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眼下已是安徽省夏粮收购的尾声,然而,在阜阳市阜南县柳沟镇大徐村,种粮大户徐自耘望着自家仓库里堆积如山的150万kg小麦直叹气。徐自耘说,2015年他在大徐村流转了300 hm2地种植小麦,麦收时赶上了连阴雨,导致小麦不完善粒比重等指标不达标,国有粮库不收。记者了解到,2015年,在安徽沿淮一些县市,因受收获期阴雨天气影响,小麦品质普遍不高,难以达到国家托市小麦收购最低标准,像徐自耘这样陷入"卖粮难"困境的种粮大户不在少数。与此同时,不少粮库也因小麦品质不达标,面临"收粮难"的问题,夏粮收购进度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2.
对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优化改造,通过对其储藏1年小麦淀粉品质与未改造对照库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高大平房仓优化改造对储粮不同粮层淀粉品质的立体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优化改造试验库18库在不同粮层小麦水分含量、吸水率、α-淀粉酶活性、糊化特性等方面都优于对照库8库,特别是对与空气接触温度变化较大的上层和粮温稳定的下层小麦品质调控用用较为明显。隔热保温材料及吊顶对小麦储藏期淀粉品质有积极作用,可在粮温、库温较高的夏季通过立体内循环将下层冷源充分利用,实现全年准低温储粮,提升储藏品质。  相似文献   

3.
要利用楼房仓,散装储存保管加拿大进口小麦,储藏期间小麦基本无虫,粮情粮温稳定,品质变化较小,达到了安全储藏的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库在小麦收购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检验流程。我们收购小麦时严格按照2008年新标准收购,不仅注意粮食的质量指标,同时注意粮食的储存品质指标,保证真正购入的是新粮、好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利用3个浅圆仓分别储存小麦33和37个月的技术使用及粮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适时使用机械通风技术和磷化氢双回路环流熏蒸技术可实现小麦安全储藏。仓温和平均粮温的最高值同时出现,且仓温高于平均粮温8.9℃;1~5月,平均粮温低于20℃,呈逐渐升高趋势;10月以后,平均粮温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小麦储藏期间,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试验仓储藏期小麦品质符合宜存指标。  相似文献   

6.
围包散存小麦和玉米因在高温季节入库,整体粮温偏高,来粮害虫较多并引起局部粮食发热。对试验仓粮食先采用短期熏蒸杀虫处理,然后采用全仓通风与局部"点穴"通风(或二台局部处理机并联使用)相结合的措施分段降温,通风后局部最高粮温和全仓平均粮温均大幅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通风降温效果,储粮安全过冬后,来年再择机密闭熏蒸,做好隔热控温措施,粮食水分减量较小,品质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7.
惰性粉粉剂对高大平房仓储存小麦、稻谷分别进行粮面拌药试验,定期跟踪检测试验仓与对照仓进行粮堆害虫发生情况、粮温变化情况以及粮食储藏品质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惰性粉粉剂对储粮害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对粮温以及粮食储藏品质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湿膜加湿器智能控制整仓小麦调质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湿膜加湿技术,配合智能通风控制和离心风机下行式循环通风技术,对待出库的整仓小麦进行通风调质试验。仓内小麦平均水分由原来的11.4%上升至12.4%,增幅1.0%,且粮温正常,粮情稳定,小麦外观籽粒饱满,光泽好,其它品质无明显变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连续多年实现小麦增产增收。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管理不科学、病虫害疏于防治等原因,小麦病虫害呈现高发趋势。根据南阳盆地小麦纹枯病、锈病、赤霉病和蚜虫、吸浆虫的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小麦产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相似文献   

