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昆虫材料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中,组织固定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由于昆虫体壁均有一定程度的骨化,具有阻止外界物质侵入的作用,使得固定液不容易浸透昆虫体内组织器官,且昆虫体内液体含量较高,因此利用常规前固定方法(即用2%~3%的戊二醛固定)难以保持昆虫材料的原有形态.本研究通过改变固定液的配制方法,即在3%戊二醛中加入氯化钠及吐温-80,比较了桃蛀螟幼虫经过微波固定、常规固定和自然干燥标本处理后,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效果.结果发现:在微波和固定液共同处理下,昆虫材料扫描电镜样品皱缩程度显著降低,有益于观察昆虫体表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可为昆虫扫描电镜材料的制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一种较好的显示肥大细胞的方法,采用硫堇染色法和硫堇-甲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用不同固定液固定的兔肠系膜中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显示:Carnoy氏液固定,硫堇染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背景干扰小,阳性细胞多且可见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硫堇-甲苯胺蓝法虽然也可显示肥大细胞,但背景干扰大,不利于对肥大细胞的观察;甲醛-乙醇固定,2种染色方法都可清楚地显示肥大细胞,但阳性细胞较少;中性甲醛则完全阻断肥大细胞的着色,2种染色方法都不能显示肥大细胞。兔肠系膜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分布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Carnoy氏液及硫堇染液分别是兔肠系膜优良的固定液和染色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3.
血浆中的缓冲体系以碳酸氢盐缓冲体系为主,在此体系中,NaHCO_3的量为H_2CO_3的20倍,因此,对体内产生固定酸缓冲效能很大,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硷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血浆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称血浆中的NaHCO_3为硷储。临床上常用血浆CO_2结合量来表示血液的硷储。  相似文献   

4.
乌饭树茎段组织的石蜡切片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嫩枝插条为试验材料,对其取材、FAA及PFA固定液的不同固定、乙二胺及甘油乙醇溶液的不同软化处理、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程序进行了试验探究。结果表明,2种固定液均适宜作为乌饭树插条的固定液,乙二胺软化效果较好,染色15~20s为宜。通过试验掌握了乌饭树茎段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得出了乌饭树茎段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以采于吉林省长春地区的酸模的浸提液为供试药剂,以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蚜虫、菜青虫、松毛虫为供试昆虫。将酸模磨碎浸泡24h,把酸模浸提液分别稀释为0.01g/m L、0.02g/m L、0.04g/m L对试验昆虫定时喷洒不同浓度的酸模提取液,观察并记录24h、48h、72h内,试供昆虫的死亡数量。通过试供昆虫对酸模不同浓度萃取液的敏感程度,来研究酸模提取液的杀虫活性,以确定它们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生物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酸模浸提液对不同害虫的杀虫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植物标本制片工艺中的一种新的快速整体染色法。供试的材料经不同梯度脱水剂(乙醇—正丁醇)处理7~9h后,直接用正丁醇配制的番红—固绿混合染色液于40~42℃下恒温浸染24h左右,然后通过乙醇—正乙醇脱水3~4h。浸蜡过程相应作些改进。结果表明,所用的染料能一次性地同时进行双重染色,各组织着色均匀一致,红绿鲜明,分色效果好。该制片法,除染色时间外,自材料的洗涤到浸蜡完成,只需25~30h,提高了制片的效率,并能节省大量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为精确观察杉木种鳞内部的细胞结构,经过对2种不同固定液、3种不同软化处理、4种不同脱水与透明处理、优化浸蜡时间和温度以及后续包埋、染色等工艺步骤对比,优化了杉木种鳞石蜡切片工艺。结果表明:杉木种鳞石蜡切片的优化工艺和方法为,FAA和FPA两种固定液固定效果相同,均能有效的固定材料;12 h的盐酸水溶液软化效果最佳;最佳脱水时间为每级2 h,透明时间为每级1 h。该优化工艺有效克服了蜡带不连续、切片不完整的缺陷,可获得清晰完整的杉木种鳞细胞结构图。  相似文献   

8.
