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林州市小麦吸浆虫危害较严重,介绍了小麦吸浆虫在林州市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简述了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史与危害性,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苍山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苍山县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分析了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因素,针对小麦吸浆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麦田吸浆虫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吸食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来危害小麦生产,通过无害化控制技术防治吸浆虫具有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的优点。笔者概述了麦田吸浆虫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分析了麦田吸浆虫的无害化防治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和植物源农药在麦田吸浆虫的防治过程中均具有良好效果,且各具特点。然而,吸浆虫的发生与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依据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适时的应用好各项技术,通过不同技术的结合实现吸浆虫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李亚品 《河北农业》2009,(12):18-19
小麦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主要小麦栽培国家。国内的小麦吸浆虫亦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安平县主要是麦红吸浆虫,小麦吸浆虫科属为双翅目瘿蚊科,麦红吸浆虫学名为Sitodiplosismoselana(G6hin)。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小麦吸浆虫个体小,隐蔽性强,防治适期短,防治技术要求高,如不及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2003~2012年河北省灵寿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并结合小麦吸浆虫的生活习性和2012年的气候特点,分析了连续几年小麦吸浆虫轻发生后2012年突然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防治对策。并总结了2013年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两年对小麦吸浆虫定点系统监测技术的研究,掌握了陕西省蒲城县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及发生规律。并结合成虫期药剂防治试验,得出了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适期为小麦抽穗到扬花期。为我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提供较科学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蒲城县小麦吸浆虫测报方法及成虫防治适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两年对小麦吸浆虫定点系统监测技术的研究,掌握了蒲城县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及发生规律。并结合成虫期药剂防治试验,得出了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适期为小麦抽穗到扬花期。为我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提供较科学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受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小麦吸浆虫在阜南县有逐年扩展趋势。因此,做好小麦吸浆虫防控工作刻不容缓。本文总结了阜南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现状及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控对策,以期为小麦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方法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是秋季虫口密度和当年6月份的降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临洮小麦吸浆虫的长期预报模式,提出了洮河沿岸川水区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2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河间市发生的吸浆虫为小麦红吸浆虫。吸浆虫从上世纪90年代随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传入河间,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初期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  相似文献   

11.
<正>一、小麦吸浆虫的种类与分布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害虫,分布于欧、美、亚洲主产麦国。除美洲只有红吸浆虫外,欧亚大陆是红、黄吸浆虫混发区,亚洲一般以红吸浆虫为主。我国有20多个省市的麦田发生的都是麦红吸浆虫。2006年,遵化市地北头镇的东枣林和西枣林等村的1200多亩麦田发生过小麦吸浆虫,造成减产,有些农户的小麦绝收。经2007~2008年,连  相似文献   

12.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世界性的小麦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国家。我国的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而小麦红吸浆虫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范围逐年扩大。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尚未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到2009年终于对小麦生产造成了危害,因此,小麦吸浆虫已到了必需防治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吸浆虫俗称麦蛆,属双翅目,瘿蚊科,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其中在鲁西北地区小麦红吸浆虫分布广、危害大.吸浆虫以幼虫刺吸小麦嫩粒浆液,造成秕粒,属一类毁灭性害虫.近年来,由于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农民防治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鲁西北地区小麦吸浆虫危害程度有所回升.通过近两年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初步掌握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特点及相关配套的防治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经过对泾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动态系统监测及大田普查,掌握了吸浆虫发生发展规律及发生分布范围、发生程度、重发区域等,为科学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控制了吸浆虫危害。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经过对泾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动态系统监测及大田普查,掌握了吸浆虫发生发展规律及发生分布范围、发生程度、重发区域等,为科学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控制了吸浆虫危害。  相似文献   

16.
曹瑛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4):196-198
介绍了小麦吸浆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着重介绍了西安地区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防治及时有效是控制吸浆虫危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麦红吸浆虫是小麦产区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本文介绍了麦红吸浆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小麦生产上麦红吸浆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加强小麦吸浆虫监防1.1小麦吸浆虫危害严重。在沧州市西部最早发生,目前已扩展到该市中部。由于它对小麦的危害具有毁灭性、隐蔽性、顽固性,近几年跨区域调种频繁,扩大了吸浆虫的为害范围,尽管盐山县尚未发现虫情,但应加强对小麦吸浆虫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吸浆虫在临洮县发生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通过多年的调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麦红吸浆虫在临洮县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分为麦黄吸浆虫与麦红吸浆虫2种,在幼虫时期潜伏在小麦壳内,以麦粒的汁液喂食,导致麦田的大面积瘪粒,进而导致严重减产。本文从小麦吸浆虫的习性出发,分析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并对吸浆虫的防治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