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四川两个引种试验地点刚火松树龄1 a~3 a生的高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与作为对照的当地乡土树种马尾松相比较,刚火松1 a生高生长在川北的广元市元坝区和川南的泸州市泸县2个试验地点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泸县刚火松2 a生和3 a生高生长极显著大于元坝,但与泸县马尾松相比较未显露出杂种优势。元坝刚火松2 a生和3 a生高生长比马尾松分别大73.3%和62.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析比较了刚火松和马尾松在两个试验地点的年净高增长趋势。讨论了近30年来中国引种刚火松在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生长表现。  相似文献   

2.
对相同立地条件下的10、20、30、40年生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进行胸径、边材厚度测定,分析不同年龄边材厚度与胸径相关关系及不同年龄边材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0年生时平均边材宽度为6cm;20~30年生平均边材增幅小;30~40年生时边材增幅大。10年、20年生樟子松边材厚度与胸径关系模型符合抛物线模型,拟合方程分别为y=0.146 2 x~2-1.554 6 x+6.401 7(R~2=0.975 3)、y=-0.057 6 x~2+1.456 1 x-4.761 9(R~2=0.669 7);30年生樟子松东、南两个方位边材厚度与胸径关系可用曲线拟合,东方位符合指数模型,方程为y=0.980 1e0.081 1 x(R~2=0.733 7),南方位符合抛物线方程y=0.009 x~2-0.07 x+1.940 4(R~2=0.518 7)或指数方程y=1.082 7 e~(0.065 4 x)(R~2=0.516 4);40年生樟子松的东方位和北方位可用幂指数模型拟合,分别为y=0.196 5 x~(1.077 2)(R~2=0.476 8)和y=0.029 1 x~(1.748 8)(R~2=0.785 5),南、西方位的相关关系可用指数模型拟合,表达式分别为y=0.673 e~(0.104 7 x)(R~2=0.750 4)和y=0.455 8 e ~(0.123 84 x)(R~2=0.934 6)。不同年龄边材宽度显著差异,可以反映其生长状况、水分利用对策、物质生产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浙西南山地引种栽培的日本扁柏人工林生长过程及其模型,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6年生日本扁柏树高、胸径与材积生长量分别达到了11.36 m、13.68 cm、0.089 47 m3,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32 m·a~(-1)、0.38 cm·a~(-1)、0.002 49 m2·a-1,连年生长量分别为0.25 m·a~(-1)、0.20 cm·a~(-1)、0.004 29 m2·a-1。树高快速生长期为6~12a,胸径快速生长期为6~15a,材积逐年增长。36年生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材积生长没有达到数量成熟。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树高=11.583 8/(1+e2.845 0-0.1598 36x)、y胸径=12.713 8/(1+e3.949 3-0.257 878x)、y材积=0.116 384/(1+e4.830 0-0.166 335x)。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简阳市“蜀台红香椿”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7 a生香椿的胸径(DBH)、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6.03 cm、17.9 m与0.4530 m3;其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96 cm、0.66 m与0.01678m3;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4 a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27 a时尚未相交,香椿材积数量成熟龄在27 a后;logistic曲线对香椿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分别是y=27.7189/(1+6.4415*e-0.1635x),y=16.7421/(1 +4.2965* e-0.2387x),y=0.5797/(1 +42.9833* e-0.1866x),其拟合精度分别为0.9993、0.9978、0.9994.  相似文献   

5.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通江县海鹰寺林场鹅掌楸天然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 a生鹅掌楸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25.38 cm、18.35 m与0.397049 m3;其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73 cm、1.02 m与0.015882 m3;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12年时达到最大值,平均生长量在第16年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第18年时相交,胸径数量成熟龄为18 a;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均在第8年时达到最大值,树高数量成熟龄为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在第24年时达到最大值,而鹅掌楸天然林在25 a生时尚未达到数量成熟。材积生长率在第18年时开始稳定,胸高形数在第10年时基本稳定。logistic曲线对鹅掌楸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分别是y=18.63526/(1+7.2421*e-0.18015x),y=26.81266/(1+18.24284*e-0.20781x)与y=0.63661/(1+162.2645*e-0.22093x)。  相似文献   

