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武阳  孙明德  刘军  田海青  王文娟  刘松忠 《园艺学报》2017,44(11):2171-2178
以7年生‘黄金梨’树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3个施氮深度[0(表面施氮)、20和40 cm]处理下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并探讨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损失。结果表明,梨果实成熟期,果实的Ndff值最高,其他器官的Ndff值均表现为20 cm施氮深度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施氮深度处理,~(15)N的分配率均为贮藏器官最高,生殖器官最低。20 cm施氮深度处理的梨树N利用率最高(26.23%),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低(15.65%)。N损失率以表面施氮处理最高(54.21%),20 cm施氮深度最低;0~80 cm土层的N残留率以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高(31.73%),表面施氮处理最低。因此,本研究中,20 cm深度施氮处理能提高梨树各器官对N肥的吸收征调能力,氮素损失少。  相似文献   

2.
2014—2016年,以‘黄冠’梨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从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春季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树期(2014—2015年)梨树生长以中心干和粗根等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生长量相对较小;进入结果初期(2016年)后树体生长表现为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枝梢等营养器官生长与产量形成并存,生长量大幅增加。整个试验期间,树体贮藏器官的标记氮素吸收量较大,其中幼树期中心干吸收量最大,结果初期粗根吸收量最大。0~100 cm土层标记氮素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和施用年限增加逐渐降低,其中,施用标记氮素后第1年(2014年),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较高,残留率达63.61%,梨幼树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3.25%。随后两年(2015—2016年)土壤残留量较低,树体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0.51%和0.80%。试验结束时,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标记氮素的累计利用率为4.57%,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为20.34%,损失率达75.07%。  相似文献   

