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红水河梯级水库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各水库设置样本采样点,测定鱼类主要表型特征及水质主要理化因子,筛选并构建F-IBI评价体系。使用1、3、5赋值法计算各水库的IBI分值以评价各水库的生态健康状况。研究表明,红水河七座水库中,天生桥水库生态系统的状况表现为"较差",岩滩水库为"健康"状态,其余各水库健康状况为"良好"。总体上,红水河水系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较好"。  相似文献   

2.
分析不同时期秦岭黑河流域鱼类生物完整性的特点及变化情况,为该流域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西安市重要水源地的保护提供参考。以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收集,应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记录1980年代34种、 1990年代18种,2018年调查到鱼类17种。根据研究区域的鱼类生态特点,筛选鱼类总种类数、鳅科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鲤科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高耐污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低耐污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肉食性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杂食性鱼类占总种类数百分比等8个指标用于建立评价体系。1980年代秦岭黑河流域F-IBI得分为57,生物完整性"极好";1990年代F-IBI得分为18,生物完整性"极差";2018年F-IBI得分为30,生物完整性"差"。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资源减少,种类组成趋向单一化,鱼类生物完整性呈下降趋势,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相关部门应对厚畛子镇、陈河镇等关键源区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黑水河为金沙江下游一级支流,是白鹤滩库区干流鱼类的重要替代生境和优先保护支流。为评价黑水河河流健康状况,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黑水河23个采样点开展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5种,隶属于4目10科33属。以黑水河河口、水文站上游和825回水点作为参照点,经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相关性分析等指标构建黑水河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体系。使用1、3、5赋值法和比值法计算各采样点的IBI分值以评价各采样点健康状况,结果显示,1、3、5赋值法和比值法的结果虽然不完全相同,但趋势是一致的。黑水河大部分采样点的健康状况处于“较差”和“一般”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I分值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1)。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黑水河鱼类群落结构整体上受到中度干扰。评价结果与河流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为黑水河的环境保护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洪宇  李雷  张泽鹏  马波 《水产学杂志》2023,(6):109-117+126
于2021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倭肯河流域(北纬45°46’49"~46°23’41",东经129°34’32"~131°30’51")设10个调查点,采用三层流刺网(中上层鱼类)和地笼(底层鱼类)相结合的采捕方法,调查了鱼类生物资源,以鱼类为指示物种,选取丰富度指数(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3)、均匀度指数(M4)、杂食性鱼类种类数百分比(M14)、产粘性卵鱼类数量百分比(M25)及特殊产卵方式鱼类数量百分比(M29)等6个指标构建了倭肯河流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F-IBI)。在倭肯河流域采集鱼类28种,隶属于4目6科20属,其中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鲇(Silurus aso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为优势种。倭肯河流域上游江段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中、下游江段。河流状况处于“健康”(F-IBI≥3.45)的位点为40%;处于“亚健康”(3.45...  相似文献   

5.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水源地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2009年9月和2010年8月),对大中型水库水源地鱼类生物完整性(F-IBI)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根据研究区域的鱼类区系和水库生态系统特点,经过备选参数的筛选,构建了12个参数的F-IBI指标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5座水库(编号A~E)的水生态健康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B、C和E3个水库F-IBI得分为42、48和46,生物完整性评估等级均为"好";D水库F-IBI得分为32,评价为"一般";A水库F-IBI得分26,评价为"差"。评价结果与5座水库的I、II类水质达标率的分级结果大致相同,表明该F-IBI评价体系应用于浙江省水源地评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评估北运河水系生态状况,为判别北运河水系水生态恢复成效提供参考。2020 年5月、8月调查了北运河13个采样点的鱼类及生境状况,采集到鱼类20种,分属3目9科18属。采用F-IBI评价北运河健康状况。选择人类活动干扰较轻的点作为参照点,从物种种类组成与丰富度、营养结构、耐受性和敏感性、繁殖共位群以及鱼类数量等5个方面构建F-IBI候选指标体系,然后依据分布范围检验、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筛选出F-IBI 核心指标体系,包括鱼类物种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鲤科物种数百分比、漂流性卵鱼类个体数百分比、沉性卵鱼类个体数百分比、黏性卵鱼类个体数百分比、外来物种数量所占比例。