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培学 《畜禽业》2007,(7):19-19
夏秋季节在我县海拔1700m、2200m、2700m3个海拔带进行土杂鸡生态养殖试验,结果是3个海拔带成活率平均98.5%。120日龄平均日增重海拔2700m较海拔1700m、2200m少增重1.0g、0.9g,对120日龄体重进行方差分析,3组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平均为1:3.3,只平获利7.8元,说明夏秋季节土杂鸡在不同海拔带生态养殖,能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0,(6)
目的研究南方地区不同饲养模式对快大型肉鸡生长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方法试验用1日龄罗斯308白羽肉鸡117 0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9 500只,一组采用发酵床养殖(稻壳垫料+发酵菌,以下简称试验组),另一组是普通地面平养(地面垫有稻壳,以下简称对照组),养殖过程中分别统计试验鸡的增重、成活率、料肉比、出栏均重等肉鸡生长指标及各投入与收益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肉鸡在10日龄、20日龄、30日龄时只均重分别为308.33 g、933.67 g、1629.33 g和278.67 g、885.33 g、1571.67 g,差异不显著(P0.05);42日龄出栏时,试验组只均重比对照组多273.67 g,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降低0.08,差异显著(P0.05);活率提高0.65%,差异不显著(P0.05);在经济效益方面,试验组组比对照组多收益2.85万元。结论:稻壳垫料+鸡粪发酵菌饲养模式为南方地区较佳的快大型肉鸡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添加剂“禽益散”对肉鸡饲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玉龙 《畜禽业》2003,(5):25-25
中草药添加剂“禽益散”对肉鸡饲养的效果试验,是将28日龄商品代AA肉鸡,在舍内同一环境条件下,采用地面厚垫料平养的方法,试验组饲喂“禽益散”添加剂拌料,用量为550g/t,对照组为空白未加药物组,试验时间28d,其结果试验组日均增重58.3g,料重比2.05∶1,对照组日均增重50g,料重比2.32∶1,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1),经济效益极明显(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只肉鸡净增值1.37元。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2)
目的为了探究林下养殖肉鸡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从而得出林下养殖的优势。方法本试验通过林下和笼养肉鸡60日龄,测定其生长性能和经济参数。结果林下养殖肉鸡增重比笼养低22.3%(P0.05),料重比高11.5(P0.05),而饲料用量、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林下养殖比笼养效益高21.2%。结论林下养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扩大林下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海卫 《畜禽业》2005,(9):10-11
选用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7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鸭,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的双乙酸钠。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对肉鸭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鸭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8.65%(P<0.05),比C组提高了5.45%(P>0.05);B组料肉比较A组降低了11.52%(P<0.01),较C组降低了3.29%(P<0.05);B组的成活率与A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每只肉鸭分别比A、C组多盈利1.04元、1.06元。  相似文献   

6.
