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研究湿帘风扇、喷淋联合降温系统在南方地区夏季热应激期间的降温效果,于2017年7月至8月在浙江省嘉兴市东兴奶牛场进行湿帘、风扇和喷淋组合后共同使用对热应激缓解效应的研究。试验期间,每天6:00、9:00、12:00、15:00、18:00、21:00和0:00通过温湿度计采集牛舍内温湿度数据,通过当地气象局官网采集舍外温湿度数据,每日15:00在所有泌乳牛中随机挑选8头测量直肠温度,每日监测所有泌乳牛产奶数据,并从牛场获取往年产奶数据以供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湿帘及风扇加喷淋的降温系统后,舍内与外界温度相比,除夜间凌晨(00:00)外,在各个时间点都极显著降低(P0.01),同时舍内湿度极显著大于舍外湿度(P0.01);舍内最高温度较舍外最高温度极显著降低(P0.01),舍内降温效果明显;舍内THI处于热应激范围内,但试验期间产奶量趋势平稳,并未出现持续性下降。THI与奶牛直肠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但直肠温度显示奶牛无连续性热应激状态。因此,热应激期间使用湿帘联合降温系统降温效果明显,舍内温度显著降低,联合降温设备在投入与产出上具有正效益,但THI指标不适用于采用湿帘联合降温系统的奶牛场的热应激评估。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湿指数环境下奶牛阴道温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温湿指数(THI)环境下奶牛阴道温度的变化规律,试验分别在高THI(78.5±3.2)、中THI(70.4±4.1)、低THI(56.3±5.5)环境下连续7d监测15头健康妊娠奶牛的阴道温度及所在牛舍内外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结果表明:高THI环境下奶牛平均阴道温度、日极值均差、测期极值差极显著高于中、低THI环境下奶牛相应的测值(P<0.01);奶牛日平均阴道温度和日平均THI、日最高阴道温度和日受热时长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811、0.896(P<0.01);引起日平均阴道温度、日最高阴道温度开始快速升高的日平均THI、日最大THI分别为71.4、77.3,日受热时长为10.6h时日最高阴道温度变化出现拐点。由此可见,高THI环境下奶牛阴道温度变化幅度大;相比THI,日受热时长会影响奶牛阴道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从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肠屏障及抗氧化指标等方面评估不同喷淋频率对奶牛热应激缓解的效果.选取20头泌乳日龄(175±25)d,日产奶量(27.5±2.5)kg/d泌乳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正试期1~14 d采用每间隔6 min喷淋3 min(3|6)的方式喷淋降温,在15~2...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安装水帘和风机的密闭牛舍为试验舍,其他条件相同的开放式牛舍为对照舍;选择产奶量、泌乳时间、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舍和对照舍中饲养;试验期间全天使用水帘风机降温,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栏舍温湿度和奶牛生理指标,比较试验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牛舍环境温湿度明显改善,牛舍日平均温度降低3.89℃(P0.01),在14:00时最高降幅达7.45℃(P0.01);全天平均THI比对照牛舍低7.02(P0.01);在14:00时最高降低13.86(P0.01);试验组奶牛日平均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心率比对照组分别降低0.19℃、7.9次/min和3.6次/min,在下午4:00时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分别降低0.88℃和20.2次/min(P0.05)。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水帘风机降温系统能缓解热应激对奶牛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喷淋降温对荷斯坦奶牛抗热应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按产奶量、泌乳时间、体重相近的原则选择2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采用喷淋+风扇方式降温处理,对照组采用风扇通风的方式。结果表明,喷淋+风扇的降温措施可使每牛日产奶量和4%标准乳分别提高2.66kg/d(P<0.05)和2.81kg/d(P<0.01);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平均值分别降低2.02℃、36.8次/min和3.8次/min(P<0.01),且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各生理指标下降的幅度越大;此外,喷淋+风扇的降温措施使热应激期奶牛血液指标中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值分别降低了11.75g/L、0.72×1012/L和2.63%(P<0.01)。试验结果表明,喷淋+风扇降温系统能明显改善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我国东北地区奶牛场冷热应激及其调控情况,本次专项调研收集到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泌乳牛存栏量100头以上的61家规模化养殖场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结论如下:(1)夏季受热应激影响致使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下降的牛场分别占到62.3%和65.6%;为了缓解奶牛热应激,采取风扇、喷淋、遮阳棚、遮阳网防暑降温的牛场分别占98.4%、75.4%、83.6%、83.6%,并且配备有喷淋降温措施的牛场也均配备有风扇降温,采用喷淋及遮阳棚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效果较好。(2)冬季78.7%的牛场存在冷应激,进而导致奶牛采食量上升和产奶量下降的牛场分别占到52.5%和26.2%;为了犊牛防寒保暖,77.1%、65.6%、60.7%的牛场在冬季分别采取密闭牛舍、加垫草、提供温水措施,而给犊牛穿马甲能够提高年均产奶量,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13.1%的牛场存在乳头冻伤情况,分别有9.8%的牛场犊牛咳嗽发生率和8.2%的牛场犊牛腹泻发生率在10%以上。