采用比值法计算各采样点F-IBI值,并将其划分为“优”“良”“中”“一般”和“差”5个健康评价等级,评价各采样点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北运河健康状况整体为中等偏上,其中7.69%的采样点健康状况为“优”,23.08% 的采样点健康状况为“良”,53.85%的采样点健康状况为“中”,15.38%的采样点健康状况为“一般”。北运河水生态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黎贡山南段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更好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工作。2018年11月,调查了高黎贡山南段6条河流22个样点的物理生境、水质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用河流水文指标、形态指标、河岸带指标、水质指标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指标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单因子评价,并基于多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95个分类单元、33 725头,稀有种(单个物种数量少于338头)81种、占比85.26%,EPT指数高于5的样点19个、占比86.36%,生物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水质状况整体较好,68.18%的样点水质为Ⅱ类水标准,其余样点水质均为Ⅲ类水标准;栖息地环境质量良好,QHEI平均得分为180.36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达到健康等级的样点占比为90.9%,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处于健康状态,老窝河2个样点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类活动已对少数河段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影响,主要是农牧业活动、河岸河床硬化、筑坝、取水等。建议对相关河段定期开展河流健康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河流及河岸带的生产和开发活动,减少非必要的渠道化,针对易受干扰河段建立缓冲区,保护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莱州湾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该水域的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6-2017年在莱州湾采用底拖网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共捕获鱼类52种。参照1982-1983年的历史资料确定评价标准,从鱼类种类组成与丰度、繁殖共位群和营养结构等角度,筛选适用于莱州湾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Fish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F-IBI)评价的指标体系,得到鱼类总种类数、冷温性鱼类比例、中上层鱼类种类数比例、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多样性指数、产浮性卵鱼类比例、产粘着性卵鱼类比例、低耐污鱼类种数比例、广食性鱼类比例、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比例、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比例和杂食性鱼类比例等12个参数指标。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计算F-IBI,结果显示:莱州湾水域的F-IBI得分为30,其完整性等级为“差”,表明莱州湾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差。建议采取面源污染控制和基于生态系统保护的渔业管理恢复莱州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9.
一、伊犁河鱼类资源保护的意义新疆伊犁河是横贯伊犁河谷的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是中亚内流河,出境后流进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巴尔喀什湖,上游流经新疆伊犁地区,长达442km。伊犁河流域鱼类资源比较丰富,现有鱼类约32种,其中土著鱼类13种,多为冷水性鱼类,代表种类有银色弓鱼,伊犁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水域为典型的河口生态系统,构建黄河口近岸渔业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鱼类生物完整性,为河口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基于2020年在黄河口近岸水域利用底拖网进行的鱼类资源调查,分别以1982—1983年和2013—2014年的调查数据为参照点,从种类组成与丰度、繁殖共位群和营养结构等方面筛选了14个评价指标,构建了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3、5赋值法计算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用以评价黄河口近岸渔业水域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水平“差”;与2013—2014年相比,黄河口近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水平为“好”。这表明,较20世纪80年代初,近40年来黄河口近岸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下降严重,处于较差的水平;但与2013—2014年相比较,2020年黄河口近岸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变化不明显。过度捕捞、环境污染、黄河入海径流量锐减等因素致使黄河口水域鱼类栖息环境恶化,资源结构破坏,生物完整性降低,生态健康状况下降。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历史资料,依照黄河口水域鱼类区域组成特征,从鱼类种类组成、繁殖共位体、鱼类耐受性和营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12个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年代数据之间的差距分3个层次赋值打分,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表现为"极好"水平;90年代处于"差"水平;2013年处于"极差"的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鱼类生物完整性呈下降趋势,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干扰较大,过度捕捞等造成黄河口水域鱼类种类减少甚至消失,黄河口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下降。  相似文献   

12.
