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成品茶,特别是绿茶,在贮运过程中如果贮运条件不当,极易发生品质劣变.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明显下降,因此,茶叶生产、流通部门以及广大茶叶消费者对茶叶的保鲜都极为重视.现在市场上流行的茶叶典型包装形式王要有纸盒包装(内衬低密度聚乙烯袋)、一般塑复袋(胶印或凸印)、铁罐和铝箔复合袋等几种,辅助保鲜措施有除湿(干燥剂)和气调(抽气、抽气充氮、除氧)等,相对于日本、台湾的茶叶包装及国内其他食品包装而言,我国的茶叶包装较为落后.本文对市场上流通量较大的几种包装方式的保鲜性能进行贮藏试验分析,以为进一步改进我国现有的茶叶包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绿茶保鲜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茶经加工、贮运、销售到达消费者手中 ,需经很长一段时间 ,如其包装及贮藏方法不当 ,将很快陈化和变质 ,导致品质和经济价值下降。因此 ,研究绿茶保鲜技术将是绿茶生产加工之后的又一大主攻课题 ,对提高绿茶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绿茶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1 1 绿茶保鲜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茶保鲜措施主要有 :降低茶叶的含水量 ,降低贮藏温度和其空气的相对湿度 ,避光保存 ,包装内用干燥剂、除氧剂、保鲜剂 ,抽真空、抽气充氮、充二氧化碳 ,用防潮、阻氧性好的材料包装茶叶等方式。1 2 绿茶保鲜的主要技术1 2 1 茶叶冷藏保鲜技…  相似文献   

3.
茶叶及茶饮料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茶叶贮藏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因素以及目前应用于茶叶及茶饮料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以概述,以期为茶叶的深加工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米(Oryza sativa L.)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是我国重要的口粮,年消费总量约1.2亿t,人均年消费约100 kg。稻米主要食用部分是稻谷的胚乳[1],而稻谷作为水稻的种子[2],贮藏过程中伴随着生理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3],直接影响稻米品质和商品价值[4]。从稻米陈化机理[5]、贮藏和保鲜的监测指标及方法[6]等方面概述了稻米贮藏保鲜的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目前稻米贮藏保鲜技术方法,探讨今后稻米贮藏保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茶叶保鲜贮藏包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和广东省农垦商业总公司自身在贮藏保鲜包装方面所做一些研究结果。分析了茶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氨基酸,脂类物质,维生素C等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陈化质变机理,以及水分,温度,氧气,光线等环境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茶叶包装材料及茶叶保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影响品质劣变的因素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绿茶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婺源茗眉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包装,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贮藏,探讨包装材料和贮藏条件的保鲜效果.试验表明,锡罐包装在-10℃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铝箔复合袋包装在5-10℃条件下贮藏经济实用效果较好;聚乙烯袋、牛皮纸袋等材料包装在室温下贮藏效果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龙井茶和轻发酵铁观音,分成消除温差处理和未消除温差处理设置3个不同的温度进行低温贮藏,在贮藏2个月、4个月、6个月时取出冷藏环境进行处理,在2个月、4个月时茶叶经处理后再包装密封继续低温贮藏;6个月时茶叶经处理后再包装密封待测;随后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环境下取出茶叶到自然环境时,消除茶叶温差措施对保持龙井茶和轻发酵铁观音的品质,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芦笋采后生物学变化与温度及包装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温度及包装条件的的芦笋采后生物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2℃左右)及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对芦笋的采后贮藏保鲜有一定的效果,能明显改善其品质,减缓纤维化、木质化及腐烂,延长贮藏寿命.其中以低温条件大孔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芦笋采后生物学变化温度及包装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温度及包装条件的芦笋采后生物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及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对芦笋的采后贮藏保鲜后有一定的效果,能明显改善其品质,减缓纤维化,木质,化及腐烂,延长贮藏寿命。其中以低温条件大孔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