综上所述,为了更有效地降低冷热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东北地区牛场夏季宜采用喷淋或遮阳棚防暑,冬季犊牛宜穿马甲防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喷淋降温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喷淋方案。通过对奶牛呼吸频率、体表温度、直肠温度等生理指标的测定,深入探讨喷淋水滴粒径对缓解奶牛热应激的直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我国北方夏季奶牛处于热应激的程度及热应激导致奶损失的情况,试验采用实测2013年7月中旬山西省三个规模化牛场各一栋代表性牛舍的四个位置早、中、晚的温度、湿度和收集牛场2013年DHI数据与牛场所在或周边城市气象信息,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牛舍不同时间段、不同位置的温湿度指数(THI)的差异,并粗略估计牛群夏季热应激奶损失的情况。结果表明:牛舍THI在中午(11:00—13:00)和晚上(18:00—20:00)时间段显著高于早晨(06:00—07:00),且多数时间段THI超过72,部分时间段THI超过76;在多数时间内,牛舍中间位置THI高于两边位置,且在中午时间段THI大多超过72;当地7,8月份THI接近或超过72时,群体测定日平均产奶量开始降低,即THI每升高1个单位,群体平均日产奶量约下降0.39 kg以上,且产奶量降低趋势有延迟到9月份的现象。说明夏季山西奶牛确实受到轻度热应激影响,养殖中尤其应针对牛舍重点位置在重点时间段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减少因热应激带来的奶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饲养模式下,热应激对泌乳奶牛躺卧行为的影响,2016年7月中旬在津冀地区选取自由卧床式牧场(Free Stall)和垫料通栏牧场(Bedding Pack)各一个,连续6d收集每个牧场高产群40头奶牛的躺卧时间、躺卧次数及牛舍温湿度数据,对热应激下不同圈养模式奶牛的躺卧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温湿度指数(THI)升高,两个牧场奶牛的躺卧时间均出现下降,两个牧场日均躺卧时间与THI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垫料通栏牧场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一些;两个牧场的躺卧次数和THI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地区牛舍内温湿度变化规律和奶牛冷热应激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舍内温湿度的年度变化规律,为冷热应激的防控提供依据。采用全自动温湿度记录仪记录舍内温湿度,从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共记录了17 520个数据。再依据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温湿度指数(THI)和综合指数(CCI)。结果表明,从1月1日到12月31日,奶牛舍内温度、THI和CCI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和1月份分别为最热和最冷的月份;相对湿度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8和1月份分别是舍内相对湿度最小和最大的月份。依据CCI回归公式判定,全年内,奶牛共有144d处于热应激期、165d处于冷应激期。研究结果为内蒙古地区奶牛、肉牛冷热应激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可以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功能等。传统的评判热应激的标准是温湿度指数(THI),当THI大于72即可认为奶牛处于热应激。2013年的美国西部奶牛管理会议上将奶牛热应激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热应激门槛降低为68,因为在THI达到68时即可观察到奶牛呼吸频率达到60次/分钟,产量开始降低,对繁殖影响明显,直肠温度超过38.5℃。在湿度50%的情况下,22℃的外界温度即可以使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并探讨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机能影响的机理。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其直肠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极显著提高(P<0.01),且以上指标均与THI有较强的正相关性(P<0.05);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奶牛热应激时,随着THI的升高,奶牛的直肠温度、体表温度、平均体温及呼吸频率显著升高,且处于同一环境下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以上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评价冀中平原地区四季奶牛舍的温热环境,并分析温热参数与奶牛生理指标的相关性。选择3栋不同建筑结构的奶牛舍,对各舍温湿度和奶牛的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等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奶牛舍四季环境温湿度和温湿指数(THI)变化显著(P<0.05),其中夏季日均温最高,为28.59 ℃;冬季日均温最低,为1.55 ℃。奶牛夏季每天平均15.5 h遭受轻度热应激,6.0 h遭受中度热应激;冬季每天平均12.0 h遭受轻度冷应激。除冬季外,各季节不同牛舍的温度和THI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相比带矮墙或卷帘的棚舍,仅设顶子的棚舍夏季平均温度要高0.80~1.27 ℃,冬季低1.36~1.84 ℃。另外,夏季奶牛各项生理指标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且夏季不同舍奶牛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体表温度各季节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从环境温湿参数与奶牛生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可看出,各项生理参数(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与THI、环境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湿度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可为奶牛舍环境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环境温热参数的检测推断奶牛生理状况,为应激的发生及预警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4.
