种(P<0.05)。低温条件下,"龙牧801"与"WL343"的游离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紫花苜蓿品种。紫花苜蓿的主根直径、根重和根体积与成活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模拟-10℃越冬时,"龙牧801"的抗寒综合表现最佳。在模拟-5℃和-10℃越冬条件下,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播种后生长45 d,60 d时成活率均极低;在生长75 d时在-5℃和-10℃条件下的成活率均高于55%。因此,西北地区秋播紫花苜蓿在入冬前至少保证75 d的生长时间越冬最为安全,对于某些抗寒品种如"龙牧801"可适当推迟秋播时间,但也应在入冬前60 d之前播种。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的种植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生物学特性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条件适合的一般寿命可达10年以上,生产上一般利用5~8年。日平均气温在15℃~25℃,昼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于苜蓿生长,有部分品种可耐30℃高温和-30℃低温。苜蓿根系深,抗旱性强,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的区域均可种植,但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区域,不能种植紫花苜蓿,在夏季积水24小时苜蓿将死亡。2栽培技术紫花苜蓿种子细小,播前必须精细整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保持土壤水分,以利出苗。在贫瘠土壤,施入适量农家肥和磷肥作底肥。在未种植过苜蓿的土壤上播种,接种苜蓿根瘤菌剂,…  相似文献   

12.
高温胁迫下紫花苜蓿抑制消减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分离和获得紫花苜蓿高温胁迫诱导相关基因片段的EST序列.以秋眠6级的紫花苜蓿品种(ABI 700)为材料,以45℃高温胁迫下的紫花苜蓿幼嫩茎叶cDNA为试验方(tester),以正常生长(22℃)的紫花苜蓿幼嫩茎叶cDNA为驱动方(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对12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和1个地方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从中筛选出适宜天水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解决了天水市草产业发展中所需的优良牧草品种,为紫花苜蓿在我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肇东苜蓿对高温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生伤害,使其生长缓慢,易生病害,以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zhaodong)为材料,研究在0℃高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高温时间的延长,肇东苜蓿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系统以及叶绿素荧光Fv/Fm、Fv/Fo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温下生理指标的改变,可为高温地区肇东苜蓿栽培管理和抗热苜蓿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牧草,因其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等特点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最适温度在25 ~35℃;因根系发达,故抗旱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壤土、沙土、粘土均可生长,适宜的土壤pH5.5 ~8.0.年降雨量在500~1200mm的气候条件下能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生长良好.弥渡县从2006年开始先后引进了WL525HQ、WL903HQ、维多利亚、猎人河、四季旺、阿尔冈金、名流等31个苜蓿品种进行小区牧草品种对比试验和种植推广,通过5年多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总结出了在种植紫花苜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干旱草原区紫花苜蓿引种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内蒙古干旱草原区引进的2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态引种试验,并对生长及遗传性状进行测试分析,越冬率测定表明,国内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80%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在80%以上只有4个,分别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从澳大利亚引进的4个品种均不能越冬。按越冬率为标准将21个品种聚类为4组,分析组问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花色、叶片长、株丛高度、生长习性4个特征在组间差异显著。然后对产量和营养价值分析,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以丰富该地区紫花苜蓿品种资源,同时为苜蓿抗寒及耐牧根蘖型苜蓿新品种培育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会致使植物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上的变化,为了研究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生理生化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22个紫花苜蓿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在夏季高温期不同自然温度下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初步评价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夏季高温的耐受力,秋眠级与抗热性之间以及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由低-高-低的变化,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逐渐上升,第4次样品平均相对电导率是第1次样品的3.36倍;2)通过层次聚类将参试品种对高温的耐受力分为3类,其中耐热类品种为赛特、德宝、皇冠、皇后2000、8925MF、金皇后和WL414,中等耐热品种为赛迪7号、南霸天、丰宝、WL 525HQ、阿尔冈金、猎人河、苜蓿王、牧歌401和四季旺,其余参试品种耐热性较差;3)相关性分析表明,秋眠级与相对含水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与电导率和SOD活性之间相关系数为0.138和-0.405;测定5个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盐胁迫和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协同影响,试验在低温4℃下采用0,0.08,0.16,0.24,0.32 mol/L 5个梯度的NaCl溶液对12种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其萌发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其耐盐性与耐低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4℃下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12种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多个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在NaCl浓度为0.08 mol/L时未降低,随着NaCl浓度进一步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在低温4℃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能力并不是随着盐浓度增大呈单纯下降趋势,低浓度盐分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影响不大,对发芽后期胚根长、胚芽长和幼苗活力指数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加盐分浓度各项指标则会受到抑制。聚类分析综合表明: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表现较稳定的耐盐、耐低温品种为龙牧806、敖汉、绿冠、SK、北极熊、WL168和斯贝德;中度耐盐、耐低温品种为阿迪娜、WL319、金皇后和肇东;敏感品种为龙牧801。  相似文献   

19.
桑蓟马在本省各地桑园分布普运,高温干旱有利其发生,常在夏秋季为害成灾。可是,1996年春期,桑蓟马一反常态,严重地危害了我市富仁镇、石道镇一带桑园。4月20日嫩枝才放叶三片,4月用日富仁范二村的桑园就发现了桑蓟马危害,据4月23日调查,湖桑87品种、桐乡青等品种,受桑莉马危害最多的达203只/株。一、春用桑前马发生为害的王要原因①桑园失管严重,桑园不施肥、不治虫、不间作绿肥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病虫害的加剧出现。②茧价下跌、农药涨价,肥料成本提高,造成蚕农失去管理信心。③草荒严重,杂草丛生,病、虫害发生蔓延,不加…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为探究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甘肃张掖地区的适应性,以20个不同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连续2年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个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育期相近,但植株形状和产量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其中标靶、BR4010、SR4030、SK3010等4个紫花苜蓿品种表现最为稳定,建议作为甘肃张掖地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