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按照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及景观斑块分析方法,开展了伊犁河谷河流典型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现状调查。记录到伊犁河谷湿地鸟类物种114种,隶属于17目37科。雀形目占调查鸟类种属的32%,其次是雁形目、鸻形目,三者占比为50%,是湿地的优势群类。隶属古北界的鸟类占总种属的62%,广布种占31%,东洋界占7%。夏候鸟最多,占42%,冬候鸟占4%,留鸟占37%,旅鸟占5%,繁殖鸟占11%。伊犁河谷湿地鸟类多样性与历史资料直观对比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40多年来,伊犁河谷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伊犁河谷湿地面积锐减,景观斑块破碎化严重及人类活动增强。伊犁河谷湿地及其鸟类现状不容乐观,急待全面调查并采取适宜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大型底栖动物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常用的生物类群。本文以武汉市浅水湖泊为研究区域,分析近20年(1998-2018)野外调查的104个湖次底栖动物数据,初步构建适合我国中部浅水湖泊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的多参数指数MMI (Multimetric Index),包括36个群落结构性参数和35个功能性参数共71个生物参数,经筛选武汉湖泊MMI指数由总分类单元数、腹足类个体数%、功能趋异指数和穴居者%共4个核心指标组成。通过比值法将健康状态划分为5个等级:健康、亚健康、一般、差和极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MI指数不仅与富营养化指标关系显著,能够反映湖泊营养状态的变化;而且能够显著区分城市湖泊与农村湖泊,城市湖泊的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农村湖泊。基于MMI的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湖泊健康状况一般,其中34.6%湖泊健康状况亚健康以上,41.3%的湖泊健康状况处于一般水平,24.1%湖泊健康状况较差。本研究构建的包含功能性状参数的MMI完整性指数,可在湖泊健康评价中推广应用,也为湖泊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长江上游河流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五个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8属95种。对13个备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合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指标体系,即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密度、硅藻密度百分比等参数指标。采用3分制法、4分制法和比值法分别对生物指标计分,评价结果显示:高庄桥、羊石处于"健康"状态;白沙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江安、德感处于"亚健康"向"一般"过渡状态。综合来看,三种评价方法所反映各样点的健康状况基本一致,只是4分制法和比值法在划分评价等级上更细致,评价结果更精确。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pH与P-IBI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秦淮河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本文以可变模糊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评价实例当中。以南京市秦淮河为例,根据城市河流健康的内涵和特点,提出由目标层、控制层、状态层、指标层组成的4级19项评价指标体系,对秦淮河的河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相较于传统评价方法,利用模糊可变模型的评价结果更为直观和合理,是处理和解决河流生态系统中模糊概念和现象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识别出秦淮河目前主要存在水环境、防洪安全以及自然形态3方面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伊犁裂腹鱼(Schizothorax pseudaksaiensis)仅分布于新疆伊犁河流域,是该流域典型的土著种和生态敏感种。近年来,过度捕捞及水利工程开发使栖息地环境改变,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本研究分析了伊犁河流域4个采样点共计54尾伊犁裂腹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长度为1109bp)的序列,探讨了伊犁裂腹鱼遗传结构及其影响因素。54尾个体共定义了16种单倍型,其中雅玛渡采样点群体(YJ)享有单倍型的数量最多,而恰普其海水库群体(YQ)享有单倍型的数量最少。单倍型分子系统树和中介网络图均分为两支,不同群体间单倍型交叉出现。平均遗传距离表明,4个伊犁裂腹鱼群体的遗传分化为种内个体间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伊犁裂腹鱼单倍型分布的分化可能与大坝的阻隔效应有关。建议对两个类群伊犁裂腹鱼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供水型水库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水源地水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根据浙江省和湖北省几个典型水库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参考相关文献及调研选取了32个备选参数,经统计分析筛选出8个指示能力较强的参数,构建B-IBI指标体系,分别为香侬-维纳多样性指数(Shan2)、捕食者类群数量百分比(Pred-Pct)、寡毛类物种数百分比(%OligoTax)、非水生昆虫数量百分比(NonInPct)、Hilsenhoff生物指数(HBI)、收集者物种数百分比(%CllctTax)、收集者数量百分比(CllctPct)和平均物种数量(RichnessPerTaxon)。确立了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并与潜在环境梯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指数很好地反映了潜在环境梯度,用于供水型水库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