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底墒和磷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产量及品质对底墒和磷肥的响应。【方法】在山西省南部试验设土壤3个播前底墒水平(0~100 cm土层):W1(248 mm)、W2(233 mm)、W3(205 mm),2个施磷水平,P1(75 kg/hm^2)、P2(180 kg/hm^2),研究旱地小麦籽粒产量及其蛋白质量对底墒和磷肥的响应情况。【结果】相同磷肥条件下,W1和W2处理的灌浆持续时间、渐增期持续时间高于W3处理。相同底墒条件下,渐增期和快增期籽粒增加质量和持续时间表现为P2>P1,缓增期的增加质量和持续时间表现为P1>P2,缓增期籽粒增加质量和持续时间变异系数最高,分别达25%和31%。可见,底墒和磷肥提高快增期的持续时间,增加底墒提高灌浆持续时间,增施磷肥减少缓增期持续时间。底墒250mm蛋白质产量最高,相同底墒下,蛋白质产量随磷肥的增加而增加;磷肥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对蛋白质量的影响。【结论】旱地小麦灌浆过程中增期持续时间对底墒和磷肥响应较好,缓增期变异对籽粒千粒质量影响较大;底墒在250 mm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滴灌条件下灰枣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通过施肥模型建立与分析,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灰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适量增施氮、磷肥能提高灰枣果实单果重和产量;增施钾肥可提高枣果中还原糖和Vc的含量,增施氮肥则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氮、磷、钾三因素对灰枣产量以及糖度、Vc含量的作用顺序为:施钾量〉施磷量〉施...  相似文献   

3.
滴灌下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处理马铃薯的生物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而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物学产量的差异不显著;滴施磷肥处理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磷质量浓度;马铃薯块茎产量以50%磷肥基施、50%磷肥分10次追施的处理最高,且其商品薯率也最高,达到88.96%,比不施磷肥的对照处理高出6.54%;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表现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处理马铃薯的生物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而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物学产量的差异不显著;滴施磷肥处理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磷质量浓度;马铃薯块茎产量以50%磷肥基施、50%磷肥分10次追施的处理最高,且其商品薯率也最高,达到...  相似文献   

5.
(1)整地深翻法。首先削高垫低 ,通过平整土地减轻碱性 ;然后深耕晒垡 ,切断毛细管 ,提高土壤活性、肥力及通透性能 ,这样有利于耕作蓄水。但在耕翻碱地时 ,春宜迟 ,秋宜早 ,以保全苗。(2)增磷解碱法。中等碱地 ,虽然出苗整齐 ,但不少禾苗会因碱致死。改良这类碱地采用增磷解碱法为好。每0.067hm2 施过磷酸钙90kg~100kg(最好与有机肥堆沤混施 ,沟撒效果最佳) ,然后耕地耙平。因磷肥呈酸性 ,大量施入碱地 ,可达到酸碱中和 ,减轻碱性 ,增加产量的目的。(3)增施有机肥料法。轻碱地虽能成苗 ,但作物长势不好 ,产量…  相似文献   

6.
色泽鲜艳的苹果给人以美感,有利于提高其商品价值。那么,怎样才能促进苹果着色呢?1.加强肥水管理。水分适度,施肥充足、适时,氮、磷、钾比例协调,有利于色素的合成。因此,果园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料,前期多施氮肥,少施磷肥,接近着色时停施氮肥,适当增施磷、  相似文献   

