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驰名中外的普洱茶,起始于云南省南部,集中到普洱销售,因而得名。现今的普洱茶为黑茶类主要花色之一,鲜叶采自云南大叶种。它的品质主要特征:条索肥硕,白毫显露,叶底红褐色(俗称猪肝色),有独特的“陈”香味,滋味浓酽、醇厚、回甜。它的花色可分为普洱散茶和普洱团茶两大类。普洱散茶依品质优次分为五个级档。普洱团茶由普洱散茶蒸压而成,依形状不同,有碗形的普洱沱茶,圆月形的七子饼茶,又称普洱圆茶,长方  相似文献   

2.
状元笔是贵州省历史名茶,主产于贵州省贞丰布依族自治县坡柳乡俗称“坡柳茶”。相传两百多年前,坡柳茶以百芽为一支,十六支为一把(约一市斤),用红绸包裹,列为贡茶。直到解放后六十年代,坡柳一带还保留着传统的用手捏制笔头状的“把把茶”,即坡柳茶。当地姑娘出嫁,都要为自己采制几把坡柳茶带到婆家。故又叫“娘娘茶’。据当地老人介绍,解放前夕,坡柳还生产用木刻模具压制成的“沱沱茶”,类似滇东沱茶。一斤娘娘茶当时售价3~4块大洋,用一块大洋可买4~5斤沱沱茶,这两种茶叶历史上曾有年产万斤的水平,附近的坡熬场,就是以交易茶叶为主的场坝…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屯绿是我省的主要茶类。也是我国外销茶类之一。在历史上由于品质优良,香高味醇,条索紧结壮实等独特风格,在国内外市场上素享声誉。近年来,据有关方面反映.屯绿的传统风格减弱了,主要表现在外形粗松、断碎、内质香低味淡,好茶比重下降,次茶数量增加。屯绿品质问题,不仅影响茶区社队的经济收益,也影响到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声誉。  相似文献   

4.
红碎茶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和消费最最多茶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由于世界新兴产茶国家迅速增加,国际市场上红碎茶供求量日趋饱和,销售价略有下降,低档茶价下降比高档茶大,甚至出现滞销现象。生产出口红碎茶为主的茶厂,面对国际市场新变化,努力提高红碎茶品质,大力增加高中档茶生产,就成为我们生产上应该及时解决的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5.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16,(3):140-144
民国时期新疆茶叶贸易衰落,茶叶类别、茶叶来源在清代基础上有所变化。所售种类有:泾阳砖茶、老青茶砖、米砖等。20世纪40年代处新疆年可销茶10万担。后因运输困难,运费昂贵,茶源减少,茶价高涨,销量减少,年仅销茶6万多担。茶叶来源中:俄国人经营茶叶,多从事批发,很少从事零售业务;晋商多采运散茶及湖茶之帽盒、花卷等茶运往新疆;陕甘及天津茶商,采运甘引湖茶、沱茶等;零售茶商则以当地维吾尔族新疆人为多。抗日战争时期,茶源减少造成的"茶荒"所致。茶源断绝,新疆假茶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安徽红茶是我省自营出口红茶中除去“祁红”以外的全部红茶通称。目前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约30%,占全省出口红茶的87%左右,是我省大宗出口产品之一。一、出口茶品质情况安徽红茶出口品质,总水平比较好。自1984年创牌以来,外商不断增多,出口量年年增长,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好评。但是,从1987年出口品质情况来看,虽然有关部门作了很大努力,但全年对照出口样检验相当率有所下降。出口品质主要存在问题有:高档工夫条索细瘦,嫩茎稍多;中低档工夫条索松扁含片,中段碎茶含量较重,筋梗较多,形成“茶肚”,下段较重;说明净度和整碎问题比较大。叶底摊薄色暗。碎、片、末茶毛衣较多,外形大小欠匀;末茶80孔下较重。  相似文献   

7.
苏州是江南茶区中单产较高的地区,也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名茶区之一。先后有虎丘茶、水月茶、天池茶、碧螺春等名茶;尚有明初从灵岩山传到日本福岗县八女市郊黑木町的“八女茶”等。其中虎丘茶的品质最好,被明·屠隆《茶笼》评为:“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明·文震享《长物志》转用了这一评价;明·张谦德《茶经》则认为“品第之,虎丘最上”;明·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从比较中肯定了虎丘茶的品质;“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  相似文献   

8.
眉茶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因品质优良,过去在世界茶叶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近年来,其片产茶国也相继仿制我国眉茶,投入国际市场,与我国竞争。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眉茶的销售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高档茶畅销,低档茶滞销的局面。而目前各精制厂生产的眉茶,其产品结构却是高档茶少,低档茶多,与市场的需求正好相反。如1980年屯溪茶厂生产的高档屯绿仅占25.3%,低档却占53%。据上海口岸反映:我国出口的高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茶树栽培研究大都偏重于产量的提高 ,对于茶叶品质 ,则过分依赖于从制茶工艺上下功夫。茶鲜叶化学成分(自然品质 )是茶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茶叶品质的高低 ,除与品种特征、制茶工艺密不可分外 ,采摘、修剪、施肥、土壤物理条件等栽培技术至关重要。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喝上优质茶。因此 ,茶树栽培学科的发展方向已由原来的重产量转而注重于质量的提高 ,优质栽培管理技术已成为中心议题。近年 ,土壤化学营养研究报道较多 ,而有机肥和土壤物理性状对茶叶自然品质的影响则极为鲜见 ;在采摘方面 ,报道较多的是不同…  相似文献   

