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来源广泛,营养价值低,但能被反刍动物厌氧真菌和瘤胃细菌所分泌的消化酶消化降解,文章概述了世界秸秆生产状况、反刍动物真菌分泌消化酶的消化代谢过程、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2.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主要的消化器官,寄生着细菌、真菌、纤毛虫、噬菌体等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反刍动物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瘤胃功能和瘤胃内环境直接影响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但瘤胃内环境受饲喂时间、饲料类型、日粮组成、饲喂量、瘤胃微生物种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类型的饲料在瘤胃内的消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  相似文献   

3.
瘤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栖息着复杂、多样、非致病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瘤胃细菌、厌氧真菌和瘤胃原虫,还有少数噬菌体。瘤胃内容物中细菌为105 ̄108万个·mL-1,原虫为10 ̄102万个·mL-1,真菌为0.1 ̄10万个·mL-1。不同种或品种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着差异,从而也影响宿主对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4.
一、肉牛瘤胃的消化特1、什么是瘤胃发酵牛是反刍动物,其消化道结构比较特殊。最突出的是牛有四个胃。从前到后分别称之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其中瘤胃再牛的消化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瘤胃的体积很大,成年牛瘤胃的体积约100升左右。瘤胃中有大量微生物。瘤胃微生物包括细菌、原虫和真菌三大类。虽然威微  相似文献   

5.
前言牧草消化速度是指牧草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单位时间内被消化的数量或者用单位时间内消化饲草的百分数表示。是以动态学的观点研究牧草在反刍动物瘤胃中不同时间被消化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多种人工模拟瘤胃测定饲料消化率方法的发明,则为饲草消化动态研究方面提供了更有利的方便条件。目前国外已研究出许多有关反刍动物消化动态模型。Waldo(1972)提出了饲料在瘤胃中消化速度和未消化食物糜自瘤胃排出的流通速度。Merttns和Ely(1979)研究出12个速度常数论述消化过程的综合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6.
瘤胃使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消化方式,瘤胃对反刍动物的消化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可能对瘤胃发酵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生产中对瘤胃发酵调控的方法等,为后续瘤胃微生物作用等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瘤胃原虫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生着大量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它们对于饲料在瘤胃内的降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瘤胃内原虫对瘤胃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去原虫后,瘤胃发酵类型发生改变,丙酸产量增加,甲烷产量减少。并且去原虫后,可以改变淀粉及蛋白质的消化,有利于改善家畜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粗饲料的长度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的重要指标之一。适当地调整粗饲料长度,可以发挥其最大的营养价值,并达到优化动物的采食、瘤胃功能及生产性能的作用。文章从粗饲料长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对反刍动物采食活动、瘤胃消化代谢、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胡浪  陈永鹏 《农技服务》2014,31(8):167-167
瘤胃积食又名"宿草不转",是瘤胃内积滞过多食物,不能运转的疾病。瘤胃积食的反刍动物瘤胃内滞积大量饲料,致使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消化和排泄,瘤胃异常充满,胃壁扩张,并伴有消化和瘤胃有运动机能障碍的一种前胃疾病。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过食性酸中毒又叫急性瘤胃酸中毒,属瘤胃积食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反刍动物突然食入过量的富含可溶性糖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如玉米面、小麦粉等引起瘤胃积食和瘤胃内微生物平衡被破坏,乳酸菌大量繁殖使瘤胃内可溶性糖迅速分解.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急性酸中毒和瘤胃内微生物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各种反刍动物均可发生,以奶牛、奶山羊多发。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山羊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与瘤胃细菌共培养24h内,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共培养组24h时底物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8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28.21mmol/L)及乙酸浓度(20.32mmol/L)显著低于瘤胃细菌培养组(10.49%、32.66mmol/L和24.39mmol/L);而共培养组在48h和72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24.37%、29.04%)均高于瘤胃细菌培养组(21.69%、26.41%);试验结果同时显示,经灭菌处理的瘤胃真菌发酵液可显著降低瘤胃细菌对稻草片段的降解活力。  相似文献   