7.
滴灌施肥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滴灌施肥条件下连作加工番茄持续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方案,以番茄为材料,采用"3414"优化试验方法,分析了滴灌平衡施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条件下,增施氮、磷、钾肥和配施微肥明显促进番茄生长发育;增磷和配施微肥显著提高产投比,实现增收;增氮、增钾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减氮、减钾显著降低了产量;增钾、配施微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品质,尤其在提高番茄糖酸比,降低硝酸盐量积累,促进可溶性固形物的形成及改良色差等方面成效显著。滴灌施肥条件下,增施磷、钾肥,配施微肥对连作加工番茄具有显著的增产提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钟鹏  刘杰  王建丽 《农业工程》2016,6(2):110-115
以30个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磷水平条件下3种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通径。结果表明,在施磷肥条件下,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的产量高于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而不施磷肥条件下,磷高效基因型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百粒质量与产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所有品种产量3因素对产量都有正向效应,其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既有负值也有正值,说明品种产量3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的关系。总之,在低等肥力下,大豆的高产栽培选择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较为稳定;在高肥条件下,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则具有更高产量潜力,是今后超高产大豆育种值得关注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磷水平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旱地小麦适宜施磷量。【方法】于2012—2014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县邱家岭村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了施磷量(P2O5)分别为0、75、150、225 kg/hm~2共4个处理,分析了磷肥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土壤和植株含磷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随施磷量的增加,花前0~300 cm土壤蓄水量、拔节后表层土壤有效磷量、各生育时期植株磷素积累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施磷量150 kg/hm~2最高。2012—2013年度和2013—2014年度施磷量均为150 kg/hm~2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最高(与拟合方程结果一致,2个试验年度施磷量分别为153、148 kg/hm~2增产效果较好),各农艺性状均有提高,穗数增幅为9%~18%和14%~22%,穗粒数增幅为5%和5%,千粒质量增幅为4%~6%和8%~12%,产量增幅为21%~41%和19%~24%,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19%~25%和17%~20%。相关分析表明,降水年份对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调控作用,磷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明显,降水年份和磷肥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数、穗粒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降水年份对产量的调控作用大于磷肥;穗数、千粒质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磷量为150 kg/hm~2时,有利于旱地麦田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表层有效磷量和植株磷素积累量,从而优化了产量构成要素,最终提高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磷肥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农机具之友》2011,(5):55-55
增施磷、钾肥磷肥能促进油菜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性;钾肥能提高油菜抗寒、抗病、抗倒能力。适时适量增施磷、钾肥,可以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松土增温油菜田应进行中耕松土,破除土表板结,改善通透性。松土的原则:天干、寒冷要浅耕,土壤板结、潮湿要深耕;地干雨前松,地湿雨后锄。施肥前中耕,施肥后壅根,有利于土壤增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主要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为控制化肥施用总量、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5个处理区,收获后计产、化验玉米及茎叶的氮、磷、钾含量,计算出化肥的利用率。【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能够提前玉米成熟期和收获期,对其他生育期无影响。2)不施肥和不施磷肥对玉米株高影响较大,不施肥和不施氮肥对玉米基本苗、成穗数影响较大。3)试验地块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6%、12.9%和34.2%,在大田生产上应适量减施化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4)缺素施肥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不施氮肥尤为明显,钾肥、磷肥次之,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结论】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极显著,但目前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均偏低,建议生产上配合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防止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12.
对沈阳地区农田土壤磷素的状况及磷肥效力进行调查。采取多点试验方法,测定耕地土壤中磷素含量,考察其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地区主要耕地0~20cm耕层的有效P平均含量为9.9mg/kg,属于较低水平;90%的农田通过施P措施可增产15.0%~26.0%。说明土壤有效P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增磷是培肥磷素肥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磷肥施入方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和2017年分别进行了玉米盆栽和大田试验.盆栽试验中,磷肥施入方式设置磷肥基施和磷肥分3次随水施入2种,滴灌带埋深设置0,15,30 cm 3个水平.大田试验中增加了地表滴灌不施磷肥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磷肥以随水施入方式分次施入土壤时,能提高土壤剖面中速效磷含量,土壤剖面中速效磷呈随距滴头距离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磷肥随水施入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α=0.1水平上达到显著.滴灌带埋深为15 cm时,作物生长及产量优于地表滴灌处理.当滴灌带埋深为30 cm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入磷肥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建议采用地下滴灌磷肥随水施入方式,但也应该避免使用过深的滴灌带埋深.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不同配比滴灌施肥对灰枣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分析不同氮、磷、钾肥施肥配比对灰枣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促进枣果对N、K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施入量过高则抑制P元素的吸收;增施磷肥促进枣果对P、Ca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施入量过高则抑制N、K、Mg元素的吸收;增施钾肥促进枣果对N、Zn、Mn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施入量过高则...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水肥施用量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在山东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水(70.5 mm、125.5 mm,记为I1、I2)、不同供氮(145、195、245kg/hm~2,记为N1、N2、N3)与供磷(60、95、120kg/hm~2,记为P1、P2、P3)条件下的夏玉米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水肥管理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的影响较大,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灌水较施肥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在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与产量都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I2N2P2处理更有利于夏玉米的生长。相同的灌溉量与相同施氮(磷)量下,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随着增施磷(氮)肥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时间随着增施磷(氮)肥量先提前后推迟;通过线性拟合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正相关性。I2N2P2处理下的氮磷肥偏生产力较其他处理较高。综上分析得在I2N2P2处理下夏玉米各生长要素和产量得到最优值。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了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水平下冬小麦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及增产效果。常规施肥各处理与全肥量处理相比,不施磷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降幅为26.3%,不施氮肥的降幅为17.1%,不施钾肥处理的降幅为5.6%;配方施肥各处理与全肥量处理相比,不施磷肥处理的降幅为32.6%,不施氮肥的降幅为7.9%,不施钾肥的降幅为6.7%。  相似文献   

