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工工艺对名优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狗脑贡茶、东江银毫茶、汝白银毫茶和东湖银毫茶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摊青时间3~4h,摊叶厚度1~1.5cm,摊青后鲜叶含水量为70%在右有利于提高名优茶品质,尤其对高山茶摊青时间适当延长其品质越好;高档名优茶的制作采用机械杀青(使用6CST30杀青机,入口空气温度120~140℃,出口温度100~120℃,杀青时间60~80s,减重率为35%~40%)能很好地达到杀青要求,特别是针对高海拔地区和水库库区茶叶的杀青,还能提高品质;高山茶以不揉捻为好,有利于保证绿茶类名茶色泽翠绿多毫  相似文献   

2.
云龙茗毫茶采用半机械化半手工的传统工艺,经摊青—杀青—揉捻—炒二青—整形提毫—干燥提香等工序精细加工而成,其中杀青、揉捻、炒二青用机器加工,干燥做形和提香用传统手工方式加工,成茶条索紧细圆直,满披白毫,香气滋味品质极佳。  相似文献   

3.
正恩施玉露内含成分丰富,具有外形紧圆挺直显毫、翠绿油润,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醇爽、汤色绿亮、叶底绿亮匀整的品质特征。恩施玉露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蒸青绿茶,以其独特的蒸汽杀青工艺和外形独树一帜,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在传统加工过程中,恩施玉露的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摊凉、铲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拣选等过程,其中以整形上光为形成其品质特征的重要工序。然而传统  相似文献   

4.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52-2156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工艺对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相似文献   

5.
一、蒸青绿茶概述蒸青绿茶具有汤色嫩绿、叶底清绿、干茶色泽翠绿和口感鲜爽、回味甘醇、苦涩味低、保质期长的品质特点,深受茶叶界人士和消费者青睐.日本人称蒸青绿茶为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纯真天然风味茶.蒸青绿茶是我国一个古老绿茶品种,盛于唐宋时期,但由于其加工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自元明以后逐步被炒青绿茶所取代,在国内长期处于濒绝状态.我国茶种和蒸青绿茶加工技术传入日本以后,蒸青绿茶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并成为日本的主要茶类,50年代末日本发明了滚网筒式蒸汽杀青机,把蒸青绿茶生产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无锡毫茶产于江苏省无锡市。1973年开始立项,历经6年创制成功。确立了包括适用品种、加工工艺、品质风格等在内的系列技术,并通过科技鉴定。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无锡毫茶在碧螺春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主要工序为摊青、杀青、揉捻、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不同的品种通过不同的杀青方法研究绿碎茶的品质。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试品种加工成绿碎荼,其品质和生化成分相差甚远,其中金萱的感官品质较优,而岭头单枞的生化成分含量较高;不同杀青工艺对生化成分无明显影响,而微波杀青茶的感官品质优于炒青及蒸青绿碎茶。  相似文献   

8.
6CZS30型蒸汽杀青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海 《中国茶叶》2000,22(5):16-17
蒸青茶起源于中国唐朝,后传入日本。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均采用手工制作蒸青茶,无大批量机械化生产。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研制蒸青绿茶机械,60年代初基本定型为滚筒式蒸汽杀青机、叶打机、粗揉机、中揉机、精揉机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地区先后从日本引进了十多条蒸青绿茶生产线,生产的蒸青茶几乎全部销往日本。但进口日本设备,价格昂贵,以日本几家茶机生产企业为例,120K为180万美元,非一般企业所能投资,国内很难普及。 蒸青绿茶生产有两个技术难题:一是蒸汽杀青,另一是蒸青茶鲜叶…  相似文献   

9.
1碧螺春传统加工工艺 碧螺春传统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序,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对制茶者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产品品质较难统一。  相似文献   

10.
手工制作螺型毫茶劳动强度大,劳资成本高,规模化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因此机械化生产是目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近几年来对此进行了全机制与半机制(手工为辅)的初步探讨,1995年批量生产的“翠珠”,荣获省优质茶奖。三年来机制或半机制螺型毫茶品质较稳定,品质特色突出,市场反馈良好,赢得了较高信誉。而其加工成本仅为手工的1/3,工效提高8—10倍,值得推广。本文试就机制螺型毫茶的品质特点与加工技术作介绍,旨在为我省名优茶的机械化生产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机制螺毫茶的品质特点全机…  相似文献   

11.
对乌龙茶杀青程度一般认为足的香气高,轻的香气低.究竟杀青程度对乌龙茶品质有何影响?尚无明确答案.为探明这个问题,特于今年署茶进行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以毛蟹和菜茶品种做青工艺完全一致的做青叶(即做青结束的叶子)匀堆后作为原料.  相似文献   

