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事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1991年桑田面积达166万亩,年产茧量达11万吨,生产蚕种500余万张,与198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7%、188%、169%,生产效率、单产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亩产茧量从1980年的50公斤提高到65公斤,劳动生产率逐年有所提高,生产每公斤茧所需的劳动时间五十年代要15小时左右,现在只需6~7小时。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蚕桑科学技术进步对推动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对我省十年来蚕桑科技工作的回顾及今后的设想,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 各地区行政公署,宝鸡市及主产茧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丝绸是我省出口创汇的骨干商品。发展蚕桑生产是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和丝绸出口创汇出现了同步增长的好势头。但由于我省蚕桑生产水平较低,加之蚕茧的收购和经营上也存在一定问题,蚕茧产量仍然不能适应需  相似文献   

3.
<正>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蚕桑生产几乎遍及全省。桑园面积由1949年的46万亩发展到1984的126.50万亩;蚕茧产量1949年为6.85万公担,1984年为64.95万公担;张种产茧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发展速度较快,但存在着单产低,茧质差,上茧率和出丝率不高,解舒不良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农林牧业系统在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稳步积极发展我省蚕桑生产,积极疏通蚕茧流通渠道。今年以来办烘茧灶34处,据春茧投产收烘的27个烘茧灶统计,共收鲜茧256196.4斤,占全省收购量5.4%,其中上茧率占88.8%,平均茧价1.8元/斤,烘茧无一亏损。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我省蚕区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蚕桑生产。79年全省产茧4.6万担;8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多万亩,产茧5.8万担,比79年增长二成多,是建国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高速度发展蚕桑生产的县社队,安康县80年蚕茧达到220万斤,石泉县80年比79  相似文献   

7.
优良蚕品种和优质的蚕种,是发展茧、丝、绸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省蚕桑生产正处于调整时期,在蚕种生产上仍须要继续坚持贯彻“以提高质量为主,质量并重”的方针,并根据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时期做好生产和供应工作。八十年代初我省蚕桑生产基地向新区转移后,新区蚕种场迅速发展,生产蚕种直线递增,承担了全省蚕种主要任务。我省蚕桑自新区转移后,在蚕种生产上出现了二个特点:(1)蚕品种单一化,八十年代以前,我  相似文献   

8.
<正> 1985年9月1日至3日,省丝绸总公司在吴江县平望镇召开了全省蚕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上半年蚕桑生产情况,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形势,研究今年秋茧优质丰收以及如何搞好明年蚕茧合同定购工作,以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认真贯彻“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开创我省蚕桑生产新局面。到会的有各市和重点产茧县的业务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正> 安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广大劳动人民素有栽桑养蚕的习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栽桑养蚕。发展蚕桑生产,是农民勤劳致富之路,对振兴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我省茧、丝、绸生产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蚕桑生产在“巩固提高,稳步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我省出现了蚕茧持续增产的喜人景象,1986年产茧7.8万吨,比1980年增长了104.7%,“七五”规划蚕茧产量达10万吨,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在巩固发展蚕桑生产方面作更大的努力。笔者试就发展蚕桑综合经营,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问题谈谈肤浅的认识,旨在抛砖引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展蚕桑。  相似文献   

11.
<正> 蚕茧是丝绸生产的基础,蚕桑是丝绸工业基础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蚕茧生产极不稳定。1987年,我省蚕茧在未提高收购价格的情况下,实行价外补贴和改等差为不等差,拉大质量价差的措施后,养蚕生产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好形势。为了正确贯彻执行茧价政策,促进蚕茧生产发展,提高茧丝质量和蚕桑经济效益,特就1987年茧价执行情况,提出个人的肤  相似文献   

12.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现全县共建成片桑园6463亩,81年养蚕3952张,产茧115,869.9斤,嫁接桑苗1,200万株,育实生苗286亩,桑园面积、产茧量、嫁接、育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宝鸡县天王公社是宝鸡市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一个公社。共23个大队,其中15个大队栽桑养蚕,全社现有桑园面积1,247亩,其中去冬栽桑376亩。81年战胜了春旱、秋涝、高温、多湿等自然灾害,养蚕1958张,产茧70,466.8斤,比80年增长4.3%,亩产茧80.1斤,其中二、三年生的桑园,亩产茧112.6斤。春季除自接外,支援兄弟社队接穗  相似文献   

