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光  罗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79-1088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贵州省落后农村地区的反贫困问题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阐述贵州农村贫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贵州农村贫困的原因,并提出摆脱贫困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27-128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突出的"短板"。总结了目前云南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对云南省农村地区贫困状况做了简要概况,对云南省农村地区多元化的致贫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云南省农村地区致贫因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已经从消除绝对意义上的贫困,向消除相对程度上的贫困转变。这一阶段的任务,相比于上一阶段更加具有难度,同时也需要建立更为科学和长效的管理机制,才能在可持续性的发展当中,解决贫困地区的相对贫困问题,防止原先脱贫的地区和人员重新返回贫困。要在农村地区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当下依然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作出精准分析,并且厘清其中的弊端。以此为基础,构建农村地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以陇南农村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希望为我国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其中所暴露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仍有待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众多的研究表明,生活、生产和发展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村地区贫困群体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农村金融对农村脱贫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人如何安享晚年是当代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数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约占2.3亿,其中1.2亿在农村。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有33.3%的老年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剩余66.7%老年人中约50%处于相对贫困。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无人养老等社会问题凸显。养老的难点和短板在农村,农村是我国养老问题最严重、最难解决的地方,因此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是破解农村养老困境、释放老年人口"二次红利"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问题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贫困问题集中凸显在农村地区,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系统解读了中国农村的致贫因素,并从完善制度、调整政策、转变经济结构等方面系统地提出解决中国农村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减少和消除贫困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今世界共同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对于我国而言,更是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前提。要解决贫困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要精准识别贫困家庭,并通过向真正贫困的家庭和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扶持,才能从源头上消除贫困。目前,尚未摆脱贫困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部分民族地区。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是中国反贫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民族地区贫困现状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41-144
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少地区却陷入了"扶贫、脱贫、返贫"的怪圈。在引入农村生计要素的基础上,解释农村贫困人口的内涵。研究我国农村人口在脱贫和防止返贫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也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彻底摆脱贫困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使得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公共卫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老年贫困发生率逐年增加。研究表明,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高于城市贫困老人,使得农村老年贫困人口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农村老年贫困问题急需解决。通过对农村老年贫困文献的梳理,了解老年贫困类型、致贫原因以及贫困应对策略,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农村老年贫困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上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是要认清贫困农村现状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之后提出了绿色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开发式扶贫和政策扶贫的反贫困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扶贫模式与扶贫绩效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阐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和四阶段扶贫开发历程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和移民开发等扶贫模式;总结了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农村扶贫模式创新是西部农村扶贫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最后提出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农村制度性贫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持续考察、研究文化扶贫的实践路线,在此过程中发现农村整体 公共文化扶贫实践效益处于较低水平,与我国基础实践以及国家实践政策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文化扶贫属于我国基础扶贫工作的关键组成内容,可将其看作是对传统经济扶贫的进一步优 化。由精准扶贫层面落实乡村文化扶贫措施,实现振兴乡村文化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农村扶贫开发经历了解决生存性极端贫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驱动群体性减贫、规模化开发式扶贫、综合扶贫开发及精准扶贫五个阶段,总结出了党的领导、政策组合、资金整合、聚焦重点、多方合作、激发动力等经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还需夯实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建立防止返贫工作机制,完善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措施,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巩固安徽省脱贫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一项创新性的政策手段.以云南省大关县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对大关县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为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12-15914
选取云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分析的变量指标,采集《云南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中1978~2007年的相关数据,采用RHL值和泰尔指数,对云南省城乡经济差异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并通过经济增长对城乡差异收敛与发散的空间分析及城乡经济差异演变趋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7年,城市经济发展以向下收敛为主,农村经济发展以向下发散为主,导致城乡发展分离趋异,总体表现云南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地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镇的发展;城乡差异发展趋势显示库兹尼次曲线的倒“U”形特征。为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战略,加速总体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中小城市,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适当扶持贫困农村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宜人的气候条件,对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可以发展6种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模式、8种乡村旅游产业联动建设模式.以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划分及减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2年最新确定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名单中涉及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267个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西南地区贫困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揭示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高程、坡度、人均GDP、少数民族占比、距省府距离等因素的分级和聚类分析,划分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针对各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减贫脱贫措施。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分异表现为:地势较低,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区,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的密度相对较低;而地势较高、坡度变化较大的地区,贫困县的分布较为集中;少数民族比重较高、距省府较远的区域,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分布越广泛;2)通过综合聚类分析,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共划分成九类;3)针对九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相应减贫对策:深化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并延长产业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互动共进与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短贫困乡村与经济中心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改善其通达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罗平县、寻甸县、东川区选取的80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A-F方法定量分析了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结果表明:8个贫困指标导致的单维度贫困发生率从高到低为生活水平、生产资源、收入、健康、教育、政治参与度、卫生设施、家庭资产,1~7维度导致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93.75%、83.75%、43.75%、27.5%、10%、3.75%、1.25%,而生活水平维度(尤其是住房条件)和生产资源维度对多维贫困的影响贡献率最大。据此提出扶贫工作应围绕多个维度展开,且要有所侧重,才能使农村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城乡关系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经济社会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迎来了各自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是指导城乡关系合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现状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则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方略,而农村的“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致力于解决乡村地区和乡村人口的贫困问题,不断缩小城乡的发展差距,以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会给乡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法,促进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推进新时期我国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发展,改善乡村地区的发展方式,引领乡村走向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袁奎明  宋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13-8015,8019
通过对山东"十二五"期间全省集中扶持的3 000个重点贫困村的调查摸底,汇总分析了贫困村的基本贫困状况,并对这些贫困村的区域分布和致贫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临沂、滨州5地市及沂蒙革命老区,地理环境主要为山区、库区、湖区、滩区、盐碱涝洼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致贫因素主要是人多地少、土地瘠薄、资源条件差、交通闭塞、观念落后、公共设施不足等。为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了5个方面政策建议:一是落实部门分工责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强化产业扶贫开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实施整村易地搬迁,根本消除生存困难;四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五是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健全社会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