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区大面积推广了稻菜轮作。在稻菜轮作的推广应用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支持体系,充分运用水旱轮作作物抗逆机制和自然控害因素,趋利避害,优化化学防治技术,协调运用多种有效防治途径和技术措施,实施丰产栽培,保证了稻菜生产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稻菜轮作主要模式及种植效益,分析稻菜轮作的成效、发展经验与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展稻菜轮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稻菜轮作套种技术的优势及推广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菜轮作是翁源县农民长期应用的耕作技其关键措施是选择适销对路的高产品种、适时播种及掌握简易的套种操作方法.在正常的田间管理水平条件下,稻菜轮作套种技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瞿云明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2):1879-1881
在全面分析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丽水市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广菜稻轮作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生产实际出发,介绍稻菜水旱轮作模式的特点、优势及技术要点,为推广稻—菜—菜轮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绍兴市越城区菜稻轮作的现状,指出其采取的主要做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当地菜稻轮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耕种两年的稻-菜和稻-麦轮作地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未轮作的滨海盐土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稻田轮作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稻田轮作对土壤均有程度不等的改良作用,尤以稻-菜轮作改良效果较佳,且上层土壤改良优于下层。与对照相比,稻-菜轮作0~2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pH值和全盐量分别减小了13.42%、0.94和71.48%,有机质、蛋白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0.48、0.61、3.50、0.17、8.11、4.50倍,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增加了128.14、13.83、1.54、24.66倍。因此,稻-菜轮作可以降低盐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是改良滨海盐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总结了江苏水稻产区已经成熟且有推广价值的稻菜轮作高效生产模式,包括建议茬口和技术要点等,为稻菜产区缓解连作障碍、增加生产收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余杭4种主要菜稻轮作模式的技术,论述这些模式在解决土地季节性抛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并对菜稻轮作模式开展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宜宾"三江"河谷丰富的温、光、水、热等资源优势,发挥河谷早春气温回升早而快的特点,发展高效益春提早上市的茄果类蔬菜品种,采用菜稻轮作,突破春提早蔬菜生产育苗和栽培技术关键,通过多年大面积实践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菜稻轮作技术,实现耕地年产粮食7.55 t/hm2、菜稻产值15.84万元/hm2。  相似文献   

11.
烟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德保县近年来进行烟稻轮作的成功经验,总结了烟稻轮作的优势,并从选种、幼苗培育、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烟苗的剪叶、采收、烘烤工作几个方面介绍了烟稻轮作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今后的烟稻轮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大棚瓜菜连作与菜稻轮作两种不同的种植模式,通过试验对不同模式下土壤性状、肥力及生产效益等指标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瓜菜连作田块酸化较严重,且采收结束后土壤中仍有较多的氮磷钾肥料富余,而菜稻轮作则具有明显缓解土壤酸化、减少土壤中富余肥料等作用,瓜菜连作在高产量、高产值、高成本的种植模式下,种植效益也只是比菜稻轮作小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及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菜稻轮作可持续循环发展技术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嘉善县的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社会概况,提出菜稻轮作制度的主要技术路线及技术要点,以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蔬菜"净园"技术,即在蔬菜栽培过程中,采用农业措施减轻或减少病虫为害,改善土壤肥力条件, 达到少用药,低农残,无公害栽培目的的一项关键技术,是针对老菜区,老菜园病虫害逐年加重,土壤肥力逐年衰退等生产问题而提出的。1 加强菜园轮作1.1加强菜园水旱轮作制大力推广"稻--菜--菜" 或"菜--稻--菜"优化轮作模式,这一轮作技术对老菜区,老菜  相似文献   

16.
两种菜稻轮作种植模式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稻轮作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基数,促进土壤结构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文章重点介绍了茄果类蔬菜——水稻、瓜类蔬菜——水稻两种轮作模式,主要生产技术以及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17.
尤溪联合梯田稻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地与文献调查表明,联合梯田的发展与历史上人口迁徙密切相关;稻作制度随时间推移由早期的一熟制向多熟制发展,随海拔高度增加由低海拔的三熟制向高海拔的一至二熟制转变;稻作模式由单季稻向丰富多样的复种轮作、间作以及立体种养转变。联合梯田目前保留了稻薯复种轮作、瓜稻复种轮作、烟稻复种轮作、稻草复种轮作、稻菜复种轮作、稻豆间作、再生稻栽培、稻鱼共作、稻鸭共作等9种典型稻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轮作种植模式是作物种植制度的重要模式,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是烟草和水稻充分的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用养,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品质和增加烟稻的品质.文章主要分析了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优势、并就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技术关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苏南稻田新种植制度的轮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苏南地区麦稻长期连作带来的诸多问题,选用“油-稻”、“(麦+肥)-稻”、“经济绿肥/玉米-稻”、“麦/玉米-稻”、“(麦+菜)/玉米-稻”等几种种植制度与麦稻轮作,研究了轮作对产量,土壤养分及麦田杂草的影响,明确了轮作效应,并提出了与麦稻累作的原则及适合轮作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20.
春马铃薯—青玉米—青大蒜高效栽培模式与稻菜轮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春马铃薯—青玉米—青大蒜高效栽培模式与稻菜轮作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