13.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县之一,十年动乱前,桑园面积曾达到4900多亩,但1973年又下降到1737亩,亩产茧只有21斤,全县仅产茧3.6万多斤,只够县缫丝厂生产十多天的原科,由于原料严重不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入蚕茧,加大了生产成本。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973年,县委决定大抓蚕桑生产,并成立了县蚕桑技术指导站,加强对蚕桑生产的具体领导,在资金扶持上,改变了过去向社队无偿投资的做法,从1976年开始,实行钱物结合,有偿借款周转的办法,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在11个蚕桑基地公社、128个大队,恢复发展桑园6463亩,其中近两年内新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的蚕桑生产具有资源优势、商品优势,更有传统技术优势。是我省重点产区之一。但是,蚕桑生产的发展与丝绸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蚕茧产量占全省的10%左右、而丝绸出口产品占全省的70%以上,原料茧供需之间缺口很大。我市蚕茧主产区历来是在平原水网地带,属杭加湖平原的余杭县,年产茧量占全市的60%以上。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全市蚕茧产量稳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蚕桑生产持续迅速的发展,蚕种需求量不断增加,为适应生产发展要求,1990年我场在徐淮地区的赣榆、东海、沭阳,宿迁四个国营蚕桑场圃进行原蚕饲养、制种,探索在国营蚕桑场圃建设原蚕基地的可行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整理于后。一、蚕桑场的历史和现状徐淮地区的国营蚕桑场圃多数创建于50年代中后期,全民所有制性质,具有一定的规模,曾经在一个相当的时期内,对当地丝茧生产和蚕桑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随着蚕桑生产的几起几落,进入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省的桑园大多是专用桑园,栽培密度为1000—1200株/亩,平均亩产茧为75—100公斤,年收入干元上下,蚕桑生产已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 南通县东余乡是老棉区,在抓好棉花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为了适应蚕桑生产的发展需要,在县、区、乡三级党政领导支持和县外贸公司、市丝绸公司扶助下,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于83年早秋蚕期自办了烘茧站,经三期秋茧收烘实践证明,不仅解决了蚕农卖茧难的困难,而且能做好养蚕生产的服务工作,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较快,经广大蚕桑科技人员和组织起来的农民社员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培桑养蚕技术,加强生产管理,亩桑产茧量逐步提高,1950年亩桑产茧仅26.37斤,1977年亩产茧(采叶面积)提高到89.96斤,超过了日本全国204万亩的平均亩产茧77.74斤的水平。许多社队已实现了亩产200斤茧,据嘉兴地区1977年的不完全统计,亩产茧已超过200斤的有7000多亩,其中钱塘江公社4761亩桑园年亩产茧253斤。有7个生产队亩产茧超过400斤,46个大队亩产茧超200斤,98个生产  相似文献   

19.
7月 2~ 3日 ,省蚕桑办、省经作局组织全省主产蚕桑市、县蚕桑办 (茧丝绸公司、蚕桑公司 )主任 (经理 ) ,共 30余人 ,对龙南、崇义两县的蚕桑生产暨综合效益开发开展了一次观摩活动。期间 ,参观了龙南、崇义两县推广省力化养蚕新技术暨综合效益开发现场 ,了解了全省蚕桑生产情况 ,分析了当前茧丝产销形势 ,商议了新形势下稳定我省蚕桑生产发展的具体对策。据观摩活动期间统计 :全省现有桑园面积 2 0万亩左右 ,比上年新增 5万亩上下 ,由于 2 0 0 2年茧价下滑的信息传播较快 ,导致了今年春期发种量较上年下降 1 0 %。虽然 2 0 0 2年的茧价下跌…  相似文献   

20.
<正>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省的蚕茧收购定价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从鲜茧买卖到干茧买卖,有力的促进了茧丝绸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受价格体系制约,以及许多历史原因而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长期以来蚕茧收购价格存在着比较紊乱和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生产。为探索评茧标准及方法的改革,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的茧价政策,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缫丝计价的分析,来提出改变蚕茧评级方法,说明缫丝计价合理性的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