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赶黄草,学名扯根草,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赶黄草为四川省古蔺县主产之道地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县境内海拔1000m左右乌蒙山区,生长在低畦,潮湿地带。赶黄草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热、退黄、除湿、活血散淤、利尿清肿等功效,是民间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赶黄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对赶黄草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土壤水分含量及光照强度的处理,研究了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对赶黄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找到促使该种子萌发的最适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影响赶黄草种子萌发的环境因子最适宜范围分别是:温度10~15℃、土壤水分55%、光照强度100%。该试验结果对赶黄草种苗培育具有直接指导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舒刚  曹航  林居纯  吕程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36-837,926
[目的]测定赶黄草水煎液与碱提液分别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四环素、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时对离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比较分析联合用药效果。[方法]分别用水煎和碱提法提取赶黄草的有效成分,然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取各种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出FIC。[结果]赶黄草水煎液与四环素联合用药对鸭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赶黄草碱提液与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外,其余赶黄草碱提液与水煎液分别与四种抗菌药联合用药对金葡标`准菌株及鸭源菌株均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结果为临床使用赶黄草中西联合用药防治鸭葡萄球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赶黄草总黄酮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赶黄草总黄酮对脂多糖(LPS)诱发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及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分别按照10 mg/kg、2 mg/kg的剂量灌服;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按照5 mg/kg的剂量灌服;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观察小鼠生长状况,末次给药之后2 h,空白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 L/kg,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5 mg/kg LPS,12 h后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肝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将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赶黄草总黄酮对小鼠生长有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血清中ALT活性分别降低26.53%(P0.01)、16.74%(P0.05),AST活性分别降低12.50%(P0.05)、9.88%(P0.05),SOD活性分别升高26.46%(P0.05)、21.77%(P0.05),MDA含量分别降低48.73%(P0.05)、59.80%(P0.01);小鼠肝脏指数分别降低10.36%(P0.05)、3.80%(P0.05);赶黄草总黄酮各剂量组肝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以上结果表明,赶黄草总黄酮对LPS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施氮磷钾对赶黄草产量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N、P、K对赶黄草生长发育、产量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为赶黄草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N、P、K三因素二水平完全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药用有效成分槲皮素含量.结果表明,施N极显著提高产量,N明显增加植株分枝和根的重量,施P有增加植株高度的效应,施K对提高植株槲皮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因此,N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增施N肥,配施P、K肥是提高赶黄草产量、增加槲皮素含量和积累量的有效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赶黄草茶的食用安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小鼠急性经口MTD值均大于15000mg/kg.BW,属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未见赶黄草致突变作用。结论:受试赶黄草水浸出物在本试验条件下未显示有急性毒性、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为更全面地了解泸州道地药材赶黄草在泸州的知名度现状及其原因,对随机人群120人和部分零售药店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结果显示,赶黄草在泸州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在其加工技术、研发深度、推广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宣传拓展和政府支持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黄饭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进行详细综述。黄饭花中含有黄酮类及其苷类、苯乙醇苷类、苯丙素酚苷、三萜类及三萜皂苷类、色素成分蒙花苷以及挥发油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眼部疾患、降血糖、抗氧化作用、抗肿瘤和保肝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因而,具有深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赶黄草乙醇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获得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优化乙醇提取工艺。结果:其最佳组合为A1B2C3,即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于70℃水浴提取3h,所得黄酮类物质的浸出率最高。结论:经过试验研究获得乙醇最佳提取条件,为生产赶黄草制剂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花蛇舌草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景超  辛宁  丰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62-6162,6167
对白花蛇舌草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免疫、抗肿瘤、抗菌、抗化学诱变、抗氧化、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参考茶叶分批多次采收的模式,以赶黄草1号为原材料,对种植密度、留茬高度以及采收次数进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并进行田间试验,对小区总鲜重、叶鲜重进行测定,计算叶比重,并进行总黄酮及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密度22 000株/亩,留茬高度10 cm,采收3次为叶用型赶黄草最佳多轮采收方法。其小区叶鲜重与叶比重较其他处理及对照有极显著提升,叶片采收作为商品能得到最高收益,并且不影响其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蜀葵非药用部位的资源开发现状,更好促进地黄蜀葵产业发展。[方法]通过查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黄蜀葵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结果]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研究已经证明了传统中药黄蜀葵的根、茎、叶和种子等非药用部位具有较确切的疗效。[结论]黄蜀葵全身都是宝,资源的利用现状还集中在黄蜀葵花,其他非药用部位有待深入开发与研究,值得加大研究力度,科学合理利用开发好黄蜀葵药用资源,有助于推进黄蜀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菊花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抗衰老等药理作用,通过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菊花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赶黄草现有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建议培育专用型新品种、加快良种推广应用,开展简化栽培技术研究、构建简化栽培技术体系,深入开展活性成分研究,优化采收和采后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红车轴草异黄酮的生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车轴草所含异黄酮成分,以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芒柄花素(Formononetin)、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素(Daidzein)等4种为主,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红车轴草异黄酮的生理及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分析整理,表明红车轴草异黄酮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防止骨质疏松、抗癌、促进动物生长、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但是,在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有不同之处,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艾草是一类多年生菊科蒿属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艾草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论述了我国艾草的种类与分布、标准化人工栽培技术,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概述了艾草在临床药用、食用价值、畜禽饲喂、养生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探讨了艾草的加工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艾草资源更合理有效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磺酰脲类除草剂绿黄隆、甲黄隆具有用药量低、活性高、杀草谱广等特点,是稻麦连作区麦田较理想的除草剂.但绿黄隆对麦茬安全性较好,对下茬水稻安全性较差,而甲黄隆对下茬水稻较安全,而对麦苗的安全性较差.为了克服其不足,1990~1992年我们进行了绿黄隆、甲黄隆的混配研究,筛选出18%的麦草敌1号可湿性粉剂,同时进行了有关应用技术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18.
铁线草[Cynodon dactylon(L.)Pers.]具有清热利尿、散瘀止血、舒经活络等功效,且分布较广,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综述了铁线草易混淆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该草药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低影响开发模式表现的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植物的气候适应性,着重从植物选择与配置角度进行研究,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植物配置中的林下植物景观进行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园内林下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康雨水花园的常用植物以耐旱涝、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水杉、垂柳、紫花泡桐、红枫等乔木类,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红花檵木等灌木类,萱草、大吴风草、细茎针茅等草本类,芦苇、唐菖蒲、黄菖蒲、鸢尾、千屈菜、旱伞草等水生类。依据生长区域、植物观赏特性等,筛选出景观效果良好的3种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模式A,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玉带草+香蒲+德国鸢尾;模式B,千屈菜+朱蕉+鸢尾+旱伞草+再力花+唐菖蒲+灯心草;模式C,旱伞草+德国鸢尾+鸢尾+朱蕉+萱草+再力花+黄菖蒲。  相似文献   

20.
广西莪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为传统中药莪术及郁金的基原植物,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等功效,其药用活性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类、姜黄素类及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组织纤维化、保肝、降血糖等作用。为广西莪术的开发利用及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从药用良种选育、药用栽培、化学成分、药材质量控制、药理作用、观赏园艺等方面对广西莪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