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腰果酚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合成烯丙基醚腰果酚(AGE-C),再与甲基丙烯酸酐酯化反应制备含醚、酯键烯丙基腰果酚单体(MAA-AGE-C),并采用FT-IR、~1H NMR及~(13)C NMR表征了产物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腰果酚物质的量比1.2∶1,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为腰果酚质量的1%,100℃反应2 h的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下,腰果酚转化率95%。MAA-AGE-C的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甲基丙烯酸酐(MAA)与AGE-C羟基物质的量比1.2∶1,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用量为AGE-C质量的2%,90℃反应3 h,AGE-C转化率93.5%。AGE-C的羟值154 mg/g,碘值2.4 g/g;MAA-AGE-C的羟值10 mg/g,碘值2.1 g/g。  相似文献   

2.
以腰果酚为原料,通过合成腰果酚酚醛树脂,进而合成腰果酚酚醛环氧树脂(Epoxy-Ⅰ)和高环氧值的腰果酚酚醛环氧树脂(Epoxy-Ⅱ),探讨了各阶段的反应条件。其中腰果酚酚醛树脂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乙酸锌用量为腰果酚质量的3%,在90℃下反应3 h;Epoxy-I合成的最佳条件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催化剂用量为2%,在90℃下醚化反应4 h;当环氧化剂用量为Epoxy-Ⅰ质量的80%,在70℃反应6 h可制备出高环氧值的Epoxy-Ⅱ。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表征了两种目标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腰果酚、六氯环三磷腈(HCCP)为原料,利用NaH作为缚酸剂制备了膦腈环核六取代腰果酚(HCPP),并采用H_2O_2/HCOOH体系对HCPP进行环氧化反应得到膦腈环核腰果酚环氧树脂(EHCPP),实验优化了EHCPP的合成条件,并采用FT-IR和~1H NMR对中间产物HCPP和最终产物EHCPP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EHCPP较佳合成条件为以腰果酚的双键为基准,n(双键)∶n(甲酸)=1.0∶1.0,n(双键)∶n(H_2O_2)=1.0∶1.8,催化剂TsOH添加量为1%(以HCPP质量为基准),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 h;此条件下得到的产物EHCPP环氧值为4.1 mmol/g。FT-IR和~1H NMR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得到的HCPP和EHCPP的结构与预期结构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腰果酚(CD)和1,3-二溴丙烷经Williamson醚化反应得到一种腰果酚二醚化合物(CDE),然后以CDE、多聚甲醛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经Mannich反应制备得到一种浅色的腰果酚二醚曼尼希碱固化剂(MBCDE)。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并与氨乙基哌嗪(AEP)进行对比研究其相关性能。通过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两种固化剂与双酚A环氧树脂(DGEBA)固化材料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MBCDE/DGEBA的最大分解温度为351.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AEP/DGEBA环氧固化物的冲击强度为3.641 J/m,而添加80%的MBCDE后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则为5.155 J/m,提高了41.6%。SEM分析结果表明MBCDE固化材料中存在相分离。  相似文献   

5.
以生漆为原料,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反应制备了烯丙基醚改性生漆(AGE-L),再与甲基丙烯酸酐(MAA)反应合成了烯丙基醚酯改性生漆(MAA-AGE-L),采用FT-IR、1H NMR和13 C 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其理化性能.进一步研究了生漆、AGE-L和MAA-AGE-L的紫外光和氧气(空气...  相似文献   

6.
利用松香对腰果酚改性后制备漆膜,考察了松香用量对腰果酚固化过程的影响,并对漆膜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松香改性腰果酚的固化机理及松香用量对漆膜固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腰果酚的酚羟基与松香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松香树脂酸的不饱和结构以及腰果酚不饱和侧链发生氧化交联反应。随着松香用量的增加,腰果酚的固化速率增加,松香用量(以腰果酚质量计)为10%,在5%环烷酸钴催化下,150℃固化24 h能得到高光泽度的综合性能较佳的生物基松香改性腰果酚漆膜,其光泽度为115,附着力为1级,铅笔硬度为2H,冲击强度为35 kg/cm,柔韧性为1 mm。  相似文献   