6.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蓬溪县香椿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7 a生香椿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38.2 cm、22.3 m与0.9874 m3;其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41 cm、0.83 m与0.03624 m3;材积连年生长量在第15a时达到最大值,年平均生长量在第24 a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第26 a时相交,香椿材积数量成熟龄为26 a;香椿的胸高形数在第15 a左右基本稳定在0.4;logistic曲线对香椿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分别是y=40.1890/(1+5.4884×e-0.1719x),y=22.2083/(1+7.3383×e-0.2352x),y=1.0785/(1+27.0171×e-0.2010x),其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2、0.9722、0.9975。  相似文献   

7.
选择4年生湿地松优良家系试验林,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其对湿地松生长与叶片、枝条养分含量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第2年,土壤全P含量与湿地松树高及胸径生长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其数学模型分别为:y=-5.944 4 x+1.318 9、y=-7.500 0 x+2.700 0;施肥后土壤中速效K含量与叶片中全K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其数学模型为:y=0.010 8 x-0.163 3;速效K含量与湿地松树高及胸径生长,其数学模型分别为:y=-0.032 8 x+1.513 3、y=-0.047 4 x+3.002 9;土壤中全N增长与湿地松叶片全N含量增长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数学模型为:y=7.016 1 x+0.162 1。湿地松平均树高与胸径相较于未施肥的对照组增幅分别达11%与13%以上,其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施业区内3种蒙古栎林群落为对象,对其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林木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增大而递增,生长量大小依次为羊胡子苔草—胡枝子—蒙古栎林羊胡子苔草—榛子—蒙古栎林羊胡子苔草—兴安杜鹃—蒙古栎林。不同群落不同径阶林木胸径、树高生长变化差异较大,8、12、16、20 cm径阶的平均生长量到达高峰的时间较晚,分别为20~25 a和20~40 a;而24 cm径阶的平均生长量到达高峰的时间较早一些,分别为10~15 a和10 a;各径阶林木材积平均生长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均未达到峰值。不同群落不同径阶林木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达到高峰的时间大致在10~20 a,胸径连年与平均生长量2条曲线相交于15~30 a,树高为10~45 a(无规律可循),不同径阶材积连年生长量总体趋势为随年龄增加而持续增长,小径阶尚未达到峰值,20、24 cm径阶的峰值为60年。采用线性回归对蒙古栎不同群落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羊胡子苔草—胡枝子—蒙古栎林、羊胡子苔草—榛子—蒙古栎林、羊胡子苔草—兴安杜鹃—蒙古栎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生长方程分别为:y=6.281 9 lnx-11.513 3、y=2.191 5×10-1x1.102 8、y=8.090 6×10-7x3.040 5,y=4.933 6 lnx-8.805 6、y=6.214 3 lnx-10.160 6、y=3.744 1×10-6x2.548 9,y=2.218 0×10-2x1.545 9、y=8.187 5×10-2x1.205 2、y=e0.140 5x-10.343 5。对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曲线方程对于蒙古栎单株拟合度最好,回归系数均在0.9以上,模型、截距项、自变量、显著性概率PrF=.000 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楠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四川农业大学实习林场50~58年生的楠木人工林实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研究楠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4年生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63 m,20年生时树高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7 m,与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16年生时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64 cm,22年生时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6 cm,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54年生时材积的平均生长量最大为0.008 9 m~3,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此年龄可认为是楠木的数量成熟年龄;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之间的生长关系可用三次多项式y=a_0+a_1t+a_2t~2+a_3t~3(y表示树高、胸径、材积,t表示树龄,a_0、a_1、a_2、a_3分别为模拟曲线的系数)描述,其适合优度99%.  相似文献   