12.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以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序列分析技术、DGGE指纹技术、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法以及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加强这些方法间及其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并发展新的方法,促进瘤胃微生态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Pilot study to monitor body temperature of dairy cows with a rumen bol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bolus containing a mote (temperature sensor, processor and radio) was placed in the rumen of a fistulated cow to monitor body temperature. Rumen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every minute and stored in the internal buffer of the mote.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was also transmitted to a base station by the mote every minute. A relay mote mounted on the cows’ left front leg assisted transmission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rumen to the base station. Cow behaviour affected the success rate of data transmission. The base station received more than 50% of the transmitted data when the cow was standing. Success rate was lower than 40% when the cow was lying down. Rumen temperature varied diurnally with night-time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day-time temperatures. Drinking events resulted in distinct decreases of the rumen temperature. 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l sensor mot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body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animal works but improvements are possible. Research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nsor data on mote level for optimizing data recording frequency and transmission of data to dairy management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酶活及日粮养分48 h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2只装有永久性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100,200和300 m g/kg丝兰皂甙的饲粮,研究了不同水平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内纤维素酶、总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全混合日粮有机物(OM)、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48 h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绵羊瘤胃内的总脱氢酶平均活性依次为95.62,97.36,99.48和101.54 U/mL,与对照组(第1组)相比,第4组总脱氢酶活性提高了6.2%;纤维素酶平均活性第2、3和4组分别较对照组(44.66 U/mL)提高了5.2%,8.5%和16.7%,其中第4组同1、2组相比达显著水平(P<0.05),第1、2、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2、3、4组OM瘤胃48 h降解率分别为59.90%,62.28%和64.65%,均高于对照组的58.74%,其中第4组高于对照组10.06%,二者差异显著(P<0.05);DM和NDF 48 h降解率均以第4组最高,分别为57.54%和3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7%和13.06%;1~4组ADF 48 h降解率虽有上升趋势,但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添加亚麻酸及植物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瘤胃模拟体外产气法研究在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富含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亚麻酸对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在植物油的筛选试验中,菜籽油、豆油和亚麻油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的10%,观察其对甲烷生成和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油和亚麻油显著降低了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但甲烷产量的下降幅度更大,菜籽油无效果。同时,豆油和亚麻油显著升高了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丙酸比例。选取筛选出的效果最显著的植物油——亚麻油,和亚麻酸一起比较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的剂量效应,亚麻油和亚麻酸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的0%、3%、5%、7%和9%。亚麻油和亚麻酸分别在添加量为5%和3%时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且抑制效果随添加剂量的提高而增强。亚麻油和亚麻酸显著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向丙酸型发酵转变。这些结果表明,一些富含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亚麻酸可以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改善瘤胃发酵,降低甲烷生成,且植物油抑制甲烷生成的效果与添加剂量和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选用6只体况良好、体重35 kg左右,年龄1.5岁左右的蒙古绵羊,研究体内驱除厌氧真菌对瘤胃微生物和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驱除真菌导致绵羊瘤胃细菌总数和纤维分解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毛口目原虫数量和原虫总数也明显增加(P<0.05),而内毛目原虫的数量没有变化.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力随厌氧真菌的消失而显著降低(P<0.05),但滤纸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活力并不受影响.驱除厌氧真菌后,瘤胃pH值和NH3-N浓度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乙酸、丁酸和TVFA的浓度均出现下降,其中,乙酸浓度降低极为显著(P<0.01),其余两者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并没有受到驱除真菌的影响(P>0.05).对乙酸与丙酸摩尔比例的比较显示,驱除厌氧真菌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的值(P<0.05),说明驱除厌氧真菌改变了瘤胃内的发酵模式,使之更趋向于乙酸减少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7.
徐淮白山羊瘤胃细菌和原虫的类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稻草为主的日粮条件下徐淮白山羊瘤胃细菌和原虫的类群结构。【方法】以4只安装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为试验动物,PCR扩增瘤胃细菌16S rDNA序列,利用分子克隆与测序分析、细胞计数等技术,解析瘤胃细菌和原虫群体的类群组成。【结果】获得的细菌克隆基本归为两簇:与瘤胃球菌R.bromii YE282相似性为95%的XHGR1、与瘤胃R-7菌相似性为98%的XHGR3,XHGR2位于另立的R. flavefaciens簇。瘤胃球菌属细菌占细菌克隆总数的比例较高(33.33%),原虫生物量略低于细菌,占瘤胃生物总量的44.83%。群体主要有内毛属、双毛亚科、前毛属、头毛属和等毛科等原虫,其中内毛属原虫比例最高为74.25%。【结论】以稻草为主的日粮条件下,徐淮白山羊瘤胃中细菌和原虫生物量相近,瘤胃球菌属细菌和内毛属原虫分别是瘤胃细菌和原虫区系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8.
选取高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头。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200 g、300 g和400 g过瘤胃葡萄糖;Ⅳ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饲喂期20 d。在饲喂前、饲喂后10 d和20 d检测试验奶牛血浆葡萄糖、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尿素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Ⅱ组血糖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Ⅲ组血浆β-羟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变化均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添加300 g过瘤胃葡萄糖能提高血糖水平,改善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19.
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发酵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瘤胃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不同底物时的96 h累积产气量、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瘤胃细菌体外发酵时的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均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此外,各真菌培养组96 h发酵液中,稻草秸组的木聚糖酶酶活力显著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发酵相同底物时,真菌产生的木聚糖酶酶活力是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力的23-65倍.各细菌培养组96 h发酵液中,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的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力显著高于稻草秸(P<0.05).  相似文献   

20.
对玉米蛋白粉(CGM)及豆粕(SBM)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及粗蛋白质(CP)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前后色氨酸(Trp)的质量分数变化进行比较评定。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平均体质量28kg的育肥哈萨克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技术对2种饲料的DM、OM及CP在育肥羊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瘤胃停留时间及降解前后的Trp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瘤胃固相食糜的平均外流速度为1.84%·h-1条件下,豆粕和玉米蛋白粉DM、OM及CP的有效降解率(ED)分别为72.86%、66.16%、55.27%和59.66%、59.19%、48.10%,瘤胃停留时间(RRT)分别为14.75h和21.93h。随着豆粕在瘤胃内培养时间的延长,色氨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玉米蛋白粉的色氨酸在降解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