如采用适当的媒染剂,苏木精是可以在醋酸涂抹法中有效的加以应用;(1)在染色液中含有4%的苏木精和1%的铁钒溶于45%的醋酸内。并且需经过(2)混合固定,媒染和浸软的步骤。媒染于1∶1的盐酸酒精混合液中,在6ml.的盐酸酒精混合液内加入铬钒,铁钒和碘酸各0.1克。通常材料首先固定于1∶3的醋酸酒精中,然后浸渍,固定和媒染于酸化的碘酸(HIO_3)钒中10分钟,继而移入克诺氏(carnoy)液(6∶3∶1)中10—20分钟,再置材料于一滴染色液中压碎并徐徐加热。有些种类可以省去第一步的固定过程。此法可获得非常精美的染色。对某些植物材料可将染色液用45%的醋酸稀释,和省去碘酸的应用,亦可得到良好结果。对于广泛使用苏木精以染染色体的主要困难之一为需要分色,而在习用的方法中常在压碎及涂抹中丢失过多的细胞。下述方法可以克服上面的缺点。新的方法为采用适当的固定,媒染和浸软处理两次(此中可先用醋酸——酒精液加以固定),然后再加以染色和分色。这样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成品,与用下列各人所介绍的染色法无稍差异,即1926年Belling氏所介绍的醋酸——洋红法(aceto-carmine),1941年La Cour氏的醋酸——地衣红(aceto-arcein)或1942年La Cour氏及1948年O′Mara氏的醋酸——虫胶红(aceto-lacmoid)法。  相似文献   

9.
以金铁锁组培苗根尖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过程中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等环节的最佳处理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金铁锁根尖在室温下用0.003 mol/L 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5.0 h后,放入预冷的卡诺固定液[V(无水乙醇)∶V(冰乙酸)=3∶1]中于冰水中处理30 min,然后用解离液[V(浓HCl)∶V(无水乙醇)=1∶1]处理120 s,再用卡宝品红染色液对根尖染色25 min(先染色20 min后复染5 min),能得到良好的镜检效果。金铁锁根尖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8,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感染宿主昆虫后对宿主中肠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病毒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对宿主昆虫中肠ALP的调控机理。【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HearNPV感染3龄棉铃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昆虫中肠ALP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病毒感染试虫与未感染健康试虫的ALP活性和编码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结果】HearNPV感染后,能够显著抑制ALP的活性,且抑制作用与感染病毒的剂量和感染后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ALP活性的下降与病毒下调其编码基因ALP的表达水平有关。【结论】HearNPV感染其宿主昆虫的过程中导致宿主ALP活性显著下降,该过程可能协助病毒粒子侵染宿主。病毒对ALP活性的抑制作用机理之一是下调了ALP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果蝇生殖包囊固定染色后的荧光特性(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果蝇卵巢及生殖包囊经过常规固定和染色后的荧光特性,为荧光组织学的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以黑腹果蝇卵巢为试验材料,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后分别用HE、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在明场(白光)、绿色、蓝色和紫外激发光下观察、拍照。[结果]3种方法染色后,再经不同激发光激发,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可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细胞中脂类、核酸及蛋白质也可分别发出各自特异性的荧光。[结论]常规染色剂可以分别赋予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各自不同的荧光特性,也可赋予细胞内不同物质成份各自不同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2.
对包头地区常见的干燥花植物材料染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地区常见的干燥花植物材料进行不同方式的染色处理,找出影响干花着色效果的原因,提出了1套适合我区干燥花花材染色的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技术。同时对部分花材不易着色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这些花材品种的染色技术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方法。该实验结果对包头市和我区今后的干燥花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压片技术,获得水稻染色体资料。[方法]采用朱微的植物染色体及染色体技术中的压片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细胞有丝分裂观察:①材料准备。种子浸泡24h后。置于培养皿中,于25℃暗培养箱中生根培养。②固定。当嫩根长至1~2cm时,于9:00~11:00用卡诺固定液(酒精:醋酸=3:1)固定2~24h。再用70%酒精清洗后置于70%酒精中保存备用。③解离。将固定好的材料取出放人解离液(无水乙醇:37%的浓盐酸=1:1)中室温下解离5~10min。解离时间根据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在试验中做好调整。④染色。彻底洗去解离液的根尖置于解剖镜下,找出分生区(一个解离良好的材料分生区在解剖镜下是不透明的,而成熟区和根冠部分则是透明的),用刀片将分生区切为2~3部分,使其细胞更易着色。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卡宝品红染色液染色10rain。⑤压片。⑥镜检取像。细胞减数分裂观察:①取材。幼穗当剑叶的叶枕距为0左右时,处于减数分裂期。于8:00~11:00采集水稻幼穗,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h(置于4℃冰箱内),再用70%酒精清洗2—3次后,保存于70%酒精中备用。②制片。取1朵颖花的3~6枚花药置于洁净载玻片上,用刀片或解剖针将花药横向切断,用镊子挤压花药,使花粉母细胞从花药中逸出,再用镊子清除药壁等残渣。滴1滴卡宝品红染液于花药上,染色5min。之后压片。③观察取像。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具有分裂相的花粉母细胞,然后依次转换到高倍镜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特征。最后用油镜观察染色体分裂行为并取像。[结果]水稻有丝分裂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时期,中期的染色体缩至最短,是观察与研究染色体的好时期。水稻减数分裂包括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2个过程,其中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复制,减数分裂Ⅱ过程中仅发生了细胞分裂。[结论]改进后的水稻染色体压片技术能够获得准确的染色体资料,可为育种和遗传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昆虫病毒对宿主的侵染力,除因宿主品种不同而受感染的程度各异之外,取决于病毒、昆虫生理状态、环境条件和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宿主昆虫感病率因病毒株系毒力强弱及感染病毒剂量的不同而异;同时,也因宿主昆虫的虫态龄不同而异.然而病毒和宿主昆虫又都受到环境条件各种因子的影响.为了解和掌握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以下简括AOGV不同剂量对不同虫龄的感染效果及某些理化因子对病毒侵染力的影响,为病毒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下述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15.
