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500m~1200m高海拔林场内进行“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的研究,结果证明,较之传统大棚或菇房设施化栽培,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无需占用耕地,彻底解决了当地鸡腿菇栽培中的“菇粮争地”矛盾;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另外生物学效率为149%,较之传统菇棚栽培提高40%左右;产出的菇品明显具有野生菇的口感和风味。另外,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树根就地分解利用,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减少了人工处理菌糠废料的费用,同时,由于保湿的需要以及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入林场操作和巡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相继出现菇粮争地,林菇矛盾.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林地栽培食用菌重要意义,林下栽培菇菌基本条件,林下菇菌生产方式与对应品种,林下栽培菇菌产品前景进行论述,为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所谓林下培菌,其定义是在远离人群的高海拔人工林区内,将预先制作好的菌棒进行覆土处理,通过在野生条件下尤其高海拔的低温锻炼和自然生长,产出与野生菇相仿的菇品,为人们提供一种近乎天然的安全健康的食品。试验证明: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香菇,在0.20~0.69的中度郁闭条件下,均可实现在4~36℃条件下出菇的要求(因香菇菌株而异)。生物学效率达136%,较之常规菇棚架栽生物学效率提高30%左右;而且,节省了菇棚建设等固定投资60%左右。无需占用耕地,不用处理菌糠废料,有利于发展林下经济,对于保护环境、循环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林地资源丰富,温度凉爽,适宜多种食用菌种类生长。北疆地区林下栽培食用菌时间为4—10月,全年有7个月可栽培;林下栽培平菇品种为‘969’‘2002’"榆黄蘑",年纯收入约2万元,栽培大球盖菇年纯收入约4万元;省工省力养林,可初步形成"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菌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以白色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每年有大量栽培金针菇后的废料(下称菌糠)倒往田间。为充分利用这些废料,我们引进金福菇菌株,进行菌糠栽培金福菇配方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高允旺 《食用菌》2014,(4):69-69
<正>6月8日,顺昌县大历镇丁历自然村甘立言板粟林下畦面结满菇蕾,山沟沟果蔬合作社的社员们忙着采摘竹荪,今年该镇推广林下栽培面积6.67×104m2。近年来,顺昌县不断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了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据该县竹荪技术研究所专家介绍,"林菌模式"不仅能改善竹木  相似文献   

7.
林下灵芝覆土栽培工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将林、菌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其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生产食用菌,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已成为当地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本文以某试验地为例,对林下灵芝覆土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两年度(2018—2020年)两试点的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比较不同播种时间的出菇情况、产量、经济收益等,总结林下栽培大球盖菇适宜播种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的三个播种时间,以8月25日播种,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菇潮多,产量、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勇  王敏  李培习 《长江蔬菜》2016,(10):75-77
把杏鲍菇菌糠、杂木屑、麸皮、糖、石膏和石灰按不同比例组合,用于秀珍菇栽培,研究适合堆料发酵和提高产量的最优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添加杏鲍菇菌糠,秀珍菇长势均良好,菌糠废料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中,在栽培料中加入30%杏鲍菇菌糠的效果较好,效益较不添加菌糠增加8.6%。  相似文献   

10.
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效益,使农民的利益长短期相结合,实现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是发展高效生态立体栽培创汇农林产业的一种模式。林下栽培平菇,需要搭建棚室,以及购买棚膜、制作菌棒的原料等准备工作。现将必需的投资和经济效益估算如下,以供参考(以667m2放一万棒估算)。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近几年发展迅速,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白灵菇一般只出一茬菇,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废弃菌糠,进行了菌糠栽培金针菇不同栽培配方的对比试验,探讨添加菌糠废料的适宜比例,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培养料发酵、发菌管理及出菇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利用黑木耳栽培废料即黑木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新技术,以期为黑木耳菌糠的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金福菇(Tricholomal giganteum)是一种高温型珍稀食用菌,商品名又称大白口蘑,近年来上海引进了该品种.金福菇出菇温度较高,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5~34℃,并较适合于粗放式栽培,是林下周年夏季搭配栽培的好品种.众所周知,在上海寸土寸金,但其拥有1.3万hm2以上的林地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多年来笔者在林下栽培食用菌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并获得了成功.现将林下野外袋栽金福菇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菌糠栽培草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菌糠栽培草菇丁凤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南京)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每年均有大量栽培过各类菇的培养基下脚料─—菌糠,被当作废料抛弃,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江苏省农科院饲料食品研究所分析,采收过四次菇的平菇菌糠,仍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林地,生产仿野生富硒香菇,总结了林区选择、菌棒制作、废旧菌棒处理、林下培菌模式、覆土灌水、出菇管理以及采收方面的林下香菇栽培技术要点。试验及实践证明林下生产仿野生香菇技术具有突出的生产优势,不仅菇品富含硒元素,生产效益也很可观,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为球盖菇属(Stropharia)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菌[1]。大球盖菇俗称粗腿蘑、益肾菇、彩云菇,因其形似松茸,又被称为“松茸菇”和“云茸”,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较突出的菇类之一,也是国际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2-3]。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苗岭山脉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带,属于九万大山和武陵山脉连片地区。境内雷公山海拔最高为2179 m,黎平县地坪乡的河流出境处海拔最低为137 m。黔东南州处于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为1000~1600 mm。全州森林覆盖率67.67%,森林面积为217.9万hm^2,其中坡度在25°以下林地面积为69.8 hm^2,具有发展林下食用菌地理优势[4]。现将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球盖菇林地简便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商丘利用大量的泡桐林地和杨树林地,发展大球盖菇生产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重要的林下经济种植模式。该模式操作简便,效益可观。平均每公顷林地种植大球盖菇纯收益6万元。林地栽培大球盖菇,既充分发挥了当地的林地、麦秸等资源优势,又发展了林下经济,同时生产大球盖菇后的下脚料又培肥了地力,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栽培废料的再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栽培废料二次种菇、无土栽培基质、菌糠饲料、生物有机肥、燃料和激素与农药类物质提取等6个方面介绍食用菌栽培废料的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的主要栽培基质,以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为指标,设计5种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筛选出供试鸡腿菇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68%金福菇菌糠、20%棉籽皮、10%麸皮、2%石灰;另外,以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栽培的主要基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种菇后的废料养猪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挖掘食用菌更大的经济潜力,将种菇后的废料加工成饲料养猪,对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保持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开发农村商品经济是一条新途径.现将两年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一)种菇后的废料A.阔叶树木屑栽培香菇后的废料: B.棉子壳栽培平菇后的废料;C.稻草栽培平菇后的废料.(二)精饲料和猪精饲料为麦麸,玉米粉,稻谷,油糠,统糠,糠饼,鱼粉,贝壳粉,食盐,添加剂等.瘦肉型的杂交猪12头,头平初重均为15k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