7.
氨基腰果酚的合成、表征与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一步环氧化法对腰果酚侧链进行氧化,其环氧化物与多元胺反应生成氨基腰果酚。讨论了氨基腰果酚的合成条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探讨氨基腰果酚的生成过程、结构特征和性能。结果表明,腰果酚侧链上烯烃基环氧化生成环氧基,然后环氧基与多元胺发生加成反应。该加成物结构中存在-OH、-NH-等功能基,具有能与环氧树脂进行固化交联以及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腰果酚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高活性腰果酚基环氧稀释剂(CDE),利用所制备的CDE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共混,再与甲基四氢苯酐进行交联固化反应,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稀释剂含量对固化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DE对E-51有显著的稀释增韧作用;随着CDE含量的增加,固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当CDE的加入量为20%时,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17 k J/m2和56.81 MPa,弯曲强度为108.8 MPa。  相似文献   

9.
以腰果壳液中提取的腰果酚(Cardanol)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六种新的钛酸酯偶联剂。由反应的出醇率得出合成反应的酯交换率均在88.0~97.5%之间,删定了产物的分子量及元素钛含量;产物的紫外光谱在200nm以上的两个吸收峰与原料腰果酚对比后的位移,以及红外光谱对比原料后,在3370~3t00cm~(-1)附近OH基强吸收峰基本消失,2800cm~(-1)附近羧基中OH基伸缩振动吸收峰的消失,1650~1800cm~(-1)区羧基中C=O基伸缩振动吸收峰的消失等现象都证明了产物的结构。这类偶联剂由于含有腰果酚的苯环和侧链上的多个双键,是一类反应活性高,应用性能较为特殊的偶联剂。它们可在水中直接乳化做为乳化剂,能大幅度降低无机—有机复合体系的粘度,应用于填充聚氯乙烯塑料,可明显改善加工性能和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并能提高无机填料的填充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水溶性腰果酚醛树脂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腰果油部分替代苯酚制备腰果酚醛树脂胶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腰果油在总酚中的质量分数大于20%时,固形物从反应产物中析出,其量随腰果油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腰果酚醛树脂胶的拉伸强度和稳定性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最佳反应条件为:总酚与甲醛的质量比为1∶1.2,腰果油在总酚中的质量分数为20%,混合催化剂用量为0.7%,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11.
以腰果酚环氧化物与CO2反应合成了新型腰果酚环碳酸酯及3种含氨基甲酸酯链段的季铵盐衍生物,并采用IR、1H NMR及13C NMR等方法表征了腰果酚环碳酸酯及其季铵盐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研究了此类季铵盐衍生物的表面张力、乳化力、泡沫性能等,测定了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其饱和吸附量(Tmax)、最小分子截面积(Amin).实验结果表明,3种季铵盐衍生物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8.55、6.97、11.93 mg/L,相应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6.67、25.32、38.92 mN/m,Гmax分别为0.384、0.345、0.217 mol/m2,Amin分别为4.3×10-6、4.81×10-6、7.65 × 10-6 nm2.产物乳化性能、起泡能力较强,泡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由氢化诺卜基氯(RCl)与金属镁在乙醚中反应制得氢化诺卜基氯化镁(RMgCl),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并经稀盐酸水解合成了氢化诺卜基甲酸(RCOOH)。在草酸催化下,将氢化诺卜基甲酸分别与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和正己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氢化诺卜基甲酸的6种烷基酯,得率在85%以上,酯的GC纯度达98%以上,并对合成的酸与酯进行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与质谱(MS)分析,表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3.
腰果酚催化加氢工艺及产品的纯化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雷尼镍为催化剂,对腰果酚进行催化加氢。系统地考察了催化加氢条件对加氢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18℃,反应时间4.5 h,催化剂为1.38%(以原料质量计),氢气压力为3.6 MPa及搅拌速率为400 r/min时,加氢转化率达到100%。催化剂重复利用6次,原料仍能完全转化。通过蒸馏、结晶分离纯化产品,得到高纯度的间十五烷基酚,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氨基腰果酚作为配体与氯化铜制得了氨基腰果酚铜(Ⅱ)配合物(AC-Cu^2 )。通过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AC-Cu^2 的结构特征,并研究了该配合物催化引发单体聚合的特性。结果表明,氨基腰果酚分子中-OH、-NH-等功能基与Cu^2 发生了配位作用,形成配位数不饱和的配合物;该配合物在亚硫酸钠水体系中能催化引发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于室温、无搅拌、不除氧条件下聚合。  相似文献   