刘安芳 《畜禽业》2003,(2):38-39
选用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6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鸭,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的双乙酸钠。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对肉鸭日增重、瘦肉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鸭的成活率和屠宰率、皮脂率无显著影响(P>0.05)。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8.65%(P<0.05),比C组提高了5.45%(P>0.05);B组料肉比较A组降低了11.52%(P<0.01),较C组降低了3.29%(P<0.05);B组的成活率与A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每只肉鸭分别比A、C组多盈利1.04元、1.06元。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蛋白来源饲料(杂粕、DDG、豆粕)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8周龄的雌性艾维茵肉鸡80只,分豆粕组、杂粕组和DDG(干酒精糟)组进行饲养和代谢试验。3个组的日粮在蛋白质水平和能量上相同,但日粮的组成类型不同,试验期为18d。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蛋白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钙、磷的代谢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粗蛋白、粗纤维的代谢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DDG、菜籽粕和棉籽粕代替部分豆粕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基础上不会降低肉仔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12)
为评定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绞股蓝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选用1日龄肉鸡9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只。第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全价料;第二组为试验组,全价料+0.5%剂绞股蓝粉。饲养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提高4.44%,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28 d禁食处理对微生态制剂添加养殖和传统养殖两种不同养殖方式下的商品罗非鱼品质影响的区别,结果表明:禁食处理后,两组罗非鱼体重、肥满度(CF)都有所下降,且微生态组罗非鱼平均体重损失10.0%,比传统组少损失4.4%,肥满度0.3 g/cm~3,较传统组节约0.2 g/cm~3;两组罗非鱼肌肉蛋白质、脂肪有所下降,但脂肪含量下降的变化量传统组为16.73%,远大于微生物组的4.95%;在氨基酸组分方面,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风味氨基酸总量都呈现下降趋势,但风味氨基酸占比(TDAA/TAA)则有所上升,微生态组上升幅度1.74%,比传统组0.98%高0.76%。因此,禁食处理对罗非鱼品质改善有一定的作用,建议在养殖过程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以保持禁食后的产量及改善商品鱼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三种肉鸭日粮A、B、C进行对比饲养试验,A为对照组基础日粮,B为基础日粮+50mg/kg喹乙醇,C为基本日粮+100mg/kg阿散酸。经过42d的试验,结果显示:只均增重B组比A组高11.97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B组比C组高9.8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A、B、C组饲料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每只鸭毛利B组、C组比A组分别高1.45元、0.2元。试验表明B组饲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大豆黄酮对肉仔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公母分养,分别随机分为4个组,即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15mg/kg的大豆黄酮。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28日龄公鸡和28、49日龄母鸡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对49日龄公鸡差异显著,以试验Ⅱ组提高最多,为19.86%(P<0.01);添加大豆黄酮对28日龄母鸡、49日龄公、母鸡NDV抗体效价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28日龄公鸡差异显著,试验组较对照组NDV抗体效价均略有升高,但仅试验Ⅱ组升高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用10窝产期相近的二元杂母猪所产的杜长大仔猪8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5窝,分别进行20日龄(试验组)和28日龄(对照组)仔猪进行饲养至77日龄的试验,结果两组仔猪45日龄时体重己接近(P>0.05),其发病次数百分率、断奶成活率和育成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单位增重成本比对照组低0.63元/kg,母猪断奶至发情持续天数、发情间隔时间、受胎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猪年产仔胎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可提高0.2胎/年,本试验表明:在规模化养猪的条件下,仔猪20日龄隔离断奶是可行的,且较28日龄断奶可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产水平和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定量投喂的方法研究不同性状饵料对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生长性能的影响差异性。试验选用一批规格相近、体长9.10~9.84 cm、体重50.30~62.25 g的波纹龙虾苗600只,分为2组,A组投喂半熟化贝肉,B组投喂新鲜贝类,在室内水泥池进行120 d的生长试验,每15天通过对不同组随机抽取的50只波纹龙虾进行特定生长率、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饵料转化率及存活率等参数差异性的分析,优选养殖波纹龙虾的最佳饵料。结果表明:A组和B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86±0.04)%和(0.87±0.06)%,两者差异不显著;A组和B组的体长增长率和体重增长率分别为(49.13±0.63)%、(179.23±0.84)%和(55.58±0.71)%、(185.10±0.91)%,两者差异不显著;A组和B组的饵料转化率分别为(130.55±0.45)%和(1 333.32±0.52)%,差异极显著(P0.01),A、B比为1∶10.21;A组的存活率高于B组,分别为95.67%和90.33%,差异显著(P0.05);A组饵料成本低于B组,分别为990.64元和1 147.59元,差异显著(P0.05)。因此,综合考虑饵料获得的难易程度、龙虾存活率高低、养殖成本大小等因素,投喂半熟化贝肉能提高波纹龙虾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6):1-2
试验选取4月龄山羊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为混合料组、传统饲料组、对照组,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混合料组和传统饲料组期末平均体重比对照组提高了69.14%、124.16%,差异显著。混合料组和传统饲料组的净收入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359元/只、13.05元/只。胡豆杆粉作为添加饲料饲喂放牧山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10)
用21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0.1%、0.3%、0.5%、0.7%、0.9%酵母培养物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8 d,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酵母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0.3%的酵母培养物组较对照组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营养物质代谢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酵母培养物组有提高的趋势;肠道菌群,酵母培养物显著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提高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IgA、IgG水平(p<0.05)和IgM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6.