10.
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促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对小麦、黄豆、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浸种、拌种处理。结果表明,300x的林用型和200x的农用型RPA对侧柏种子浸种效果最好,30x的林用型和80x的农用型RPA拌种效果最好,经检验分析,差异显著;500x的林用型和600x的农用型RPA对油松促长效更为明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5.2%-27.0%,平均高生长增加2.1-2.8cm,拌种型的两种药剂6个浓度对油松的发芽及生长影响比较明显,30x的林用型和40x的农用型可以使油松发芽率提高27.7%-29.8%,苗高增长0.6-1.3cm;对黄豆的发芽率提高12.0%-17.0%、13.8%-23.2%;侧根数量增加0.2-2.6、0.3-1.6条,平均苗高及生物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浸种型的RPA使小麦发芽率提高13.3%-23.3%,苗高增长5.1-7.5cm,根长增加0.6-1.8cm;拌种型RPA发芽率提高9.3%-22.6%,苗高增长4.7-6.6cm,根长增加0.4-1.6cm。  相似文献   

11.
对"红宝石""黑宝石""巨王李"3个不同晚熟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品种的新梢、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其可溶性固形物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新梢生长量和果实生长发育均呈三慢二快的双"S"曲线,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形状由长圆形—圆形—扁圆形变化;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积累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新梢长度生长模型符合二次曲线规律,生长模型分别为y=-0.070 3x^2+3.174 1x+12.42,R=0.994 0,y=-0.087x^2+3.321 3x+14.49,R=0.975 6,y=-0.100 9x^2+3.978 3x+10.315,R=0.993 0。  相似文献   

12.
双条杉天牛产卵量与卵期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条杉天牛是柏类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 ,影响绿化成果和木材工艺价值 ,准确测报其发生量与幼虫孵化期 ,是防治成败的关键。通过 2 0 0 0~ 2 0 0 1年 2~ 5月重复试验 ,得出产卵量与鞘翅长、肩宽及鞘翅长与肩宽积及体重相关方程式分别为 :y1=- 12 9 78+ 2 1 4 3x1,n =4 0 ,r1=0 7784 >r0 0 1=0 4 0 3;y2 =- 10 2 86 + 4 1 2 2x2 ,r2 =0 80 14 >r0 0 1=0 4 0 3;y3=- 2 6 35 + 2 4 2x3,r3=0 80 6 3>r0 0 1=0 4 0 3;y4 =- 2 81+ 74 1 72x4 ,r4 =0 84 0 4 >r0 0 1=0 4 0 3。卵发育起点温度 :C=9 13± 1 2 0 (℃ )或C =9 0 5± 0 82 (℃ )有效积温K =92 83± 6 6 4(DD)或K =6 8 6 5± 8 15(DD)。经 2 0 0 2年应用及检验与实际符合。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逻辑斯蒂(Logistic)生长模型,对9年生柚木干径解析及生长回归分析,以了解幼龄柚木干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幼龄柚木生长过程可以用逻辑斯蒂模型方程y=115. 751 3/(1+e~(2. 186 1-0.543 688x))来定量描述和预估生长趋势; 9年生柚木仍处于快速生长期,9年干径达到112. 67mm,干径平均年生长量12. 52mm/a,第2年进入快速生长期,第4年生长达到高峰18. 26mm/a,进入速生期早、生长快,是一种速生的热带珍贵树种; 9年生柚木南半轴生长显著高于其它3个半轴,东、西两半轴生长曲线一致,基本重合。南、北两个半轴在前3年生长一致,从第4年后两者差距逐渐拉大。干径年生长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差异较大,生长量变化曲线呈波浪状。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植苗规格与造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白杨 1、2、3a生不同规格苗木的造林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林分的胸径、树高在幼林时有较大差异 ,但其差异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减小 ,到 5a生时差异已不显著。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经济效益 ,毛白杨造林宜使用 2a生Ⅰ、Ⅱ级苗 (地径大于 3 0cm ,苗高大于 3 5m)或 1a生Ⅰ级苗 (地径大于 2 0cm ,苗高大于 3 0m) ,不必选用 3a生以上的苗木造林 ,以免增加苗木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两种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播种育苗,研究两个树种1年生容器苗在苗期各个器官生长的变化规律,经定期观测与回归分析,模拟苗木各器官生长与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各器官生长与苗高生长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两个树种的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y=a tb;根、径同苗高的生长均呈y=a+bx直线型的相关关系;拟合模型符合两个树种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各器官间的数学模型及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章古台沙地15年生刺榆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刺榆胸径快速生长主要集中在4~11 a,树高快速生长在3~9 a,分别于5 a时达到最大,材积生长速生期为6~11 a,峰值出现于7 a时。胸径生长与材积变化规律比较接近,以胸径作为材积生长速生期的预判指标相对树高可靠。在15 a时刺榆材积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生长处于稳定阶段,可持续发挥其防护效能。根据年龄与胸径、树高、材积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项式进行生长方程的拟合,方程显著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回归方程为胸径/年龄y=-0.047x2+1.492x-3.203(R2=0.978);树高/年龄y=-0.019x~2+0.651x-0.496(R~2=0.974);材积/年龄y=-2.62×10~(-5)x~2+0.002x-0.007(R2=0.972)。  相似文献   

