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玉米自交系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玉米自交系082的种子,研究了该诱变剂对玉米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甲基磺酸乙酯对玉米自交系种子是一种有效的化学诱变剂,在M1代引起了较大的生理损伤和生物学效应,M2代质量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异,但株高、穗位高、茎周长和穗上叶片长等数量性状出现了较高的突变频率,其中株高的负突变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重离子辐射玉米自交系田间性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Li重离子辐射诱变永19玉米自交系, 跟踪记录从M1代到M3代植株的田间性状, 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当代植株的发芽率及后代植株的株高、穗位高、相对穗位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重离子辐射永19玉米自交系后代植株变异较多, 其中10 Gy和40 Gy剂量处理得到的后代植株株高、穗位高与对照相比变异极显著;20 Gy、30 Gy和50 Gy剂量处理得到的后代植株株高、穗位高与对照相比变异明显;所有辐射后永19玉米自交系的相对穗位与穗位高呈线性相关, 与株高无明显相关, 且相对穗位与辐射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 但线性拟合优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对航天搭栽后怀地黄的变异株系在大田中的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第1代植株的形态特征与对照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变异株HT-102和HT-468株高明显增加、冠幅增大、叶片数增多、产量增加.第2代、第3代变异株系的农艺性状与对照之间的差异缩小.但产量高于对照;(2)在7月中旬变异株HT-102和HT-468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其块茎迅速膨大并最终增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通过花粉管通道将野生资源摩擦禾的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8089-2中。通过对转基因D1代和D2代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发现生育期、株高、穗长、角质率等性状都发生了变异,变异率较大,并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验证。讨论了后代性状变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8622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在春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F1各植株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高于双亲;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明显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穗位高与雄穗长,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穗上叶片数与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穗位高与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8622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在春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F1各植株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高于双亲;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明显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穗位高与雄穗长,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穗上叶片数与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穗位高与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8622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在春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F1各植株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高于双亲;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明显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穗位高与雄穗长,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穗上叶片数与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穗位高与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6个超甜玉米品种在春季和秋季种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季节对产量、生育期及株高、穗位、单穗重、行粒数、穗粗、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秋季种植的产量、单穗重、穗粗、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春季种植的,而生育期、株高、穗位则显著低于春季种植的;穗位比例、穗长、秃顶等性状则较少受到种植季节因素的影响,能够稳定显示出品种的特征;多数超甜玉米品种秋季种植产量高且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9.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与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了含有259个家系的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对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茎粗、穗上位叶片数、叶面积、雄花分枝数、雄穗长9个植株性状初步分析。结果表明:RILs群体各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作图群体。但RILs系内各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需要增加自交代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与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了含有259个家系的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对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茎粗、穗上位叶片数、叶面积、雄花分枝数、雄穗长9个植株性状初步分析。结果表明:RILs群体各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作图群体。但RILs系内各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需要增加自交代数。  相似文献   

11.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利用5个浓度(0、10、50、100、500μmol/L)的外源褪黑素进行叶面连续喷施3 d后,转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旨在探究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特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褪黑素有利于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株高及叶片含水量特性影响,SPAD值升高,增强了叶片叶绿素合成能力,可显著提高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增加而增高,低温胁迫7 d后,对照组和处理组间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来看,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受到的伤害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4个不同株高的蓖麻品种生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转化酶、可溶性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 游离氨基酸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快速增长时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不同株高的蓖麻品种 其碳氮代谢指标存在差异,在生育前期叶片相对较多的可溶性糖积累和旺盛的氮代谢以及生育中后期高的蔗糖转 化酶活性、低还原糖含量有利于其株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S3307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张美善  徐克章 《玉米科学》2003,11(4):072-073
用S3307浸种后,玉米幼苗株高降低,茎直径增加,叶面积、根冠比、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比叶重(SLW)、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提高,表现出明显的壮苗效果.在干旱或低温条件下,无论S3307浸种与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下降,可溶性糖、游离Pro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增加,且S3307浸种处理的比对照增幅大.说明S3307有助于提高玉米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巴厘种菠萝作为试验材料,分析种苗大小对菠萝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大苗试验区的菠萝株高、叶片数、D叶长、植株鲜重、果长、果径和单果重极显著高于小苗试验区;与小苗试验区相比,大苗试验区的菠萝产量比小苗试验区增产15.74 t/hm2,商品果率高,罐头果率低,每株菠萝生产的芽苗数多;大苗试验区果实中Vc含量和可滴定酸(TA)含量高于小苗试验区,但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TSS)和TSS/TA略小于小苗试验区。因此,要提高菠萝的产量,建议在定植时选择大苗作为种苗。  相似文献   

15.
高温对玉米植株形态与功能、产量构成及子粒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敏型玉米品种驻玉309为材料,设置两个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日间高温对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物质生产及转运、子粒库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HT1)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极高温(HT2)显著降低玉米结实率和产量。植株株高在HT2下表现为降低,叶面积则表现为HT2CKHT1。花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吐丝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但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HT2降低穗粒数和总干物重,增加了成熟期茎、叶、苞叶干物质占单株地上干物质总重比例。高温胁迫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显示,HT1处理下玉米通过自身增加物质转运能力应对高温胁迫,HT2通过显著降低穗粒数而影响子粒库容减小,造成不可逆损伤,同时影响了玉米源(叶面积)和流(物质转运与分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我国主要农家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主茎叶数、株高、茎粗、穗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及出籽率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并对其株型、穗型、穗轴颜色、子粒类型及子粒颜色5个质量性状变异进行了简要分析.我国农家玉米品种数量性状的变幅较大,特别是株高、穗粒重和穗位等性状.同时,农家品种也具有它们独特的优异性状,对于育种材料改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玉米抗旱性与生理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白向历  齐华  刘明  张振平 《玉米科学》2007,15(5):079-083
以目前我国主栽的14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玉米耐旱指数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耐旱指数与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生理生化指标均可作为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的参数,用于玉米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玉米耐密植抗倒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平原主栽的15份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4个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作为对照处理,在灌浆期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秆基部第3节茎粗、节间长、穿刺强度、抗折力、干物质积累、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全钾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各项指标的抗倒伏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玉米品种灌浆期的密植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1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为可以鉴定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的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玉米品种灌浆期的抗倒性划分为3类,其中,先正达408等3份玉米品种表现为高度抗倒,先玉027等8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中度抗倒,农华101等4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不抗倒。  相似文献   

19.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用6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配制了15个组合,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特征特性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性状存在超亲优势;各性状对单穗粒重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粗>穗长>叶片数>百粒重>穗行数>株高,其中穗粗对单穗粒重起主要作用;各性状对成熟期子粒含油率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胚重比>成熟期蛋白质>乳熟期可溶性糖>单穗粒重>百粒重>胚油比,其中胚重比对成熟期子粒含油率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秋石斛兰为亲本,配制成6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_1代的植株性状、花部性状和开花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的株幅、叶宽、花梗长、花径等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99.63%、96.18%、97.01%和99.77%,均较中亲值有所下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但由于组合内存在一定的变异幅度,选育植株较大、花径较大或花梗更长的个体是可能的;在植株的株高、叶长、单枝花朵数、花色及始花期等方面表现出超亲优势,尤其是单枝花朵数和花色遗传优势明显;在花色遗传上,无论是以白色花还是以红色系列花作母本,F_1代均表现为红色系列且分离广泛,表明红色系列遗传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