以仿生态养殖和温室养殖的中华鳖为研究对象,探讨强制休眠和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对2种模式养成的中华鳖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仿生态养殖中华鳖血清T-AOC活性显著高于温室养殖中华鳖(P0.05),温室养殖中华鳖表现出较高的AKP、ACP活性;强制休眠后的仿生态养殖中华鳖血清SOD、LZM活性极显著高于温室养殖中华鳖(P0.01);水体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胁迫下,两种模式养殖的中华鳖血清SOD、LZM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中华鳖具有较温室养殖中华鳖更高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基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及水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无纺布生态基应用于草鱼养殖生产中,研究生态基对草鱼生长、免疫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草鱼肠道和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草鱼的末重、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了在第30天时实验组T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过程挂设无纺布生态基对养殖水质参数影响不明显(P0.05)。PCR-DGGE检测结果显示:Cetobacterium somerae是对照组养殖水体和对照组草鱼肠道特异细菌;维氏气单胞菌是养殖水体和对照组草鱼肠道特异细菌,对照组养殖水体的分布明显比实验组丰富,在生态基中不存在;生态基的细菌群落构成和挂设生态基的实验组养殖水体相似性较高,最高时达到63%;绿弯菌占生态基细菌总量的10%左右,而在养殖水体中仅为5%。研究表明,生态基的应用有效促进了草鱼的生长,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养殖水体TSS浓度。生态基的应用改变了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减少了养殖水体和草鱼肠道中一些条件致病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正>试验把五个池塘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生态塘作为养殖池塘污水的处理塘,另外三个作为养殖池塘,由测到数据可知,生态塘对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氨氮(NH_3-N)每日平均去除率达到40.9%,去除率差异显著(P0.05),亚硝酸盐(NO_2-N)每日平均去除率达到36.2%,差异显著(P0.05),达到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作用。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出现递减,没有上升的趋势,由此可知,生态塘处理后的养殖水体对养殖鱼塘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有去除作用,可达到净化养殖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太阳能灯光诱饵技术在深水网箱养殖鱼类品质改善方面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在青岛金沙滩海域的深水网箱中设计并安装太阳能灯光诱饵设备,通过“灯光诱饵”吸引活体饵料聚集于网箱内,从而为实验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和真鲷(Pagrus major)提供天然饵料,全程无人工投饵,使其在自然状态下,拟半野生化养殖至上市。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经过5个月的实验网箱及传统网箱养殖后,通过测定其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判断其品质。结果显示,在安装灯光诱饵设备的影响下,网箱养殖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11月3种鱼体肥满度比6月均显著下降(P<0.05)。灯光诱饵网箱养殖大黄鱼和真鲷肌肉内粗脂肪含量分别比传统网箱养殖低75.24%和46.81%,差异极显著(P<0.01),鲈鱼差异不显著(P>0.05)。灯光诱饵网箱养殖大黄鱼、鲈鱼和真鲷肌肉内DHA含量高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差异极显著(P<0.01);总脂肪酸含量、棕榈酸含量低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差异极显著(P<0.01)。灯光诱饵网箱养殖的3种鱼的肌肉内的呈味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呈甘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升高,其中大黄鱼变化最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呈味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和呈甘味氨基酸含量分别高11.78%、9.17%和19.57%,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太阳能灯光诱饵深水网箱养鱼技术虽然降低了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但可以改善养殖鱼类品质,且养殖投入明显降低,养殖收入显著提高,该方法可显著提升产出效益,因此,可作为一种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异育银鲫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结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分离培养技术探究异育银鲫肠道菌群组成特点,以期为异育银鲫人工养殖环境的微生态调控技术开发提供指导.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不投喂任何饵料的野生组和投喂商品化饲料的养殖组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但两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