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社会革命与改革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时代主题发生改变,理论也要求新生,邓小平则担负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下面就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伟大实践,是经过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的革命斗争、改革建设发展的实践检验,已经被证明是正确可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首要理论前提是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同时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以及深刻理解其与民族化、多元化和当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角度的研究分析,强调了新兴的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经成为趋势,并就这一趋势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同时论述了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239-24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息息相关。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的改革就会失去引领其前进的指导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最终实现中国梦就会难以实现。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入手,明确了它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两方面,从而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也应该把握两个方面,即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随后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探讨了如何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旨在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坚实的历史基础。救国图存的社会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基础,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既是一次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运动,也是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运动。这一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原则在全党范围内得以确立;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韩精灵  龚平 《现代农业》2009,(10):89-9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性工程。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个体价值维度的理解,是拓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审视视野和转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角度的认真理解和具体体现。从个体价值维度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是一种信仰教育,还是提升我们精神世界,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最后,准确理解、接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实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双重创新的永恒课题,二者之间互为过程和结果,是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恪守理论与实际长期相结合的一系列原则,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遵循特殊的路径与标准,唯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李冬阳 《现代农业》2011,(2):106-10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它们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精髓,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在学习和实践中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原理》课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体验教学模式、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生态教学模式、媒体教...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提出的竺个代表”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历程的精辟概括,它在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体现了紧跟时代的创新意识。本文试从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木任务等方而论述兰个代表”思想对指导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时代。面临着这一趋势带给我们的种种困境,就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因此,“回到马克思”已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共识。重新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对于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其科学的方法论来解读现实问题,其意义尤为深远。正如马克思早年的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两个论述就为我们今天研究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这一视角的科学理解和深层把握将引领我们这批时代的弄湖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步伐,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进,再到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谋划改革,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握改革,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推进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集体林业发展实践具体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集体林业发展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90年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开始和缘起。问题与主义之间的关系实质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主义"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着"问题"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中产生的,并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问题"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中国,伴随中国实际问题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新时期我国社会矛盾主要发生在民生领域、绝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特点,以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应该秉持和谐理念来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确立以实现和谐为处理社会矛盾的目标导向,坚持以和谐的方式和手段来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化解和防范社会矛盾冲突的和谐调节机制,营造减少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和谐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曾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到了20世纪,涌现出了大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从而形成了一股独特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潮流。这些西方学者们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人学领域。他们紧紧围绕人的本质、人的存在社会性,以及人性的压抑、异化与解放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进行理解和阐释。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三次重要转折,且每次转折之后研究的核心思想、领导人物与研究的侧重对象均有所变化,从而形成了鲜明的阶段性。总体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它反映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内在要求。邓小平的理论创新以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邓小平理论作为创新的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是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报告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突出地强调了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