15.
含铜氮配键腰果酚醛缩聚物的特性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果酚醛树脂中含有较活泼的酚羟基,略显酸性,易受碱的腐蚀。先由共缩聚法得到以苯胺改性的腰果酚醛缩聚物,再使之与CuCl2反应,合成含铜一氮配键腰果酚醛缩聚物。用IR、动态粘弹谱(DMTA)、TG和其他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属铜离子与苯胺分子中氮原子形成配位健,增大了涂膜内部的交联度,使分子链间形成更大的网状结构。因此,含铜-氮配键腰果酚醛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介质尤其是耐碱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腰果壳液的蒸馏及其馏分的色-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蒸馏法从商品腰果壳液中提取主成分腰果酚。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蒸馏馏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常压或减压蒸馏均能得到腰果壳液的主成分。减压蒸馏可大大提高馏分的得率,在真空度1999.832Pa进行减压蒸馏时,最高得率为72%;得率约60%时,其残留物尚能得以利用。蒸馏馏分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其中含有约75%的腰果酚、10%其它酚类化合物和15%的烷基苯;其颜色比原腰果壳液浅得多。该主馏分腰果酚带有饱和(10%)、单烯(59.9%)、双烯(17.7%)和三烯(12.5%)的长侧碳链,其总不饱和度比原腰果壳液主成分低。  相似文献   

17.
由氢化诺卜基溴(1)与乙二醇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合成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2),再与5种羧酸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的5种羧酸酯,分别为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甲酸酯(3a)、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乙酸酯(3b)、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丙酸酯(3c)、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正丁酸酯(3d)和乙二醇单氢化诺卜基醚正戊酸酯(3e),5种产品得率和GC纯度均在90%以上。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分析表征2和3a~3e的结构,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6个化合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药液质量浓度500 mg/L时,6个化合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对拟茎点霉菌、油茶炭疽病菌、辣椒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毛竹枯梢病菌的抑制率均高达100%,化合物3a对辣椒菌核病菌、猕猴桃果实拟茎点霉菌及莴苣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高达100%,高于或等同于相同质量浓度下百菌清对这些病原真菌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熔融挤出-注塑的方法制得乙酰化木粉(AWF)/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分别将腰果酚基乙酸酯(CA)和环氧腰果酚基乙酸酯(ECA)增塑剂添加到复合材料中。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率、表面能、增塑剂热迁移和热机械性能(TM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不断下降,但整体而言由CA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相比更高;吸水率测试显示材料的疏水性能在增塑剂质量分数为5%时差别不大,但添加量为15%时由CA制备的材料具有更好的疏水性;接触角测试也验证了其界面极性最小。在85℃及100 min内ECA的热迁移常数(4.35×10-4)相比CA的(5.48×10-4)要小,同时随着时间延长至3 700 min时ECA在材料中的保留更好。TMA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增大材料的膨胀加剧,加入15%的ECA的复合材料在高温段的线膨胀系数(3 758μm/(m·℃))要明显高于对应的加入CA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3 182μm/(m·℃))。  相似文献   

19.
以氢化萜烯马来酸酐(HTMA)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一种含桥环结构的饱和脂环基环氧树脂--氢化萜烯酯型环氧树脂(HTME).通过研究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用量、碱的用量与浓度以及溶剂类型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并经FT-IR及NMR光谱表征了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该树脂为浅黄色透明液体,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环氧值3.5~3.9 mmol/g,黏度 1.7 Pa·s(50 ℃),酸值<0.5 mg/g.  相似文献   

20.
以漆酚为原料,通过对其邻二酚羟基进行醚化反应,在其侧链尾部引入异羟肟酸基团,在苯环或脂肪链引入硝基、羟基等官能团,合成了3种新型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衍生物,分别是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化合物1)、8'-羟基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化合物2)和6-硝基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化合物3)。用1 H NMR,13C NMR和MS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分子对接研究了化合物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作用模式,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均能很好地与HDAC2的活性口袋结合,可与氨基酸(His145、Tyr308、Glu103和Asp104等)残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并能与活性口袋底部的Zn^2+形成稳定螯合。采用试剂盒AK-501检测化合物对HDAC2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3对HDAC2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化合物1,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和阳性药SAHA(0.20 mg/L)的相当,化合物1,2和3对HDAC 2的IC 50分别为0.33,0.29和0.24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