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中的过表达和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猪脂肪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对猪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脂肪性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综述了影响猪脂肪性状的几个候选基因,即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脂蛋白脂酶(LPL)基因、激素敏感脂酶(HSL)基因、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肥胖(Ob)基因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猪脂肪性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理的角度综述了龙眼低温胁迫及其抗寒性研究概况,包括叶片组织结构、束缚水相对含量、细胞膜透性、膜脂脂肪酸组分、丙二醛(MDA)含量、细胞保护酶系统的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与龙眼抗寒性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以及植物的抗寒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低温引起植物受害的原因、植物抗寒性的细胞特点、形态结构变化以及膜脂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并介绍了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研究多不饱和脂肪含量对热处理、高压和微波处理的牛乳脂肪酸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对提高牛乳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然而,牛乳经过热加工后,反式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发生变化,高压处理破坏乳脂肪球膜,使脂核暴露,从而使其易于被氧化。最近,西班牙研究传统巴氏杀菌、高温短时处理、超高温瞬时处理、高压处理以及微波巴氏杀菌是否改变牛乳  相似文献   

7.
畜禽肉脂肪酸的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按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SFA)与不饱和脂肪酸(UFA)两大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按不饱和程度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第一个双键出现的位置分别称为n-3族、n-6族、n-9族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脂肪性状是肉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文中综述了影响猪脂肪性状的几个候选基因,即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基因、脂联素(AMP)基因、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肥胖(Ob)基因、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猪脂肪性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DGAT基因包括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前者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基因家族,后者属于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MGAT)基因家族,分别编码微粒体酶DGAT1和DGAT2,这两种酶控制着甘油三酯的合成,均是定位于内质网的跨膜蛋白,其膜拓扑结构具有与其他蛋白质和细胞器相互作用的能力,影响脂肪代谢及脂类在组织中的沉积,参与调节动物机体的能量合成和分解代谢,影响心脏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代谢;同时DGAT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牛乳中脂肪的含量及泌乳量。因此,了解DGA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对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述了DGAT基因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基础应用,如参与哺乳动物生产调控的脂肪沉积、乳脂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DGAT基因包括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前者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基因家族,后者属于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MGAT)基因家族,分别编码微粒体酶DGAT1和DGAT2,这两种酶控制着甘油三酯的合成,均是定位于内质网的跨膜蛋白,其膜拓扑结构具有与其他蛋白质和细胞器相互作用的能力,影响脂肪代谢及脂类在组织中的沉积,参与调节动物机体的能量合成和分解代谢,影响心脏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代谢;同时DGAT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牛乳中脂肪的含量及泌乳量。因此,了解DGA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对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述了DGAT基因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基础应用,如参与哺乳动物生产调控的脂肪沉积、乳脂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徐洪雨  李钰莹 《草地学报》2022,30(7):1721-1730
低温是影响我国苜蓿(Medicago stavia L.)种植推广的限制性因素,且苜蓿对低温的冷适应机制亦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肇东’和‘WL440HQ’苜蓿在冷适应前后的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后,分析与冷适应低温环境和苜蓿抗寒性提高有关的生物通路以及造成冷适应后苜蓿抗寒性出现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细胞信号转导和物质代谢(包括糖、蛋白质和脂等)等通路,不仅是苜蓿对冷适应低温环境的响应,还可能与其抗寒性的提高有关,如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和植物MAPK信号通路等。冷适应后苜蓿抗寒性出现差异是多种生物通路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其中主要涉及物质代谢(包括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和能量代谢等通路,特别是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本研究将为苜蓿抗寒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冷季型草坪草的耐冷机制,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秋季草地早熟禾叶片脂肪酸进行测定,并与盛夏时作对比。利用NIST97.L质谱库共检索出27种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的饱和脂肪酸有13种,约占总数的17%;以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有14种,约占83%。此外,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等12种脂肪酸始终存在,占98.2%~99.2%,是质膜的主要组分。随气温降低,脂肪酸种类和含量都发生了改变。盛夏有反丁烯二酸和十四炔酸,而入秋后出现了苯甲酸、月桂酸、癸酸等12种脂肪酸,但含量甚微;此外,二烯脂肪酸下降,三烯脂肪酸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叶片质膜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强的耐冷性;为了抵御秋季冷凉气温,其脂肪酸不饱和度进一步增加更是提高了对冷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张翔  杨勇  刘学勇  向佐湘 《草业学报》2020,29(1):117-124