3.
苹果梨树盘内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苹果梨树盘内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表明,苹果梨树盘内20 cm~40 cm(厘米)土层和40 cm~60 cm(厘米)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呈现出高-低-高-低-高的规律性变化;全磷和速效磷与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苹果梨根系对碱解氮的吸收高峰是在夏季(7月中旬),对钾的吸收高峰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8月中旬).苹果梨树盘内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在4月中旬~8月中旬均呈上升趋势,8月中旬土壤温度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苹果梨树盘内0 cm~20 cm(厘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远远高于下两层土壤,各土层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1土壤管理樱桃80%的根系分布在20~40 cm的土层内,可深翻改土、行内覆草和树盘覆膜。2施肥樱桃树体生长迅速,枝叶生长和开花坐果均在生长期的前半期,花芽分化在果实采收后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施肥时要注意适期施肥。早秋施基肥,有机肥与化肥同施,以增加树体贮藏营养;花期追肥,促进开花、坐果和枝叶生长;盛花期可以喷施0.3%尿素+0.2%硼砂+600倍磷酸二氢钾,促进坐果;采后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百菌清、多菌灵在苹果采收前的使用安全性,采用日本岛津GC-2010气相色谱仪及液相色谱仪检测了25种不同处理苹果的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采后苹果中百菌清检出率最低,均低于我国及欧盟标准1.0 mg/kg.多菌灵检出率最高,除采收前30 d处理没有检出外,其余均有检出,采前10 d加倍处理的“嘎啦”、“富士”苹果中多菌灵最高农残含量分别为0.637、0.984 mg/kg,均高于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的限量指标0.5 mg/kg;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检出率居中,三氟氯氰菊酯农药残留量检出范围(0.165~0.784 mg/kg),且在苹果中残留量主要受施药总量的影响;甲氰菊酯农药残留量检出范围(0.271~0.342mg/kg),均低于营养标准委员会规定的限量标准为5.0mg/kg.因此,可以认为甲氰菊酯在苹果采前使用,对苹果的质量安全影响残留污染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索根际注射施肥在苹果生产中应用。【方法】以10 a生红富士/M26/基砧为试材,利用施肥枪注射施肥,研究了不同浓度注射液对注肥点0~60 cm土层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注射液浓度增加,各土层土壤pH值减小,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各养分含量均为中层(20~40 cm)>表层(0~20 cm)>底层(40~60 cm);转化酶逐渐增大,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10%浓度最高,磷酸酶活性以5%浓度最高。注射液浓度与中层土壤转化酶活性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电导率呈正相关。果实产量和单果质量分别以15%和10%浓度最高(2者无差异),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在0~10%和0~15%内逐渐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在0~10%内逐渐减小。【结论】综合分析以10%注射液浓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以喀什地区疏附县尔库萨克乡盐渍化土壤为试材,采用原位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沉降水平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的沉降量达到1.0g·m~(-2)·a~(-1)时,是土壤铵态氮含量的最佳阈值;氮素的氨化率达到0.5g·m~(-2)·a~(-1)时,是土壤氨化率的最佳阈值;当氮素的沉降量达到3.0g·m~(-2)·a~(-1)时为土壤硝化及矿化的最佳阈值。盐渍化土壤铵态氮含量及土壤氮素氨化率均是在20~40cm土层达到最大值,而硝态氮含量、硝化率、矿质氮含量、矿化率均是在表层(0~20cm)达到最大值,由此说明,土壤表层(0~20cm)矿化及硝化作用更快。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用量对温室彩椒产量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栽培条件下,研究了5个氮肥施用水平对土壤硝酸盐含量、彩椒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0~20cm土壤硝酸盐含量均高于20~100cm土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0~20、20~40、40~60、60~80、80~100cm各土层土壤硝酸盐含量及0~100cm土壤硝酸盐累积量均呈升高趋势。15kg·(667m2)-1施氮水平(中等氮肥)下,日光温室彩椒产量、经济效益及其单位氮素增收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覆膜、覆草、生草措施对旱地桃树根系生长发育、树体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细根数量,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效率,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与对照相比,生草、覆草处理桃树根系由0~60cm土层伸展到0~80 cm土层,而覆膜处理桃树根系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土层分布最多。生草处理根系数量、细根数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91.35%和194.42%。生草处理桃树生长结果最好,百叶重是对照的119.58%,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和107.34%,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80 kg,达到2 258 kg。生草处理与对照相似,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高;覆膜、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覆膜处理在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值逐渐减小;生草、覆草处理与对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覆草处理在20~40 cm土层达到最大,生草处理、对照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综合分析桃树根系分布、生长结果情况和土壤物理性状,初步认为生草是目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栽培条件下,研究了5个氮肥施用水平对土壤硝酸盐含量、彩椒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0~20 cm土壤硝酸盐含量均高于20~100 cm土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0 ~ 20、20~40、40~60、60~80、80~ 100 cm各土层土壤硝酸盐含量及0~100 cm土壤硝酸盐累积量均呈升高趋势.15 kg·(667 m2)-1施氮水平(中等氮肥)下,日光温室彩椒产量、经济效益及其单位氮素增收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1.
富士苹果果实膨大期肥料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芬  田歌  于波  何流  刘晓霞  葛顺峰  姜远茂 《园艺学报》2017,44(8):1569-1578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50、100、150、200、250 kg·hm~(-2))对富士苹果膨大期肥料氮吸收利用、土壤残留和土壤氮素总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水平低于100kg·hm~(-2)时,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及产量均显著提高,但当施氮水平高于100 kg·hm~(-2)时,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肥料氮利用率逐渐下降,且树体吸收的氮来自土壤氮的比例逐渐降低,来自肥料氮的比例逐渐升高;果实膨大期结束时(施氮2个月后),肥料氮的5.98%~13.78%被树体吸收,27.26%~37.38%残留在0~60 cm土体中,48.84%~66.76%通过其他途径损失。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树体吸收的肥料氮量和土壤残留氮量逐渐增加,但肥料氮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却不断降低,同时损失量和损失率不断增加。随施氮水平的提高,0~60 cm土体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且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无机氮主要分布在表土层(0~20 cm)。不施氮和低氮水平(施氮50 kg·hm~(-2))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为负积累,当施氮水平高于100 kg·hm~(-2)时,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均呈正积累。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氮素总平衡由亏缺转为盈余,表明供氮不足会造成土壤氮肥力的下降,过量施氮则会加剧土壤氮素累积,增加氮素污染风险。拟合分析发现,在试验施肥水平土壤氮素总平衡与施氮水平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2912x–22.481(R~2=0.986),当施氮水平为77.20 kg·hm~(-2)时,土壤氮素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2.
巨峰葡萄晚秋叶施^15N—尿素的吸收,运转,贮藏和再分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管长志  曾骧S 《园艺学报》1993,20(3):237-242
  相似文献   