热应激对上海地区奶牛生理指数和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牛舍室内外温湿度、泌乳牛的心跳频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以及牛产奶量,分析热应激与奶牛生理指数和奶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温湿指数(THI)与心跳频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9〉r0.01,27),THI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2〉r0.01,27),THI与体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8〉r0.01,27),THI与奶产量呈弱的负相关(r=-0.26)。  相似文献   

15.
热应激对干奶期奶牛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程度热应激水平对奶牛甲烷排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处于干奶期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利用环境控制舱检测温湿度指数(THI)在66、72、78和84条件下甲烷的产生量。结果表明,当奶牛处于应激状态时,CO2和CH4排放量均显著下降;单位饲料干物质所产生的甲烷量显著升高。因此,干奶期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甲烷排放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降温处理工艺对北京地区泌乳牛夏季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30头泌乳牛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头,采取不同降温工艺处理,A为对照组,B为风机降温组,C为智能喷淋降温组。试验期为14d,期间提供相同日粮,自由饮水,对夏季牛舍环境指标、奶牛生理指标、行为参数和产奶性能进行持续测定。结果表明:在半开放牛舍中,相比于风扇降温模式,智能喷淋降温模式能有效降低处理过程中温湿指数(P<0.05)、奶牛体表温度(P<0.05)、呼吸频率(P<0.05);增加高温环境下奶牛躺卧时间(P<0.05),缩短站立时间(P<0.05);有效缓解高温导致的日采食量下降和产奶损失,提升夏季牛奶乳脂率(P<0.05);降低牛乳中血清蛋白含量(P<0.05)和体细胞数(P<0.05)。说明在北京地区半开放式养殖模式下,智能喷淋降温能更有效缓解夏季热应激,调节奶牛生理状况和行为活动,提升奶牛夏季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重庆地区夏季热应激情况下不同胎次高产泌乳牛生理变化规律,试验选择第1胎次(体重559.6 kg,体况2.8,产犊天数189 d)、第2胎次(体重646.2 kg,体况2.7,产犊天数164 d)和第3胎次(体重664.4 kg,体况2.95,产犊天数129.8 d)高产泌乳荷斯坦奶牛各5头,于2015年7—8月采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指标及奶牛呼吸率、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乳房温度等生理指标,利用固定模型分析胎次和温湿指数(THI)对奶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牛舍日均THI均超过72;试验中高产泌乳牛的呼吸率、皮肤温度、直肠温度随THI增加而增加(P<0.01),最高值出现在14:00(THI=84);在不同THI下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奶牛呼吸率变化范围在50~90次/min,第3胎次>第1胎次>第2胎次;直肠温度变化范围在38.5~39.5℃,3个胎次间差异不显著;皮肤温度第3胎次奶牛>第1、2胎次牛;乳房温度差异不显著;随THI升高,奶牛生理反应加剧,第3胎次奶牛生理指标值最高但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2胎次奶牛生理反应缓和且随THI升高波动平稳,第1胎次奶牛生理反应剧烈且随THI升高波动剧烈。综上,不同胎次高产泌乳奶牛受热应激生理反应剧烈程度为第1胎次<第3胎次<第2胎次。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取某牧场处于热应激环境中的10头荷斯坦奶牛,对其常规生理指标中的直肠温度、呼吸数进行测量,并同时监测牛舍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牛舍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与THI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牛舍温度、温湿度指数的升高会导致泌乳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升高,但相关性并不显著;牛舍湿度的升高会导致泌乳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的下降,但相关性不显著;奶牛直肠温度与吸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直肠温度=呼吸频率×0.086+34.66。  相似文献   

19.
夏季高温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较大.当温湿度指数(THI)大于一定阈值时,奶牛就会产生热应激反应.缓解奶牛热应激是提高繁殖效率的关键,需要多种降温措施共同施行.本文介绍了牛体降温、合理饲喂、选择适合的公牛及采用同期发情等夏季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措施,奶牛场可以结合本地气候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丙酸铬(CrPro)对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作用,本试验将体况、产奶量、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低剂量组(CrL)和高剂量组(CrH),每组10头,分别按照0、4和8 mg/(d·头)剂量在泌乳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CrPro,试验期为45 d,每天检测牛舍温湿度指数(THI)用以评估奶牛的热应激状态,每天记录奶牛产奶量,自0 d开始每15 d固定时间记录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并采集乳样和血样,用以分析乳成分、抗氧化能力、肝酶活性、脂代谢、糖代谢、氮代谢和血液电解质指标。结果显示,试验期间(0~45 d)牛舍THI的平均值为74.97±2.85;与Con组相比,CrH组产奶量损失和乳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CrL组和CrH组乳成分、抗氧化能力、肝酶活性、脂代谢、糖代谢、氮代谢和血液电解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奶牛均受到轻度热应激刺激(THI>72),在泌乳期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8 mg/(d·头) CrPro可以提高热应激奶牛产奶量,降低乳体细胞数以提高乳品质,且该试验剂量对热应激奶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