17.
山地滴灌下矮化密植枣树氮磷钾施肥效应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黄土高原山地滴灌下矮化密植枣树氮、磷、钾施肥肥效与优化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施肥明显促进了枣树地径的增加(单施钾肥除外),显著提高了红枣坐果率;施肥促进了新梢的生长,其中施氮和氮磷钾配施影响显著,而单施磷、单施钾影响不显著。施肥明显提高红枣产量,氮、磷、钾肥对红枣产量的影响为氮肥钾肥磷肥;氮肥与磷肥、氮肥与钾肥之间有正交互作用,磷肥与钾肥无明显交互作用。山地滴灌工程下矮化密植枣树(1 650株/hm2)目标产量为20 000~24 000kg/hm2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71.36~374.88、128.36~217.94、124.44~228.58kg/hm2。  相似文献   

18.
(上接2006年第2期第27页) (3)合理施肥.针对莜麦需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的需肥特点(其比为3:1:2.5),及忻州市土壤缺氮少磷钾的肥力状况以及自然条件,一般要求每1hm2施优质农家肥15 000kg~22500kg,施磷铵450kf~600kg,过磷酸钙300kg~375kg左右,或硝酸磷肥375kg~450 kg代替氮磷肥,要集中一次施足底肥.  相似文献   

19.
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番茄的高效生产提供依据。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条件下的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增加,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先增后降。增施氮肥或钾肥,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施氮量或施钾量达最高水平(分别为0.96g N/kg土、0.84g K2O/kg土)时,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低。施磷量增加,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明显增大。增加灌水量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灌水过多导致减产,且灌溉水利用效率下降,造成水分的浪费。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仅能起到增产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番茄水分状况,提高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肥运筹对膜下滴灌玉米养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养分吸收主要集中于叶片,其次是茎秆,成熟期主要是籽粒、苞叶、玉米芯等,在吸收氮素、磷素过程中,氮素起了决定性作用。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合理的氮磷配施能提高玉米对硝态氮的吸收作用,对玉米生长起到较大作用。在灌水相同条件下,氮肥是限制速效磷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增加氮肥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磷肥的利用效率主要决定于氮肥的施用量。中后期增施氮磷肥均促进产量增加,各处理的产量高低依次为NP9>NP8>NP3>NP4>NP6>NP5>NP7>NP2>NP1>CK,本试验最佳产量运筹方案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225 kg/hm^2(纯N)、123.7 kg/hm^2(P_2O_5),产量为14 16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