12.
滚筒杀青机是一种以炒杀为主,兼有蒸杀作用的高效连续杀青机。我国最早研制的70、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主要用于大中型茶厂(场)中低档茶的杀青。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名优茶发展迅速,由于手工加工名茶工效低、品质不稳定,机制名优茶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小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已成为我国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机型,具有杀青叶芽叶完整、叶色绿、汤色清澈明亮的特点。目前开发的用于名优绿茶杀青的滚筒连续杀青机有30、40、50型,其中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大量生产则采用40、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相似文献   

13.
不同加工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品系'福萱'(0314C)的春季一芽二三叶为原料,采用不同杀青方式(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和干燥方式(炒干、烘干)制作绿茶,通过感官品质审评及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青绿茶样的品质最佳,感官特征为外形毫洁白,乌绿翠,汤色嫩黄绿,花香尚显,滋味清醇,叶底嫩黄.炒青样的水浸出物总量(42.30%)和游离氨基酸总量(4.75%)均为最高,同时其酚氨比值(3.48)最低,而茶多酚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均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7.35%、3.44%,儿茶素总量及L-EGCG、L-ECG含量亦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3.37%、8.61%、1.68%,L-EGC含量则以蒸青样最高(2.14%),而烘青样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548.68).  相似文献   

14.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15.
“开化龙顶”茶机制工艺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成钜  洪永贵 《茶叶》1995,21(1):17-19
“开化龙顶”茶在杀青、揉捻和毛火等主要工序采用机制,能提高名茶质量和产量,特别是在外形,汤色和叶底上“三绿”较为明显,在造型提毫,提香工序上采用手工辅助,保持了“开化龙顶”茶外形和香气的独特风格。文中分析手工炒制名茶香气高的原因,提出名茶机械的设计要与名茶工艺配套,机械性能与操作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销名优茶必然相应增长。手工名优茶受劳力条件的限制,生产量不可能很大,且手工名优茶成本高,价格也高,销售量就有限;机制优质绿茶具有生产量大,成本降低,价格适中,是大众化适销对路产品。为了适应优质绿茶开发的需要,笔者对优质绿茶制法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本地群体种春茶一级鲜四十。(二)试验方法:试验设三个处理,重复三次。①传统茶机常规工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二青——炒三青——滚干。②传统茶机改进工艺:鲜叶摊放…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产的“金毫茶”和“银毫茶”已经上市,这两种名茶均以该所选育的品种——“英雄九号”加工生产的,具有外型美(金毫茶满披金色毫毛,银毫茶满披银白色毫毛),香气高(花香和毫香突出),内质好,很受消费者喜爱。每公斤售价400—600元。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产的“金毫茶”和“银毫茶”已经上市,这两种名茶均以该所选育的品种——“英雄九号”加工生产的,具有外型美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锅式炒制机械,是采用半球形锅炒制茶叶的机械,用于杀青和炒干工序。早在公元13世纪我国改蒸青为炒青绿茶时,就利用铁锅炒制茶叶,因其品质优于蒸青,且当时农家取材方便,故一般都沿用现成炊事用锅炒制茶叶;其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机械设备应运而生,锅式制茶机械成为  相似文献   

19.
茶叶杀青机的类别及其性能(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6,28(5):18-21
三、网带式茶叶蒸汽杀青机 当前生产中所应用的蒸汽杀青机,一种机型称为茶叶汽热杀青机(图3);另一种称作茶叶蒸青、脱水、冷却联合机(图4),均由浙江省的茶机生产企业所开发。云南、广西等茶区也先后开发出此类机型,但在茶区应用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20.
夏季茶鲜叶含茶多酚高,制绿茶往往呈苦涩味。为了探求改善夏季绿茶香味品质的方法,笔者作了传统锅炒杀青和沸水冲泡杀青对比小试验,试验结果,沸水冲泡杀青能改善夏茶香味品质。供试的原料为夏茶头批采摘的一芽二叶,鲜叶一分为二,一份作沸水冲泡杀青,时间为10秒钟,泡青后采用烘或入锅低温抛炒方法除去一部分水分,然后揉捻烘干,制成烘青茶样,编为“铜绿一号”;另一份作手炒杀青,然后揉捻、烘干,制成烘青茶样,编为“铜绿二号”(对照)。两只茶样经审评结果,“铜绿一号”没有苦涩味,“铜绿二号”有苦涩味。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审评结果,也是认为“铜绿一号”的香味品质优于“铜绿二号”(见右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