13.
以6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树干底部滴灌施氮(T1)和1/2树冠投影处滴灌施氮(T2)对苹果氮素的利用、分配特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位置滴灌施氮,树体的叶片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T1处理的树体叶面积、叶绿素及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不同处理树体15N利用率及器官分配率显著不同,T1处理的树体15N利用率为22.11%,是T2处理的1.37倍。T1处理各器官15N分配率表现为生殖器官>贮藏器官>营养器官,而T2处理的15N分配率以生殖器官最低。T1处理的15N总残留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T1处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为28.82%,是T2处理的1.23倍。不同位置滴灌施氮处理树体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存在显著差异,以T1处理较高。因此,树干底部滴灌施氮显著增加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促进了树体生长和氮素利用,提高了果实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矮化中间砧苹果树合理的施肥位置,减少氮肥的浪费。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以‘烟富3’苹果/SH6/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萌芽前在树冠投影范围距树干由近及远的3个水平距离——内环、中环和外环施氮对新梢旺长期细根和土壤15N分布、树体15N吸收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苹果细根(直径≤2 mm)根长密度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呈衰减规律,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水平方向0~100 cm、垂直方向0~40 cm土层范围;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氮增加了细根根长密度,以施氮区内细根根长密度增加最为显著;从垂直方向0~20 cm土层施氮区细根根长密度增加量来看,内环施氮处理增幅最大,为对照的1.33倍~1.36倍,其次是中环施氮处理。各处理土壤15N含量峰值在水平方向均出现在施氮区域,在垂直方向均出现在0~20 cm土层。不同处理间树体细根根长密度与土壤15N分布空间吻合度(RLD-15N)差异显著,内环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中环和外环施氮处理。内环施氮显著提高了新梢旺长期树体新生器官氮素累积量,树体15N利用率表现为内环施氮>中环施氮>外环施氮;内环施氮和外环施氮土壤15N残留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外环施氮。与外环施氮处理相比,内环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而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可见,矮化中间砧苹果内环施氮有利于提高细根根长密度与土壤氮的空间分布吻合度,增加了生长前期新生器官含氮量,提高了树体15N利用效率,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因此实际生产中成年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推荐在靠近树干位置的1/3树冠投影面积处,即约为距树干水平距离0~75 cm范围内施氮肥。  相似文献   

15.
鸭梨秋施^15N尿素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徐季娥  陈良 《园艺学报》1993,20(2):145-149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草莓不同追肥时期15N吸收利用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 示踪技术, 研究了不同时期追肥的草莓对15N 的吸收利用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花前花后各半量追施氮肥利用率最高(48.57 %) , 花后追肥利用率最低(22.92%) 。不同时期追肥, 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较大, 花前追肥, 营养器官分配率为84193 % , 花前花后各半量追肥时, 营养器官分配率65.34 % , 生殖器官34.66 % , 而花后追肥则生殖器官分配率大大提高(47.04 %) ,15N 的吸收分配随着生长中心而转移, 生长后期生殖器官对 15N 的竞争力高于营养器官。不同时期追肥, 各器官中15N对总N 的贡献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The variability in fruit maturity and quality has difficulties in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harvesting maturity. Therefore, maturity stage in harvest is crucial for both fruit quality and minimizing the fruit detachment for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ruit characteristics and detachment parameters of sour cherry (cv. ‘Kütahya’) in terms of different maturity stages. Sour cherries were grouped into five different maturity stages by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color and dimensions. The fruit mass and dimension increased as a function of maturity stage; however, the fruit mass remained almost same after the 4th stage. The highest values of total soluble solids and titrable acid contents of sour cherry were gained in the last stage of maturity. The value of chroma of fruit outer color was higher 50?% than that of fruit inner color in the 1st maturity stage. However, it was almost same in the 5th stage of maturity. Increasing fruit maturity caused a decrease in the values of fruit detachment force ranging from 4.25 to 1.78 N, giving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of 0.947. Similarly, the ratio of fruit detachment force to fruit mass, detachment stress, and specific energy decreased as the fruit maturity increased. The harvest of sour cherry is done only once in the optimum time to decrease the harvest cost. Minimizing the variability in fruit maturity throughout the tree is essential for gaining the maximum profit and lower fruit detachment force in this convenient tim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3rd?5th maturity stages were critical for harvest. In order to attain the maximum poundage per tree and color for the market the most of the fruits should be in these stages. Therefor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could homogenize the maturity throughout the tree should be applied.  相似文献   

18.
肥料袋控缓释对草莓N素利用率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鬼怒甘草莓为试材,应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对设施促成栽培草莓氮素利用率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比同剂量散施处理氮素利用率提高1倍以上,肥料回收率增加1.7倍,产量约增加0.5倍;在田间条件下,袋控缓释处理比同剂量分2次(定植与开花前)施用,总产量提高12%左右,但前期产量约下降10%。  相似文献   

19.
几种矿物元素对紫花杧果果实海绵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Mangiferaindicacv.Zihua)为供试品种,采用地面施钙肥、树干高压注射Ca和K处理,研究紫花杧果果实海绵组织与Ca、K等矿质元素的关系和发病规律。结果表明:海绵组织的发病率随单果重增加而增加,果重200-250g、251-300g、301-350g、351-400g和>401g以上的发病率分别为:10.24%、14.78%、24.91%、23.95%和30.16%,呈显著相关性。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病害出现于果实生长的中后期阶段。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病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正常果实中的Ca含量应维持0.023%,K含量应维持在1.234%-1.452%,N含量应维持在0.41%-0.58%水平。Ca含量低于0.018%会诱导病害发生;当Ca含量正常时,高K(>1.541%)或低K(<0.966%)也会诱导病害发生。N对病害的影响小于Ca和K。果实中K/Ca小于34或大于62,都能诱发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