10.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大巴山腹地,是陕南的重点产茶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久负盛名。尽管民间流传着“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的佳话,历史上镇巴县并无名茶,与紫阳县并称“中原茶区”,以紫阳毛尖为历史名茶。1984年陕西省首只名茶“秦巴雾毫”研制出来通过鉴定,随后一时间市场名茶林立,品质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1.
气质联用分析云南老树茶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树茶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茶类的茶,具有特殊的香气和品质,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发老树茶,解决老树茶在市场上信息混乱的问题,应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和气质联用色谱(GC/MS)分析9个具有代表的老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试验共鉴定出63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醇类15种、碳氢化合物13种、醛类14种、酮类9种、酸类8种、酯类4种;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α-松油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糠醇、β-紫罗兰酮、苯甲醛、苯乙醛、(E,E)-2,4-庚二烯醛等。研究初步探明老树茶的香气组成与特点,为老树茶的科学开发、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饮茶卫生必须研究饮茶法。如饮茶对高血压证的治疗有不同的看法。其主要原因是咖啡碱的影响,沱茶降血脂作用功效显著,对其咖啡碱含量测定,在指导合理饮用沱茶有现实的意义。一、分析方法样品:云南甲级沱茶。试药:已醇、氯仿、氧化镁等,都是北京化工厂的分析纯品。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云南不同地区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5家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到厂现场进行普洱饼茶随机取样,共取样6个;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感官审评,在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进行内含成份分析,研究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的关系,为云南普洱茶的规范生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并与普洱茶的汤色、浓度、滋味密切相关;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的茶样其感官品质均高于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的茶样;咖啡碱含量和糖类物质含量对云南普洱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不是主要因子,但可以适度增进云南普洱茶的内质。  相似文献   

14.
切细红茶是当前国际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广,世界茶叶贸易总量1,500万担其中红茶占93.3%,切细红茶占1,348万担,占红茶贸易量的98.8%,是出口潜力最大的一种茶叶。按市场习惯,规格有叶茶、细茶、片、末四个类型,由于品种不同,切制技术不一,其品质亦有差异,但总的要求是:外形匀净,色泽红褐油润,内质香味浓厚、强烈、鲜爽、叶茶、细茶、片、末规格要分清。但品质优劣主要看内质,因此,在加工和审评上应以内质  相似文献   

15.
保留茶饮料特征的开发利用 (一)速溶茶类茶叶之所以风靡世界成为三大饮料之一,与它所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分不开。以保留茶叶这特有品质特征的开发利用,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开发利用,现在在饮料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商品量。四十年代研制的速溶红茶是这方面开发利用的先驱。这种茶为粉状结晶可速溶于热水、冷水或冰水中,没有茶叶的外形形状,但却保持了茶水的原有风格,由于它方便、快速、销路大开。在美国速溶茶销量已占茶叶市场的1/3左右。速溶茶品种除早期的速溶红茶外,随后又开发了速溶绿茶和调味速溶茶。调味速溶茶目前在西欧、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上销售的花色有茉莉、柠檬、草莓、香橙、苹果、桃等速溶茶三十多种。  相似文献   

16.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能够获得数量多品质佳的鲜叶;合理采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高产优质,持续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鲜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茶品质,青龙茶尤为突出。为获得优良的成品茶叶,不但要有良种,还必须严格掌握采摘时期和标准。鲜叶应嫩度适宜而匀净;不同品  相似文献   

17.
茶叶通过筛、扇、轧、切、拣等技术措施,达到整饰毛茶形状、调剂品质,使之符合商品茶规格要求。然而,毛茶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主观上的工艺安排,操作技能;客观上的毛茶性状,机械性能等因素都对毛茶的制率和产生碎茶的多少有很大影响。如何提高正茶率,减少碎茶和脚茶是茶叶精制过程中必须经常注意和改进的问题,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发挥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上茶、咖啡、可可三大无酒精饮品中,茶是最好的饮品,在评定茶叶质量优劣时,色、香、味、形中,应以香和味为本,是天然饮料品质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因素的体现。而色和形随茶类制造方法等人为因素可以改变;但在现今市场中,由于受到部分商家的炒作引导,人们却把形和色的感官认识摆在了茶叶审评的首位。太平猴魁的魁伟重实,白毫含而不露,猴韵独特,滋味醇厚,回味无穷的暗绿色和带梗连叶的天然美在绿茶中独树一帜。在如今的市场中,人们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梵净山野生茶树与常规茶园鲜叶为原料加工成茶叶,进行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感官品质常规茶的外形,汤色、叶底品质优于野生茶;野生茶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与常规茶差异不明显;野生茶与常规茶共检测出42种香气成分,野生茶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高于常规茶。总体来说,梵净山野生茶值得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仓储地区普洱茶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种普洱茶(景迈山、冰岛、千家寨、混合型乔木春茶)分别自然仓储于昆明和石家庄两地,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并分析其主要内含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仓储环境及原料均可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变化。存放于昆明的景迈山茶样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存放于石家庄的茶样(P0.01),而茶多酚和黄酮类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昆明茶样呈现出甜香馥郁、浓厚回甘的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的冰岛茶样中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的茶样茶汤具有汤色橙黄明亮、甜醇回甘的特征;存放于昆明的千家寨茶样中茶多酚和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黄酮类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石家庄茶样(P0.01),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具有更为甜醇的品质特征;存放于昆明的混合型茶样中茶多酚、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1),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石家庄茶样(P0.05),结合感官品质评定,存放于石家庄茶样呈现出陈香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