为探讨水杨酸(SA)对海滨雀稗耐寒性的影响,以海滨雀稗“白金”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外源水杨酸(1 mmol·L-1)预处理对适温(30 ℃/25 ℃,昼/夜),冷害(8 ℃/4 ℃)和冻害(2 ℃/-2 ℃)3种温度处理下海滨雀稗生长速率和草坪质量、叶片电导率(EL)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害和冻害下,草坪质量下降,叶片EL增大,MDA含量升高,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升高;而外源SA预处理显著缓解低温对海滨雀稗草坪质量的伤害,降低叶片EL和MDA含量,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低温下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而外源SA预处理将进一步显著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因此,外源SA预处理显著提高冷害和冻害胁迫下海滨雀稗叶片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指数,从而维持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抗氧化能力,缓解低温对植株的伤害而提高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单宁酸溶液对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植物叶片膜透性的测定方法研究了外施单宁酸溶液,对紫花苜蓿幼苗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处理的苜蓿叶片膜透性都有所增加,但增加速率不同,为:V0>V0.25>V0.5>V1;经浓度为0.5%,1%的单宁酸溶液处理过的苜蓿幼苗,其膜透性均明显高于未经单宁酸溶液处理的苜蓿幼苗(P<0.01);经浓度为0.25%的单宁酸处理过的苜蓿幼苗,其膜透性变化在低温处理时间为0 h,2 h和4 h差异不显著,但在处理6 h的时候差异性显著(P<0.05);随着单宁酸溶液浓度的增加,每个处理时间上苜蓿幼苗的膜透性逐渐减小,保护性作用逐渐加强。此研究结果为单宁酸溶液能提高苜蓿抗寒性,减轻低温伤害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独一味是青藏高原区濒危保护药用植物,幼株抗寒性较差,为揭示外源Ca2+对调控野生抚育独一味幼株抗寒效应,对甘肃玛曲县野生抚育的独一味幼株带土坨全株移植培养盆,采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0,5,10,15,20 和25 mmol·L-1)喷施,以喷蒸馏水为对照,然后将培养盆分别置于4,0和-4 ℃处理24 h,对照留置25 ℃,处理结束测定叶片膜稳态性、渗透调节机能、膜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系三苯基氯化四氮唑还原活力等抗逆指标,旨在探寻提高野生独一味幼株抗寒性的栽培生理调控方法,为独一味野生抚育和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外源钙对低温处理后独一味抗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因处理浓度的不同而异,以喷施15 mmol·L-1 CaCl2的作用效果最佳,可通过调控叶片可溶性糖和抗氧化酶活性保护膜系统的稳态性和完整性,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增强了根系活力,有效提高了野生独一味幼株的抗寒性,在独一味野生抚育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具有降血脂益生特性的植物乳杆菌LIP-1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CaCl2,探究Ca2+对菌株冷冻干燥抗性及耐热性的影响,并比较未加钙菌粉、加钙菌粉和未加钙市售菌粉在不同热饮中的活菌数。结果表明:与未添加Ca2+对照组相比,培养基中添加0.5 mmol/L Ca2+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菌株的冷冻干燥存活率(P<0.05),并可以改善其耐热性;与市售菌粉相比,加钙菌粉在热饮中的植物乳杆菌LIP-1存活率显著提高,探究其内在机制发现,加钙菌粉的植物乳杆菌LIP-1细胞膜与细胞壁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同时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Ca2+能够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LIP-1对冷热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粘毛鼠尾草(Salvia roborowskii)是否具有作为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的潜质,本试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生长在川西北高原阿坝州红原县的野生粘毛鼠尾草种子的含油量、油脂理化性质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粘毛鼠尾草种子含油量为43.36%,油脂碘值、皂化值分别为93.31、190.58 mg·g-1;脂肪酸成分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含量分别为49.95%和37.52%;计算得其相应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和冷滤点分别为53.94和-4.65 ℃。通过与我国生物柴油评价标准对比发现,粘毛鼠尾草在作为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机体的激素代谢和许多酶的活性起调控作用。动物和人自身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需从外源食物中供给,因此对高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鸡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调控机制、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鸡蛋中的富集、高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的生产途径及研究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机体的激素代谢和许多酶的活性起调控作用.动物和人自身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需从外源食物中供给,因此对高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鸡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调控机制、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鸡蛋中的富集、高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的生产途径及研究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