10.
1要正确认识"优质小麦",搞好品种定位 "优质小麦"的提法确切地讲应为"优质专用小麦",它是具有专门用途且品质优良的小麦.优质,主要表现在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臭氧熏蒸对储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经臭氧(O3)防治害虫试验后的玉米、小麦及稻谷进行粘度、脂肪酸值等品质检测。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的试粮品质略有下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合式立体通风系统、空气加热器和粮仓绿色处理机组成的新型移动式就仓干燥设备对平均水分16.5%的800多吨小麦进行就仓干燥处理。在干燥过程中,对粮食水分、粮食温度、粮食微生物和干燥后小麦的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通风干燥过程中,降水均匀,最终平均水分为12.9%,没有出现过干或过潮现象,粮温正常。由于粮仓绿色处理机所产生的臭氧的作用,霉茵总数呈下降趋势,没有霉变粮和霉味出现。干燥后小麦品质良好。与同品种晾晒干燥的小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高大平房仓内采用PEF隔热材料压盖粮面,通过在2004-2006年期间测定环境和粮堆内部不同部位温度,研究了外温对仓温和粮堆温度的影响,粮堆内部上、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PEF保温隔热压盖粮面效果对比以及试验仓储小麦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研究表明PEF隔热材料压盖能够减小外界温湿度对粮堆的影响,压盖处理的小麦的水分变化小,且延缓了小麦粘度和发芽率降低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内环流控温保水技术对高大平房仓仓温、平均粮温、表层粮温的影响,以及对粮食品质,如水分含量、小麦面筋吸水量、玉米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的影响,以中储粮郑州直属库4栋高大平房仓为试验仓,记录了2022年4月~7月各仓温度数据,检测粮食品质及水分含量。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保水技术可以将粮食水分控制在稳定的状态,且对于高水分粮,通风降水可将粮食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内;仓内保温材料吊顶可以隔绝外界高温,减小粮温升高幅度,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确保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大平房仓进行仓墙外部保温及仓顶吊顶隔热保温优化改造(18号仓),以普通未进行保温优化高大平房仓为对照(8号仓),研究了天津地区高大平房仓综合改造对不同储藏粮层小麦蛋白相关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储藏1年后,在易受顶层空气影响的上层粮层,试验仓粮堆上层小麦的总蛋白、可溶性蛋白、面筋含量分别较对照仓高出4.44%、9.11%和7.48%,麦谷蛋白/麦醇溶蛋白的比值提高了4.39倍,对照仓的麦醇溶蛋白转变为麦谷蛋白的劣变速度为试验仓的3.12倍。可见,高大平房仓优化改造控温对小麦储藏期间蛋白相关品质的劣变可起到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枚 《粮食储藏》2014,43(4):22-25
利用功率5.5kW的离心风机和1.1kW的轴流风机,采用不同通风方法,抓住有利通风时机,分别对新收获江苏红小麦和山东白小麦通风。结果表明:山东白小麦使用4台1.1kW的轴流风机,抓住广州早春的低温高湿有利时机且平均粮温和气温差值在3℃时进行多次较长时间的通风,不仅保持了小麦品质良好,且通风效果理想,损耗正常,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华南储粮区实仓储存条件下,高粮堆浅圆仓储存小麦的粮温在一个储粮周期内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小麦储存期间粮温会随气温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大的位置主要位于粮堆表层及外圈附近,粮堆内部温度比较稳定,全年平均粮温能维持在25℃以下。在华南储粮区的气候条件下,高粮堆浅圆仓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能够在粮堆内部形成较大的、粮温相对稳定的"冷芯"。机械通风在一个储粮周期中对粮温的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机械通风降温主要降低的是外圈粮温。  相似文献   

18.
小黑麦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新作物。它不仅保持了小麦的优良种子品质,而且还保持了黑麦的赖氨酸含量高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蛋白质含量高于小麦和黑麦双亲的新特性。因此小黑麦将为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提供植物蛋白新来源,是一种粮饲兼用,很有发展前途的新作物。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上半年,我国粮食加工与制造行业总体运行平稳,成品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利润总额同比略有下降。粮食主产区夏粮丰收,产量与品质较去年显著提升。主要粮食进口有增有减,大豆、小麦进口增幅较大。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规模效益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和"走出去"战略稳步落实。1.行业基本运行状况(1)行业发展总体平稳,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1月-6月,涉及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薯类等粮食加工的谷物磨制、饲料、豆制品、焙烤与方便食品加工业总体运行平稳。1月-6月,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塑料薄膜密封“双低”储粮、全仓密闭常规管理(对照仓)及微量磷化铝间歇探管杀虫三种储藏方法,探讨不同储藏方法对小麦后熟期及工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完成后熟期的时间是“双低”法>探管法>常规法:“双低”法和探管法的粮情均较稳定;保管费用是探管法<常规法<“双低”法:随着后熟期的完成,小麦的工艺品质不断完善,试验期内,三种储藏方法对小麦的工艺品质均未见有实质性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