欧李果实着色期糖酸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果实着色期是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转化的关键时期,而糖酸比是决定果品风味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3个欧李新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果实上色过程可溶性糖、淀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着色程度增加,3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持续增加趋势,淀粉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在转色过程中,农大6号和农大7号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农大6号增幅较快,而农大7号增速缓慢,农大9号酸含量在着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3个品种成熟时糖酸比为农大7号最高、农大6号次之、农大9号最低。生产中应根据鲜食或加工的需求,把握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6.
卢云中  肖明正  刘振东  王长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15-1215,1218
[目的]了解工业污染区繁缕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的畸变和微核。[方法]以兰州某工业污染区采的繁缕种子为材料,经过室温萌发,卡诺氏固定液固定,盐酸解离,石炭酸品红染色液染色,常规压片,镜检,进行微核鉴别。[结果]处理样品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染色体畸变,主要表现为微核的产生。在所观察的34个染色体畸变细胞中微核数有5种类型(8、9、10、11、12),其中以微核数10和11的染色体畸变细胞为主。有染色体畸变的微核细胞小而圆,并且聚集成团出现,没有染色体畸变的正常细胞呈椭圆形,而且细胞较大。[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繁缕属植物的研究与环境污染的植物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pNPV)对樗蚕蛹精细胞和草地贪夜蛾Sf9细胞的感染是非同源昆虫细胞的感染。运用昆虫细胞培养、病毒感染及电子显微镜等病毒学技术研究了ApNPV在体外培养的樗蚕蛹精巢细胞中的感染情况,初步探明了ApNPV在体外培养昆虫细胞中的形态发生过程,表明它是典型的杆状病毒复制。并用该病毒以一定浓度感染草地贪夜蛾Sf9细胞,说明ApN-PV不能在Sf9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感病小麦幼苗为材料,首次对植物材料的微波辐射固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感病叶片与固定液一起被微波辐射10S,再在固定液中放置10min,即可完成前固定过程。该方法处理的样品,其超微结构的保存效果与常规固定法(3h)相似,但对菌丝体表抗原位点的保存效果是常规法的2倍。  相似文献   

19.
夏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69,72
[目的]筛选出能催熟金橘果实的同时增进果实品质的处理方法,为柑橘的成熟期调控提供技术参数。[方法]在金橘转色初期,用浓度0、500、1 000μl/L乙烯利(CEPA)和0、500、1000、2 000倍"果彤红"进行喷果试验,喷果后观测果实的着色指数、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并计算固酸比和糖酸比。[结果]所有浓度的CEPA和"果彤红"组合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果实着色;用浓度500μl/L CEPA+500倍"果彤红"处理果实着色最快,同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等品质指标没有影响。果实对"果彤红"的反应在不同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浓度500μl/L CEPA+500倍"果彤红"处理组合来促进金橘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病毒灭活工艺对脱细胞牛皮基质(ADM)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产品开发或组织工程技术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6种不同病毒灭活工艺对脱细胞牛皮基质(ADM)进行处理,测定经处理后的材料机械性能、体外降解速率以及组织学染色检测胶原纤维破坏程度。结果显示,经不同病毒灭活工艺处理的ADM的机械性能总体强度排序为75%Et OHNaOH≈15k Gy25k Gy≈0.1%PA0.2%PA,体外降解速率由慢至快排序:75%Et OHNa OH≈15k Gy0.1%PA0.2%PA25k Gy,组织学染色结果与机械性能及降解速率检测结果相吻合。建议选择病毒灭活工艺时要根据材料特性进行相应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