17.
侧柏裸根苗和容器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适宜造林树种和造林方法是提高干旱山区造林成效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 ,1 997年至 1 999年 ,结合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进行了侧柏不同苗木的造林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井陉县天长镇核桃园村 ,30 7国道南侧的半阴坡 ,坡度 1 8度 ,基岩为石灰岩 ,土层厚 2 0 cm,属于干旱山区。2 试验材料和方法2 .1 试验材料(1 )侧柏裸根苗 ,1 a生 ,平均苗高 2 5 cm,主根长 3~ 5 cm,侧根 3~ 6条。(2 )侧柏容器苗 ,1 a生 ,平均苗高 35 cm,容器为直径 1 0 cm、高 1 5 cm的塑料袋。2 .2 试验方法本试验设计了裸根苗造林和容器苗造…  相似文献   

18.
对九峰试验林场的辐射松、马尾松、长叶松及晚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叶松生长最慢 ,而不宜大面积发展 ;辐射松、马尾松与晚松均表现较好 ,且辐射松与晚松材积生长速率高于马尾松 ,至 2 2a后 ,辐射松材积的生长速率将超过晚松 ;辐射松 4a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 ( 1 85cm) ,树高速生期为 1 2~ 1 6a,材积速生期为 1 4~ 1 7a,数量成熟龄在 40a之后 ;马尾松 4a时胸径连年生长量达最大 ( 1 30cm) ,1 3a树高连年生长量达最大 ( 3 5 0m) ,材积连年生长量 2 8a最高 ( 0 0 1 60 1m3) ,数量成熟龄为 35~ 40a ;晚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 3年达最大 ( 1 85cm) ,平均生长量 9a时达最大 ( 1 0 8cm) ,树高速生期为 3~ 8a ,材积速生期为4~ 1 5a ,数量成熟龄为 2 5a。  相似文献   

19.
y=b_0 b_1x_1 b_2x_2 b_3x_3,y=aD~bH~c,Y=a bD cD~2,Y=b_0 b_1x b_2x~2 b_3x~3等多元加归方程式的建立,对林业编表,分析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省东部山地林区长白落叶松为对象,研究地上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利用生物量与蓄积量关系,估算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林地上总平均生物量为215.021 kg;树干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67.15%;枝、叶、皮分别占17.09%、6.00%、9.76%。树干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为Y=0.059DBH1.32.171H0.420;树皮、活枝、针叶和地上总生物量可以通过Y=a DBH1.3b进行预测。生物量与蓄积相关方程分别为:树干y=448.68 x+4.433 1;活枝y=105.21 x+3.944 9;针叶y=32.89 x+2.639 8;树皮y=57.39 x+3.099 7,相关系数均大于0.9。长白落叶松不同林分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范围分别为2.38×106~7.52×106t、1.19×107~3.76×107t和38.89~69.37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